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愛國
(中鐵十四局集團三公司,山東兗州 272100)
東營黃河公路大橋位于山東省東營市,橋梁上部結構為(116+200+220+200+116)m五跨一聯(lián)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主橋8號~11號墩位于水中。
大橋位于黃河入??谔帲@里河道寬闊,河床平緩,夏季水量少,僅50 m3/s,而秋汛和凌汛流量達3 000 m3/s,局部沖刷深10 m~12 m。
地質(zhì)情況從上至下為砂土、亞砂土,局部有亞粘土夾層。
為完成水中墩和對岸工程,需搭設跨河臨時鋼便橋。
首先考慮汛期影響。通過當?shù)攸S河河務部門收集了近年大汛年份水文資料,對黃河汛期流量、流速、沖刷深度等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整理,見表1。
表1 歷年大汛資料一覽表
經(jīng)調(diào)查咨詢,歷年大汛期間局部沖刷在10 m~12 m左右。
橋面標高,梁底標高按照1996年洪水位考慮,按照11.5 m。樁長計算考慮沖刷深度,在計算樁基承載力時扣除。
根據(jù)全橋工期和成本進行整體考慮,將防洪標準定在2 500 m3/s,如果施工過程中洪水流量超過2 500 m3/s,就暫停施工,以保證施工安全。
便橋荷載按單車—300 kN設計,最重施工機械30 t吊車,自重27 t;6 m3混凝土罐車在滿載情況下為25 t。行車速度:重車10 km/h,輕車30 km/h。便橋共33跨,組合為4×24 m+4×24 m+4×24 m+4×24 m+4×24 m,全長為480 m,全橋采用鋼結構,采用鋼管樁基礎,鋼管樁規(guī)格φ720×10 mm,樁長設計為18 m~26 m,每墩同排布置3根。貝雷桁架縱梁,下承式結構,雙排單層,上下加強弦桿。橋面橫梁為Ⅰ28a工字鋼,橋面板為20a槽鋼,橋面凈寬3.8 m(見圖1)。
恒載:結構自重,考慮1.2倍的分項系數(shù)。
活載:單車—300 kN,考慮1.4倍的分項系數(shù)、1.3倍的沖擊系數(shù)。
根據(jù)《裝配式公路鋼橋使用手冊》結合midas計算軟件進行計算。
驗算范圍為鋼便橋基礎及上部結構的承載能力,主要包括:橋面板槽鋼→Ⅰ25a工字鋼橫梁→貝雷梁→Ⅰ36a工字鋼橫梁→鋼管樁。
圖1 便橋截面圖
鋼管樁入土深度按照打入樁進行計算,根據(jù)《橋梁樁基計算與檢測》敞口管樁單樁極限承載力計算公式(計算略)。經(jīng)計算樁基承載力和橋梁強度剛度滿足設計要求。
使用一臺25 t機械吊車起吊鋼管樁,水中采用浮吊打樁,浮吊用振動錘液壓夾樁裝置將樁捶打到位。使用90型液壓振動錘打樁,施工前先打試樁,根據(jù)打樁貫入度,結合設計計算確定最終樁長。
同排鋼管樁在橫橋向一側相互間設剪刀撐,剪刀撐采用∠75×75角鋼與鋼管樁焊接。
用75 cm×75 cm的10 mm的鋼板將鋼管樁頂焊嚴罩面,形成墊板,而后在墊板上橫橋向平行布置兩根Ⅰ40a工字鋼作為墊梁,將Ⅰ40a工字鋼與墊板焊牢。同時為保證墊梁穩(wěn)定,將同一墩上的兩根工字鋼的下部和端頭用∠75×75角鋼連接,另將工字鋼兩側在墊板位置加上∠75×75角鋼斜撐。
貝雷梁預先在岸上按雙排單層拼裝成24長,使用岸上(便橋上)吊車和水中浮吊配合,吊起安裝到位。貝雷梁與墊梁間采用φ20的U形螺栓連接,U形螺栓在同排上須交叉設置,同側面兩排也交叉設置。為防止縱梁側向位移,在墊梁頂靠縱梁外側焊接角鋼限位。
橋面橫梁采用Ⅰ28a工字鋼制作,每根6 m,間距1.5 m,置于縱梁下弦桿上,用φ20的U形螺栓連接,在同側兩排貝雷片上交叉設置,橋面板用20號槽鋼垂直扣在橫梁上形成,槽口向下,為增強槽鋼的承載力,把槽鋼下口與工字鋼點焊連接,縱向接頭錯開,為調(diào)整便橋凈寬,橫向布置為(4×0.2+5×0.2+5×0.2+4×0.2)m,接頭采用100 mm×10 mm厚扁鐵壓條焊牢,保證橋面平順且起防滑作用,同時調(diào)整兩端間距,使接縫位于橫梁上。
鋼便橋于2002年11月2日從南岸開始施工,于12月30日完成。
2003年8月底,黃河進行調(diào)水調(diào)沙試驗,流量很快增至1 000 m3/s,由于河道長期無水,河床泄洪能力差,水位增長較快,到9月1日水位已升至7.3 m,為準確掌握流量變化,每天通過網(wǎng)上信息查詢,同時和河務部門保持聯(lián)系,記錄三門峽、小浪底、花園口各水文點水情變化,分類制成圖表(見表2),從而掌握水情變化規(guī)律和洪峰從各水文點到東營的時間差,為現(xiàn)場施工提供依據(jù)。
表2 施工期間水文情況記錄
9月7日,洪水流量達到2 000 m3/s,水位標高7.8 m,沖刷深度7 m,因河道在洪水沖刷下加深擴寬,水位上升已不明顯,但隨著流量增加,沖刷加劇。9月11日,洪水流量達到2 700 m3/s,水位到達8.3 m,便橋出現(xiàn)明顯的晃動,小浪底繼續(xù)加大泄洪速度,經(jīng)分析3 d后3 000 m3/s洪峰到達東營,為保證安全,便橋停止使用,安排人員輪流進行看守。9月15日,洪水流量達到2 950 m3/s,便橋晃動較大,上游漂浮物雜草樹枝等纏在鋼管樁和梁底,現(xiàn)場進行了及時清理,便橋基本穩(wěn)定。10月5日,洪水流量逐漸回落到1 600 m3/s,沖刷部位已不再繼續(xù)發(fā)展,10日洪水回落到1 000 m3/s時,由于河道加寬,流量已不明顯,對便橋進行了檢查加固,恢復施工。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優(yōu)化配合比設計、降低水化熱是關鍵,施工中加強施工工藝控制,內(nèi)部降溫、外部保溫、定時測溫、精心養(yǎng)護,就能有效防止溫度裂紋的發(fā)生。
通過對大體積承臺施工各部位、各時段溫度的系統(tǒng)觀測,為指導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據(jù),也為同類工程施工積累了資料。
黃河下游河道善淤善決,不同季節(jié)水位變化很大,加上氣候異常以及小浪底調(diào)水調(diào)沙的影響,情況較為復雜。設置鋼便橋時應充分考慮洪水沖刷影響,適當加大樁基入土深度和橋梁凈空,防止洪水沖毀便橋,造成經(jīng)濟損失和延誤工期。
[1]JTJ 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
[2]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武漢長江二橋技術總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