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政府糾錯機制,牽涉到一個基本命題,那就是政府會不會犯錯?堅持“政府不會犯錯”的政府,就不會認錯,也不會改錯;而堅信“政府不會犯錯”的群眾,要么迷信,要么零容忍。
政府不可能不犯錯,這應該成為政治學的一個母命題。它不證自明,并由此推導出一系列子命題。政府不可能不犯錯,正如人不可能不犯錯一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自認為“從不犯錯、永遠正確”的政府,那才是最可怕的。
既然政府不可能不犯錯,那就要允許人們批評。一事當前,民意沸騰,最應先做的不是忙著“辟謠”和辯解,而是虛心傾聽,認真盤查,了解情況,及時回應。
既然政府不可能不犯錯,民眾就要有政府也可以犯錯的承受力,不要一棍子打死,要給政府解釋的權利和糾錯的機會。允許政府犯錯是建立在政府應該改錯的前提下。所以說,民眾可以包容犯錯的政府,但不能包容政府的錯誤,因為犯了錯,就是要改的嘛。
一些官員不理解媒體和民眾的批評,他們的解釋甚至道歉總是這樣:這是偶然現(xiàn)象,局部問題,不代表主流。我遇到很多官員,他們最不能理解的是:我做了9999件好事,你們媒體為什么看不到呢?我萬分之一的瑕疵和紕漏,網(wǎng)民為什么就揪住不放呢?
群眾和媒體的批評,就應該成為政府的“錯題本”。問題是政府會喜歡這樣的“錯題本”嗎?
當然,單純道歉是沒有用的,哪怕是多次道歉。民眾不那么關心你是否設置了“錯題本”,而更關心你有沒有改錯。
所以,政府應該謙卑并有擔當?shù)孛鎸θ罕姡襟w)的批評,哪怕是證據(jù)不那么充分、情緒有一點沖動、言辭有些許夸大的批評。只有像小學生一樣,把群眾(媒體)的批評當作自己的錯題本,才有可能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要知道,民眾包容犯錯的政府,但不會包容政府一錯再錯。
而我們的政府,準備好“錯題本”了嗎?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