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飛
走進考場,拿到作文題,不少考生常常是腦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打開作文思路所致。其實,仔細分析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不難發(fā)現(xiàn),引導考生打開作文思路是全國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大特色。只要考生審題立意得法,養(yǎng)之有素,平時有過這方面的訓練,自然很容易打開思路,寫作材料自然也會紛至沓來。下面就以高考作文題為例,跟大家談?wù)勓杆俅蜷_作文思路的思想方法。
一、簡單替換思想
簡單替換,就是針對作文題目、話題或引題材料,將其所隱含的道理、觀點、意蘊以及寫作指向、寫作意圖等揭示出來,選取類似于這些義項的人物、事件或現(xiàn)象來替換的思想方法。但運用替換思想不能望文生義、想當然,一定要根據(jù)題目、話題或引題材料,仔細推敲其替換的類似性和準確性。通常是選取我們所深知熟慮的,且能觸發(fā)我們聯(lián)想的人物、事件或現(xiàn)象來替換。
1.如果所給的作文題目、話題或材料是暗喻或借喻性質(zhì)的,那么這時我們就可以把喻體置換為本體或本體置換為喻體。如2010年重慶市高考作文題“難題”,本體沒有出現(xiàn)。如果我們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只想到不容易解答的題目,就不能挖掘出新意,寫不出新穎的文章來。但如果我們能聯(lián)系實際,從生活中找出各種比喻“難題”的本體來替換,思路就會打開。從小處說,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有學習上的,有生活方面的,對于這些“難題”我們無法逃避,只有迎難而上才能最終解決“難題”。從大處說,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或者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都會遇到“難題”,甚至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也面臨著環(huán)保的“難題”等。由此展開聯(lián)想,寫什么的問題也就立馬解決了。
2.如果所給的作文題目或話題中的相關(guān)詞語具有多義性,那么此時我們可用具有單一語義的詞語來替換具有多義的詞語。例如2011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題“一切都會過去PK一切都不會過去”,引題材料是:①猶太王大衛(wèi)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②契柯夫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這兩句寓有深意的銘文,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以“一切都會過去PK一切都不會過去”為題目,“一切都會過去”怎么理解,又怎么理解“一切都不會過去”,這是立意的關(guān)鍵?!耙磺卸紩^去”與“一切都不會過去”,看似矛盾,實則辯證地揭示了生命、歷史、文化等過程性事物的特點。作文題在審題上難度不大,但對考生辯證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要求考生對所提供的兩個觀點都能兼顧,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性和辯證的思維方式。倘若考生的文化積累不夠厚實,不能達到旁征博引,要想將一個通俗的道理講得令人心服口服,絕非易事,更何況是起承轉(zhuǎn)合的要求較高的雙話題呢?但如果考生用具有單一語義的詞語來替換這兩個具有多義的短語,從“暫時和永久”、“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等方面切入,就很容易打開思路。近的可以聯(lián)系自己眼下正在進行的高考,因為考試得了多少分,關(guān)系到考生自己能不能進一所好的大學,但這只是暫時的,而個人素質(zhì)的提高則更重要,那才是永恒的,由此考生可以借此談一談應(yīng)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的差別。遠的則可以聯(lián)系社會,一些人為謀取利益,不講誠信,雖然錢賺了很多,GDP上升很快,但社會沒有得到進步。因此考生也可以從“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角度闡發(fā)自己的觀點。明白了這些,該談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給的作文題中含有代詞,那么此時可用代詞所代的事物去置換作文題中的代詞。例如2011年山東省高考作文題“這個世界需要你”。世界就是由“你”、“我”、“他”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自我,世界則是不完整的。遺憾的是,現(xiàn)實世界里以我為圓心的人太多了,無論何時何地,很多人都在為自己著想,哪里還有你和他人?這樣的世界,又怎么會是一個和諧的世界。而考生若能撇開自我,把視線轉(zhuǎn)向?qū)Ψ降摹澳恪?,我們會從“你”身上看到什么?我們就會看到“你”的無知,“你”的富貴,“你”的不公,“你”的進步,“你”的文明,等等。我們會想到什么?我們就會想到關(guān)愛,想到團結(jié),想到感恩,想到平等,想到正義,想到共同富裕等?!澳恪笔钦l?“你”可以是農(nóng)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崗工人,可以是一擲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討的老人,也可以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片藍天、一方水土等等。這么一替換,我們的作文思路自然也就被打開了。
二、闡釋補充思想
闡釋補充,就是通過給標題或話題補出相關(guān)的句子成分來打開思路的思想方法。
1.對標題進行闡釋補充。例如2011年全國卷I高考作文題“期待成長”。這是一道命題作文,要想打開思路,寫好這篇作文,需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誰期待成長。當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期待長大,期待穿上大人的鞋子,走大人走煩了、走怕了、走累了的路,可以是你(你們),可以是我(我們),可以是他(他們)。二是期待誰成長。當然是未成年的孩子,可以是你(你們),可以是他(他們),也可以是我(我們)自己。三是對“期待”、“成長”的闡釋補充。亦即對“期待”、“成長”是否有足夠個性化的理解。“期待”什么?“期待”成長?“期待”怎樣的“成長”?“期待”著一次邂逅,“期待”著一場拼搏,甚至是“期待”著得到名師的一句指點,師長的一句鼓勵,朋友的一句安慰,以此來改變我們“成長”的軌跡,人生的命運;抑或“期待”著悲壯、磨礪、暖流、暴風雨,以此來滋養(yǎng)我們的生命之花,使生命之樹健壯成長,使我們有勇敢面對挫折的勇氣,有純潔善良的感情,有獨自承擔責任的生活能力。比如現(xiàn)在家長、學校、社會對青少年的成長過于期待,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期待他們成長,通過一系列人為的揠苗助長方法,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jié)果欲速則不達。對此考生就需把青少年對家庭、社會、學校期待自己成長的正確態(tài)度表達出來。做這樣的闡釋補充后,我們的思路自然就打開了。
再如2011年江蘇省高考作文題“拒絕平庸”,針對這道題,考生的思維可若馬騰雀躍,縱橫開闔,無拘無束。然而對于多數(shù)考生而言,開放性思維帶來的漫無邊際,很可能會同時帶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惑,頭緒繁多,思維散發(fā),不知從何入題,不知從何下筆。因此要寫好這篇作文,就需考生做必要的闡釋補充,方能抓住寫作的關(guān)鍵?!捌接埂本壓味鴣??為何要“拒絕平庸”?怎樣“拒絕平庸”?只有做出這樣的補充闡釋,深入思考,弄明白這些問題,才會認識到“拒絕平庸”折射出來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我們對這“三關(guān)”的要求,同時就會得出類似下面的結(jié)論: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無創(chuàng)造,無發(fā)展,無上進;處世不可平庸,處世要有原則,有見識,有堅守。拒絕平庸,無疑是在給自己增加能量,給生命注入新的活力;拒絕平庸,是時代對我們每個人發(fā)出的召喚。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立意、選材就有了取舍的空間,也就會寫出與眾不同的好文章來。
2.對材料進行補充闡釋。例如2011年陜西省高考作文題“我眼中祖國的發(fā)展”,所提供的材料主題為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祖國日新月異突飛猛進,要求考生針對祖國的發(fā)展和變化書寫自己的感想。那么是不是僅僅依靠所給的材料就可以完全反映出祖國的發(fā)展變化了呢?不是的,能夠反映祖國發(fā)展變化的典型材料有很多。因此考生可根據(jù)作文要求,一方面對所給材料進行準確闡釋,另一方面須對自己所掌握的典型材料進行補充闡釋,進而有所想、有所悟,才能表達出獨特見解,寫出新意。更重要的是,對于祖國的發(fā)展和變化,我們不僅需要看,更重要的是思考和感悟。無論是看,還是思考與感悟,都需要用心,才能避免膚淺,人云亦云,才能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富有新意,獲得高分。
三、聯(lián)想擴展思想
聯(lián)想擴展,就是運用聯(lián)想、想象能力擴展思路的一種思想方法?!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道作文題,如果我們?nèi)轿凰伎?,多層面、多角度?lián)想和想象,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從而使思路洞開,文思泉涌。隨著思路的打開,相應(yīng)的寫作素材也就會紛至沓來。思路的激活,將會導致寫作激情的高漲,寫作靈感的激發(fā),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辟廣闊的天地,為多元化構(gòu)思立意打下基礎(chǔ)。
例如2011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題“總有一種期待”,可針對題目進行聯(lián)想擴展。這里,“期待”是關(guān)鍵詞,為文的重心即在此,“期待”就是“期望、等待”之意,這種“期望”和“等待”是他人或者自己長期縈繞于胸的情愫,很久未得舒解。但在審題時也不能忽略了“總有一種 ”,限制了這種“期望”和“等待”只能是一種,不能是多種??梢允遣煌娜擞型瑯拥摹捌谕被颉暗却保荒苁且粋€人有多種“期望”與“等待”。此外,“總有一種期待”強調(diào)的是積極樂觀的情緒。因為“期待”有期盼、 等待、渴求之意,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加上“總有一種”,加強了這種感情并且?guī)в幸欢ǖ恼芾怼S捎谧魑囊罂忌灾髁⒁?,考生從關(guān)注人與自己、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這些平時訓練積累的角度都能立意,比較容易找到切合點。所以通過聯(lián)想拓展,考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切合現(xiàn)實的角度有很多,如:期待那份親情友愛;期待那份靈性,期待他們的個性和精神追求;期待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期待世界的安寧與和平。有很多題材可以用,比如寫李娜對成功的期待,寫她因為對中國甚至亞洲網(wǎng)球立于世界的期待才有那份拼搏和力量;寫作家因期待發(fā)掘人性的美、藝術(shù)的美才有那份不懈的創(chuàng)作激情;寫今人期待和古代先賢古代文人才士可以神游。也可寫因為缺失所以期待,因為遙遠所以期待,因為沒能實現(xiàn)所以期待,都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當然,我們不僅可以贊頌,也可以進行反思批判。
再如2011年廣東省高考作文題“回到原點”,此題就給考生留有較大的聯(lián)想思維空間。大千世界,“原點”無處不在?!霸c”可以是道路的起點,可以是長河的源頭,可以是坐標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可以是物理上的“原點”,也可以是精神上、抽象的“原點”,這些與當代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吻合??忌梢詫懽匀痪坝^,可以寫社會現(xiàn)象,也可以寫個人經(jīng)歷,能夠?qū)⑷松e極向上、奮發(fā)向上、具有真情實感的東西辯證地、有效地提煉出來。在寫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辯證立意。在具體內(nèi)容上,“回到原點”可以是一種調(diào)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發(fā)、再沖刺,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處世藝術(shù);也可以是一種反思反省后再出發(fā)的大智慧;還可以把“回到原點”當作是表面上的一種重復或位置的復原,其本質(zhì)是一種螺旋式上升。可以就生活中的具體話題,如自然環(huán)境回到原生態(tài)等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應(yīng)該回到本真的狀態(tài);還可以寫個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來的位置;等等。這樣的思考感悟就是在聯(lián)想、想象中得到的升華,聯(lián)想、想象也會在思考感悟中生發(fā)、延伸。
四、角度變換思想
許多材料作文,往往需要考生從不同角度對所給材料進行審視,以發(fā)現(xiàn)能夠打開作文思路的角度。
例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角色轉(zhuǎn)換之間”,這是一道命題作文,提供的材料如下:
傳說有的雛鳥長大后,會銜食喂養(yǎng)衰老的母鳥。人們把此現(xiàn)象稱為“反哺”。人類社會也存在類似現(xiàn)象。年輕一代對年長一代的文化影響被稱之為“文化反哺”。千百年來,在以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的正統(tǒng)傳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猶如潛流引而不現(xiàn),但在迅疾變化的當今社會,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們在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fā)生轉(zhuǎn)換。
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角色轉(zhuǎn)換之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認識和感悟,所以大多數(shù)考生很容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和高考作文倡導的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人生是吻合的,利于引導考生進行反思、反省,從而調(diào)動起他們的情感思維,寫出有生活氣息的、鮮活的文章,體現(xiàn)出寫作能力,的確也是一道好題。那么,考生該怎樣打開思路呢?
其實在材料部分就講了自然和社會關(guān)于“角色轉(zhuǎn)化”的信息,這已經(jīng)限定了寫作的方向和思路。能否抓住“轉(zhuǎn)換”這個側(cè)重點,是立意是否準確的關(guān)鍵。從材料里我們可以找到幾組關(guān)系,雛鳥和母鳥、年輕一代和年長一代、父輩和子輩,總之是“施教者和受教者”,我們不必拘泥于這幾組關(guān)系,可以適當延伸??蓪⒈磉_的重點放在“我感受”“我經(jīng)歷”“我思考”上,才能突出真情實感,突出“我”,突出個性。也可從材料入手,抓住關(guān)鍵詞“文化反哺”,延伸開來,從年長一代應(yīng)積極轉(zhuǎn)變思想觀念,多發(fā)現(xiàn)年輕一代身上的閃光點,才能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潮流的角度寫,均屬創(chuàng)新思維。
再如201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如下:
鹿特丹世乒賽結(jié)束后,師生們一起討論:
生甲:太好了,中國隊又包攬了全部冠軍!這叫實至名歸。競技體育就得靠實力說話。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見外國選手成功挑戰(zhàn)中國名將。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并不利于這個項目的發(fā)展。
生丙:有人主張中國隊應(yīng)讓出一兩枚金牌,我不贊成,如果故意輸球,就有違公平競賽原則和奧林匹克精神……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僅體現(xiàn)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于其他社會生活領(lǐng)域。
首先看一下這則材料,從三個角度暗示著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強調(diào)的是實力。有實力才是真正步入巔峰最終保證。第二個觀點強調(diào)的是壟斷可能會導致退步,換言之有競爭才有活力。第三個觀點是說,不讓項目有退步,我們也不能打假球,因為這違背了公平的精神或者說體育的道德。這就意味著解讀材料的方向和態(tài)度有三種,暗示著考生可從正反兩方面下手確定方向與立意:學生甲在肯定自身實力的同時,似乎也有些理智的過了頭,只注重一國輸贏的觀點難免顯得不夠宏觀和長遠。學生乙在發(fā)揚風格的同時,似乎又過于感性,榮譽不是隨便可以拿來施舍的,并且錯誤的理解了分享的含義。學生丙的觀點看似是站在乙的對立面上,盡管理性卻又與甲不完全一樣。確定好方向與立意,我們既可以運用“哲理思辨類”或者“社會現(xiàn)象類”的模板寫出一篇邏輯嚴密,有理有據(jù)的議論文;也可按著“主觀感受類”和“語言概念類”的模板寫出一篇以我筆寫我心,源自生活的散文。
由此可見,像上面這種散漫性的作文材料,我們必須多角度分析,以材料提供的主旨作為立意平臺,立意在主旨的把控下才有意義。
又如2011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題“鏡子”,所提供的材料如下: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薄扮R”是認識自我和世界的另一雙眼睛。今天,更多種類的鏡豐富了我們感知的層次和色彩:望遠鏡將我們的視線引向遠方,顯微鏡撩開微觀世界的神秘面紗,反光鏡讓我們瞻前仍可顧后,哈哈鏡變幻出多樣的自己,三棱鏡在我們面前架起一道美麗的彩虹。這些鏡為我們打開了多維的空間,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深邃,心靈更加明澈。
這道作文題對考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從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哈哈鏡、三棱鏡中至少選兩種,談自己的感悟與觀點。考生要想寫好這篇作文,首先應(yīng)明確五種鏡子的基本特性。望遠鏡,看得遠;顯微鏡,見得細;放大鏡,通過放大來求真,放大之后,我們才可見得本真;哈哈鏡,是通過夸張變形,起到調(diào)劑詼諧的效果;三棱鏡,引發(fā)我們多角度多側(cè)面地關(guān)注問題。五種鏡子的基本屬性搞清楚后,方可擇取其中至少兩個以上的鏡子,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主旨論題,展開論證??忌裟苓\用角度變換的思想理解題意,平時多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找準論點,定能將思路打開,寫出精彩的文章。比如有的選擇了哈哈鏡、三棱鏡、折射鏡作為自己作文的主體。用哈哈鏡代表多面的自己,三棱鏡代表自己夢想、希望,折射鏡代表由別人折射出的自己,迅速打開了作文思路。
五、抓關(guān)鍵詞句思想
對有些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來說,有時抓住了概括性極強的關(guān)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能夠把握命題人的意圖,從而順利確定作文立意。
例如2011年山東省作文題“這個世界需要你”。
運用抓關(guān)鍵詞句思想,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世界”可以是小世界,是一個家庭、一個集體、一個社團組織;也可以是一個大世界,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整個自然界,但不管是大世界還是小世界,這個世界都還不是盡如人意,還存在許多問題,還有很大的發(fā)展和完善空間,這是寫作此文的前提和基礎(chǔ)。這里,“需要”鎖定了“世界”和“你”之間的關(guān)系,“需要”是“應(yīng)該有”或者“必須有”,是價值、是責任、是奉獻、是人類意識和對未來的關(guān)懷;“你”字要求言辭懇切、真誠,讓“你”難以拒絕也不能拒絕?!斑@世界需要你”,旨在喚起人們的責任感,喚起人們的社會道德感,呼吁人們加強個人的素養(yǎng)建設(shè)??梢姶嗣}倡導和諧、包容,共生共存,有極大的包容性?!斑@世界需要你”告訴人們:你很重要,你是社會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你有自己的特長,你能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斑@世界需要你”,不論你是誰,不論你地位高低,不論你干什么,不論你原來怎么樣,這社會都需要你,你可以存在、發(fā)光、發(fā)熱?!斑@世界需要你”是憂患與奮起的完美結(jié)合體??忌蔁狳c出發(fā),將思考牽引到社會生活與自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思路定會打開。
再如2011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題“孟子三樂”,所提供的材料如下: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p>
審此題的關(guān)鍵就是要先看懂這段話的意思,看懂了,才容易提煉出觀點。材料所講的是君子三樂,即親情之樂,個人品性之樂,教育之樂。
第一樂,應(yīng)該說是親情之樂,一家人和睦相處??梢蕴釤挸鲇^點,健康是福,身體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孝敬父母,關(guān)愛兄弟,安樂和諧。而此觀點正好可以反思當下社會的一些現(xiàn)象,子女結(jié)婚后不少都不愿與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許多。
第二樂,可以說是自身之樂,做人處事,一切都問心無愧。旨在告訴人們要憑良心做事,要誠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誠信正直,那整個世間就充滿了溫馨和諧。近年來相繼發(fā)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絕育黃瓜”“爆炸西瓜”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jīng)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第三樂,說的是教育問題,可以說是“極樂”,得到天下優(yōu)秀的人才并教育他們??鬃诱f過:“中人以上者,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語上也;生而知之者為上,熏染而學者次之,困而學者又次之,困而不學者,民斯為下也?!笨鬃铀磉_的意思相近于孟子的觀點,說明教育者關(guān)注教育對象素質(zhì)的高低,希望得到天下優(yōu)秀的人才來教育。這正好與近年來許多高校自主招生,爭搶優(yōu)秀生源的事件不謀而合。而“統(tǒng)一考試,擇優(yōu)錄取”的教育公平原則也正合廣大群眾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
確定好觀點和立意角度,可圍繞“三樂”而論,同時闡述現(xiàn)代人的精神面貌,還有沒有“君子三樂”的風采。可將古代與現(xiàn)代作對比,得出光有物質(zhì)的飛速發(fā)展還不夠,情操、知識、精神同樣可貴;也可由“孟子三樂”引出我們自己的三樂,從這“三樂”中選出自己較熟悉的觀點來立意。這樣,抓住這些關(guān)鍵詞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不就將思路打開了嗎?
又如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材料如下:
袁隆平說,我的工作讓我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這使我有了個好身體……我夢見我種的水稻長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袁隆平在農(nóng)業(yè)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引導中國人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xiàn)在他雖然年已八旬,仍舊保持著對稻田的熱愛,甘于寂寞,潛心科研,努力完成兩大心愿:一是實現(xiàn)超級稻畝產(chǎn)1000公斤;二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通過提煉所給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發(fā)現(xiàn)材料只是敘述了“一個人、兩件事”:以省略號為分界點,一是“工作”讓人有個好身體,二是“工作”讓人有個夢想。將兩件事進一步提煉,命題者的思路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份經(jīng)常需要日曬雨淋、異常艱苦的“工作”,在樂觀的袁隆平看來,那些艱難困苦對自己是一種鍛煉;袁隆平之所樂觀,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夢想。
但由于所給的材料較傾向于贊頌袁隆平對工作的熱愛和他的崇高夢想,考生如果缺乏逆向思維意識,就會立意雷同,較難寫出新意。如“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實現(xiàn)超級稻畝產(chǎn)1000公斤這一心愿的形象說法,需要聯(lián)系袁隆平的生平事跡和偉大貢獻;“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象征著袁隆平希望雜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為國家創(chuàng)造價值,和國人共享這一偉大成果。
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清題意后,立意角度也就隨之水到渠成了??忌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展開思路,笑看苦難、挫折,將之當做成功道路上的磨煉;也可以圍繞“夢想”展開思路,正是因為心中有夢想、目標,一切艱難困苦都阻擋不了成功。如理想與現(xiàn)實;平凡與偉大;轉(zhuǎn)變就業(yè)、擇業(yè)觀念;從職業(yè)到事業(yè);以感恩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苦中作樂;為崇高的理想而奮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學會從工作中尋找樂趣;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務(wù)實而精彩,等等。只要能自圓其說,均能各得其所。
六、換位感受思想
例如2011年湖南省高考作文,是以歌手問候語變化為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其問候語是由“大家好,我來了”變?yōu)椤爸x謝大家,你們來了”。
從“大家好,我來了”到“謝謝大家,你們來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跟觀(聽)眾見面打招呼的變化,而是一種對自己的認知和對觀(聽)眾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也是歌手事業(yè)人生之境界的蝶變:過去,歌手是“高姿態(tài)”,而現(xiàn)在,歌手是“低姿態(tài)”了,于是他感激自己的觀(聽)眾的到來,應(yīng)該是懂得受眾需要什么、欣賞什么,他的演唱也就會受到歡迎。這樣想來,最方便的立意應(yīng)該是放低自己,放棄自我中心,感激他人,尊重他人,讓自己融入公眾之中等等,從而實現(xiàn)自己人生與事業(yè)的華麗轉(zhuǎn)身。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則材料不僅表明了“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變化”,而且隱含著“歌手”與“觀(聽)眾”的關(guān)系,即自我與他人的關(guān)系。材料中歌手前后視角的變化,蘊含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與他人存在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綜合材料,從“自我角色定位”或“自我價值實現(xiàn)與他人存在的關(guān)系”角度立意,都應(yīng)該是比較好的立意。因此,考生的立意應(yīng)該著眼于任何人都需要處理好自我與他人的關(guān)系,要了解自我、認清自我,知曉他人對自我的生存、發(fā)展、成功的重要性。只要是在思維上不拘泥于定勢,行文能情理交融的作文,必定能脫穎而出。
再如2011年遼寧省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如下:
有位哲學家舉著一個蘋果對他的學生說:“這個蘋果是我剛從果園摘來的,你們聞到它的香味了嗎?”有一個學生看到蘋果紅紅的就搶著說:聞到了。哲學家又走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聞,有的說聞到了,有的聞也不聞就說聞到了,只有三個學生默不作聲。哲學家說:“你們怎么了?”其中一個學生又聞了聞,說:“什么味也沒聞到?!边€有一個學生上來摸了摸說,這是什么蘋果?還有一個學生訥訥地說:“老師,今天我感冒了?!闭軐W家把這個蘋果拿給學生們傳看,竟然是蠟做的假蘋果。
顯然,哲學家的問題和他的學生對待問題的不同態(tài)度,明顯地是在“影射”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權(quán)威、輕信盲從、不肯動腦、不愿動手、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援疑質(zhì)理、尋根究底、堅持真理、求真務(wù)實等精神的現(xiàn)象,好在還有三個“默不作聲”的學生,他們沒有人云亦云,堅持自己的觀點:第一位尊重了自己的真實感覺,第二個發(fā)出了自己的疑問,第三個如果不是“托詞”至少表達了自己的誠實,當然若是“托詞”則顯其圓滑。
仔細分析,這則材料十分耐人尋味,它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三種人。是哪三種人?考生該做何評說?需要表明怎樣的觀點和態(tài)度?運用換位感受的思想方法定能將思路打開。先看第一種人,就是回答哲學家說聞到香味的人,在哲學家看來這種人自然是一個喜歡迎合的人,最會見風使舵。再看第二種人,就是對這個蘋果究竟為何物不輕易作出判斷,實話實說,保持懷疑態(tài)度的人。這樣的人應(yīng)該得到人們的敬重。第三種人呢?自己明明沒有聞到香味,可是他不說自己沒聞到,他把責任攬在了自己的身上,說“我感冒了”。就樣說很藝術(shù),不得罪人,既為自己找到了開脫的理由,也找到了心理安慰,畢竟自己沒有奉承地去說假話呀。在生活中,這可能是大多數(shù)人的做法。這種人善于明哲保身,雖不愿逢迎權(quán)威,也不枉吐謊話討好上級,于人于己尺度都把握得非常好。三種人因為自己對問題的闡述方式和認知態(tài)度,在當今社會的境遇將大相徑庭。對此,你將持怎樣的觀點和態(tài)度呢?思考下去,思路定會越來越開闊,定能寫出立意新穎、觀點鮮明的好作文。
最后需要跟大家說明的是,這幾種打開作文思路的思想方法,只是為了行文的方便。實際應(yīng)用時,往往需要兩種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只有如此,我們才能使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從而順利通過審題立意關(guān),寫出意蘊豐富、觀點鮮明、文采飛揚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