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發(fā)明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兒后低/無應答的原因分析
洪發(fā)明
目的 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兒后低無應答率以及原因進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間進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的新生兒1000例,將新生兒隨機分為兩組,A組和B組。對A組中的新生兒進行5 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種,對B組中的新生兒進行10 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種。將新生兒按照0個月、1個月以及6個月年齡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通過放射免疫法對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體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體進行檢測,進行相關的問卷調(diào)查,對患者的預防接種情況進行了解。結果 A組中,應答正常的新生兒有83例,占16.60%,而B組中應答正常的新生兒有301例,占60.20%,即相對于A組,B組中新生兒正常應答的概率較高,P<0.05。結論 導致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出現(xiàn)低應答或者無應答的原因有很多,如新生兒的性別、年齡、出生情況、體重、疫苗接種種類、疫苗接種劑型以及母親疾病史等。為提高新生兒應答正常的概率,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選擇合適的乙肝疫苗種類以及劑量等,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兒;低/無應答;原因
在對新生兒進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種時,會出現(xiàn)低應答或者無應答的現(xiàn)象。而造成新生兒出現(xiàn)低應答或者無應答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此問題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兒后低無應答率以及原因進行分析。
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間進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的新生兒1000例,男552例,占55.20%,女448例,占44.80%。其中7個月至12個月的新生兒有414例,占41.40%,13個月至18個月的新生兒有528例,占52.80%,早產(chǎn)兒(即小于 37周的新生兒)有 30例,占3.00%,足月產(chǎn)兒(即大于等于37周)有28例,占2.80%。隨機分為兩組,A組和B組,每組各500例新生兒。兩組新生兒的身體情況以及疾病情況等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一定的可比性。
收集新生兒靜脈血2 ml,進行血清分離,于-20℃下進行凍存。對相關監(jiān)護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從而對新生兒的乙肝疫苗免疫史、相關先天性疾病以及出身情況等有一定的了解。將新生兒按照0個月、1個月以及6個月年齡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對A組中的新生兒進行5 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種,對B組中的新生兒進行10 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種。通過放射免疫法對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體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體進行檢測,進行相關的問卷調(diào)查,對兩組新生兒在進行疫苗接種后的應答情況進行了解,并且進行比較分析。其中患者的抗-HBs值小于10 mIU/ml為無應答;患者的抗-HBs值在10 mIU/ml至99 mIU/ml之間為低應答;而患者的抗-HBs值大于等于100 mIU/ml為正常應答。
將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為t檢驗;數(shù)據(jù)采用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為χ2檢驗。取95%為可信區(qū)間,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一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相對于A組,B組中新生兒正常應答的概率較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疫苗接種后的應答比較情況(例,%)
隨著現(xiàn)如今乙肝疫苗的普遍,在對新生兒進行乙肝疫苗的接種也較為普及。而在對新生兒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時,會出現(xiàn)一定的無應答或低應答情況,從而對新生兒的疫苗接種情況有一定的影響[1]。
而造成乙肝疫苗接種不能夠產(chǎn)生有效的免疫應答的原因有很多,如新生兒的性別、年齡、出生情況、體重、疫苗接種種類、疫苗接種劑型以及母親疾病史等[2],其均能夠?qū)е滦律鷥涸诮臃N乙肝疫苗后出現(xiàn)低應答或者無應答。而其中疫苗接種的劑量對于新生兒疫苗接種后的應答情況有一定的影響[3]。由表一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知,對新生兒接種5 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應答正常的新生兒有83例,占16.60%,而對新生兒接種10 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應答正常的新生兒有301例,占60.20%,即相對于對新生兒接種5 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對新生兒接種10 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使得新生兒正常應答的概率較高,P<0.05。所以,應根據(jù)新生兒的具體疾病情況以及身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乙肝疫苗種類,并且進行適當劑量的接種,從而有效提高新生兒的正常應答的概率,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4]。
導致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出現(xiàn)低應答或者無應答的原因有很多,如新生兒的性別、年齡、出生情況、體重、疫苗接種種類、疫苗接種劑型以及母親疾病史等。為提高新生兒應答正常的概率,應采取相應的措施[5],如選擇合適的乙肝疫苗種類以及劑量等,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335211鷹潭市余江縣洪湖鄉(xiāng)衛(wèi)生院公共衛(wèi)生防保站
[1]駱淵海,游文忠,吳耀輝,等.鶴峰縣兒童初次接種乙肝疫苗后免疫不應答原因分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7,24(4):59-60.
[2]周紹英,董紅軍,邊國林,等.寧波市1085名新生兒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低無應答率及影響因素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9):951-952.
[3]黎健,吳寰宇,潘引君,等.上海市新生兒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低(無)應答情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9):877-881.
[4]崇雨田,羅瑞虹,谷進,等.廣東新生兒接種重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5,26(1):92-94.
[5]吳振華,崔富強,龔曉紅,等.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低/無應答的影響因素.中國疫苗和免疫,2008,14(5):46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