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結構的調整,大學的擴招導致普通高中的升溫,中考成績稍微好一點的學生大都進入了普通高中,剩下的學生是中職學校的主要招生對象。所以職業(yè)學校學生的中考成績不夠理想,特別是數學成績不夠理想,同時這些學生平時的勞動、生活、學習習慣沒有很好養(yǎng)成,學習意志脆弱,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從而喪失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入職業(yè)學校后,這些學生對未來的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不夠強烈。表現(xiàn)在上課講話、睡覺、玩手機,考試胡亂寫寫,等等。學生在聽不懂的時候就會產生了厭學、怕學心理,甚至出現(xiàn)逃學的現(xiàn)象。但是,這些往往并非是智力問題,而是學習素質、紀律素質、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問題。那么對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的教學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
課堂評價要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首先,教師的肢體語言要豐富。研究表明,課堂上,教師良好的肢體語言,能使學生心情愉悅,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極為有利。數學教師整潔的儀表、飽滿的精神、抑揚頓挫的語調,甚至一個手勢,都可能影響學生,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表現(xiàn)良好時,教師示以贊同的點頭、親切的微笑;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用鼓勵的眼神、期待的表情等進行鼓勵,這些都是對學生最好的評價和肯定。其次,要堅持激勵性評價。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強化,及時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樹立學生的信心。當學生有了精彩的回答,我們不要吝嗇我們的掌聲。有時候即使學生回答得不對,教師也應仔細地傾聽學生的想法,看到其中合理的成分,給予他們適當的啟發(fā),并予以糾正。最后,注重差異性評價,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使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另外,請學生到黑板演算習題要講究技巧。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上臺演算習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心理壓力。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學生的不同反映區(qū)別對待,對學生的演算步驟、結果、解題方法等要給予認真的分析和評價。當邀請到的學生上臺板演卡殼時,不是叫他下去,換另一位同學上來做,而是提示下面的解題思路,直到他能夠解出這道題。當以后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時,再讓他來回答,說不定他能回答得很好。這樣既使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同時又讓他們鞏固了知識點。
二、教師巧用平時分對學生進行評價
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數學期末成績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其中期末成績是學生自己期末考試得到的,而平時成績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平時綜合表現(xiàn)得到的,一名好的教師不是把滿分送給學生,而是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得到的。根據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把平時成績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時表現(xiàn),在第一部分中除了一般表現(xiàn)之外還有加分行為和減分行為;第二部分是平時作業(yè);第三部分是平時測驗。下面我逐個介紹每一部分評價是如何應用的。
第一部分是平時表現(xiàn)分。平時表現(xiàn)分顧名思義就是教師通過學生平時上課的表現(xiàn)而給他們一個平時分,這部分的分數應該是學生最好拿的分,如果這個學生平時上課的時候表現(xiàn)比較好,那么他這項的分數就比較高,反之他們的分數就比較低。在平時表現(xiàn)分中,還有一部分就是加分行為和減分行為。加分行為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開動腦筋,每節(jié)課根據教學內容出2—3題加分題,以舉手搶答的形式進行比賽,題目難度不同所加分數的分值也不同。為了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教師制定的規(guī)則是:題目做對,在平時表現(xiàn)上加上相對應的分數,題目做錯不扣分。教師在設計題目時要注意大部分題目是學生力所能及,但也不能太容易??鄯中袨槭巧险n遲到、隨便亂講話、玩手機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
第二部分是平時作業(yè)的得分。職業(yè)學校教師布置BlVHeFFmO0tWzd2fNlEAc2D1PgzwBI59JIB7RZetXBU=的課后作業(yè)收上來批改的時候一般就是幾個模板,就是再簡單的題目,只要有一個好的學生寫錯了,就會有一部分人跟著錯,只要有一個人對了,那么同樣班上就有一部分人是對的。有的時候就連錯的地方都是一模一樣。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我建議教師每次在每本節(jié)課的內容講完之后留1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當堂寫作業(yè),下課鈴聲響了之后立即收作業(yè)。這種作業(yè)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使教師能夠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教師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要注意作業(yè)有代表性、典型性,不要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復性作業(yè),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這樣既能保證讓學生及時完成作業(yè),把精力放在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上,又能讓他們在體會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除了課堂作業(yè)以外,還有就是學生上課的時候,讓他們做課堂筆記,并按照作業(yè)分來給。每兩三次課后把學生的筆記本收上來,根據他們寫的情況給予一定分數,這樣既讓學生上課可以聽講,又可以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這兩項構成學生的平時作業(yè)分。
第三部分是平時測驗的成績。很多教師是按照每次的測驗成績然后取平均數得到的,但是這樣做的一個缺點是:只要學生有一章節(jié)的知識學得不是很好,那么他這項的分數也不會很高,這樣會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其這樣,我們不如換一種評價的方式來評價他們的平時測驗。那就是通過平時測驗的最高分來作為他們的平時測驗成績。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對于每一個想學習的學生來說,他們都想自己的平時測驗成績能夠高一點。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他們認為知識比較簡單的章節(jié)他們會認真聽講,從而增強學習的效果。缺點是: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如果前面的單元測驗有一次考得比較好,那么他們會對后面的章節(jié)的學習會消極對待,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平時測驗的成績不會太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在以最高分作為平時測驗的基礎上還附加一個條件,那就是一學期所有單元測驗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不能超過30分,如果超過30分,那么平時測驗的成績還是按照所有單元成績的平均分來計算。
如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是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研究課題。以上只是我們在試驗中所做的初步探索與思考,與《大綱》的要求還有較大的距離。我們將在教學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對中職數學課程評價改革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