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知廣 黃漢輝 李桂娥 黃旭光
(廣州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藥劑科,廣東 廣州 510150)
隨著中成藥制劑的不斷研發(fā),中藥注射劑的品種不斷增多,應用的日益廣泛,其不良反應的報道也隨之增多。自 “魚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梔黃注射液事件”及“雙黃連注射液事件”的發(fā)生,安全使用中藥注射液的問題已成為業(yè)內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本文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間我院中藥注射劑所引起的62例不良反應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中藥注射劑致不良反應的原因,為臨床用藥提供安全性資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到不良反應報告共342例其中涉及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有62例,18.1%。按報告來源,患者性別、年齡,引發(fā)不良反應的藥物種類、涉及系統(tǒng)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等進行匯總分析。
男25例(38.7%),女37例(61.3%)。年齡最小38歲,最大85歲,平均60歲。年齡分布見表1。
表1 患者年齡、性別分布
62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來源于9個科室。其中,門診報告16,住院部報告46例;醫(yī)師報告52例,藥師報告8例,護士報告2例。嚴重的不良反應1例,一般的不良反應44例,新的一般的不良反應17例。
表2 引發(fā)不良反應的藥物品種、例數(shù)、構成比
表3 不良反應涉及的系統(tǒng)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n=90)
中藥注射劑(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MI)既具有傳統(tǒng)中藥的特點,又突破了傳統(tǒng)中藥的給藥途徑。但其不良反應具有多發(fā)性和普遍性,不良反應常涉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
表l可見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P>0.05)。60~90歲不良反應患者35例,所占比例最高(56.5%),說明中藥注射劑類藥品不良反應多發(fā)于上述兩類人群,提醒在合理用藥方面應做好用藥后的臨床監(jiān)測工作。
在制備過程中,未將如皂甙(溶血)、蛋白質(半抗原)和鞣酸等雜質完全去除,那么蛋白質易作為抗原而引起過敏反應;皂甙與血液接觸后能破壞紅血球,產生溶血現(xiàn)象;鞣酸則能與多種金屬離子結合而發(fā)生沉淀,從而影響藥品的吸收,影響治療效果而引起不良反應。有過敏體質的人對多種過敏物質敏感,當個體的B淋巴細胞在接受含有半抗體的中成藥注射劑(如:血塞通注射液、銀杏葉制劑、參麥注射液等)或其代謝刺激后,逐漸增生轉化為漿細胞,抗原抗體結合后會激活細胞內酶,導致靶細胞膜脫顆粒,釋放組織胺、五羥色胺、緩慢反應物質等藥理活性物質,血小板激活這些活性物質可導致平滑肌痙攣,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腺體分泌亢進等一系列的臨床癥狀造成過敏反應[1]。如老年患者體內代償機制減弱,對藥物的耐受力差,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敏感性不同[2],應適當減少劑量,以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
中藥注射劑的制備工藝上質量很難控制,其成分復雜,由于不同的產地,受土質、氣候、采收季節(jié)、產地加工和儲存時間等條件的影響,藥材所含成分有較大差異。在生產制備中,為了提高溶解度和穩(wěn)定性,常需要加入助溶劑、穩(wěn)定劑等輔料,藥材質量的不穩(wěn)定,工藝的不盡相同,往往造成批間不良反應的差異有所增大。而溶劑、容器、原輔料等都可能會被熱原污染,造成熱原反應,使人體產生畏寒、寒戰(zhàn)、體溫升高、肌肉僵痛、大汗等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不合理的生產工藝可能使有效成分降低,毒性成分增加[3]。而患者出現(xiàn)輸液反應而產生的發(fā)熱,寒戰(zhàn)等癥狀通常與用藥劑量無關。
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而物理化學性質是影響注射劑穩(wěn)定性的根本,如能使某些成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膠狀態(tài)被破壞而析出沉淀。同時在其儲存的過程中,時間、溫度的變化均可引起不溶性微粒的增多。曾有學者研究表明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銀杏達莫注射液、注射用丹參、血栓通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在不同的輸液中微粒數(shù)各不相同與葡萄糖、氯化鈉等溶媒配伍使用后,使?jié)舛劝l(fā)生變化,破壞了藥物單位體積的有效含量,不溶性微粒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而PH值的改變也可使已溶解的有效成分又再析出,復方丹參注射液在超純水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PH值顯著變化,>5μm微粒數(shù)顯著增加,刺五加注射液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形成的>25μm 微粒不可計數(shù),直接引起引起機體微血管阻塞造成局部循環(huán)障礙,引起血管栓塞,產生靜脈炎、肉芽腫,并可引起過敏和熱原樣反應[4]。
文中聯(lián)合用藥的不良反應有22例,占35.5%,表明多種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也是造成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情況之一。如舒血寧注射液的主要功能是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當與多種堿性藥物如:注射應用奧美拉唑鈉、呋塞米注射液(文中有一例患者并用)等在接瓶滴注時均會在茂菲氏管內發(fā)生變化導致殘留溶液中的黃酮醇苷或銀杏內酯析出產生渾濁與沉淀;而與注射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時(文中有一例患者并用),由于頭孢哌酮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而舒血寧中含有乙醇,從而抑制了肝細胞線粒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使乙醛產生后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聚集,出現(xiàn)嗜睡、幻覺等雙硫侖樣反應[5]。由此可見,中藥注射劑宜單獨使用,避免與其他藥物混合產生化學改變。
中醫(yī)又分熱、寒、虛、實等癥狀,來辨證施治。例如:對發(fā)熱患者, 首當辨其邪在表、在里, 還是半表半里,然后合理使用。醒腦靜注射液藥性偏涼適用于火熱型腦梗死患者,而刺五加注射液藥性偏溫補適用于虛寒型腦梗死患者。如果不加辨證隨便使用,會使虛寒型腦梗死患者“雪上加霜”,而使火熱型腦梗死患者“火上加油”。因此,臨床上使用中藥注射劑應遵循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先辨病證再施治,結合疾病的證候屬性、藥物屬性加以分析,從藥物和證是否相符來分析選擇適當?shù)闹兴幾⑸鋭6]。
[1]張南,昌煜.參麥注射液致71例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5):1-2.
[2]陳靜.老年人合理用藥問題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8,17(3):171-172.
[3]李德秀,鐘勇,朱陽春.淺析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因素[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11):359.
[4]吳文理,鄭東.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特點及成因[J].海峽藥學,2009,21(11):249-250.
[5]牛繼紅,李慶輝.中西藥配伍的不良相互作用[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3,10(8):76-77.
[6]梁月晴,王珩,王麗,等.中藥注射劑臨床合理使用對策[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15(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