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權,王愷斌,王 超,丁建中
(長江大學醫(yī)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00)
CBL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龔 權,王愷斌,王 超,丁建中
(長江大學醫(yī)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00)
針對醫(yī)學免疫學知識抽象、枯燥,學生難以理解和記憶的問題,在醫(yī)學影像學本科學生中,開展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 based learning,CBL)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結果顯示,學生對CBL教學持支持態(tài)度;CBL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醫(yī)學免疫學;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 based learning,CBL);探索;實踐
傳統(tǒng)的醫(yī)學教學模式是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不利于學生全面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1]。因此,如何提高醫(yī)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成為現(xiàn)代醫(yī)學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 based learning,CBL)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2]。CBL符合醫(yī)學教育的特點,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實踐技能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2012年1月至5月,我們在醫(yī)學影像學本科專業(yè)學科基礎課程《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進行了CBL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取得較好效果。
1.1授課對象
長江大學醫(yī)學院2010級醫(yī)學影像學本科專業(yè)學生49人。
1.2教學方法
1.2.1 教學大綱制定 考慮到醫(yī)學免疫學內容抽象、專業(yè)性強的特點,為保證教學效果,我們將整個免疫學教學(30學時)分為基礎免疫學和臨床免疫學兩部分。基礎免疫學部分18學時,內容包括免疫學發(fā)展簡史及其展望、免疫組織和器官、免疫細胞、抗原、免疫球蛋白、補體系統(tǒng)、細胞因子、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免疫應答等,采用傳統(tǒng)的LBL教學;臨床免疫學部分12學時,采用CBL教學。通過LBL和CBL教學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醫(yī)學免疫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 病例選擇與編寫 參考附屬醫(yī)院病案資料和相關文獻編寫病例教案,并請附屬醫(yī)院檢驗醫(yī)師和臨床醫(yī)師進行指導和審核。病例選擇主要標準如下:①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并適當總結提煉。②病例具有綜合性、針對性、啟發(fā)性和實踐性。③盡可能多收集相應疾病的檢驗、影像學等輔助檢查資料,以使疾病的癥狀體征更清晰完整。主要病例包括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死亡病案、鏈球菌感染后急性腎小球腎炎病案、乙型肝炎病案、AIDS病案等。
典型病例:患者男,24歲,近1周感覺右上腹脹痛,食欲欠佳,就醫(yī)入院。患者于2009年體檢發(fā)現(xiàn)乙肝標志物陽性,當時查肝功能正常,無明顯自覺癥狀,未予診治。之后未再復查肝功能。既往史:否認乙肝家族史及血吸蟲病史,否認結核病史,否認手術、外傷及藥物過敏史。體格檢查:體溫37℃,呼吸40次/min,血壓120/70mmHg,神清,精神可,皮膚、鞏膜無黃染,未見肝掌、蜘蛛痣,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心肺聽診無異常,腹平軟,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陰性,腹水征陰性,雙下肢無水腫。實驗室檢查資料:TP 66g/L、TBI 11.8μmol/L、ALT 127U/L、AST 62U/L、HBV-M示乙肝大三陽、HBV-DNA4.3×107,病毒復制活躍;甲、丙、戊型肝炎及TPHA、HIV檢測均陰性。初步診斷: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輕度。
1.2.3 教學實施步驟 ①分組:學生6~8人自愿組合為1個學習小組。②準備:指導教師提前2周下發(fā)病例資料,各小組查閱資料、設計、制作課件。③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制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進行相互交流(當場抽簽決定匯報人),提出免疫學問題、自己的理解或新的見解,時間控制在15min內,回答師生提問。④總結:教師針對學生的匯報情況和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肯定同學們的優(yōu)點并指出不足之處,糾正錯誤,同時結合各臨床病例的特點和相關知識做深層次的闡述和總結歸納,加深學生對病例和相關免疫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1.2.4 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通過CBL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及問卷調查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調查內容涉及對CBL的認可程度、知識理解、語言表達、思考分析、臨床實踐和互助協(xié)同等,由學生不記名填寫。
2.1總體狀況
學生普遍對CBL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非常感興趣,同學們都能在課前廣泛查閱資料,認真準備PPT,PPT匯報結束后,其他小組成員能及時補充,其他同學能針對病例提出感興趣的免疫學問題,匯報小組討論情況,課堂氣氛活躍,教學過程順利。
2.2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回收率100%。對于采用CBL模式進行課程教學,首先從教學效果上看,多數(shù)學生(79.59%)掌握了免疫學的基本原理,且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更愿意有一定自主學習權(87.76%),僅極少數(shù)學生(6.12%)希望全部由老師講授課程;學生對CBL教學模式總體評價上也是認可的(63.27%),且半數(shù)以上學生均認為通過CBL教學模式對提高自身語言表達、思考分析、臨床實踐及互助協(xié)同等方面能力有良好的效果,見表1。
表1 醫(yī)學影像學本科學生對《醫(yī)學免疫學》CBL教學效果的評價 n =49
傳統(tǒng)LBL的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夠,自主學習的能力缺乏。而且,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脫節(jié)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而C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醫(yī)學人才[3]。
CBL教學法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集體討論、相互協(xié)作來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學習相關的科學知識。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CBL將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被動學習方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取知識的主動學習模式[4-5]。CBL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CBL教學,學生學會了如何制作課件,加強了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在進行CBL教學前,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免疫學基本原理,但不知如何應用已有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CBL教學后,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免疫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將免疫學基本理論跟臨床病例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增強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們注意到,應用此種新教學模式也給師生雙方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對于學生在查閱資料時遇到的一些未知的課外知識,教師需要有足夠的知識與技巧儲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這也要求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水平[6]。另外,教師只有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才能較好的進行CBL教學,這要求教師不僅要認真?zhèn)湔n和編寫案例,還要花費大量課外的時間去回應學生的電話、短信及電子郵件等。而學生為了做好足夠的前期準備,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查閱相關臨床資料,但現(xiàn)實是學生的課程較多,能自由支配的時間不夠充足。另外,在課堂上有的學習小組發(fā)言內容不夠集中,時間過長,師生互動不足;多媒體及網(wǎng)絡資源有限,均是在以后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解決的問題。
[1]郭貴龍,胡孝渠,張筱驊.CBL與PBL教學模式在腫瘤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10,12(6):630-632.
[2]Jackson J.Case-based learning and reticence in a bilingual context: perceptions of business students in Hong Kong[J].System,2003,31(4):457-469.
[3]葉勁松,侯東生,張程鵬.基于問題的案例教學在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3):89-94.
[4]趙亮,張家友,廖德寧,等.CBL 教學法在心律失常學繼續(xù)教育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探索 ,2010,9(2):232-235.
[5]王超,龔權,王愷斌,等.CBL與LBL相結合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7):690-692.
[6]文凱,廖和和,袁泉,等.淺析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7,15(4):749-750.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2.035
2012-11-15
長江大學教學研究項目(JY2010042)
龔權(1972-),男,湖北荊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醫(yī)學免疫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642;R392
A
1673-1409(2012)12-R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