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巧娟
【摘要】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文化的反映。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將文化知識融入進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guān)鍵詞】語言;文化差異;風俗習慣
一、語言、文化和英語教學
文化就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shù)、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英國社會人類學家 Malinowski說:“語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現(xiàn)實和該民族人民的習俗生活之中,語言研究離不開這一寬泛的語言行為環(huán)境?!备鶕?jù)二者的定義,我們不難知道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二者密不可分,語言不能夠脫離文化而存在,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又依賴于語言。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是單純地教給學生知識點,更應該融合文化背景的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二、中英文化差異
1.價值觀念的差異。在價值觀的取向中,中國人崇尚的是集體主義,提倡的是團結(jié)友愛和互助協(xié)作,如我們俗語所言:“眾人拾柴火焰高?!倍癉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閑事)”、“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是西方人價值觀念的體現(xiàn)。他們追求的是個體的相對獨立性,崇尚的是個人主義。
2.地理位置的差異。在中國,當人們說到東風時的感受是溫暖、和煦的,西風則是寒冷刺骨的,如“西風凜冽”。這是由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勢決定的。而西方則不同……就這樣,學生在邊看邊聽的過程中較快地接受了語言信息,既省去了教師用中文進行解釋的時間,有助于學生通過視覺形象來加深對語言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在語言與表述對象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lián)系。
3.操練——在操練中鞏固語言知識。操練主要指在情境中通過有意義的聽、說、讀技能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言語技能。
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主要有兩種訓練模式:模仿性的機械練習和交際性的活用練習。在大量的聽的訓練的同時,學生需要開口模仿,這既符合英語學習的過程,也符合小學生好模仿的年齡特征。大量的模仿性機械練習為交際性的活用練習奠定基礎。語言學習需要模仿,但不僅僅是模仿,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人說的話不一樣,這就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活用練習。
操練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幾個變化步驟:
①讓大家齊聲跟著說。這可以增強大家的信心,鼓勵人人開口。
②先讓半個班一起跟著說,然后讓另外半個班重復說。如操練問答,可以讓半個班問,另半個班回答,然后調(diào)換一下角色,以免單調(diào)。
③讓排、行或小組重復。當少數(shù)人說時,教師比較容易聽清他們說得怎么樣。
④連鎖操練。在連鎖操練時,A問B一個問題,B回答,B再問C,C再問D,以此類推。
以上所述方法簡單可行,但每種方法不能簡單照搬,要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4.交際——在對話中形成語言能力。經(jīng)過機械性操練和有意義的操練之后,學生基本上已對所學句型例句熟練掌握了。教師應根據(jù)內(nèi)容設計一定的說話活動,讓學生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和交際性練習。
交際——這是教學過程的高潮。教師此時要求學生盡可能把已掌握的語言技能自然地運用于語言交際活動中,教師向?qū)W生提出真實的問題,學生則根據(jù)實際情況作答??梢杂萌魏我褜W過的語言形式進行交流,我們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師生間或?qū)W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會話
A: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B:I usually play ping-pong。
(2)師生間或?qū)W生間多次問答以訓練學生進行較長的對話
A: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B:Summer。Because I can swim。
這可以包括問候和其他內(nèi)容的會話。重要的是,學生在這種對話里應提供真實的信息,而不是背誦課文里的句子,這樣會促使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實際的意義。
(3)融會話于情景表演之中,讓學生在表演中練,在交際活動中用。小學生的特征就是愛玩,好表現(xiàn)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戲的形式來進行交流,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是最恰當?shù)摹=處熢O計一定的交際任務,如在教PEP 教材四年級上冊 Unit 6 My family時,我就布置學生帶一張全家福照片,在課堂上以描述全家福照片的形式來介紹家人:“This is my father。Hes a driver?!毙W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就會爭著發(fā)言。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學英語能用口語充分表現(xiàn)自我,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瞄準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目標,積極開展活動,力求做到組織教學“英語化”、設計活動“情境化”、活動形式“多樣化”,在口語訓練中讓每個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說。我們要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學會“用”,通過一系列持久的口語訓練活動,使學生內(nèi)化語言規(guī)則,擺脫母語的“心譯”過程,直接、流暢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實踐證明,愛“說”一定會“說”,會“說”一定善“說”。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聽、讀、寫能力的提高,真正達到“聽說領(lǐng)先,讀寫跟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