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伊始,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推出了《神探夏洛克》(也譯為《新福爾摩斯》)的系列迷你劇。此劇改編自19世紀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著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在尊重原著的基礎(chǔ)上,將原來的故事背景從19世紀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搬到了21世紀繁華熱鬧的大都市中,演繹了一個現(xiàn)代版的偵探夏洛克和約翰醫(yī)生與以原著最大反派莫利亞提斗智斗勇的故事。在推出的兩季劇情中,改編了原著最為著名的幾個案件《血字研究》、《四簽名》、《波西米亞丑聞》、《巴斯克威爾的獵犬》和《最后一案》。該劇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了全球范圍的熱捧,據(jù)BBC官方統(tǒng)計,僅在英國本土第一季平均每集擁有七百萬的收視紀錄,第二季首播更是創(chuàng)下了破八百萬的收視。在境外社交網(wǎng)絡(luò)Facebook和Twitter上,這位虛擬的夏洛克偵探擁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粉絲,擁有自己的博客和社交賬號,還有專門為他建設(shè)的Sherlockology(夏洛克主義)網(wǎng)站。該劇不僅把原本名不見經(jīng)傳的夏洛克扮演者本尼迪克·康博巴奇造就成了如今炙手可熱的超級明星,劇集中人物的大衣、襯衣、雨傘、手機變成了時尚風向標,Sherlockology(夏洛克主義),Deduction(演繹法),臺詞“I am Sherlocked”(“我被夏洛克鎖住了”),“Keep calm and …”(“保持冷靜...”),“Think! And that is the new sexy”(“開動腦經(jīng),才是時下流行的性感”)成了網(wǎng)絡(luò)流行語,劇情更在英國下議院被討論。對于一部從來沒有在中國境內(nèi)公開上映的電視劇來說,至今年12月它在人人影視網(wǎng)站上已擁有超過兩百萬的瀏覽量,這一切讓人不能不驚嘆這部迷你劇的巨大成功和魅力。
對于喜歡或不喜歡,知道或不知道福爾摩斯原著的人來說,偵探夏洛克都是一部沖擊性的作品。它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說不準,在全球范圍的調(diào)查中,現(xiàn)代版的夏洛克偵探被評為“史上最棒的福爾摩斯”。在人物塑造上,BBC版本的特點簡單的說有四點。首先它復活了小說中抽著煙斗穿梭在倫敦迷霧中的大偵探,并顛覆了傳統(tǒng)。 新的夏洛克穿著定制西裝,在21世紀的高樓大廈里發(fā)短信,一副現(xiàn)代社會高端技術(shù)人才的模樣。第二,約翰.華生醫(yī)生變成了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角色。 第三,偵探和醫(yī)生的年紀向前邁出一大步,不僅符合原著的設(shè)定,也符合觀眾的觀影需求。第四,在專注于傳統(tǒng)的破案劇情之外,還加入了長期被歷來偵探劇所忽略的友情因素,后者一直是原著中的重要暗線。對于還不知道福爾摩斯原著的觀眾,該劇收獲了一票一票的粉絲,對于喜歡原著的人來說,這版是在向原著致敬的基礎(chǔ)上增添了新的活力。
這部《神探夏洛克》帶來了新的興趣,如果不是在探案本身,因為謎題無一例外是有趣的,大眾對它的熱捧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話題。這種興趣自從小說面世以來就延綿不斷,幾乎每次改編和搬上熒屏都引來追捧和狂熱,不僅有無數(shù)衍生的文字作品,如續(xù)寫探案集的《絲之屋》、《福爾摩斯的秘密生活》等,更有貝克街221B的福爾摩斯博物館和偵探的獵鹿帽。這種強大的繁殖力是其它偵探類作品無法比擬的,誰能想象波羅偵探被第一百五十次的搬上熒屏,或者金田一的家庭住址成為偵探迷們的朝圣地?一百年后或者一百五十年后我們卻仍然知道并癡迷著大偵探。這種長久的魅力或者生命力便是本文討論的出發(fā)點,本文認為《神探夏洛克》的成功因為它強化了夏洛克這個主要人物的日神面具以及對原著日神勝利的主題。為了將BBC電視劇版與柯南.道爾原著區(qū)別開來,下文將使用電視劇版的夏洛克稱謂而不是小說中的福爾摩斯。
我一直認為鑒別一部作品的標準之一就是其是否具有強大的活力(vitality),這種活力來自某種深刻的可以到達人類原始層面的東西。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二元對立,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明確提出并有非常詳細的闡述。他分析希臘悲劇時,提出希臘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從迫切的需要創(chuàng)造了眾神。為了生活下去,為了克服生存的恐怖和可怕,即酒神代表的自然或自然之力。希臘人幻想出一個光輝的夢幻的奧林匹亞世界,一個具有日神外觀和實質(zhì)的世界?!八幸磺袑τ谧匀坏木薮罅α康臉O其憂慮和恐懼”,對于生的渴求和死的恐懼(酒神力量),都被這個想象的世界(日神力量)征服或者淡化。但是日神的征服僅是表面現(xiàn)象,因為酒神的自然不可克制,最后的結(jié)果只能導致日神世界或人為世界和自然的背離,這脫軌讓人類社會走上不歸路?!叭烁F則反本”,日神與酒神的沖突在尋找平衡中永不停止,最終日神的表象將被酒神的破壞力粉碎,而長久的酒神統(tǒng)治也會被日神所推翻,“在遠處二元的概念融為了一體,若俯瞰日神與酒神,它們的身影也融合在了一起”。后來者榮格在《心理學和文學》里更客觀明晰的分析了日神和酒神精神并將其擴大到心理學和文學批評的領(lǐng)域??偟膩碚f,尼采體會活在自己身上的酒神與日神然后投影在分析希臘悲劇中,榮格是研究活在別人身上的酒神和日神然后客觀地記錄下來。尼采歌頌并以身作則了酒神的強烈情感和生命力,榮格帶著學者的態(tài)度用酒神和日神撬開了集體潛意識的大門??桌?帕格里亞在她的《性面具》中及其廣泛的討論了西方各種藝術(shù)中的日神形象和酒神形象,他們的特征簡單的總結(jié)可以為如下:
日神:陽性的(男性的),天空的,無性的,表面的,所有視覺藝術(shù)的,冰冷的,不帶情感的,理智的,直線的,人造的,固態(tài)等特質(zhì)。
酒神:陰性的(女性的),大地的,繁殖的,內(nèi)在的,所有音樂藝術(shù)的,有感情的,易激動的,感性的,彎曲的,自然的,流動等特質(zhì)。
因為兩種精神的原始性和他們無處不在的斗爭,所有的藝術(shù)作品無一例外是他們的結(jié)果和呈現(xiàn)。如何處理這兩股力量將造就或毀壞一部作品。按照日神和酒神兩元對分,我認為偵探類作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趣的,一類是令人感動的作品。前者如福爾摩斯探案集,后者是帶有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犯罪小說。有趣的一類屬于阿波羅,感動的一類屬于狄奧尼索斯,其中的差別便是智商,情感和罪惡的本質(zhì)。
《神探夏洛克》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就是高智力的犯罪,案情迷霧叢叢,通常是夏洛克和高明的犯罪分子的斗智斗勇,或者僅僅是夏洛克表現(xiàn)高智力和演繹法的平臺。
夏洛克是劇中的頭號人物,佩戴著光芒四射的日神面具。他的阿波羅身份體現(xiàn)在幾乎每個領(lǐng)域。首先他的外表,歷來福爾摩斯的銀幕形象無一例外的選擇中年以上的演員,但實際上偵探在探案集第一故事《血字的研究》中出場時才27歲。以往的福爾摩斯直接變成了榮格式睿智老人(old wise man)。而BBC版的夏洛克有著年輕阿波羅般的外表,高大英俊,有著風信子一般美麗的卷發(fā),飽滿的雙唇和古典主義的鼻子,透出一種恰到好處的無限上升的陽剛之氣。 夏洛克抓住了日神面具的外表特征,接下來看看夏洛克的人物設(shè)定。這位穿西裝的夏洛克多才多藝,大腦堪比雙核處理器,語速堪比機關(guān)槍,有極佳的自控力,但性格卻如兒童般的低幼,對感情和人情世故更是一竅不通??傊@是怪異的極端化日神面具,極大的放大了智力與理智,極小化了情感和感性。對夏洛克來說最重要的是他的大腦和思考,其它俗事都是“transport(手段)”,包括最基本的人類需要。為了思考,他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不呼吸,“Breathing is boring(呼吸很無聊)”。
我的理解是為了保持日神思考的本質(zhì),夏洛克否定并超越了最基本的欲望或者生命本身。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日神面具那種大理石般的感受就此確立起來,充滿光線卻缺乏溫度。
夏洛克的日神面具在他身處的環(huán)境得到了加強和鞏固。偵探劇可怕的男性同盟會一直是女性主義者的噩夢,而夏洛克身邊重要的角色幾乎全是男性,邁克羅夫特,約翰.華生,萊斯特探長和大反派莫利亞提。而女性角色哈德森太太,茉莉醫(yī)生(原著里是女仆阿加莎),“那個女人”艾琳,和沒有出場的媽咪,多諾文探員以及約翰的多個女友幾乎都是邊線式的。如果賈寶玉是掉進了女人堆,夏洛克就是掉進了男人堆,整日與男性做伴,甚至還是被男性養(yǎng)大的。邁克羅夫特的雙關(guān)語“I will be mother(從小到大都是我負責招待客人)”,點明了兄弟倆似乎總是處于統(tǒng)治和反叛的復雜關(guān)系。這種陽性的生長生活環(huán)境是不正常的,反自然的,切斷了或者說隔離了夏洛克與女性的聯(lián)系。
但是,即使夏洛克佩戴著日神面具,并生活于日神的生活模式中,代表自然的狄奧尼索斯也只能防御不能克制,因為自然無所不在無孔不入。所以我們看到了夏洛克生活中的另外一面:音樂,毒品,和Mind Palace(大腦迷宮)。音樂,毒品和大腦迷宮無一例外代表著沉迷和迷失,后者是酒神的特征。那作為日神的夏洛克要如何應(yīng)付他生命中這三個不可缺少的存在呢?答案是——利用與控制。
夏洛克利用沉迷,因為沉迷與他的日神設(shè)定實際上是相駁的,他不能放任自己滑向任何一個狄奧尼索斯式的深淵。原著中的福爾摩斯還偶爾在毒品中不可自拔,因為音樂或狂喜或悲傷,劇場版夏洛克的日神面具則是被更加強化了。他戒毒,戒煙,最愛的小提琴對于他與其說是抒發(fā)情感或喜愛,不如說是跟毒品香煙一樣的藥引子。音樂的本質(zhì)是感性的抒情的,撫慰人的心靈而非頭腦。而在夏洛克處,它們是思考的輔助工具,本質(zhì)是思考的,音樂和尼古丁是引路人。音樂和麻醉品都是酒神的藝術(shù),把它們想象成儀式,夏洛克便是通過這樣的儀式撬開酒神的大門,音樂和香煙化成米諾斯宮殿外的引路線,沿著它們進入更深的領(lǐng)域。在他日神范圍之外的更為廣博的酒神世界,也就是大腦迷宮或者說潛意識。夏洛克的大腦迷宮是心理學中潛意識的等同物。根據(jù)佛洛依德的的理論,人腦的大部分都被潛意識所占領(lǐng),像信息庫一樣,它能紀錄下我們經(jīng)歷過的每個時刻,但那些信息卻不能被意識自由支配;它孕育了所有的動機和原因,但總是以難以讀取的形式出現(xiàn),如夢境和符號。意識投向外部世界,表達著我們作為社會人的面具,潛意識向內(nèi)投射,表達著本性和自我,潛意識原始混亂被意識壓制,調(diào)節(jié)卻不能完全控制。聯(lián)系日神和酒神的兩元對立,秩序的意識理解成日神領(lǐng)域,混亂的潛意識理解成酒神世界。
酒神世界也是潛意識的原始,無序和混亂是對日神秩序和理性的最大危險,但她同時包涵著靈光,動機和真理。對于夏洛克,音樂,尼古丁和大腦迷宮并非必不可少,因為他強大的日神面具提供了智力和理智的武器。但當意識世界中的信息無法填補破碎事實之間的縫隙時,他才需要深入大腦迷宮,進入的深淺程度決定了引路線的必要性。而每次與酒神世界的接觸都是危險的,需要極大的謹慎,這可以解釋夏洛克在深入大腦迷宮時的排外態(tài)度。
作為日神的夏洛克對待犯罪和罪犯的態(tài)度。作為一個大腦機器的夏洛克似乎為了解決犯罪而活,而這些犯罪除開高超的手法以外,本質(zhì)卻是單純的,而夏洛克作為正義一方的立場也非常純粹。正義對邪惡,光明對黑暗,而實際上如前面所言,生活中的犯罪往往不能如此純粹,道義的惡,惡的道義才是常態(tài)。而夏洛克的罪犯們,特別是那些他喜歡的罪犯們,沒有道義和心理的負擔,都是些特別干凈的壞蛋,用莫利亞提自己的話“every fairy tale needs a good old fashioned villain(每個童話都需要一個老派的壞蛋。)”。老派的壞蛋是那些蹲在黑暗之中趁機作亂的來自狄奧尼索斯的惡人,在酒神的眷顧下,他們的能力與日神夏洛克看齊,作為夏洛克的相反面存在。而夏洛克的樂趣便是握著他的阿波羅光杖追逐,滅殺他的酒神敵人,制服他們并把他們趕回不見光的老巢,每個案件都如同宣示日神光輝的舞臺。
BBC版的《神探夏洛克》在對原著的改編上,強化了日神精神全面勝利這個主題。這帶有單純的甚至充滿夢幻色彩味道的主題,并不適用于現(xiàn)實,但在造夢的熒屏上卻能激起大眾的強烈反應(yīng)。它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在貼合日神勝利的主題上,塑造了一位佩戴著日神面具的主人公,偵探夏洛克。后者雖然脫胎于道爾的原著,他的日神面具卻是更加強化的,單純的。日神面具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最大化的體現(xiàn)了日神精神中理智,純智力的,毫無情感感受的特質(zhì),后者把夏洛克塑造成了新一代的熒屏英雄,一位年輕阿波羅式的超人,在我們這個混亂而尋求秩序的現(xiàn)實世界中可以算是一味質(zhì)量良好的安慰劑。
[1](英)史提芬.莫法特,馬克.加蒂斯.神探夏洛克第一季[Z].英國國家廣播公司,2010
[2](英)史提芬.莫法特,馬克.加蒂斯.神探夏洛克第二季[Z].英國國家廣播公司,2012
[3](英)亞瑟.柯南道兒.血字的研究 [M].新星出版社,20011
[4](奧)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M].新星出版社,20011
[5](瑞士)卡爾.榮格.人、藝術(shù)與文學中的精神(榮格文集第7卷) [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