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彩霞,靳興軍,鄭瑞峰,郭 峰,韓 磊,李 佳,吳惠明,王玉田,張 躍,杜 鵑
(北京市獸醫(yī)實驗診斷所,北京100101)
牛腹瀉性疾病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營養(yǎng)、環(huán)境、管理等因素造成的,在諸多因素中病原微生物感染是造成牛腹瀉的重要因素。引起牛腹瀉常見的病原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ovine viral idiarrhea virus,BVDV)、牛冠狀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牛輪狀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等。BVDV主要侵害幼齡牛,表現(xiàn)為腹瀉或黏膜病,成年牛多呈亞臨床感染,但懷孕母牛感染后,可引起死胎、流產、產弱犢、先天性畸形犢等。無論顯性感染或者隱性感染均可引起免疫抑制,導致感染牛的抵抗力下降,進而對其他疫病的易感性增強,BVDV感染在歐美及世界各養(yǎng)牛發(fā)達國家非常廣泛。BCV是引起新生犢牛腹瀉和成年牛冬痢最主要的病原之一,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新生犢牛出血性腹瀉,成年牛冬季嚴重水樣腹瀉(有時伴有血液和黏液)等特征,B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BRV感染多發(fā)生在15日齡~45日齡的犢牛,其臨床表現(xiàn)為水樣腹瀉、嚴重脫水和酸中毒,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成年牛大多呈隱性感染。BRV流行廣、發(fā)病率高且對動物有較大危害,也己成為一種世界性疾?。?]。近年來,隨著奶牛養(yǎng)殖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奶牛特別是犢牛腹瀉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多種病原混合感染嚴重,死亡率較高,嚴重影響了奶牛早期的生長發(fā)育和后期生產性能的發(fā)揮。為進一步了解目前北京地區(qū)奶牛腹瀉中BVDV、BCV、BRV感染流行情況,為本地區(qū)奶牛腹瀉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技術指導,本項目對2010年-2011年北京部分地區(qū)規(guī)模化奶牛場的BVDV、BCV、BRV感染情況進行了血清學調查,現(xiàn)報告如下。
1.1.1 奶牛血清樣品 2010年-2011年從密云、懷柔、昌平等3個區(qū)縣的31個規(guī)?;膛觯杉?歲~3歲腹瀉奶牛的血液樣品,共計1 650份,按常規(guī)方法分離血清。所選牛群均未免疫接種各種類型的BVDV、BCV、BRV疫苗。
1.1.2 主要試劑 牛病毒性腹瀉抗體ELISA試劑盒為美國IDEXX公司產品;牛冠狀病毒抗體ELISA試劑盒(阻斷法)為BIOX公司產品;牛輪狀病毒抗體ELISA試劑盒(阻斷法)為BIOX公司產品。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從1 650份血清中共檢出BVDV抗體陽性血清795份,平均陽性率為48.2%,795份陽性血清分布在3個區(qū)縣的22個牛群。其中懷柔區(qū)抗體陽性率為32%,密云縣抗體陽性率為60.3%,昌平區(qū)抗體陽性率為51.7%,BVDV感染己在北京地區(qū)規(guī)?;膛鲋衅毡榇嬖冢ū?)。
表1 懷柔、密云、昌平3個區(qū)縣牛群BVDV抗體檢測結果Table1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antibody against BVDV in herd from Huairou,Miyun and Changping
結果顯示,從1 650份血清中共檢出BCV抗體陽性血清943份,平均陽性率為57.2%,943份陽性血清分布在3個區(qū)縣的26個牛群。其中,懷柔區(qū)抗體陽性率為65.5%,密云縣抗體陽性率為57.1%,昌平區(qū)抗體陽性率為42.8%,3個區(qū)縣的規(guī)模化奶牛場中BCV感染率較高(表2)。
表2 懷柔、密云、昌平3個區(qū)縣牛群BCV抗體檢測結果Table2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antibody against BCV in herd from Huairou,Miyun and Changping
結果顯示,從1 650份血清中共檢出BRV抗體陽性血清861份,平均陽性率為52.2%,這861份陽性血清分布在3個區(qū)縣的20個牛群。其中,懷柔區(qū)抗體陽性率為54.0%,密云縣抗體陽性率為54.1%,昌平區(qū)抗體陽性率為45.1%(表3)。
表3 懷柔、密云、昌平3個區(qū)縣牛群BRV抗體檢測結果Table3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antibody against BRV in herd from Huairou,Miyun and Changping
本次調查中,同時有2種或3種病原混合感染率為35.1%(579/1650),其中,BVDV 和BCV 混合感染率為3.8%(62/1650),BVDV 和 BRV 混合感染率為3.2%(52/1650),BCV 和BRV 混合感染率為10.2%(169/1650),BVDV、BCV 和 BRV 3種病原混合感染率為17.9%(296/1650)。由此可見,在密云、懷柔和昌平3個區(qū)縣的牛群中,BVDV、BCV和BRV2種或3種病原混合感染嚴重。
近年,奶牛特別是犢牛腹瀉普遍發(fā)生于世界各地,常引起大批犢牛生長不良或死亡,已成為現(xiàn)代養(yǎng)牛業(yè)的一大障礙。在引起牛腹瀉的諸多因素中,BVDV、BCV、BRV感染是造成牛腹瀉的主要因素。國外資料表明,BVDV呈世界性分布,在養(yǎng)牛業(yè)發(fā)達的國家?guī)缀醵加蠦VDV的存在與流行,有的血清抗體檢出率高達90%以上。在我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牛群中BVDV的感染率為30%~95%,根據病毒感染時期的不同,可以造成胚胎死亡、流產、木乃伊胎以及胎兒免疫耐受進而發(fā)展為持續(xù)性感染畜,嚴重時可能發(fā)展成為致死性黏膜病。多數持續(xù)性感染動物外觀健康,但生產性能下降,在疫病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BVDV還是牛源生物制品(血清、凍精、疫苗等)的常在污染源[2-3],給畜牧業(yè)生產和相關商業(yè)領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BCV引起的腹瀉在冬季多發(fā),約一周齡以內的犢牛發(fā)病最為常見,病死率較高,而成年牛發(fā)病率較高、死亡率低。1972年美國Stair等[4]在犢牛和成年牛的腹瀉病料中檢出BCV,以后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相繼報道了該病的發(fā)生。1985年宋廣林等[5]首次報道了BCV在我國的存在,隨后各地均有報道[6]。BRV可感染各年齡段的牛,多發(fā)生于1月齡以內的犢牛,犢牛感染后表現(xiàn)為水樣腹瀉、嚴重脫水,甚至死亡,而成年牛大多為隱性感染,其血清中抗體檢出率高達40%~100%,BRV在體外有很強的抵抗力,成年動物隱性感染并不斷排出病毒,若畜群中一旦感染發(fā)病,則每年都會發(fā)生。RBV感染若繼發(fā)其他疫病,死亡率會大大增加,給養(yǎng)牛業(y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由于我國各牛場對此類疾病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導致我國牛群BVDV、BCV、BRV感染呈上升趨勢,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控制牛腹瀉,提高疫病的整體防控水平己成為目前養(yǎng)牛業(yè)生產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年來,北京地區(qū)奶業(yè)生產發(fā)展速度較快,奶牛養(yǎng)殖業(yè)已成為京郊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yè)之一,然而由于當前奶牛腹瀉性疾病的臨床發(fā)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治療費用劇增,嚴重影響了奶牛養(yǎng)殖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本研究選擇了奶牛養(yǎng)殖規(guī)模較大的懷柔、密云、昌平3個區(qū)縣作為代表進行BVDV、BCV、BRV感染的血清學調查。調查結果顯示,BVDV抗體平均陽性率為48.2%,BCV抗體平均陽性率為57.2%,BRV抗體平均陽性率為52.2%。本次調查結果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的報道結果基本一致。金愛華等[7]對上海奉賢區(qū)14家奶牛場奶牛血清進行了BVDV抗體檢測,陽性率為34.06%。楊得勝等[8]對福建省9個地區(qū)大型牛場和散養(yǎng)戶牛進行BVDV抗體血清學調查,總陽性率高達92.5%。魏偉等[9]對黑龍江省內不同地區(qū)的2006年-2008年的1 388份血清樣本進行了BVDV抗體檢測,3年的平均BVDV血清陽性率分別為54.66%、57.68%和62.90%。姚火春等[10]對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奶牛、黃牛及人血清進行了BCV抗體檢測,陽性率分別為80.6%、67%、19.3%。劉合義等[11]對黑龍江一些地區(qū)采集到的256份牛血清樣品進行BCV抗體檢測,結果陽性率為65.23%。李鑫等[12]對2005年-2006年期間在我國12個不同地區(qū)收集的1 760份牛血清進行了BRV抗體檢測,其強陽性率12.8%、中等陽性率70.4%、弱陽性率15.9%,總抗體陽性率高達99%。不同地區(qū)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均顯示出,目前在我國牛群中BVDV、BCV、BRV感染已相當嚴重。本次調查所采集的血清均為1歲~3歲的奶牛,檢測到的BVDV、BCV及BRV抗體水平均較高,可判斷為經歷過BVDV、BCV及BRV的自然感染,血清抗體的陽性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VDV、BCV及BRV的感染情況。本次調查的部分牛場兩種或三種病原混合感染率為35.1%,混合感染嚴重,BVDV、BCV及BRV感染在密云、懷柔和昌平3個區(qū)縣的牛群中普遍存在,感染率較高,存在有地區(qū)差異,應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牛群中BVDV、BCV及BRV的流行病學調查、監(jiān)測及防控力度。
對于BVDV、BCV及BRV的防制,目前由于我國對此類疫病重視程度不夠等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在疫病防制上存在很大難度。國外防制BVDV主要采用疫苗接種、加強監(jiān)測、淘汰持續(xù)感染和免疫耐受的動物。而我國BVDV具有特征性臨床癥狀的病例并不多見,多半是持續(xù)感染和免疫耐受等隱性感染,疫苗防控效果不理想。國內目前也尚無預防BCV、BRV的有效疫苗。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控制牛腹瀉性疾病,必須建立應用行之有效的練合性防制措施,從免疫、檢測、環(huán)境及飼養(yǎng)管理等多方面綜合入手。定期進行血清學、病原學檢測,尤其是對畜群持續(xù)性感染動物的定期檢測,嚴格牛群及牛源生物制品的檢測;淘汰撲殺持續(xù)性感染的陽性牛;建立嚴格的衛(wèi)生消毒制度,加強環(huán)境控制;嚴格引種檢疫,做好隔離飼養(yǎng)管理工作。
[1]殷 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645-652,697-698,562-571.
[2]Bielanski A,Nadin-Davis S,Sapp T,et al.Viral contamination of embryos cryopreserved in liquid nitrogen[J].Cryobiology,2000,40(2):110-116.
[3]Patel J R,Shilleto,R W,Williams J,et al.Prevention of transplacental infection of bovine foetus by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through vaccination[J].Arch Virol,2002,147:2453-2463.
[4]Stair E L,Rhodes M B,White R G,et al.Neonatal calf diarrhea:purification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of a coronavirus-like agent[J].Am J Vet Res,1972,33:1147-1156.
[5]宋廣林,董惠蘭,滕 慶,等.犢牛流行性腹瀉病原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1985,16(2):121-124.
[6]陸承平.牛冠狀病毒的檢出及分布[J].動物檢疫,1986(3):36-40.
[7]金愛華,衛(wèi)秀余,沈 強,等.奶牛病毒性腹瀉病的血清學調查[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2008(3):31.
[8]楊得勝,黃 雁,洪 英,等.2006年福建省牛病毒性腹瀉病的血清學調查[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7,28(9):49-51.
[9]魏 偉,李 巖,劉長軍,等.黑龍江省部分奶牛場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調查[J].中國獸醫(yī)科學,2009,39(6):561-563.
[10]姚火春,杜念興,徐為燕,等.牛冠狀病毒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1990,13(1):117-121.
[11]劉合義,孫留霞,王進軼,等.牛冠狀病毒重組N蛋白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9,31(8):618-622.
[12]李 鑫,常繼濤,劉海軍,等.我國A群牛輪狀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10,32(9):66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