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陽縣第三中學 寧夏彭陽 756500)
對2012年江西省數(shù)學高考理科第20題的研究
●王伯龍
(彭陽縣第三中學 寧夏彭陽 756500)
例1已知3個點O(0,0),A(-2,1),B(2,1),曲線C上任意一點M(x,y)滿足
(1)求曲線C的方程.
(2)動點Q(x0,y0)(-2 (2012年江西省數(shù)學高考理科試題) 本題綜合的考查了圓錐曲線上的動點、切線及其三角形面積等相關知識.當筆者看到該題后的第一感覺是第(2)小題在設置上立意新穎,獨具匠心,凝聚了命題專家的靈感與智慧,值得繼續(xù)學習與研究. 易得曲線C的方程為:x2=4y.對于第(2)小題,探究的結果是存在定點P(0,-1),使得△QAB與△PDE的面積之比是常數(shù)2.仔細分析題中的條件和得出的結論,不難發(fā)現(xiàn):點P(0,-1)恰是拋物線C的準線y=-1與對稱軸的交點,已知點A與點B的連線過拋物線的焦點(0,1),容易驗證PA,PB恰是拋物線的2條切線,因而第(2)小題得到的結論是特殊的情形,一般化可得: 圖1 又DE:2pty=p(x+2pt2),即 DE:2ty=x+2pt2. (1) (2) (3) (4) 將式(1),式(2)代入式(4)化簡得 (5) y2-2ny-p2=0, 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得 y1+y2=2n,y1y2=-p2. 因此 (2pt-y1)(2pt-y2)=4p2t2-2pt(y1+y2)+y1y2=4p2t2-4ptn-p2, 將其代入式(5)化簡得 (6) 由式(3)和式(6)得 將結論1中“過準線l上任意一點”推廣為“過定直線l:x=-m(m>0)上任意一點”,結論是否成立?經(jīng)過嘗試,便有如下的結論. 證明如圖1,設動點Q(2pt2,2pt),P(-m,n),A(x1,y1),B(x2,y2),則切點弦 PA:y1y=p(x+x1),PB:y2y=p(x+x2),AB:ny=p(x-m). 又DE:2pty=p(x+2pt2),即 DE:2ty=x+2pt2. (7) 將式(1),式(2)代入式(7)化簡得 (8) y2-2ny-2pm=0, 又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得 y1+y2=2n,y1y2=-2pm. 因此 (2pt-y1)(2pt-y2)=4p2t2-2pt(y1+y2)+y1y2=4p2t2-4ptn-2pm, 將其代入式(8)化簡得 (9) 由式(3)和式(9)得 將結論中的“過定直線l:x=-m(m>0)上任意一點”,換成“過拋物線外的任意一點P(s,q)”,結論是否成立? 圖2 結論3的證明,可仿結論2的證法,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證明.筆者經(jīng)過演算,上述結論是拋物線特有的性質,對于橢圓、雙曲線不成立. 上述結論體現(xiàn)了拋物線切點三角形的面積和外切三角形面積之間的一個定比關系,如果從斜率的角度出發(fā)去研究也會得到有趣的結論.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文獻[1]已給出相應的結論. 定理[1]過拋物線C:y2=2px(p>0)外任意一點P作拋物線的2條切線PA,PB,切點分別為A,B,動點Q為拋物線C上在A,B之間部分上的任意一點,拋物線C在點Q處的切線分別交PA,PB于點D,E(如圖2).用kAB,kBQ,kQA分別表示直線AB,BQ,QA的斜率,用kA,kB,kQ分別表示拋物線上切于點A,B,Q處的切線的斜率,則 [1] 苗相軍,孫勝田.圓錐曲線外切三角形和切點三角形邊的斜之關系[J].數(shù)學通訊,2012(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