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nèi)诵模咽澜缱兊酶?,不是靠強,不是靠權勢和武力,而是靠愛?/p>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發(fā)生了什么,只要人的良心沒有泯滅,就有改變的空間,就有希望存在。
當良心失掉了聲音
人性里最根本的東西,就是良心和情感。失掉了它們,人就不復為人。良心所在的地方,也是感情產(chǎn)生的地方,人性中最柔弱的地方。所以,如果需要改變?nèi)诵?,把世界變得更好,不是靠強,不是靠權勢和武力,而是靠愛?/p>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有一些因素正在蒙蔽和扼殺我們的良心,正在讓一些人變得冷漠而殘忍。當良心失掉了聲音,失掉了對我們心靈的引領和行為的指導,我們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時,人就沒有了感覺,沒有了情感。他們只看到自己的目標,只按著內(nèi)心的欲望去行;他們只顧目標,不擇手段。
藥家鑫在撞傷人之后,他的目標只有一個:不要讓對方給我?guī)砺闊?。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看不到別人的生命,聽不到良心的聲音。結(jié)果,他為了給自己免除一件麻煩,葬送了包括自己在內(nèi)兩條生命。
加繆有一篇小說《局外人》,小說的中心人物叫莫爾索。當莫爾索因為殺人被關進監(jiān)獄,也不做任何抵抗,面臨將被處死,也沒有任何反應。然而,在審判的過程中,他開始從別人對他的反應里意識到一些什么。他注意到,他對母親的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冷漠讓人們異常吃驚,他開始反觀自己,開始對自己的看法有所改變,內(nèi)心里開始有了一種內(nèi)疚的感覺。這時,他的良心開始復蘇!因此,加繆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懂得自我反思。
良知復蘇
現(xiàn)在的社會,不乏這樣的一些人: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只求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死活;只把自己當“人”,把他人當工具……在這種關系里,沒有愛,沒有尊重,沒有體諒,沒有同理,沒有平等,沒有互助……概而言之,沒有良心。
有一個極端的事例:母親出車禍死了,父親不讓女兒去參加母親的葬禮,怕誤她的高考復習,因為未能表達哀傷,對女兒造成了持續(xù)傷害。
這樣的案例所反映的是,把學習、考試看作人生唯一的目標,與之相比,其他都不重要。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一切都是可以犧牲的。情感、良心算不得什么,生命需要成長的其他方面都算不得什么。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社會可能會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局外人”,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藥家鑫——他們可能不會實施藥家鑫式的犯罪,但他們的心理、情緒、人格跟藥家鑫相似:只看到自己的“麻煩”,就看不到別人的生命。如果別人阻礙了自己的目標,就不顧一切把對方消除掉。
藥家鑫受到懲罰,這是法律的方式。但懲罰不是最重要的。許多情況是,法律的懲罰不一定能給人帶來良心的復蘇。有些受到法律懲罰的人所想到的往往不是“我錯了”,不是“對不起你”,而是,“算我倒霉”,被抓住是某個環(huán)節(jié)上出了紕漏。只有良知復蘇才是改變的希望。
在過去的印度,宗教之間常常發(fā)生激烈的沖突。有一次,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互相殺戮,一個印度教徒殺死了一個伊斯蘭教徒的孩子。為此他感到良心不安,非常害怕自己會因此下地獄。
這天,他來拜訪甘地,俯伏在他的面前,請求甘地給他指引一條避免下地獄的路。
甘地對他說:現(xiàn)在,你到街上去,尋找一個伊斯蘭教徒的孤兒,把他帶回到家里,撫育長大,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伊斯蘭教徒,而不是一個印度教徒。這是唯一可以免除你的靈魂下地獄的路。
良知的復蘇,才是人類回家的路。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