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雄,劉武新,王 鵬
(江蘇盛澤醫(yī)院,1.普外科;2.胸外科,江蘇吳江,215006)
食管癌是常見的高發(fā)惡性腫瘤,過去多采用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1],但近年來,腔鏡手術快速發(fā)展,并已經成功應用到食管癌的手術治療中,為治療食管癌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由于胸腔鏡下進行手術避免了傳統(tǒng)開胸術需切斷或切除肋骨,越來越被更多的外科醫(yī)生和患者接受。本研究對60例食管癌患者分別行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和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旨在探討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的安全性、可行性,臨床療效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4月—2012年4月來本院就診的60例食管癌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58.3±9.31)歲,腫瘤直徑(4.3±3.9)cm。所有食管癌患者都經過胃鏡檢查并經病理證實,并與術前常規(guī)行胸部CT檢查,以判斷淋巴結位置及大小、腫瘤大小和浸潤深度等。其中行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A組)30例,男17例,女 13 例,年齡(59.2±9.9)歲;行傳統(tǒng)開放食管癌根治術(B組)30例,男 15例,女15例,年齡(57.4±9.4)歲。根據(jù)UICC(2002)食管病變分段標準,A組:胸上段食管癌5例,胸中段食管癌16例,胸下段食管癌9例;B組:胸上段4例,胸中段20例,胸下段6例。臨床分期,A組:Ⅰ期7例,Ⅱ期18例,Ⅲ期5例;B組:Ⅰ期7例,Ⅱ期14例,Ⅲ期7例。2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年齡結構、腫瘤部位及腫瘤分期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并于術前進行輔助檢查、保證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準備基本相同,行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的30例食管癌患者取左側俯臥位,并單肺通氣,第7肋間腋后線置入胸腔鏡檢查胸腔,檢查有無組織粘連及腫瘤浸潤情況,并分別做主操作孔置入超聲刀和協(xié)助操作孔。用超聲刀和電勾游離出食管,同時清掃縱隔淋巴結?;颊咴偃∑脚P位,雙肺通氣,同上述操作,最后游離頸段食管并離斷,縫制牽引線。并與腹中切口拉出食管和胃自切口移除病灶,后經食管床上提至左頸行胃食管吻合,關閉各切口結束手術[2]。傳統(tǒng)手術組患者行經右胸上腹手術、頸胸腹三切口手術、經左胸主動脈弓下吻合術及經左胸左頸吻合術 4種常用的外科術式。
與A組相比,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減少,術中出血量增多明顯(P<0.05),但淋巴結清除數(shù)目無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
表1 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
與A組相比,*P<0.05。
組別 A組(n=30)B組(n=30)右胸上腹 三切口 主動脈弓下 左胸左頸手術時間(min) 300.3±10.2 243.2±9.6* 270.5±10.2* 245.9±11.3* 246.1±8.2*淋巴結清除數(shù)目(個) 15.9± 3.1 18.2±3.2 14.7± 2.3 16.0± 1.9 17.3±2.1術中出血量(mL) 113.2±13.2 189.4±9.1* 165.3± 7.3* 170.2±12.3* 152.1±4.3*
與B組[住院時間(21.2±7.3)d,肛門排氣時間(58.2±0.9)h]相比,A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3.2±3.1)d和肛門排氣時間(33.2±1.2)h顯著降低(P<0.05)。
2組患者術后出現(xiàn)了呼吸系統(tǒng)和外科手術方面的并發(fā)癥,由數(shù)據(jù)可知,A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見表2。
Pellegrini等[3]在上世紀90年代將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成功用于食管疾病的治療,從此開始了腔鏡在臨床的推廣使用,但真正意義上的胸腔鏡聯(lián)合腹腔鏡行食管癌根治術在近幾年才在我國開展起來。本院通過對30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取得預期效果。與傳統(tǒng)的手術相比,行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的患者的手術時間更長,但術中出血量下降明顯,屬微創(chuàng)傷手術,可減少開關胸腹的時間和術中出血量,但該手術同時具備胸腔鏡和腹腔鏡兩種技術,操作技巧要求更高,因此手術時間較長。Martin等[4]也證實胸腹腔鏡手術能夠顯著減少出血量,有效減少術后疼痛,對患者術后恢復有重要作用。傳統(tǒng)的治療食管癌的手術主要包括左開胸、右開胸、頸胸腹三切口等手術方式,即在直視下切除癌變部位并重建消化道,手術創(chuàng)傷大導致術中出血增多[5]。
表2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n(%)]
另外2組患者術后出現(xiàn)了呼吸系統(tǒng)和外科手術方面的并發(fā)癥,行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陳保富等[6]研究證實腔鏡手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開放手術,認為主要是由于全腔鏡手術避免膈肌切開,保證術后腹式呼吸,減少對肺功能的影響。但有些國外學者[7]結論相悖,是否由于本組實驗例數(shù)較少所致有待進一步研究。如何進一步改進胸腹腔鏡手術也成為本研究下一步的目標。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行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根治術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顯著低于傳統(tǒng)手術組??赡苁怯捎趥鹘y(tǒng)手術導致胃腸道血供減少,使腸蠕動功能減退[8]。而胸腔鏡食管切除術不撐開肋骨、不切斷胸壁肌肉,所以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yōu)勢,且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
[1]朱征,童繼春,王勇,等.管狀胃在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手術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7):62.
[2]陳保富,朱成楚,王春國,等.胸腔鏡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食管癌的同期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16):1206.
[3]Sweet M P,Nipomnick I,Gasper W J,et al.The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 for achalasia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esophageal dilatation[J].J Gastrointest Surg,2008,12(1):159.
[4]M artin D J,Bessell J R,Chew A,et al.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eopic esophagectomy:initial experience and outcomes[J].Surg Endosc,2005,19(12):1597.
[5]劉貴廷,楊 柳,楊美榮,等.腹腔鏡代替胸腔鏡對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診治價值[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4):145.
[6]陳保富,朱成楚,王春國,等.胸腔鏡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食管癌的同期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16):1206.
[7]Sunpaweravong S,Chewatanakornkul S,Ruangsin S.Initial experience and result of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J].J Med Assoc Thai,2008,91(8):1202.
[8]周珊.四磨湯對腹部手術后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5,2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