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F1瑞銀中國大獎賽4月15日在上海奧迪國際賽車場落下了帷幕。舒馬赫的過早退賽,羅斯伯格的首個分站冠軍都讓一切有些意外,但又契合著F1一向多變莫測的個性。
F1的上海站賽事已經(jīng)進入了第九個年頭,2004年第一屆觀眾人數(shù)高達25.5萬人,此后逐年下降,跌至谷底的15萬人。2012年賽事在大幅降低票價的同時,賽事組委會又提前一個月開始出票,票房回暖的跡象明顯,僅練習賽當天門票收入就高達60萬元。
車票可分上下半場兜售
4月15日下午2點,距2012F1瑞銀中國大獎賽正式比賽開幕不到一個小時,上海奧迪國際賽車場內(nèi)早已人頭攢動,擁擠異常。
在賽事授權物品專賣的柜臺前,英國人休克悠閑地叼著煙,如同一個普通的外國車迷。只是當一位販賣耳塞的中國婦女在他身邊肆意叫賣時,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出了手,企圖奪取小販手中的物品。
當然久經(jīng)考驗的小販沒有讓休克得逞,在休克嘴里咕噥英語時,小販急速消失在人群中。
休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按照國際汽聯(lián)的規(guī)定,在F1場地內(nèi)販賣物品是有嚴格的條例的。中國的小販太多了,他們甚至能進入檢票口販賣,還在我眼前晃悠,實在是沒辦法?!?br/> 上海F1是車迷的節(jié)日、商家的節(jié)日,也是黃牛和小販的節(jié)日。從地鐵口到F1的幾平方公里內(nèi),小販們販賣著各式物品,從常見的耳塞帽子,到啤酒飲料,甚至有人提著幾條香煙叫賣。
離檢票口不到50米的美食街上,更是云集了幾十家不同的美食,就連全聚德也在那里占下了一席之地。意大利老頭泰德操著有濃重口音的英語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在這里為每一個客人介紹食物,食物的價格和我們平時賣得差不多,來參加F1是因為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br/> 試圖通過F1打開新市場的商家大有人在。4月13日聯(lián)合利華旗下品牌清揚宣布成為F1新一季路特斯(LOTUS)F1車隊贊助商,聯(lián)合利華并未透露具體的贊助金額,但表示這項贊助會持續(xù)三個賽季。
清揚全球品牌副總裁FrancoisRenard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借助F1賽事的5億名觀眾,以及漫長賽季中各國的巡回出場,清揚會在全球大概40多個國家出現(xiàn),這樣就能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品牌。”
“F1已經(jīng)發(fā)展到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希望清揚能借助F1的影響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彼麖娬{(diào)。
根據(jù)CSM/TNSSPORTCHINAF1現(xiàn)場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F1上海站比賽,近5年中現(xiàn)場觀眾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發(fā)展至今,F(xiàn)1已經(jīng)超越了體育賽事的范疇而成為一個巨大的商業(yè)平臺。
請現(xiàn)場觀眾對于一些F1贊助商的形象進行1~5分評價時,近5年的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觀眾最為認同的是:F1贊助商是“有實力的”,2008年,這一項評分高達4.76分。此外“專業(yè)”、“高品質(zhì)”,“技術含量高”、“成功”等描述均獲得了觀眾的較高評價。
歷年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現(xiàn)場F1觀眾,相對來說體現(xiàn)著“高質(zhì)”的特征。從年齡看,15~24歲的青少年是主要觀眾群,每一年中此年齡段人群都占30%以上份額;25~34歲人群是另一主要群體,占了35%左右的份額;35歲以上的觀眾歷年來只占30%以下。
從學歷看,每一次調(diào)查均有超過55%的觀眾學歷在大學本科或以上,只有約20%以下的觀眾學歷在大專及以下,2006年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群達到了71.6%。而從被訪者的消費信息及月收入角度分析,F(xiàn)1觀眾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
分析觀眾職業(yè),學生是一大主體,而政府及企事業(yè)單位員工、技術人員及專業(yè)人士是F1觀眾的另一大主體。顯然年輕、高學歷、消費能力較強等是F1現(xiàn)場觀眾的普遍特征。
4月15日下午4點15分,舒馬赫已然退賽,退場的觀眾也絡繹不絕,而此時距離2012F1瑞銀中國大獎賽的結(jié)果出爐還有將近一個小時,二十幾輛賽車還在跑道上奔馳。
回城的11號線地鐵里,《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目睹了兩個黃牛在車上推搡爭吵的過程,李姓黃牛指責另一個同伴不夠義氣,“那個老頭進場前明明說好下半場出來票是賣給我的,你去抬價錢收來算什么意思?”
原來,上海的F1黃??梢詫⒁粡埰狈稚舷掳雸龆凳邸_@就是中國式F1。
沒有中國車隊的
一級方程式是一項有著六十余年歷史的賽車運動,中國的參與還不到它歷程的六分之一,不過上海已經(jīng)給它留下了烙印,中國式F1以自己的方式懷揣著夢想存在著。
中國人的F1車隊夢從它入駐上海以來就未斷過。
早在2004年就有人想組建第一支中國的F1車隊。當年10月,華彬國際集團總裁兼CEO郭杰表示,組建F1中國之隊項目已經(jīng)展開,集團設立在英國的沃天體育管理公司正組織創(chuàng)建一支名為“TeamChina”的中國F1車隊。
公司方面準備收購美洲虎或者喬丹車隊,將以借殼上市的手法進入2005年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大獎賽。有關此次收購的談判已經(jīng)開始,只要價位合理,看來中國車隊出現(xiàn)在F1賽場上已經(jīng)指日可待。
此后媒體不斷爆出談判細節(jié),甚至連中國之隊的車身設計都被“泄露”:被收購的賽車將在外觀上做出很大的改觀。F1中國之隊將采用紅黃兩色(國旗色)作為車身色調(diào),紅色為主,這也是繼法拉利之后第二個以紅色為主的車隊,在后定風翼的兩側(cè),五星紅旗將赫然在上,而且這兩個位置將永遠不作廣告位出售。
這些舉措也使得F1賽車的中國情結(jié)顯得更加濃厚。隨之而來的贊助商也變得應接不暇,兩家輪胎供應商米其林和普利司通爭相與沃天談判,希望成為新車隊的輪胎供應商。
此后不利消息不斷傳出,從美洲虎意圖捆綁銷售的引擎工廠到競爭對手的報價阻擊,郭杰的團隊依然未曾放棄,甚至已經(jīng)設計出了新車隊的標志:以紅色為主色調(diào),用一條微斜的巨龍來拉出中國之隊的字樣。
當初的設計理念來自于龍最能代表中國,龍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龍更有非凡的速度,希冀今后車隊能在F1界呼風喚雨。然而郭杰最終沒能進入他想呼風喚雨的天地。
同年11月25日爆出的一條消息是,新車隊主打中國概念,宣傳中國企業(yè),成為“中國之隊”的說法,并未得到時任中國汽聯(lián)主席石天曙的認同,他認為只有中國F1車手登上領獎臺,才會升中國國旗,外國企業(yè)運作F1中國車隊的提法沒有可操作性。
接著歐洲紅牛以占多數(shù)股份成功收購捷豹車隊,并傳出消息,將以紅牛F1車隊的新形象,為紅牛拓展亞洲飲料市場服務,中國F1車隊這一概念已胎死腹中。
久事賽事市場部主任黎微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些年陸續(xù)有聽到中國企業(yè)意圖購買F1車隊的傳聞,不過進入實質(zhì)性階段的微乎其微?!?br/>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yè)并不缺錢,進入F1最大的阻礙來自于隔閡,“這是一項歐洲人的運動,有著60年的歷史,中國人自己組建車隊要面對繁復的程序和一級級低端賽事晉升,因此購買車隊是我們進入F1最方便和快捷的途徑?!?br/> 沒有中國車手的
2012年4月5日,HRT車隊宣布中國籍車手馬青驊加入車隊的年輕車手發(fā)展計劃。如果馬青驊能順利通過一系列測試,那么他將有機會測試HRT今年的賽車F112。
1987年12月25日出生于上海的馬青驊,8歲開始練習賽車,12歲時即獲得全國卡丁車青少年組冠軍。2004年,17歲的馬青驊被中國汽車運動聯(lián)合會選為亞洲方程式雷諾康巴斯系列賽的參賽選手,并以全勝的成績奪得年度總冠軍。
馬青驊告訴媒體:我六七歲的時候,還根本對賽車沒什么概念。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上??吹娇ǘ≤?,當時還以為就是公園里的碰碰車。然而,正是卡丁車讓馬青驊開始接觸賽車并由此成為一名職業(yè)車手。
2004年的亞洲康巴斯方程式錦標賽,是馬青驊逐漸走向高級別方程式比賽的開始。此后約8年的時間里,從初級方程式到中級方程式,到F3、GP2、A1等各種級別的賽事,馬青驊一步步走向F1方程式賽。四年后,威廉姆斯、雷諾等車隊相繼邀請馬青驊參觀基地。
2011年,馬青驊代表北京現(xiàn)代縱橫車隊參加中國房車錦標賽(CTCC),在8站比賽中獲得4站冠軍,并以總積分116分奪得年度總冠軍。就在這一年底,在F1完成了兩個賽季磨礪的西班牙HRT車隊,與馬青驊的經(jīng)紀團隊進行了深入接觸,隨后決定讓他前往西班牙測試。3月5日到9日經(jīng)過兩輪實地測試后,他得到了HRT年輕車手發(fā)展計劃的一紙邀約。
從李英健、董荷斌、江騰一、程叢夫到馬青驊,中國車手離F1似乎只差一步,但這一步卻難如登天。而馬青驊并不是中國賽車手中離F1最近的人。
早在2003年,另外一名中國車手程叢夫就加入了邁凱輪車隊的年輕車手發(fā)展項目,并且在車隊的支持下開始征戰(zhàn)歐洲方程賽事,他在英國F3、A1和DTM的比賽當中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至今他還是唯一一位在歐洲比賽的中國車手。
2007年程叢夫奪得了F3國家組亞軍,僅次于目前效力于F1索伯車隊車手佩雷斯。但當四年后佩雷斯如愿加入F1時,28歲的程叢夫卻只能轉(zhuǎn)向了紐堡林24小時耐力賽,離方程式賽車越來越遠。
程叢夫是被金錢擋在了F1的大門之外。他坦承,“在2007和2008年,我已經(jīng)離F1非常近了,但現(xiàn)實卻非常殘酷,佩雷斯得到了來自他家鄉(xiāng)公司的強力支撐,但我沒有。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保證,我?guī)缀醪豢赡芗尤隖1。”
在F1世界中,一直以來都有著一個飽受爭議的特色——付費車手,他們不從車隊拿工資,反而給車隊帶來商業(yè)合同。在這個世界最昂貴的運動中,著名的大車隊有實力用巨額合同簽下頂級車手,但對于小車隊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生存。因此,雖然近年來付費車手由于受到眾多指責而不再提及,但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況下,車隊顯然更愿意選擇不花錢反而帶錢來的車手。
在本賽季24位車手當中,以身后雄厚的商業(yè)支持而敲開F1大門的車手并不少見。佩雷斯有墨西哥電信巨頭Telmex的鼎力支持,卡斯基延則得到了印度汽車巨擘Tata的力挺。而2011年,佩特羅夫從俄羅斯引來高達1500萬美元的贊助,并以此擠走特魯利加盟卡特漢姆車隊。
西班牙《馬卡報》在2012年1月曾報道HRT車隊二號賽車手的標價為至少600萬歐元。因此,雖然在上海HRT車隊與馬青驊均否認雙方“牽手”是看重中國市場的說法,但車手都有明碼標價的消息無疑給馬青驊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
國際汽聯(lián)主席托德在談及中國車手的成長時表示,以個人力量來完成職業(yè)賽車手的道路并不容易。他建議中國的年輕車手們向國內(nèi)大公司尋求支持,以解決資金之困。
舉國體制下必占領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陳錫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國若以奧運戰(zhàn)略對待F1,那中國擁有F1車隊和優(yōu)秀的F1車手將指日可待。只是,F(xiàn)1的商業(yè)氣氛過濃,我們沒有必要動輒舉國體制?!?br/> 正如他所言,在F1的世界里本沒有國家團隊這一概念。
F1的車隊并不是以國家為單位參賽的,而是以私人獨立車隊或者廠商車隊參賽的。以國家為單位的那是A1,“A1是亞洲范圍內(nèi)的賽事,是由卡塔爾的一位王子發(fā)起的,形式類似亞錦賽。從地域范圍的限制而言,A1賽事的重要性就低了很多?!标愬a堯說。
F1與A1不同之處在于,A1不用擔心賽車研制的問題,只需要好好培養(yǎng)車手,而F1則是要自己研制賽車,自有賽車技術更是被視為高度機密。
陳錫堯也否定了中國企業(yè)不缺錢的說法,“對一支F1車隊的投入,不低于經(jīng)營一家足球豪門俱樂部。沒有企業(yè)會不考慮投資回報率就一年把幾個億白白扔出去?,F(xiàn)實的問題,并不是技術,而是錢?!痹谒械能囮犂锩?,能賺錢的極少,連法拉利都是只賠不賺?!白鯢1,就是一個價格超級昂貴的汽車測試。”他說,中國沒有一家車企能夠拍胸脯說出得起這個錢,就算是出得起,對中國車企而言意義并不大。
F1相對應的是高性能跑車領域,做F1對積累這方面的技術經(jīng)驗很有幫助,比如上世紀70年代雷諾引進的渦輪增壓技術,蓮花、泰利爾引入的兩種地面效應。然而陳錫堯認為,中國車企目前的技術能力還無法制造超級跑車。
英國沃天集團的有關人士在當年“中國之隊”夢碎后表示,因為F1賽事中并沒有國家概念,當車隊登上領獎臺時,升起的是車隊注冊國家的旗幟,這樣如何體現(xiàn)中國之隊?“而且企業(yè)出資宣傳中國就更沒有可操作性,國際汽聯(lián)不會為這樣的車隊提供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