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中國地質大學體育課部 湖北武漢 430074)
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成績評析
胡玲
(中國地質大學體育課部 湖北武漢 430074)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數(shù)理統(tǒng)計等科學研究方法對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項目男、女子速度、難度、攀石競賽成績進行了匯總及分析探討,以期對攀巖訓練及運動員培養(yǎng)提供理論意見參考。
體育大會 攀巖 成績
全國體育大會是與全運會,城運會并列的全國三大綜合性運動會之一,是我國非奧運項目最高水平賽事。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于2010年5月16日至26日在合肥市舉行。本文選取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是由于其代表非奧運項目的最高水平賽事,因此能夠更好的反映運動員的最新水平和實力。為加快我國攀巖運動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對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項目男、女子速度、難度、攀石競賽成績進行了匯總,并了解目前我國攀巖運動員的情況及成績水平,以期為我國攀巖運動的訓練與培養(yǎng)提供參考。
以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項目男、女子速度、難度、攀石前八名運動員年齡,訓練年限和成績?yōu)檠芯繉ο蟆?/p>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內攀巖運動的相關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查閱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項目競賽成績,2010年攀巖運動員的注冊名單,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競賽規(guī)程,為本文研究提供參考。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用Excel對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項目速度、難度、攀石成績進行了統(tǒng)計與分類。
本屆速度賽分為預賽和決賽,每名運動員須攀爬兩條相同長度、風格和難度近似的線路,再將兩條線路的成績加和進行排名進入決賽。本屆速度比賽共有79人參加,其中男子48人,女子31人。如表1所示,從前八名的運動員實力排名來看,男子江西隊,上海隊,浙江隊成績突出,且實力懸殊,競爭激烈;女子速度賽中,江西和西藏隊優(yōu)勢明顯,而女子水平從比賽成績來看,各個運動員成績差距較大。從競賽成績分析來看,部分運動員在兩條線路上成績的穩(wěn)定性不夠;從運動員年齡和訓練年限上看,大部分運動員的訓練年限集中在4~5年,個別運動員在10年以上。由此看來,我國速度賽發(fā)展優(yōu)勢明顯,運動員基礎水平高,待發(fā)展的潛力大。
難度賽也采取預決賽,在決賽成績相同的情況下進行超霸賽,成績計算方法是在運動員發(fā)生脫落或裁判要求停止攀登時,運動員抓握或者觸摸線路上最遠的支點作為成績。該項比賽有男子55人,女子34人參加,其中在男子比賽中,由表2可以看出安徽隊,江西隊,上海隊實力較強,在進行了超霸賽角逐后,由安徽隊的王清華獲得該項目的第一名;在女子項目里,江西隊,香港隊和上海隊實力相當,在成績上差距不是很顯著。但是從難度賽運動員的年齡和訓練年限來看,訓練年限長的運動員優(yōu)勢比較明顯,成績也相對靠前,同時在存在部分新運動員的此次比賽中成績突出,總體而言,在難度賽項目上需要運動員能夠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和長時間的技術訓練才能達到和保持較高水平,從4名以后的運動員年齡來看,大部分集中在20歲,訓練年限平均也只在6年左右,這對他們而言還存在很大的發(fā)展和提高空間,同時這對難度項目的梯隊建設也有一定的促進性。
表1 速度攀巖比賽前八名運動員信息及決賽成績
表2 難度攀巖比賽前八名運動員信息及決賽成績
表3 攀石攀巖比賽前八名運動員信息及決賽成績
本屆攀石賽男子采取預賽和決賽兩輪,女子采取預決賽,即直接根據(jù)運動員完成情況判定名次,預賽中有5條線路,根據(jù)完成線路的數(shù)量排名進入決賽,決賽中有4條線路,成績判定按照運動員完攀線路的數(shù)量,完攀線路所用的攀登次數(shù),獎勵點的數(shù)量,得到獎勵點所用的攀登次數(shù)進行依次判定。據(jù)表3顯示,男子攀石前三分別為浙江隊,香港隊,安徽隊;女子前三分別為江西隊,上海隊。在男子決賽中運動員最多完成了一條線路,部分運動員未完成;在女子預決賽中,由于線路的差別完成情況稍好一點,但是僅一名運動員完成5條線路。由此看來,我國攀巖運動員在攀石項目中實力較弱,在該項目的能力比較缺乏。
從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運動員信息和成績來看,我國攀巖運動員在項目上存在著差異。在速度賽項目上優(yōu)勢明顯,且成績趨于較高水平;而在難度賽中,女子運動員實力水平相當,而男子運動員卻存在較大差異,前8名運動員成績差距明顯;攀石項目中,運動員水平明顯較弱,這說明攀石項目對運動員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從運動員年齡分布來看參差不齊,沒有很好的梯隊建設,這樣看來我國攀石項目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發(fā)展上都存在很大的挑戰(zhàn)。
究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攀巖運動在我國的發(fā)展比較晚,在攀巖技術上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其次,國內外對攀巖文化的了解和對攀巖的認識存在差距,國外更追求攀巖運動的挑戰(zhàn)性和危險性,而在國內目前僅在速度項目上有所突破;再次,攀巖運動目前在我國的普及率還比較有限,在梯隊建設方面也比較缺乏,綜上所述,勢必會對我國攀巖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根據(jù)對攀巖成績分析,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在攀巖運動中運動員心理對攀巖成績存在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速度賽項目上,攀巖運動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發(fā)揮最好的水平才能保證有好的比賽成績。但是經(jīng)分析發(fā)現(xiàn),在長度相同、難度相似的兩條線路上運動員的成績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現(xiàn)象在成績頂尖的運動員身上也存在。然而速度項目是唯一我國能夠與國外進行比較的項目,但在該項目上又存在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這對我國攀巖在國際上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和限制性。
從分析來看,運動員的訓練年限對運動員的競賽成績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難度項目比賽中比較突出,訓練年限較長的運動員在該項目的成績較好。由于難度賽需要運動員有很好的技術水平,并且對運動員的身體條件和基本功也有一定的考驗,那么對運動員而言,掌握更好的運動技能和嫻熟精湛的技術是至關重要的。
攀巖運動的挑戰(zhàn)性與刺激性已經(jīng)吸引愈來愈多的人群參與其中,那么只有重視攀巖運動的普及率,才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和挖掘人才,以滿足我國攀巖運動在梯隊上建設。
在競技水平相近的運動員之間最大的就是在心理上挑戰(zhàn),擁有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幫助運動員穩(wěn)定競賽水平的發(fā)展,同時也可以減少競賽中的失誤,那么這很大程度的提醒了教練員要在心理上加強對運動員的訓練,以樹立運動員的自信心和競賽中的抗壓和調節(jié)能力。
以目前我國攀巖的競技水平來看,速度項目已經(jīng)接近國際的一流水平,但是在難度項目上還是差距明顯。這主要是由于運動員訓練時間比較短,而且在技術上也全憑教練員的經(jīng)驗,缺乏較新的科學指導。那么要想攀巖運動能夠有更好的發(fā)展,必須取長補短,加強在難度項目上的訓練與創(chuàng)新,力求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攀巖人才。
[1]解文杰,全國第三屆體育大會攀巖比賽評析[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1):64~66.
[2]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比賽成績表,2010.
[3]國際攀登攀巖聯(lián)合會.國際攀巖比賽規(guī)則,2010.
G881
A
2095-2813(2012)01(b)-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