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民,李秀娟,徐思羽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目前,臨床使用頻率較高的抗菌藥物在挽救無數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因為不合理使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升高、藥物不良反應增加等現象日趨嚴重,給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響,使得抗感染治療面臨無藥可用的危險境地。為此,國家衛(wèi)生部先后頒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及《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9〕38號)(以下簡稱“38號文”),并于 2011年開展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要求各醫(yī)療機構嚴格管理,以保證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為此,某院根據各方要求制定了相應措施,于2011年6月開始通過與臨床科室簽訂責任書,開展抗菌藥物處方點評,以舉辦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講座等形式開展了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專項整治活動。為了解該院開展此項活動前后抗菌藥物使用的變化趨勢和行政干預效果,本文對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前后該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為提出針對性更強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以提升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及減緩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
原始資料來源于某院HIS系統,包括藥品名稱、規(guī)格、劑量等。對2011年1—10月全院使用的抗菌藥物按照種類、劑型、銷售金額、用藥頻度(DDDs)等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此次調查的抗菌藥物不包括抗結核藥、外用抗菌藥、中藥抗菌藥。
分別采用金額統計法和用藥頻度統計法進行匯總、分析。
1.2.1 金額統計法 采用的價格均為零售價,通過統計各類抗菌藥物銷售金額、所占比例等進行分析。
1.2.2 限定日劑量(DDD) 限定日劑量是指為達到主要治療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0年版)和《新編藥物學》(第17版)以及藥品說明書為參考,確定藥物的DDD值。
1.2.3 用藥頻度統計法 以DDD值為標準計算DDDs。DDDs=某藥用藥總量/該藥的DDD值。同一藥物不同劑型因DDD值不同,需分別計算DDDs后,再進行加和,即為該藥的DDDs;同類藥物的DDDs相加,即為此類藥物的總DDDs。
表1 某院2011年1—10月抗菌藥物銷售金額及DDDs
調查發(fā)現,抗菌藥物的使用以注射給藥方式為主,口服使用較少,因此本研究僅對抗菌藥物注射劑使用情況作統計分析。
(1)表1顯示,該院2011年1—10月抗菌藥物使用以β-內酰胺類為主,銷售金額占抗菌藥物的83.86%,占總DDDs的66.96%,與邢茂等[1,2]報道基本一致。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具有抗菌活性強、耐酸、耐酶、不良反應少和可選品種多等優(yōu)點,因此臨床使用率較高。表1中頭孢菌素類銷售金額最高,占比最大,為59.88%,DDDs占 37.60%。其中第一代頭孢菌素銷售金額和DDDs分別為 38.97%、16.95%,所占比例較高;第三代頭孢菌素分別占16.03%、12.60%,單純從占比看較第二代頭孢菌素高。考慮實際可供臨床選用的第二代頭孢菌素品種較少,且第三代頭孢菌素中的個別品種被納入到“38號文”,可作為術后預防用藥,因此第三代頭孢菌素銷售金額較高具有一定合理性。氟喹諾酮類銷售金額和DDDs占比分別為2.61%、4.97%,低于邢茂、喬志儉等[1~4]的報道。根據《指導原則》、“38號文”和專項整治的要求,術后預防用藥以頭孢菌素類為主,應嚴格控制氟喹諾酮類作為術后預防用藥,氨基糖苷類因為有一定的耳、腎毒性,臨床使用較為慎重,因此這兩類藥物銷售金額占比較低。
表2 某院2011年1—10月抗菌藥物注射劑DDDs前10位
(2)由表2可以看出,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藥物中有7種為β-內酰胺類,其中第一代頭孢菌素有兩種,分別位居第1、3位;第三代頭孢菌素有3種,分別位居第2、4、9位。排名第1的頭孢硫脒在開展專項整治之后呈明顯上升趨勢。根據《指導原則》和“38號文”要求,術后預防用藥以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為主,單純從類別看使用較為合理,但是“38號文”規(guī)定的可作為術后預防用藥的頭孢唑林、頭孢呋辛等在此處并未看到,說明臨床在選擇具體品種上可能還存在不妥之處,提示可根據具體情況進一步干預。
(3)DDDs排名第3位的頭孢噻吩鈉因其有一定的腎毒性,《抗菌藥物使用分級管理目錄》將其劃為特殊使用級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后此藥使用頻度呈明顯下降趨勢;排名第7位的依替米星為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具有一定的耳、腎毒性,以前常作為術后預防用藥,1—6月使用頻度較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經藥師多次干預和進行專題講座,7—10月其DDDs明顯下降;排名第9、10位的頭孢噻肟鈉、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在6月之后DDDs也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說明醫(yī)院行政干預和藥學部門針對臨床多次進行的合理用藥講座等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4)DDDs排名第2位的頭孢曲松鈉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具有半衰期長、用藥頻次少等優(yōu)點,《指導原則》和“38號文”將其作為結、直腸手術,人工植入物骨科手術等的預防用藥,而該院開展的手術以此類居多,因此該藥使用率較高,且1—10月DDDs基本穩(wěn)定,說明該藥在臨床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5)排名第6位的左氧氟沙星在開展專項整治前常作為術后預防用藥。由于氟喹諾酮類在我國臨床普遍應用,同時畜牧業(yè)、漁業(yè)等的大量使用,導致細菌對該類藥物耐藥性不斷增高[1]。衛(wèi)生部“38號文”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方案》要求嚴格控制該類藥物的臨床使用,醫(yī)院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干預,7—8月呈下降趨勢,但進入9月后由于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人數增加,作為治療性應用該藥DDDs有上升態(tài)勢,應引起注意。
(6)排名第4的頭孢他啶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銅綠假單胞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在6月DDDs下降之后7—9月又呈上升趨勢,說明該藥的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排名第五的奧硝唑為抗厭氧菌藥,如用于術后預防用藥,存在選藥級別過高的問題,應根據“38號文”要求以甲硝唑為首選。此處可作為進一步進行行政干預的一個切入點。
綜上所述,從某院2011年1—10月抗菌藥物使用總體情況看,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抗菌藥物的使用也日趨合理。但在臨床抗菌藥物具體品種的選擇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下一步應針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干預,如加強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的宣教,制定針對不同科室和醫(yī)生的更為具體的獎懲措施,在HIS系統中增加抗菌藥物使用權限限制等,使該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更加合理、規(guī)范,從而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及減緩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
[1]邢茂,陳琳,張喆,等.2007~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2):112-114.
[2]宋新文,許瓊,汪洋,等.我院住院部2009年抗感染藥物應用現狀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127-128.
[3]喬志儉,劉靜,田毅萍.我院抗菌藥物應用現狀及趨勢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22):114-116.
[4]李文霞,郭永福,楊樹聲.我院2007~2009年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1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