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仇國強
中原沙特的成長基因
○ 文/仇國強
經過多年努力,中原油田沙特公司實現了裂變式發(fā)展。其中,標準化和文本化的管理模式、良好的人才梯隊建設以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構成了成長基因。
從只有一部鉆機,到配套23支井隊;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到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陸上鉆井第二大戰(zhàn)略合作伙伴,10多年來砥礪前行,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沙特公司(簡稱“中原沙特”)鉆井項目的“裂變式”發(fā)展,令越來越多的國際同行矚目。
沙特公司總經理宋保健說:“在沙特鉆井,現在不是我們找市場,而是市場找我們?!?/p>
作為這番話最好的注腳是,國際頂尖的幾大石油工程服務商,哈里伯頓、斯倫貝謝、貝克休斯公司,近年都向中原沙特拋出了希望合作的橄欖枝。
實現如此快速成長,中原沙特的秘訣是什么?
●中原沙特的裂變式發(fā)展,也促成了員工的快速成長。
沙特阿美公司驗收標準之嚴苛,遠非其他海外市場可比。10多年前,Sino1隊進入沙特市場之初,在國內配套好了的裝備,開鉆前接受甲方驗收,仍被檢出了幾百個問題。
中原沙特與高端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是從熟悉各類國際標準開始的。
沙特石油工程市場技術起點高、工作標準高、裝備配置高、管理監(jiān)督嚴,井隊各個崗位、各類設備、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都有嚴格的安全標準和管理程序。
這么紛繁復雜的標準、程序,怎么才能讓員工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掌握?
經驗只有在不斷積累中才能升華。沙特公司在與阿美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認真總結、歸納,分門別類地摸索形成了一整套很具操作性的標準體系。
“我們套用的設備配套標準,比井隊中標合同要求的標準還高,而且都預留了進一步升級的接口。按照預定標準配套的鉆機,不管是剛出廠的,還是使用過的,基本上都能保證一次驗收通過?!鄙程毓净亟浝碓抡f。
今年5月,Sino27隊與美國威德福公司、沙特ADC合資公司井隊同時接受甲方驗收,率先達到開鉆條件,并且是唯一通過驗收的井隊。開鉆通知下達時,根本沒料到Sino27隊這么快通過甲方材料供應部門的驗收,甚至還沒來得及把開鉆用的工具、油料送上來。
不僅是裝備配套,在沙特公司,修訂成型、能在更大范圍推廣復制的標準化管理“文本”,同樣延伸到了井隊、井場。
Sino1隊原場地工長靳偉是個有心人。剛來沙特市場做場地工長的時候,他就發(fā)現這里場地工崗位和國內不同,增加了井隊技術員的工作內容,技術素質要求更高。幾口井打下來,靳偉摸出了其中的“門道”:阿美公司工作標準雖然很細、很高,但大多是按“固定套路”出牌,工作程序清晰、流暢。于是,對應井隊搬家安裝、開鉆、下套管、固井、完井作業(yè)等各個施工階段,他歸納出了一份“場地工工作流水賬”。按照這份“流水賬”設定的步驟干活,靳偉感覺自己的工作效率至少提升了30%以上。
靳偉的“發(fā)明”很快引起了井隊領導的重視。幾個平臺經理先后參與指導、幫助修改。靳偉“原版”的大白話,被修訂成了規(guī)范用語,內容不斷充實、完善,適用范圍逐步擴展,形成了一份極具操作性的標準化“場地工工作流程”。
聽說Sino1隊總結出了“場地工流程”,不少井隊跑來取經。很快,同樣的方法步驟,被復制到了更多的井隊。
“開始帶出一個合格的場地工怎么也要幾個月時間,現在有了這份簡便易懂的流程表,新上任的場地工弄懂自己每天要干的主要工作內容,只要大半天時間就夠了?!盨ino1隊平臺經理趙建濤說。
同樣的安全標識,同樣的入場教育,同樣的崗位設置,同樣的管理流程,同樣的甚至還有井隊安全官辦公室資料柜里12項資料檔案的分類。有了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工作標準和流程,不少從國內上來時算不上特別出色的井隊,到沙特市場摔打幾年,都有了創(chuàng)紀錄、爭第一的實力。
“近年沙特公司鉆井隊伍增長比較快。每次新隊組建,我們都會從熟悉沙特市場情況的老隊中,選派一些業(yè)務骨干過去幫一幫、帶一帶。”沙特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楊順欽解釋說,“別小看這一幫一帶,沙特公司人才快速成長的奧妙就在其中?!?/p>
在沙特公司,選派啟動新井隊的業(yè)務骨干,被稱為“種子選手”。
“種子選手”責任很重。一支井隊能否迅速提升綜合實力,與國際標準接軌,不僅靠管理,而且要靠傳幫帶,“種子選手”是主力。
“種子選手”很忙。在搞好傳幫帶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斷成長。因為有了好“種子”,才能培養(yǎng)出好“苗子”。
剛進沙特市場時,油田涉外人才缺乏,選派出國的人員基本上是“高職低配”。國內的平臺經理到國外選中司鉆,甚至鉆工,某些重要崗位甚至連倒班接替的人選都湊不齊。人才培養(yǎng)“選種”、“育種”工作,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了。
時過境遷。近年,沙特公司人才培養(yǎng)逐漸步入良性循環(huán)。每個季度末,公司都會召開一次例會,專題討論井隊司鉆以上人才選拔問題?!胺N子”人選確定以后,有針對性地放到新組建井隊高一級崗位上實習鍛煉。三個月實習期滿,能夠獨立定崗的立即任用。
沙特公司選拔人才,不唯學歷,不論閱歷,不看年齡,只重現場表現。
Sino12隊是實施沙特公司與哈里伯頓大包井合作項目的三支井隊之一,也是其中創(chuàng)效最多的一支。井隊兩個平臺經理李智、劉鵬,都是油田的“80后”勞務工。相反,有一位從國內井隊去的老資格平臺經理,實習期滿后,由于適應不了崗位需要,崗序一降再降,最后只好退回國內。
2010年后,“60后”已基本退出沙特公司井隊平臺經理崗位,“80后”平臺經理增加到7個。
人才庫里,“種子”不斷裂變,人才梯隊式成長。2012年,沙特公司在崗司鉆以上業(yè)務骨干已經達到170多人。
這是一片單色調的國土,井場無論搬到哪兒,四周幾乎是一色的流沙。這是一個單性別的集體,公司從上到下,沒有一個女性。這里的太陽能把你身上的水分吸干,這里的緊張工作能讓你忘了自己……
這就是沙特市場,一個中原石油人拼搏了12年的地方。
最早來這里的Sino1隊注定要經歷更多的磨難。當年還是井隊司鉆的胡國旗,來沙特之前在新疆大漠里工作過多年。雖然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但第一個倒班沒干完,他的思想就幾乎動搖了,一遍遍念叨:這哪是人待的地方?。?/p>
●愉悅的中沙合作,不斷擴充著中原沙特的業(yè)務量。
更讓他感到郁悶的是甲方監(jiān)督的百般挑剔。設備整改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剛剛改過來又忽然要改回去,心里憋氣還不能說。第一次倒班回家,他曬黑了很多,體重減了20多斤。老婆見了面,一把抱住他,淚都下來了。嘴上只剩下一句話:“咱不去了,行嗎?”
胡國旗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他不想丟下一起流汗的兄弟們,更不想丟中原人的臉。在他的心里,更放不下Sino1隊,那可是“中國一號”??!做了Sino1隊平臺經理之后,施工一緊張,他患了多年的糖尿病發(fā)作了,人沒精神也沒勁兒。別人扶他從崗位上下來的時候,他說了一句后來被很多人引為經典的話:“我可以倒下,咱‘中國一號’不能倒??!”
有了最初那段艱苦的經歷,Sino1隊成了后來井隊的一個標桿、一個榜樣。其他井隊員工誰喊苦了、累了,馬上就會有人提醒他:“你這點苦,能和當年人家Sino1隊比嗎?”
12年過去了,對于中原沙特員工們而言,“中國一號”是一面旗幟、一種榮譽、一份責任。與12年來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比,Sino1隊積淀下來的精神財富,也許更值得銘記:負重奮進,拼搏奉獻,自強不息。這些精神的傳承,是沙特公司之魂,也是中國石油工程隊伍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敢與西方世界一流公司比高低、論伯仲的核心動力。
本文圖片均由趙奕松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