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麟
摘要:高職英語課文中的積極形象能喚起學生的積極經驗,引起他們共鳴。教材通過各式各樣的典型形象為學生逐步確定自我的身份認知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關鍵詞: 形象;自我認知;教材
青少年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認識自我。作為高職院校僅有的兩門人文類必修課程之一,英語課理所當然的應該承擔起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認知,促進學生的文化意識,引導青少年文化的正確取向。
英語課在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認知上有先天優(yōu)勢,這也是語言課程的特性。語言的固有屬性包括了語言的能產性,它的可交互性,語言與所指的可分離性,語言的特指性和語言的文化傳播性質。這些性質決定了獲得語言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習使用一種交流的工具,還是一個深入了解語言使用者的文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又能進一步明確他們的自我定位。
教材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主要地位,是知識和信息的主要來源,其他的教學材料僅僅作為教材的補充。即使在經過改革的英語課上,教材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它為課堂討論和學生課后進行英語交流提供了最為重要的背景資料。教材對學生課后交流的影響在非英語專業(yè)的高職學生身上體現(xiàn)的尤為顯著。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新視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第一冊和第二冊。在這兩冊書中,每冊有10個單元,每單元兩篇課文,總共呈現(xiàn)了40篇課文,伴隨其間的還有一系列表現(xiàn)課文主題的圖畫。下表列出了這些文章的作者,文中的人物和圖畫中人物所呈現(xiàn)的年齡層次:
*部分文章的客觀的寫作角度使作者的年齡特征無法體現(xiàn),因此在作為作者出現(xiàn)的人物年齡統(tǒng)計中,僅統(tǒng)計了采用主觀視角的文章。
成人形象, 即作為家庭成員的成人和工作中的成人的形象,在總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和每種類型的出現(xiàn)次數(shù)都是最高的。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教材重在為學生刻畫光明的未來的取向。這些成人形象中包括了成功的商人,軍政官員,各類教師教授,充滿溫情的家庭成員。這些形象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切實希望和殷切鼓勵。兒童的形象出現(xiàn)的頻率在這四類形象中名列第二。他們主要出現(xiàn)在涉及學習經歷,家庭生活的文章和圖畫中,這些形象能夠喚起學生們對自己的童年的懷想,是美好和純潔的象征。青少年(包括大學生)的形象雖然在出現(xiàn)的頻率上略少于兒童的形象,但是他們出現(xiàn)在文中時,往往都是文中最主要角色,占據(jù)了文章的絕大部分篇幅。老年人的形象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比較少, 但他們多數(shù)都被描繪成為智慧,關懷和奮斗的典范。在其中一篇文章中,80歲的女主角仍然積極樂觀的追求自己的大學夢,這對很多普通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震撼也非常鼓舞人心的。
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這些形象中,教師和學生的形象會對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和學生產生直接的映射,甚至會直接影響課堂氛圍,因而顯出特殊的重要性。
教材中學生的形象呈現(xiàn)出了以下一些特征性性格:
1.總體特征:對自己負責任,強烈的家庭責任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毒品體驗,對夢想的追求,實現(xiàn)夢想的決心。
2.社會能力:同學間的友誼,對肥胖的偏見,對不同類型的人的寬容,兩性的不同社會能力(女性擅長合作,男性擅長競爭)
3.學習能力:以職業(yè)為導向的奮斗,對新事物的追求,對個人興趣的強調,對英語學習策略的需求,兩性的不同學習風格(女性擅長記憶,男性擅長解決問題),未來成為白領的高幾率,對知識和知識分子的尊敬。
總的來說,教材中的學生形象以正面的積極的為主,出現(xiàn)的部分負面形象在課文的語境中也是在經受批評。把正面和負面形象同時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體現(xiàn)了教材的客觀性。 而在教學實踐中,不管是出于保護自己的面子,還是確有同感,學生們往往都能自愿認同積極的學生形象,自覺抵制不良品格,說明了語言教學中的人文培養(yǎng)是可行,但也是潛移默化的。
與學生的形象并列出性的是教師教授的形象。他們的形象主要是以下四種:
1.積極幫助學生融入大學生活;
2.對膚淺的流行文化的批評;
3.較低的經濟成就與較高的社會榮譽形成了對比;
4.用自己的生活來詮釋一門科學;
大學生們日常接觸最多的除了同學就是老師,教材中學生形象也是非常豐富,但這里的教師形象卻相對單一,其原因有三個。第一,教育改革倡導改革教師形象,讓教師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和監(jiān)督者,而非由始至終的主導者。相應的,教師在教材中也多數(shù)是以輔助形象出現(xiàn)。第二,著眼學生的未來,教師只是他們眾多的職業(yè)選擇中的一種。教師形象在教材中僅略為提到,這是不足為奇的。第三,正因為學生與教師的接觸最為頻繁,學生對教師的形象已有自己相對穩(wěn)定的認識,因此教師形象只要出現(xiàn),學生已經能產生大量聯(lián)想,無需文章贅述。
在各種影響學生自我認識的形象中,有一個特殊的類型:“我”。文章中對話出現(xiàn)的“我”因為指稱對象就在附近,所以并不特殊。而那些作者以自己為故事的一個角色的文章中,學生很容易就將自己帶入角色,這里“我”對學生的影響要大的多。
而在教材中,“我”的形象主要有以下一些: 1.一位指導大一新生生活的老師;2.一位出差世界各地的生意人;3.一個擁有各種現(xiàn)代通訊工具的男性;4.邁克爾.喬丹的一位教練;5.一位體胖但健康的女性;6.一位從底層做起最后事業(yè)金錢雙豐收的女性;7.一位有自制力的男孩;8.一位結交到了聰明而樂于助人的朋友的大學畢業(yè)生;9.一位得到父親無限關愛的成年女兒;10.一位已經結婚但仍不擅長表達感情的女兒;11.一位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而放棄了其他優(yōu)越的學習和職業(yè)機會的男性;12.一位積極的大學生;13.一位與家里人相處融洽的繼母;14.一位為家中各類高科技家電煩惱不已的家庭婦女;15.一位職業(yè)選擇方面的專家。
不管這些形象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有多遠,“我”的出現(xiàn)都讓學生更容易帶人角色,自覺地從“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更容易接受作者呈現(xiàn)出來的, 實際上是非常主觀的一些判斷。而不管是“我”本身,還是“我”周圍出現(xiàn)的人物,大量的正面形象讓學生能夠對社會,對自己的現(xiàn)在和將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增強他們?yōu)槲磥韸^斗的動力。
總的來說,《新視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通過對生活中的真實形象的反映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教材對大學生及他們未來的形象進行合理而積極的定義,為他們切實展現(xiàn)出一個美好而真切的未來,同時也就是向他們介紹一條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高職大學生正處在邁向成人社會的關鍵階段,他們往往通過與社會家庭賦予他們的固有形象進行反復拉鋸,最終形成明確的自我認知。離家的生活和初獲獨立的驕傲讓很多大學生的刻意避免向父母求助,他們在自我認知上遇到的難題就必須通過與老師,同學的溝通,通過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協(xié)作才能有效地解決。英語課堂上呈現(xiàn)出來的豐富而積極的人物形象是學生自我認知任務中一個有力的協(xié)助,英語教師應該善用這個優(yōu)勢,為學生追求自我,追求理想的行動插上飛翔的翅膀。
參考文獻:
[1]鄭樹棠.新視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二冊)[M]. 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4.
[2]常海潮.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觀念調查.山東外語教學,2008(2).
[3]蘇大龍.高職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網絡交互模式的應用.中國成人教育,2008(3).
(作者簡介:宗 麟(1980.11-),女,四川金堂人,西南大學英語語言文化高師碩士在讀研究生,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就職,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