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教育系,山西 晉中 030600)
對微格教學的思考
申燕
(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 教育系,山西 晉中 030600)
微格教學是一門以“臨床”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未來教學水平的課程,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本文試圖分析一所具體學校的教學技能測試,從學生們表現(xiàn)出的優(yōu)勢與不足中,提出一些改進微格教學的建議,希望能對微格教學的研究有所裨益。
具體學校;小學教學技能測試;微格教學
2010年6月份筆者參加了一所專科院校的小學課堂教學技能測試,在測試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優(yōu)勢和不足,在此對其進行討論和分析,希望能對未來的微格教學有所幫助。
在測試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方面確實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優(yōu)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這無論來自于自身的成熟,還是微格教學成功的施教,都會讓老師們感到欣慰。優(yōu)勢大致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一)講授中思路清晰
這一點在數(shù)學課的講授中最為明顯,現(xiàn)舉兩例來說明。生一:例題50÷[25×(3+5)-150]
一看 ____________ ____①
二劃 ________________ ____②
三算 ③
生二:解決工程問題
例題:一工程隊修路,原計劃修25米,共修8天完成,實際僅用6天修完,問實際上工程隊每天修多少米路?
這兩例中學生的講解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運用了圖示。圖示在此其實是一種數(shù)學符號或數(shù)學語言,它們使人的思維以一種符號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因而有助于人們理解和交流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而圖示等數(shù)學語言的運用,是學生對講解內(nèi)容清晰把握的結果和表現(xiàn)。
(二)注意了導入的趣味性
導入的目的之一是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其樂于進行以下的學習。在測試中,大部分學生都動了腦筋,使自己的導入更有趣。這里有兩例:
生一:講解數(shù)學中的“循環(huán)”概念時,讓學生來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學生想到了一天中的24個小時,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以及晝夜交替和太陽的東生西落,又想到了小燕子秋天飛往南方,春天又飛回北方的循環(huán),老師還組織大家唱了小燕子之歌,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理性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生二:在講解“三角形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的定律時,教師準備了一大堆長短不一的紙棒,每根紙棒上都標有自己的長度,然后發(fā)給每組學生,讓其自由拼接。這樣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而且在動手活動中,他們將能首先從感性的方面理解定律,減少了接下來理性學習的難度。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測試中,雖然很少看到有學生能將多種教法統(tǒng)一于自己的教學中,但是可以看出學生們普遍動了腦筋,去探索、實踐一種或多種教學方法。這里舉幾個印象較深的例子,它們有的切合文本,有的新穎有趣,有的雖簡單,但卻適合自己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nèi)容。
生一:講解《烏鴉喝水》時,運用實驗的方法,“教師”帶來了水瓶和石子,讓學生親眼感受隨著小石子不斷地投入,瓶中的水在不斷上升的現(xiàn)象。
生二:講授《驕傲的大公雞》時,運用表演的方法,讓學生扮演大公雞、青蛙、啄木鳥,大白馬等角色,來表現(xiàn)大公雞在與其他小動物的對話中,逐漸受到了教育,改正了自己不足的過程。
生三:教授低年級兒童“倍數(shù)”這一概念時,做“擊掌”游戲,要求學生聽教師擊掌數(shù)后,再以其倍數(shù)來擊掌。低年級兒童愛玩好動,這個游戲雖然簡單,但卻能在課堂上滿足兒童活動的需要,同時又鞏固了所學的新知識。
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概括起來有三點:
(一)教學語言技能普遍欠缺
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后者又包含教師的動作、手勢和表情。我們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暈輪效應”,是指一個人給他人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他人就會把這種印象泛化到此人的其他言行之中。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極大地影響著學生或他人對教師本人的第一印象。作為未來小學教師的學生們,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給測試教師或招聘人員或自己的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最關鍵和首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教師具有較好的教學語言技能。而在測試中,大部分學生語言平乏,語調平緩,無渲染力,表情都比較單一,無論所講課文基調是歡躍還是悲涼,臉上都表現(xiàn)不出任何的喜或悲,甚至有的學生發(fā)音不準,普通話中仍夾帶著方言。想想看,這樣的口頭語和體態(tài)語如何打動聽眾,又如何把學生帶到文本的境界之中,進而去體會、去思考呢?
(二)不理解各種教學技能及教材內(nèi)容背后的的含義
測試中,有許多學生對各種教學技能和所講文章的理解還停留于表面。比如認為導入技能就是如何開頭,提問技能就是提幾個問題,演示技能就是進行表演等。如一位學生在講解《烏鴉喝水》時,做了一個小實驗,本身這種教學方式的選擇很好,用作演示技能的表現(xiàn)也不錯,然而她卻未理解演示技能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所講內(nèi)容。因此,她在往水瓶中投入小石子之前并沒有畫出原始的刻度,投過幾塊石子后也沒有標出后來水位的高度,就匆匆下了結論:水位變高了??梢哉f,該實驗并未讓學生非常明確地觀察到瓶子中的水在石子的投放下確實升高了,而只有把這一實驗做足、做準了,才能引起兒童“水真的變高了”的驚嘆!有了這一驚嘆,學生也才會真實地發(fā)出“小烏鴉真聰明”的感嘆!那么,在這種情感的積淀下,來討論“小烏鴉為什么這么聰明?”,最后得出結論:因為小烏鴉肯動腦筋。只要我們愛動腦筋,我們也是聰明的小朋友!顯然,這樣得出的結論將更有力量。測試中的學生顯然對演示教學技能和課文終旨的理解都不到位。
(三)教學中的細節(jié)處理不當,影響了學生的理解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們未來的教育對象是小學兒童,他們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生,無論在知識儲備,心理特征還是在對學習的熟悉程度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要注意傳授過程中,知識的準確性、連續(xù)性和教法的適切性。在測試中,我所測驗的幾乎所有試講數(shù)學的學生都沒有運用三角板、直尺、圓規(guī)等教具,因此畫出的線段、直線、圓等圖形多不規(guī)范。另外,一些學生沒有注意到知識的連續(xù)性,出現(xiàn)了知識的跨越。如講解“三角形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的定律時,讓學生擺紙棒,增加感性認識,教學方法本身不錯,然而她給出的紙棒都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做了同比例的放大。兒童沒有學過“比例”的知識,因此,在實際中會有兒童弄不清“為什么老師給出的紙棒長度量起來不是老師說的那樣的呢?”這雖然是個小問題,但卻會影響兒童對以下知識的理解。記得《中國教育報》上曾有一位教師寫自己為了讓一位學生理解乘法,舉生活中的例子問學生:“假如你每天早上吃兩個餅,那么你五天共吃了幾個餅?”學生一臉茫然。老師詢問半天他才說:“老師,我早上不吃餅,我媽讓我吃粽子。”老師又改了問題:“那好,假如你每天早上吃兩個粽子,那你五天共吃了多少個粽子呢?”學生又是一臉的驚訝,催問下他說:“老師,我早上吃不了兩個,我根本不愛吃粽子,所以只吃半個?!盵1]這看似是一個笑話,但其實反映了小學兒童,尤其是低、中年級兒童的思維仍是以感性思維為主,他們還沒有形成數(shù)學思維,因此,知識上一點細小的出入,都會影響他們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授課中應注意講解的規(guī)范性,知識的連續(xù)性,選例的適切性等這些小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在教學技能測試中,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一些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也呈現(xiàn)出了一些不足。雖然,這些優(yōu)勢與不足的分析是來自于我們一所具體的學校,但是由于它的真實性和具體性,相信為整個微格教學也會帶來一定的啟示。
(一)微格教學中應使學生對各種教學技能的理解不停留于表面
微格教學中每種教學技能都有其獨特的作用。作為授課教師應深究每種技能的獨特之處,把握其精髓,并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
現(xiàn)以導入技能和提問技能予以說明。測試中,許多學生將導入技能簡單化為“如何開頭”,因此,出現(xiàn)了導入味同嚼蠟,無法把學生導入(課堂);或是導入生動有趣,但是沒有把學生導入要學的知識中,而是導向了別處;再有就是導入拉拉雜雜,實在看不出與將要講授的內(nèi)容有何聯(lián)系??梢姡芏鄬W生認為并沒有注意導入的目的性。
另外,也有不少的學生將提問技能簡單化為“提幾個問題就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提問太“兒科”,設置太隨意,問題的啟發(fā)性和思考空間不夠,問題間無相互追加的作用,可以說能提出一個好問題的學生,鮮矣!其實,許多好的問題都是在細節(jié)處顯身手的。我曾訪談過一位小語教師,他舉過一個關于提問的例子,我印象頗深。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地震中的父與子》,講到父親兩天兩夜沒合眼在廢墟中找兒子,人們都說父親精神失常了,因為失去了孩子。在此處,一般老師們會設問:你從哪兒可以看出父親特別執(zhí)著,特別地堅持不懈?但是,他沒有這樣直來直去,而是繞了一個圈子,他問:人們都說父親精神失常了,你認為父親到底精神失常了沒有?為什么?
(二)微格教學中技能的講授可適當與小學教材、文本的內(nèi)容相聯(lián)系,幫助學生學會理解和體會小學教材內(nèi)容
要上出一節(jié)高質量的課,教師應不僅能熟練應用各項教學技能,還應對所講知識內(nèi)容有豐富而細致,甚至獨到的見解和體會。名師王凇舟以其《一夜的工作》而出名。這里,我們先不論課堂上,他是如何嫻熟地運用各種教學技能,單就授課的始終皆能營造出一種對周總理熱愛之情的氣氛,能把在場的學生講到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就足以讓人稱道的了。我想,王凇舟老師在講課的前一天一定做了充分的情感醞釀。[2]
然而,測試中許多學生對教學技能的運用都限于表面,沒有體現(xiàn)出對各項技能最終目的的理解,更無法把技能與所講知識內(nèi)容本身適切地結合,來彰顯文本內(nèi)容的深意。因此,在今后的微格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著把各種技能的講授與小學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相結合。而把技能的講解固著在一個個真實、具體的教材內(nèi)容上,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來理解和應用這些教學技能。
(三)微格教學中需要滲透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學觀念
微格教學是一門幫助學生掌握基本課堂教學技能的課程,雖然其重點在于各項教學技能的學習,然而卻不能僅止于此,把它完全當作一門技術課來對待,而是應在課程中不斷滲透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學觀念,使其具有一定的智慧性。
我們知道教師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無論在講臺上得表演多么精彩,一定都要與臺下的學生真實地互動,否則教學就喪失了其意義,畢竟教學不是教師的表演。因此,師生互動的質量是評價任何課堂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且,各項教學技能成功地運用,也依賴于良好的師生互動。然而,在實踐中學生們設計的師生互動往往幾乎形同虛設。所以,測試中盡管有些學生能夠較熟練地駕馭一定的教學技能,但是,總讓人有“缺一些什么”的感覺,我想,也許是缺了一點智慧的東西,缺了一點神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培養(yǎng)一個高素質的公民,甚至一個棟梁之材,需要用百年的時間和精力。那么,我們用什么來培養(yǎng)呢?當然是優(yōu)秀的教師和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探討如何培養(yǎng)高素質的教師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微格教學作為一種“臨床”式的教學模式,正以其獨特的真實性,有效性而得到世人的認可。然而,如何將它的獨特性真正地落實到每一位未來的教師身上,卻是一個永遠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從分析一所具體學校的教學技能測試入手,來思考未來的微格教學,希望能微格教學的研究有所幫助。
[1]中國教育報[N].2008-03.
[2]王崧舟.教學思想與經(jīng)典課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