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湖縣高級中學 江蘇建湖 224700)
從圓到橢圓
——一類高考試題的設計方法
●卜以軍
(建湖縣高級中學 江蘇建湖 224700)
從而點P1的軌跡是圓C1:x2+y2=20.
圖1 圖2
(1)求該橢圓的標準方程.
如圖3,若P1A1是圓O:x2+y2=4的直徑,且不在坐標軸上,過點P1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C1,聯(lián)結(jié)A1C1,并延長交圓于點B1,則直線P1A1的斜率與直線P1B1的斜率有什么關(guān)系?
圖3 圖4
設點P1的坐標為(x1,y1),則A1(-x1,-y1),C1(x1,0),從而
即
因為P1A1是圓O的直徑, 所以P1B1⊥A1C1,從而
kP1B1·kA1C1=-1,
即
kP1B1·kP1A1=-2.
因此,對于上述的圓和直線,只要直線P1A1和P1B1的斜率都存在,就總有P1A1和P1B1的斜率之積為定值-2.
從而PA⊥PB.這就形成了江蘇卷第18題:
(1)當直線PA平分線段MN時,求k的值;
(2)當k=2時,求點P到直線AB的距離d;
(3)對任意k>0,求證:PA⊥PB.
又設P(x1,y1),Q(x2,y2),則
3(cos2α+sin2α)=3,
2(sin2α+cos2α)=2.
圖5 圖6
這就是山東卷(理)第22題的第(1)小題,也是該題的基礎和關(guān)鍵.原試題如下:
(2)設線段PQ的中點為M,求|OM|·|PQ|的最大值.
圓的這個性質(zhì)不容易發(fā)現(xiàn),證明過程也比較復雜.證明過程如下:
設直線l的方程為
y=kx+m(k≠0,m≠0,±ka+m≠0),
(1+k2)x2+2kx+m2-a2=0,
從而
直線AC的方程為
直線BD的方程為
聯(lián)立2個方程得
y1y2=k2x1x2+km(x1+x2)+m2=
所以
從而
即
解得
圖7
例4如圖7,橢圓有2個頂點A(-1,0),B(1,0),過其焦點F(0,1)的直線l與橢圓交于點C,D,并與x軸交于點P,直線AC與直線BD交于點Q.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知,橢圓中的定點、定值、垂直等問題,可以先在圓上進行研究,得到一個正確的結(jié)論后,再通過變換得到橢圓上的與之相對應的結(jié)論.或?qū)A的一些熟知的結(jié)論類比到橢圓上,再進行深入的研究,得到橢圓的一個正確的結(jié)論,然后進行加工、改編,形成一道適合中學生進行知識鞏固、方法訓練、能力測試、選拔考試的試題.這是一種常用的非常有效的命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