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北京 100717)
名詞審定工作中的收詞原則研究
王琪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北京 100717)
收詞是名詞審定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情況下,在學科框架體系下進行收詞,所選擇的文獻資料當具有科學性、代表性和權威性;分批分級地收詞,重視基本名詞和新詞的收選;所收名詞匯總后,根據(jù)概念體系進行一定的編排和加工整理,以保證系統(tǒng)的平衡性、系統(tǒng)性和完備性;此外,還需進行查重。
名詞審定,收詞
審定科技名詞,實現(xiàn)科技名詞的規(guī)范化,對科技發(fā)展、文化傳承和社會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收詞是名詞審定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收詞適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名詞審定工作質量的高低。因此,如何進行收詞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名詞審定中的收詞工作與普通辭書的收詞工作程序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而由于學科門類眾多及規(guī)范的要求,具體操作方面還存在很多不同之處,根據(jù)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當前名詞工作的實際情況,按照流程論述如下。
為了保證名詞工作的科學性、代表性和系統(tǒng)性,收詞必須在概念體系下進行,根據(jù)概念體系來確定名詞框架。這個名詞框架的確立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必須劃定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收詞范圍,尤其是與其他學科存在交叉的領域,需要確定該領域收于哪個學科,這就需要該學科專家與有關學科專家進行協(xié)調,明確各個學科的收選范圍;二是必須劃定該學科內部各分支學科的收詞范圍,這也需要各分支學科進行協(xié)調,確定各分支學科的收選范圍??傊瑸槟硨W科制定出一個合理的名詞框架,然后在名詞框架下進行收詞是十分必要的。它規(guī)定了審定工作的范圍,劃出清楚的層次結構,有助于審定工作的分工和進程安排,能極大提高審定工作的速度[1];可以避免許多重復勞動,也不會產生明顯的遺漏[2]。
為了解決交叉詞的歸屬和統(tǒng)一問題,往往需要有關學科進行協(xié)調處理。如,地質學與地球物理學有些詞難分歸屬。經過大家反復商討,認為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而產生的地質名詞應歸屬地球物理學[3]。就海洋地質學而言,要以海洋地質為主。大陸地質的常用術語,即使在海洋地質學中十分重要,也要忍痛割愛,不應強調學科的完整性而導致術語的重復。如拉斑玄武巖(tholeiite)、冰期(ice stage①)、米蘭科維奇旋回(Milankovitch cycle)、交錯層理(cross-bedding)、軟流圈(asthenosphere)、克拉通(craton)等術語,雖然在海洋地質學中也常用,但在大陸地質學中更為重要,應考慮由大陸地質學部分予以搜集[4]??傊硨W科與其他學科交叉性較強時,必須同有關學科的名詞審定委員進行橫向交流,確定哪些是學科的基本名詞,哪些是幾個學科共同使用的基本名詞,這些共同使用的名詞應通過協(xié)商,約定由某一學科制定,而由其他學科接受使用[5]。
協(xié)調處理了交叉詞的問題后,一般根據(jù)該學科框架分設若干專業(yè)組,分別收詞。試圖把整個學科的名詞收集齊全并不容易,但若采取一定的辦法,能盡量避免疏漏。例如,調動每位審定委員的積極性,憑借各自多年的經驗和知識去收選名詞;組織有關專家提供名詞,向專家寄發(fā)名詞征集函,特邀知名專家推薦術語,并完成匯總和整理工作;利用專業(yè)學術會議形式征集名詞,在會議上號召專家提供自己專業(yè)的名詞,并散發(fā)名詞術語征集表;網(wǎng)上搜索,或從國內外的術語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等[6]。
當然,所確定的名詞框架,并不意味著自始至終都不得更改。一般來說,隨著名詞工作的深入和展開,專家們往往對名詞框架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優(yōu)化最初的名詞框架,設計出更能體現(xiàn)該學科概念體系的名詞框架。例如,電子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最初收詞時,是按照通信及電子系統(tǒng),電子元件、材料與儀器,電子物理與器件,電子學基礎理論,共用技術與交叉邊緣學科,共五個專業(yè)小組分別進行的。但在按以上五個專業(yè)范圍編排名詞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名詞的歸類不好安排,章節(jié)順序缺乏系統(tǒng)性。為此,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吸取上述五個專業(yè)領域的劃分思想,編排為25個分支領域[7]。
所采用文獻資料是否具有科學性、代表性和權威性,能否體現(xiàn)概念體系,將直接影響名詞審定工作的全局。
堅持科學性原則,就是所選材料要堅持唯物主義,遵循客觀規(guī)律,能經得起科學實踐的檢驗。各學科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偽科學文獻,我們應“去偽存真”,盡量將非科學或偽科學的文獻從所選文獻中剔除出來。以生命科學領域為例,曾引起廣泛關注的“生命能”“冷融合”“新細胞學說”等均被證明是偽科學[8],相關文獻也應被排除。
堅持代表性原則,就是要確保所選取的資料能覆蓋到該學科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不遺漏任何一個分支學科或研究方向,能較好地體現(xiàn)學科知識體系。例如,編寫《大氣科學名詞》時,所選資料當覆蓋大氣、大氣探測、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動力氣象學、天氣學、氣候學、應用氣象學等主要分支學科領域的主要知識點,這樣才能保證選詞具有代表性。
堅持權威性原則,是因為有時同一主題、同一程度的文獻很多,要有選擇、有取舍。這時著者是否權威,作品是否名著就是取舍的要點了。只有充分了解該學科的知名人士及重要著作,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才能從中挑出權威和可靠的文獻[9]。
應盡可能從國內外權威單位或高信譽度機構的出版物中選擇名詞,從國內外權威性書刊中選擇名詞,從國內外權威專家編著的書籍、撰寫的論文,以及由他們主編的期刊及文獻資料中選擇名詞[6]。值得注意的是,學術界也存在這種情況:不知名的作者為了提高知名度而采用各種優(yōu)惠條件以實現(xiàn)與知名者的合作,而一些知名者只是掛名而已,與文獻主題、知識內涵毫無關系[10]。在篩選文獻時,應充分考慮這種情況。
此外,選取資料還必須客觀、公正。不可只選擇那些與自己觀點一致的文獻,排斥與自己觀點對立的文獻。
大體說來,資料來源主要包括標準、詞表、辭書、數(shù)據(jù)庫、專著及論文等。
標準、詞表是值得重視的參考資料?!吨嗅t(yī)藥學名詞》在收選基本名詞時,就選用了已完成的中醫(yī)藥學科技課題成果,如《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主題詞表》及《中醫(yī)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病證分類與代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以及高等中醫(yī)院校規(guī)劃教材等[11]。在機械工程領域,《機械工程主題詞表》《機械工程敘詞表》《漢語主題詞表》都是機械工程名詞規(guī)范工作中重要的資料來源[12]。
辭書是極為重要的資料來源。如,在土壤學領域,早在20世紀30年代,老一輩的土壤學家就對名詞的統(tǒng)一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又陸續(xù)多次出版英漢和俄漢土壤學詞匯。1985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又增訂了約有3萬詞條的英漢土壤學詞匯,對土壤學名詞的收集和審定具有重要意義[13]。在地質學領域,地質調查所出版了董常編的《地質學名詞》,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由地質工作者編纂的《地質礦物學大辭典》,中國科學院編譯局編輯出版了有關專業(yè)的名詞,科學出版社1970年出版了《英漢綜合地質學詞匯》,地質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英漢地質辭典》,地質出版社近年來又陸續(xù)出版了《地質辭典》多冊[14],這些都是地質學名詞審定工作中重要的參考資料。
有的學科有較好的數(shù)據(jù)庫資料儲備。如,《中國機電工程術語數(shù)據(jù)庫》收錄了中、英、俄、日、德、法6種文字的名詞及中文定義的詞條4.4萬條,包括20余萬個記錄,數(shù)據(jù)庫尚在不斷完善之中,為機械工程名詞的審定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12]。
專著及論文的優(yōu)點是能從中了解名詞的使用狀況、意義內涵以及與有關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缺點是收詞的工作比較費時費力。
在資料搜集完成以后,就可以勾選名詞了。勾選名詞前,一般先根據(jù)學科情況對目標收詞量有一個大體的估計,且分批分級地進行。在進行第一批收詞時,不應為了一次性收完而把所有的名詞都收入,而應考慮第一批只收一級的主要名詞,第二批再收二級的主要名詞……這樣,就不會造成分支學科之間的不平衡[15]。
1.基本名詞的收選
基本名詞是一個學科領域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名詞。作為一個學科的基本名詞總是變化著的,某些過去常用的基本名詞現(xiàn)在可能已經很少使用而失去基本名詞的意義了,而大量的新詞正在成為基本名詞。因此,名詞審定工作一般都十分注意文獻中頻繁出現(xiàn)的新詞,同時淘汰一些歷史上曾經使用但現(xiàn)已不用或少用的詞,使統(tǒng)一名詞的工作跟上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要[16]。對于已開展過名詞審定工作的學科,還需注意收選過去版本中遺漏的基本名詞,再次開展工作時,一定要補充進去[17]。
2.新詞的收選
名詞收選應緊跟時代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反映科技新成果。“審定委員會集中了一批站在學科發(fā)展前沿的專家,這是一般的辭書編纂工作所難以實現(xiàn)的,所以一般辭書中都沒有的,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詞匯要注意收集和審定?!保?8]收選新詞能促進定名工作,能盡量避免以后由于用慣了某詞而難以更改的現(xiàn)象。雖然有的專家可能會認為有些新詞所代表的事物目前還不夠成熟,是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還難以預測,但是,如果不及早定名,聽任新詞名稱的濫用,以后再想更改過來就很不容易了。如,電子學名詞審定過程中選擇了不少新詞,生物芯片(biochip)、生物分子電子學(biomolecular electron-ics)等[19]。
3.派生詞的收選
總體說來,一般收選“重要的、經常使用或派生后發(fā)生轉義”[18]的派生詞。對于意義只是原詞詞義的疊加,不會造成歧義或誤解的派生詞,如果特別重要,經常使用,可適當收選;否則,一般不收選。對于意義并非原詞詞義的疊加,而是具有新的意義,若不界定清楚易造成歧義或誤解的派生詞,則需要收選。
如,深海平原(abyssal plain)這類具有獨立內涵的詞語,可予以收錄;其他如深海區(qū)(abyssal region)、深海巖石(abyssal rock)等名詞則可予以舍棄[4]。
4.其他
在收錄基本名詞和新詞的同時,還要避免收錄概念不清晰的名詞、舊名詞及人名、地名、機構職務名等。
有的名詞概念尚不明確,不宜收選。如,《計算機名詞》里沒有收錄vaporware、vapourware(朦朧件,汽件,是指已在廣告上推出,但還不能向顧客提供的軟件)、jellyware(柔件)、nomad(流浪者)、dongle(軟件狗)、fox message(狐貍消息)等名詞[17]。
有些舊名詞已經自然淘汰,不予收選。如,《數(shù)學名詞》中沒有收錄“數(shù)貫”[20]。
科技名詞審定工作主要收錄通名,人名和地名是最重要的兩類專名,不屬于科技名詞范疇,不宜收選,但可作為附錄附于文末。單純的機構職務名稱、文獻、法規(guī)、技術等文件名稱,也不宜收選。如《煤炭科技名詞》中沒有收錄“采煤隊”“掘進隊”“把鉤工”“安全規(guī)程”“礦山安全法”等[21]。
將勾選的名詞匯總之后,需要根據(jù)概念體系進行一定的編排和加工整理。首先,必須保證名詞系統(tǒng)的平衡性、系統(tǒng)性和完備性。
使名詞系統(tǒng)具有平衡性,需要使該學科中各分支學科的收詞量保持大體平衡;各分支學科之間同類同級名詞的選收量要基本統(tǒng)一,不能某些分支學科選到三級詞,而某些分支學科只選到二級詞,甚至局限于一級詞;各分支學科的選詞范圍要大體一致,類型相仿的分支學科,其選詞范圍應基本一致,如《紡織辭典》中的機織學科與針織學科,兩者的選詞范圍都應顧及到基本詞以及設備、工藝、產品等[22]。
使名詞系統(tǒng)具有系統(tǒng)性,需要將具有封閉性的數(shù)個同級名詞收錄齊全,如天文學收錄八大行星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應收全,不能遺漏其中一個或幾個。還需要將同系的詞收錄齊全,以天文學為例,從一級詞“天體”,到二級詞“行星”,再到三級詞“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名詞均要一一選收,也就是說,二、三級詞,要一級級地選收,不能跳級遺漏。確定名詞十分不易,往往經過多次修改、多次反復以后,才能逐步確立名詞的系統(tǒng)性[23]。
使名詞系統(tǒng)具有完備性,其實也是在實用性上下功夫,反映本學科知識的全貌,從而全方位為用戶服務,盡量滿足查考者的需要。一般來說,第一級名詞應當齊全一點,第二級、第三級名詞要注意適當選擇,使所選收的名詞能夠精當、實用[22];從收詞范圍上來看,應涵蓋該學科各領域的名詞,同時適當兼收少量源于其他學科但與本學科關系密切的科技名詞。
其次,還需要對名詞進行查重處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該學科內部各分支學科名詞的查重;二是該學科與其他學科名詞之間的查重。
對于一個學科內部各分支學科名詞的交叉重復,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做不同的處理。如果重復名詞的名稱和含義都相同,是真正的重復,應僅保留一處,其余的予以刪除。如,如果在分支學科“政治經濟學”中收錄了“經濟學”這一名詞,在分支學科“微觀經濟學”中也收錄了“經濟學”這一名詞,定義相同,則二者重復,僅應保留一處。
如果重復名詞的名稱相同而含義不同,那么它們是不同的名詞。當它們屬于同一個分支學科,應使名詞在一處出現(xiàn),兩個不同的定義同時并列,如例1;當它們分屬不同的分支學科,則分別予以保留,如例2。
例1
03.069額突:(1)白蟻的兵蟻中,頭部的顯著角狀突起,額腺的導管開口于此。(2)有些蚜科(Aphididae)昆蟲中,觸角著生處的隆起構造。
例2
03.467肛側板:肛門兩側的一對側葉。
11.216肛側板:肛板外側的一對骨板。
(《昆蟲學名詞》2001年版)
對于該學科與其他學科名詞之間不可避免的交叉重復,若意義相同,應堅持協(xié)調一致原則;若意義不同,則實際是不同的名詞,分別定義。如,微生物學名詞和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中都收錄了“病毒”,二者意義完全不同。
總之,在整理的過程中一般都會根據(jù)需要進行增加、刪除、調整名詞的處理。當發(fā)現(xiàn)遺漏了某些名詞,或重要名詞、相關名詞、具有封閉性的同級名詞時,應補充完整;當發(fā)現(xiàn)存在重復、交叉、過細過專、生造的名詞時,應予以刪除[24];當名詞位置不合適時,應予以調整。
在完成名詞收選,形成一套完整的名詞系統(tǒng)以后,就可以進入名詞審定工作的下一個程序。
注釋
①《地質學名詞》(1993)已把“冰期”的英文名定為glacial stage。
[1]盧慧筠.概念體系與科技名詞審定——名詞審定中的框架問題[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91(2):64-69.
[2]雷震洲.通信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工作體會[J].科技術語研究,2005(3):31-34.
[3]李玉英.談談名詞審定后期工作的一些體會[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8(2):42-45.
[4]何起祥.我對自然科學術語審定的淺見[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6(1-2):8-11.
[5]沈昭文.談談生物化學名詞審定工作[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7(1):34-35.
[6]張偉.名詞收選的幾點體會[J].科技術語研究,2006 (1):4-7.
[7]吳鴻適.電子學名詞審定中的一些體會[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92(1):8-14.
[8]礎德.歷史上的科學作偽事件[J].百科知識,2002 (2):38-39.
[9]林申清.文獻選擇的依據(jù)[J].圖書館雜志,1990(3):25-27.
[10]秦玉蘭.新時期文獻選擇的原則與標準[J].情報資料工作,1994(6):30-31.
[11]張志斌.中醫(yī)藥基本名詞選詞問題及解決辦法[J].科技術語研究,2003(1):20-21.
[12]機械工程名詞審定委員會.談談機械工程名詞審定工作[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97(1):22-24.
[13]姚賢良,曹升賡.土壤學名詞審定的點滴經驗和改進意見[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7(1):28-30.
[14]程裕淇,何世沅.審定統(tǒng)一地質學名詞術語是當務之急[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8(1):7-8.
[15]林超.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一階段工作匯報[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7(1):31-32.
[16]李啟斌.天文學名詞的特點[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6(1-2):14-16.
[17]張偉.名詞審定工作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科技術語研究,2001(2):3-7.
[18]劉青.科技名詞審定工作方法概要[C]//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名詞審定工作參考資料.2008:18-25.
[19]吳鴻適.電子學名詞初審的一些經驗和體會[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7(1):23-26.
[20]江嘉禾.數(shù)學術語審定工作雜談[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85(2):7-11.
[21]殷永齡.煤炭科技術語審定工作匯報[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96(1):32-38.
[22]林飄涼.科技??妻o典選詞十要[J].辭書研究,2000 (6):88-94.
[23]樂嘉民.科技??圃~典的選詞立目[J].辭書研究,1986(6):138-143.
[24]肖嵐.??圃~典怎樣選詞[J].辭書研究,1982(1):34-38.
Selection Principle for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s
WANG Qi
Term selection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s.Generally,term select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isciplinary framework,and the selected information should be scientific,representative and authoritative.In order to keep the term system balance,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term selectio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levels,and basic terms and new terms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Moreover,the term system should be re-arranged and reorganized after new term inclusion,and duplicate terms should be processed.
examining and approving,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s,term selection
N04;H083
A
1673-8578(2012)01-0014-05
2011-02-23
王琪(1980—),女,湖北武漢人,博士,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編輯,主要從事術語學研究等。通信方式: wangq@cncts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