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手術是重要的治療方法。但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基礎,術后的劇烈疼痛給病人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進而影響創(chuàng)面的愈合,降低療效。如何減輕手術后的疼痛是肛腸科非常重要的問題。文獻報道的鎮(zhèn)痛方法很多,但存在缺乏大樣本臨床應用,鎮(zhèn)痛效果不理想等弊病,目前尚缺乏公認的最佳方案[1]。我科應用創(chuàng)傷疼痛快速愈合敷貼儀通過腰俞穴進行肛門手術后的止痛,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療效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療的200例病人,男114例,女86例;年齡22歲~80歲;混合痔外剝內扎95例,肛瘺掛線或低位切開43例,肛周膿腫一次性切開根治36例,肛裂切除及內括約肌切斷26例。
1.2 方法
1.2.1 分組及治療方法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各類肛門手術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使用嗎啡10mg,每日2次肌肉注射,3d后改為口服鹽酸曲馬多,每次50mg,每日3次;實驗組(150例)采用創(chuàng)傷疼痛快速愈合敷貼儀通過腰俞穴進行治療,每日2次,每次20min。實驗1組 (50例)于術后第1天~第6天進行治療,共治療6d;實驗2組(50例)于術后第1天~第3天進行治療,共治療3d;實驗3組(50例)于術后第4天~第6天進行治療,共治療3d。4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2 觀察指標 觀察病人疼痛控制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創(chuàng)面水腫消退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
1.2.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肛門局部神經豐富、痛覺敏感,手術損傷肛管皮膚、開放性術式選擇、創(chuàng)面神經末梢暴露等原因均可造成術后切口疼痛,開放性創(chuàng)面出血、滲血較多,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長,病人深感不適[2]。西醫(yī)認為肛門病術后疼痛較重和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長有3方面原因:肛門周圍神經末梢豐富,內括約肌易于痙攣;創(chuàng)面開放,且位于有菌區(qū),局部易感染、充血、水腫;局部血液、淋巴循環(huán)障礙[3]。腰俞穴屬督脈之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之處,位于骶裂孔中。該處分布有尾骨神經分支,在此穴中注射麻醉藥,能阻斷肛門周圍神經傳導,使局部喪失痛覺而達到麻醉效果。錢海華等[4]報道腰俞穴、長強穴在肛腸科麻醉鎮(zhèn)痛中作用顯著。創(chuàng)傷疼痛快速愈合敷貼儀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創(chuàng)面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燒傷整形外科、婦產科術后傷口的止痛,預防傷口脂肪液化,加速傷口愈合,減少瘢痕組織的形成。1843年Dubois發(fā)現(xiàn),在人體皮膚傷口存在強度為1mA的電流。后來證實,傷口會產生電場,形成損傷電流。傷口電流的存在和維持在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創(chuàng)傷疼痛愈合止痛敷貼儀包括支撐架、電極控制器、正電極、負電極、膏貼部分,支撐架上設有電極控制器,電極電壓控制器引出正電極、負電極,膏貼上設有導電體,正電極、負電極與膏貼上的導電體相連。正、負電極形成電場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帶負電荷的纖維連接蛋白、生長因子、細胞向創(chuàng)傷面聚集從而加快傷口愈合。
表1 4組療效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創(chuàng)傷疼痛快速愈合敷貼儀的電子膏貼通過腰俞穴治療,其鎮(zhèn)痛作用與肌肉注射嗎啡相似,但并發(fā)癥明顯減少。術后早期應用效果好,能使病人達到無痛;術后4d后應用止痛效果差;應用3d可基本止痛;應用1d~6d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的作用明顯。本研究還處于早期階段,還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比如膏貼的正負極接何處達到最好的止痛效果、術前應用是否有更好的療效、每次治療時間以及治療總時間等。我們將繼續(xù)深入探究,爭取使該項治療方法早日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1] 張朝輝,于洪亮,辛朝光.肛腸病術后鎮(zhèn)痛的治療現(xiàn)狀[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9(31):1446-1448.
[2] 尹玉銻,王錫琴.血竭膠囊對186例肛腸術后鎮(zhèn)痛、止血及促愈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9(7):157-158.
[3] 舒洪全,王成友,任東林,等.中西醫(yī)結合大腸肛門病診治新進展——理論與實踐[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88.
[4] 錢海華,徐天舒,戴玲穎.腰俞穴長強穴在肛腸科麻醉鎮(zhèn)痛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4(25):511-512.
[5] Kloth LC.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wound healing:A review of evidence from in vitro studies,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trials[J].Int J Low Extrem Wounds,2005,4(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