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告別冬的蕭瑟,讀著朱自清的《春》,正打算享受下欣欣向榮的春天,可不知不覺中,瞌睡卻來了,春光在呵欠中失去了明媚。
春困是季節(jié)交換給人們帶來的一種正常生理變化。春季氣候變暖,人體的血管處于弛緩舒張的狀態(tài),體表血液供應量增加,與之相應,流入大腦的血液減少,于是出現(xiàn)昏沉欲睡的“春困”。
舒緩運動,驅除困倦
要改善春困狀態(tài),需要“天人合一”,跟著自然界的規(guī)律做調整。
春季萬物生發(fā),我們應多去感受這種生機,多去戶外踏青賞花,接受自然界的“萌發(fā)”訊息。多做輕柔舒緩的戶外運動,在運動中展現(xiàn)自己和萬物一樣的勃勃生機。如果呆坐著不動,身體不能敏銳感覺到氣候變化,“功能”就會不靈敏,導致終日困倦。
可以選擇游園、踏青、登山慢跑、韻律操等運動,不僅能陶冶性情,還可以通暢氣血,減少春困及其他疾病的發(fā)生。但運動要注意別過量、過激,像短跑這類爆發(fā)性運動太過激烈,反而會使人頭暈腦脹,困倦感更加嚴重。
穴位按摩解春困
有些朋友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暫時無法走出去,那該怎么辦呢?
要改善春困癥狀,就要改善大腦供血。如果置身室內,可以嘗試通過穴位按摩的方式緩解春困癥狀。按摩頭面部的多數(shù)穴位都能達到此功效,如太陽穴、百會穴、風池穴等。
風池穴
這些按摩穴位中最有效的當屬后腦勺的風池穴。沿著耳垂一直向后推,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這就是風池穴。自己可能不方便反手按摩,可以與家人或朋友相互交替按摩。
按摩風池穴還可以舒緩視力疲勞,治療頸肩酸痛、頭痛等。
太陽穴
位置在兩眉梢后凹陷處。除用手指按摩外,還可以將手掌貼在頭上,以拇指指肚分別按在兩邊的太陽穴上,稍用力使太陽穴微感疼痛。
百會穴
在頭頂正中心,兩耳角直上連線的中間點,就是此穴。按摩百會穴不但能緩解春困、醒腦開竅,還可緩解心慌、失眠、健忘等。老年人經常按摩百會穴還能延年益壽(可參閱本刊2012年2月上旬刊《長按百會,長命百歲》)。
需要提醒的是,按摩時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一定要身體端正,挺胸收腹,將手掌搓熱,稍稍用力,順時針轉揉10~20次,逆時針再轉相同的次數(shù)。
人的中指最為有力,可用兩手中指按壓穴位。如果手法得當,專業(yè)人士一般按20~30秒,癥狀就會有明顯改善。
編輯/楊麗偉 jtyy67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