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春
河南周口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周口 466000
腦供血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一步使腦組織發(fā)生壞死、軟化的腦血管疾病即為腦梗死。腦梗死患者的發(fā)病過程中,自由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即旨在探討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84例做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為首次發(fā)病或者既往有腦卒中但不影響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再次發(fā)病患者;(3)發(fā)病時間至入院時間<72h;(4)ESS評分<80分,意識分>6分。排除標準:(1)患者有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受損;(2)患者有失語或精神失常等疾?。唬?)患者有依達拉奉禁忌證。8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男46例,女38例;年齡43~75歲,平均(57.3±5.1)歲。梗死部位包括基底節(jié)區(qū)41例,腦葉24例,腦干7例,多發(fā)性梗死12例。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2組,2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具體治療措施包括吸氧、脫水、降壓以及應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藥物;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聯合使用依達拉奉。依達拉奉使用的具體方案:將30mg注射液溶于100mL生理鹽水中,靜滴,30min內滴完,2次/d,連續(xù)使用14d。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Barthel指數與ESS評分:在患者入院與出院時,我們分別根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與歐洲卒中量表給予評定。治療效果:在患者入院與出院時,我們根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給予評定;與入院時相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為基本痊愈,減少46%~90%為顯效,減少18%~45%為有效,減少0%~17%為無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記錄每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類型以及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例數,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例數/本組患者總數即為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Barthel指數與ESS評分升高幅度的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組間治療效果之間的比較采用結果變量為有序變量的單向有序R×C列聯表資料的秩和檢驗,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與ESS評分升高幅度比較觀察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的升高幅度、ESS評分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 2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與ESS評分升高幅度比較 (s)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與ESS評分升高幅度比較 (s)
評分對照組 42 治療前組別 n Barthel指數 ESS 29.7±5.9 46.3±8.1治療后 43.8±4.5 56.9±6.2升高幅度 14.1±2.3 10.6±3.5觀察組 42 治療前 28.5±6.1 47.2±7.8治療后 59.2±5.6 71.4±6.7升高幅度30.7±3.4 24.2±4.2
表2 2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n(%)]
2.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對照組有4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2例,上腹部不適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5%;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5例,包括轉氨酶升高3例,皮疹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1.9%。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腦供血障礙原因包括腦血栓與腦栓塞兩大類,前者是指腦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腦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后者是指患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栓子脫落進入腦循環(huán),導致腦血管發(fā)生阻塞[2]。在腦梗死急性期,由于腦組織缺血缺氧,花生四烯酸代謝增強,導致自由基大量產生。一方面,自由基能使紅細胞膜的脂質發(fā)生過氧化反應,從而降低紅細胞膜的變形性,使全血黏度增高;另一方面,自由基還能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腦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腦組織發(fā)生水腫,進一步加重腦缺血。
本研究中,我們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聯合依達拉奉。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的升高幅度、ESS評分的升高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我們還記錄了每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例數,結果顯示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類藥物,該藥物不僅分子量小,而且還具有親脂基團,因此易于通過血腦屏障。除清除自由基外,依達拉奉還可以抑制次黃嘌呤氧化酶以及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前列環(huán)素隨之生成增多,白三烯生成減少,因此依達拉奉還可以通過抗炎來保護神經元的作用[3]。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依達拉奉可有效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的Barthel指數與ESS評分,而不良反應未見明顯增加,因此依達拉奉可以作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常規(guī)藥物。
[1]Miravet E,Danchaivijitr N,Basu H,et al.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childhood cerebral infarction following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fection[J].Dev Med Child Neurol,2007,49(6):417-422.
[2]Naess H,Waje-Andreassen U.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 Neurol,2010,17(1):17-22.
[3]Higashi Y.Edarav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role of endothelium-derived nitric oxide and oxidative stress[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9,10(2):32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