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興元
年味兒
□ 張興元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又快到了,回頭品味品味這輩子過年的滋味兒,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淡得沒了年味兒,變得不像是過年,給人的感受太普通太一般了。
小時候憬年,憬的是白蒸饃和肥肉片兒;憬的是新衣裳和壓歲錢,還有那祭祖敬天地呀,祭灶送溫神呀,貼門神扎彩燈呀,唱大戲放煙火等等。說不清的民風(fēng)民俗能從年三十兒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這對孩子來說實在是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是一次全民大狂歡,從中得到的是激動,是喜悅,是平時得不到的物質(zhì)、精神的享受和依戀。因此,我小時候總是盼年,憬年,一年過一次還嫌不過癮,有時甚至天真地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晡秲荷钌顫櫇窳宋彝甑男奶?。
后來,我成了一家之主,方體會到過年的艱難。那時候破“四舊”把一切傳統(tǒng)和風(fēng)俗都當(dāng)成“四舊”破除了,剩下的只有“吃”這一條。那是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過年超出平時幾倍的生活支出,要靠數(shù)月的節(jié)儉來填補。
然而,我上有父母,下有兒女,過年對我家來說仍然是一次難得的慶典。一進臘月,我便忙于操辦年貨。那時候買東西講究個便宜,就是拉關(guān)系走后門也得多弄幾樣年貨。豬頭、豬下水最走俏,因為那玩藝兒能出幾樣下酒菜,每到年關(guān),冷凍廠便擠破門。所幸的是我所供職的機關(guān)門樓頭不低,每年都能保證得到一套豬頭豬下水。耳朵、口條是上等菜,得留下來招待貴客,剩下的豬頭肉用醬油一燜,紅艷艷十分好看,吃起來香而不膩。孩子都是饞嘴貓兒,然而一鍋豬頭肉便吃得全家人喜笑顏開。時至今日,孩子也長大了,仍念念不忘那紅燜豬頭肉,不忘那滋味、那享受。
后來,生活有了好轉(zhuǎn),那豬頭肉豬下水悄然告別了我家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雞魚肉蛋還夾帶少量的海鮮。每到“祭灶”之日,便煮呀炸呀蒸呀燉呀,樓道里彌漫著濃濃的芳香,光聞這味兒就聞膩了,等到大年三十餐桌上擺滿了各式菜肴,卻再提不起當(dāng)年的興致來。一桌菜連吃幾天仍消滅不掉,最后只得忍痛割愛扔進垃圾筒與之拜拜了。 “今后再不買這么多東西了!”年節(jié)過后一次次發(fā)下這誓言,然而等到又一個年關(guān)到來,又是爭先恐后地去買這買那,似乎不把冰箱塞滿,就不像過年的樣子。
后來,老伴首先提出創(chuàng)意,不買那么多東西,市場上有的是時鮮貨,隨吃隨買,圖個新鮮!連年夜飯也不再家里吃,干脆到賓館飯店去享受一番。兒女們表示贊同,但仍感到革命不徹底。他們提出要改革傳統(tǒng)的過年方式,變以吃為主為以玩為主。平日里忙個昏天黑地,春節(jié)了,何不輕輕松松,舒展舒展?這建議正中下懷,我立馬下令,今年春節(jié)的主題是玩!
那一次也是天公作美,大年初一抖起紛紛揚揚一場大雪來。全家人被這場大雪抖起了精神,于是一個個騎上自行車,來到郊外,去看雪花漫天飛舞,去看千樹萬樹梨花開,去大口呼吸清新的空氣,去雪地上打滾摔跟頭,去享受以雪洗面的滋味,去與農(nóng)民分享瑞雪兆豐年的激動,去體味回歸大自然的妙趣和融入大自然的情懷……跑乏了,跑累了,回到家里胃口大開。老伴做了個清燉鯽魚,我呢?像變戲法似的,端出來一筐熱氣騰騰的雜面窩頭。這窩頭雖然趕不上慈禧太后的香餑餑,卻也放了肉丁菜丁和葡萄干兒!“太棒了!”兒女們歡呼雀躍,又一次吃了個喜笑顏開!
這次過年沒有大操大辦,但我卻感到這個年過得挺有味兒,也挺新鮮。當(dāng)然,心頭仍有遺憾。等今后我腰包鼓起來了,帶領(lǐng)全家去逛逛海南,逛逛臺灣,說不定也能出國去轉(zhuǎn)轉(zhuǎn)。只是這話沒敢說出口,只能憋著勁兒,等待那一天……
□ 編輯 于俊霞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