摘要: 習語既是語言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語言文化的鏡子。這些習語承載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語中豐富的習語表現了語言所蘊涵的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為再現原文的表現力,在翻譯中,除了力求忠實原文之外,還應根據目的語的文化特點,對不同的源語言作相應的藝術加工,以真正實現跨文化交際。本文通過對比分析英語和漢語的文化共性和差異,探討如何翻譯英語習語。
關鍵詞: 文化差異 英語習語 翻譯
一、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存在于人類文明的任何階段。每個民族、國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一文中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里無從找出,對文學卻極要緊,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背景,對于文化的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翻譯時這種字義最不易應付?!泵绹祟悓W家鮑阿司指出,各個社會具有各自獨特的文化,正由于這樣,它們才具有不同于其他社會的風俗、習慣、信仰和社會機制??梢娢幕母采w面很廣,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文化呈相依相存的關系,語言不能離開文化存在,它反映一個民族豐富的文化現象。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種文化烙印到語言上。英漢習語所反映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乩憝h(huán)境文化
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不同的影響。中國屬于典型的大陸環(huán)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氣氛比較濃厚的國家,土地在人們的生活中顯得至關重要,漢語中有相當一部分和土地與農業(yè)生產相關的成語。如“揮金如土”“面如土色”“瓜田李下”等。西方受海島狹小范圍的限制,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為了生存發(fā)展,航海業(yè)和漁業(yè)十分發(fā)達,英語中有很多關于船和水的成語,如plains ailing(一帆風順),to go with the stream(隨波逐流),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風),drink like a fish(豪飲),to miss the boat(錯失良機),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暑炎熱聯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屬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jié),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二)風俗習慣文化
風俗習慣的差異是文化差異的一個主要方面,在成語當中有較多反映,特別是在動物形象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一種吉利的動物。在封建社會,龍代表帝王、權威和高貴。因此,漢語中與龍有關的成語一般都含褒義。如“望子成龍”、“龍鳳呈祥”、“乘龍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卻是一種長著翅膀,身上有鱗,拖著一條長長的蛇尾,能夠從口中噴火的動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視龍為兇殘肆虐之物,應該消滅。另外,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義:“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昵的成分,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
(三)宗教信仰文化
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大量出現在英漢語言中。中國是一個以信仰佛教為主的國家,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對中國人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相信有“佛祖”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與此相關的習語有很多,如“借花獻佛”、“緣木求魚”、“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閻王”,有神話的“龍王”,有“開天辟地”的盤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這些概念在歐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歐美人信奉基督教,認為世界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辦的。相關的習語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God be with you.(上帝與你同在),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語。
對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異,在翻譯時應特別留神,否則就會出現失當現象。如英國翻譯家大衛(wèi)·霍克斯在翻譯《紅樓夢》中劉姥姥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時,把它譯成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漢語成語巧對英語諺語似乎形神兼?zhèn)洹5捎趦烧叽嬖诓煌淖诮瘫尘昂蜕顚拥奈幕町?,譯文就有使劉姥姥由信佛變成西方基督教徒之嫌了。因為嚴格地說,在此例中的“天”與“God”并不完全對應,若譯成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則似更忠實于原文。
?。ㄋ模v史文化
從一定角度上說,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與沉淀,漢語中大量的習語都是以本民族的歷史、經濟、文化、傳統(tǒng)、習慣等為基礎而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遠的社會歷史淵源,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理解和翻譯的,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也有其特定內涵,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the Trojanhorse(特洛伊木馬,出自希臘神話),arrow of Cupid(丘比特之箭,出自羅馬神話)。
二、習語翻譯的方法和例析
我們可以把文化對比的結果歸為三類:完全一致、部分一致,以及文化沖突和文化空缺。
(一)文化完全一致的情況
習語一般都運用恰當的比喻,并能引起聯想,但這種聯想是由民族的現實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決定的。世界各地的人都同住一個地球,有些經歷和意識是相似的。例如,中英兩個民族的人民在古代因缺乏科學知識,都把人的“心臟(heart)”當做靈魂、思維、感情的中樞,因而在漢英兩種語言中部出現了大批圍繞“心臟”的習語。如:
with a heavy heart心情沉重
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
heart to heart心心相印
另外,中國人和英國人共同的勞動經歷也使這兩個民族產生一些相同的人生經驗。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
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不達
to pass fish eyes for pearls魚目混珠轉貼于中國論
?。ǘ┪幕糠忠恢碌那闆r
當習語涉及的中英文化部分一致時,可以抓住一致的部分,利用意譯或直譯加注等方法把不一致的化為一致,如下英語習語及其譯文:
hot potatoes燙手的山芋
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
drink like a fish牛飲
根據英美語言文化,“hot potatoes”是指棘手的問題,在漢語里有一個與其相類似的俗語:“燙手的山芋”;“l(fā)ove me,love my dog”表示喜歡我就喜歡我身邊的人,在漢語里有一個與其相類似的成語:“愛屋及烏”;“drink like a fish”表示像魚一樣喝水,這充分體現了英國的地理特征。英語中與海洋有關的習語也就特別多,其實這是一個不合邏輯的比喻,魚在水中張口呼吸而并非喝水,中文翻譯為“牛飲”。
?。ㄈ┪幕瘺_突和文化空缺的情況
當習語涉及的中英文化出現沖突時一定要特別謹慎,可以采取意譯或意譯加解釋的方法解決,切不可字字對譯,誤導讀者。對于文化空缺可以有三種處理方法:直譯、意譯、直譯加注或意譯加注。具體選擇哪種方法應以讀者的需要為準。一般而言,原文對譯文讀者來說清楚易懂的可以直譯,反之則用意譯,有必要時加以說明,如下英語習語及其譯文: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毫米之錯仍為錯,死里逃生總是生
gliding the lily畫蛇添足
Love is blind情人眼里出西施
英語中的“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看起來很像漢語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漢語的寓意為小錯誤不及時糾正,最后會出現大錯,告誡人們要防微杜漸。英語諺語則說明“小失誤也是失誤,差一毫米和差一公里一樣”,因此該英語諺語應譯為“毫米之錯仍為錯,死里逃生總是生”。
“Gliding the lily”似乎與“錦上添花”的意思相近,其實相差很遠。此英文諺語指對很完美的東西作不恰當而且過分的修飾,表示不贊成這種弄巧成拙的做法,應該譯為“畫蛇添足”。
英語諺語“Love is blind”源于西方神話中古羅馬愛神Cupid或古希臘愛神Eros(別稱the bond god),其對應的漢語諺語為“情人眼里出西施”,帶有明顯的漢族歷史文化的烙印。
參考文獻:
?。?]張寧.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J].中國翻譯,1999(3).
[2]朱耀先.談談中西文化差異與翻譯[J].中國翻譯,1997(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9.
?。?]方夢之.翻譯新論與實踐[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增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