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愛香 劉紅軍 張希杰 聶鳳英
(河南省濮陽市中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濮陽 457000)
隨著成分輸血的不斷推廣和應用,血小板采集和保存技術的提高,血小板輸注成為臨床輸血治療的重要手段,由于22℃血小板保存期僅為5d,使用時必須提前預約,現(xiàn)采現(xiàn)用,嚴重限制了臨床應用,且目前人類尚未發(fā)現(xiàn)療效可與血小板相比擬的代用品[1]。冰凍血小板38.0℃水浴復溫后在4h內(nèi)質(zhì)量穩(wěn)定,且冰凍血小板具有易于保存、減少污染、運輸、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可廣泛應用于臨床,特別是臨床搶救急診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先將我院輸注機采冰凍血小板病例分析如下。
我院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齡3~68歲(平均43.8歲);其中產(chǎn)后大出血DIC4例,骨科術中出血2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例,再生障礙性貧血5例,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1例,癌癥晚期惡病質(zhì)12例,尿毒癥晚期15例,肝硬化9例。所有患者輸注血小板之前血小板計數(shù)均<20×109/L,輸注血小板臨床出血情況見表1。
表1 輸注血小板臨床出血情況
由河南省濮陽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統(tǒng)一制備和管理。(整個過程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guī)定執(zhí)行)
臨床需要時,將冰凍血小板自-80℃取出,立刻置于38℃解凍箱中,邊融邊輕輕搖動3~5min,不得用手搓捏未融化的血小板,以免損傷血小板,待融化后,無肉眼可見凝絲、凝塊、無絮狀物析出,外觀均勻一致后,方可發(fā)放臨床使用。冰凍血小板溶解后,在1.5h內(nèi)徑濾血器輸注完畢,經(jīng)解凍復蘇后的血小板不可再凍存。
以①輸注后24h傷口(皮膚、黏膜、內(nèi)臟等)滲血及出血情況得到明顯控制(輸注有效率的首要指標),輸注24h后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上升;②輸注24h后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上升或不上升,出血情況減輕,無新的出血傾向。凡符合以上2項指標的1項均視為血小板輸注有效。
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如生命體征呼吸、脈搏、血壓、傷口出血及滲血等,比較輸注前后患者的外周血小板數(shù)及患者的恢復情況。
全部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本組100例中,在住院期間因癌癥晚期惡病質(zhì)搶救無效死亡3例,因血小板減少病程較長死亡2例,其余95例均順利度過危險期,痊愈出院。輸注機采冰凍血小板100例均未出現(xiàn)輸血不良反應,輸注機采冰凍血小板24h后,95例患者的出血及滲血情況得到明顯控制,同時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也由輸注前(13.5±8.9)×109/L上升為(76±26.2)×109/。我們在本組實驗中同時進行了輸注機采冰凍血小板100例與輸注機采新鮮血小板65例的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輸注冰凍血小板與輸注新鮮血小板在止血效果上兩者差異無顯著性 (P>0.05),在提升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上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輸注新鮮血小板組血小板的增加值略高于冰凍血小板組。這可能與冰凍后血小板結構受損,體內(nèi)存活率低于新鮮血小板有關。
表2 輸注新鮮血小板與輸注冰凍血小板的血小板計數(shù)值(±s)
表2 輸注新鮮血小板與輸注冰凍血小板的血小板計數(shù)值(±s)
(P>0.05)
輸注冰凍血小板組(×109/L)(N=100)78±27.0 76±26.2輸注新鮮血小板組(×109/L)(N=65)
血小板是一種重要的凝血因子。臨床在遇到急性大失血或各種血小板減少出血不止的患者時,及時補充足夠劑量的血小板是臨床醫(yī)生將瀕臨死亡的患者起死回生的重要手段之一[2]。機采血小板具有濃度高,紅細胞與白細胞污染少,受血者產(chǎn)生各種自身抗體減少等優(yōu)點。冰凍血小板38.0℃水浴復溫后在4h內(nèi)質(zhì)量穩(wěn)定,加之二甲基亞砜具有低細胞毒性、分子量小、有很強的滲透性,易于穿透細胞,使細胞內(nèi)的冰點下降,提高細胞膜對水的通透性,減少細胞內(nèi)的冰晶形成,可靜脈輸注,其對人體的安全劑量為0.92g/kg體質(zhì)量,對人體安全性大,可隨呼吸從體內(nèi)排除,且冰凍血小板具有易于保存、減少污染、運輸、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可廣泛應用于臨床,特別是臨床搶救急診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冰凍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止血有效率與新鮮血小板相比兩者差異無顯著性(P>0.05),在提升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上兩者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輸注新鮮血小板組血小板的增加值略高于冰凍血小板組 ,這可能與冰凍后血小板結構受損,體內(nèi)存活率低于新鮮血小板有關[3]。冰凍血小板對急性大失血和術后滲血不止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外周血小板的計數(shù),但止血效果比輸注有效率更明顯。
隨著成分輸血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治療與預防性的血小板輸注已經(jīng)證實能夠減輕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出血。我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本組100例患者在輸注冰凍血小板24h后,95例的出血情況均得到明顯控制,止血有效率97.1%,輸注有效率96.0%,CCI>10100例均未出現(xiàn)輸血反應。臨床上有皮膚淤點、淤斑、鼻衄、牙齦嚴重滲血的患者,經(jīng)臨床一系列的藥物及冰凍血小板輸注后出血及滲血情況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能順利度過血小板極低的危險期,為危重患者的搶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0℃凍存的濃縮血小板仍具有良好的黏附功能。同時,由于冰凍血小板保存期長(可達1年以上)可大量儲存,且凍融簡單、快速,具有液態(tài)血小板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臨床使用安全可靠,能夠滿足臨床對急性大失血患者急診用血的選擇,在急診應用時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因此在臨床上搶救急性大失血的患者時可用冰凍血小板代替新鮮血小板。
[1]Reid TJ,Gao DY.Sym posim on cryopreservation of hum an platelets: An overbiew[J].Cryobiology,1999,38(3):177-179.
[2]于新發(fā).最新臨床輸血指南[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06.
[3]丁巾,張曉紅.冰凍血小板應用于心臟手術止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5,25(7):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