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樓
(江蘇省連云港市中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4)
祛脂保肝方是我院使用多年的療效確切的協(xié)定處方,由青黛、白術(shù)、明礬、玉米須、生山楂、郁金、丹參、澤蘭、澤瀉、醋柴胡、草決明、黨參、滑石、甘草等組方,具有祛濕化痰、疏肝利膽、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1],并具有一定的減肥功效。將該方制備成膠囊劑,具有服用方便、便于保存的優(yōu)點。為保證制劑質(zhì)量及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本試驗對該制劑的質(zhì)量標準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STEMI2000-C型立體顯微鏡、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恒溫水浴箱、電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分析儀器總廠)、KQ-5007DB型高頻數(shù)據(jù)超聲波清洗器(上海顧村電光儀器廠)。丹參酮ⅡA對照藥品(批號為110766-200417,供含量測定用)、白術(shù)對照藥材(批號為120925-200407,供鑒別用)、靛藍對照品(批號為0716-9403,供鑒別用)、靛玉紅對照品(批號為717-200204,供鑒別用)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薄層層析硅膠G(60型)(中國青島海洋化工集團公司);羧甲基纖維素鈉(上海化學(xué)試劑站);大孔吸附樹脂D101(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祛脂保肝膠囊(連云港市中醫(yī)院制劑室,批號分別為 20090302,20091017,20100426)。
處方:青黛 10 g,明礬 3 g,草決明 15 g,生山楂 15 g,醋柴胡10 g,郁金 10 g,丹參 15 g,澤蘭 15 g,澤瀉 15 g,黨參 10 g,白術(shù)15 g,玉米須 10 g,滑石 10 g,甘草 2.5 g。
制備工藝:以上14味,取丹參10 g、澤瀉10 g、白術(shù)10 g、郁金5 g、明礬粉碎成細粉;剩余丹參、白術(shù)與郁金加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35(80℃),備用;丹參等藥渣與剩余澤瀉、滑石、青黛、草決明、醋柴胡、澤蘭、黨參、生山楂、玉米須、甘草加水煎煮3次,第1次加8倍水煎煮2 h,第2次加7倍水煎煮1.5 h,第3次1 h,濾過合并3次煎液,濃縮成稠膏,上述2種浸膏與粉末混勻,低溫干燥,粉碎,制粒,裝入膠囊,即得;每粒0.45 g,每瓶60粒。
白術(shù)、丹參的顯微鑒別:將內(nèi)容物制成裝片置顯微鏡下觀察,菊糖呈扇形,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細胞中。有網(wǎng)紋及具緣導(dǎo)管,直徑16~56 mm;導(dǎo)管分子短,有的長僅50μm,單穿孔大小不一。纖維多成束,呈長梭形,末端長尖式稍傾斜,直徑18~25μm,壁厚2~4μm,紋孔斜裂縫狀孔溝較稀。木栓細胞黃棕色,表面觀呈類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彎曲或平直,胞腔內(nèi)常含紅棕色色素,經(jīng)水合氯醛液透化后色素溶解。單個散在或成對的石細胞,近無色或淡黃色,呈類圓形,直徑20~65μm。見圖1。
圖1 顯微鑒別圖
青黛的薄層色譜鑒別[2]138,[3]:取本品內(nèi)容物1 g、不含青黛的陰性樣品1 g,分別加三氯甲烷5mL,充分攪拌,靜置濾過,濾過液即為供試品溶液和陰性對照品溶液;再分別稱取靛玉紅、靛藍對照品5mg,加5mL三氯甲烷溶解成對照品混合溶液。參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將上述3種溶液各吸取6μL,分別點于同塊硅膠G薄層板上,用苯-三氯甲烷-丙酮(5∶4∶1)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溶液色譜中,在和2種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yīng)處顯現(xiàn)同樣的藍色和淺紫紅色斑點。陰性對照品溶液沒有斑點[4]。
白術(shù)的薄層色譜鑒別[2]68,[5]:取本品內(nèi)容物0.5 g、不含白術(shù)的陰性樣品0.5 g,分別加乙醚30 mL,在水浴中加熱回流1 h左右,冷卻濾過,濾液水浴蒸干,殘渣用1 mL乙酸乙酯溶解,分別作為供試品溶液及陰性對照品溶液;再稱白術(shù)藥材0.5 g,同上法制成對照品溶液,參照薄層色譜法,將上述新配制的3種溶液各吸取6μL,分別點于同塊硅膠G薄層板上,用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1)展開,取出,晾干,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為顯色劑,酒精燈加熱至斑點清晰。供試品溶液色譜中,與對照品(白術(shù))溶液色譜位置相同處,顯現(xiàn)的斑點顏色及位置相同,并有一處對應(yīng)桃紅色主斑點(蒼術(shù)酮);陰性對照品溶液相同位置無斑點。
丹參的薄層色譜鑒別[2]52:取本品內(nèi)容物1 g,不含丹參的陰性樣品1 g,分別加乙醚約10mL,振搖充分后靜置1 h左右,濾液蒸干,用乙酸乙酯1mL溶解殘渣,殘渣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及陰性對照品溶液;另稱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約2mg,用1mL乙酸乙酯溶解,作為對照品溶液。參照薄層色譜法,各吸取3種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塊硅膠G薄層板,用苯-乙酸乙酯(19∶1)展開。供試品溶液色譜中,和對照品溶液色譜在相同的位置上顯暗紅色斑點,陰性對照品溶液無此斑點。
2.3.1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色譜柱:填充劑為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流動相:甲醇-水(75∶25);檢測波長:270 nm。丹參酮ⅡA峰計算理論板數(shù)應(yīng)不低于2 000[9]。高效液相色譜圖見圖2。
圖2 高效液相色譜圖
2.3.2 溶液制備
用分析天平精密稱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10.346mg,移于50mL棕色量瓶中,緩慢用甲醇加至刻度,搖勻;再從中精密吸取2mL,移于25mL棕色量瓶中,用甲醇加至刻度,搖勻,即為對照品溶液。取約3 g祛脂保肝膠囊或不含丹參的陰性樣品內(nèi)容物,研細后取出精密稱定,移于具塞錐形瓶中,再精密放甲醇50mL,精密稱定質(zhì)量,水浴加熱回流1 h左右,冷卻至室溫,用甲醇補充減失的質(zhì)量,輕輕搖勻,濾過,濾液即為供試品溶液或陰性對照品溶液[8]。
2.3.3 方法學(xué)考察
參照2.3.2項下方法制備對照品溶液,實際對照品溶液濃度計算為 16.554 μg/mL,精密吸取該溶液,分別進樣 5,10,15,20,25 μL,即相當(dāng)于丹參酮ⅡA0.082 76,0.166 11,0.248 25,0.330 68,0.413 82 μg,測定峰面積,以丹參酮ⅡA進樣量為橫坐標(X)、峰面積(Y)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 Y=6 141.8X-11.989(r=0.999 3,n=5)。
精密度試驗:取質(zhì)量濃度為16.554μg/mL的丹參酮ⅡA對照品溶液10μL依法,連續(xù)進樣6次,測定其峰面積。結(jié)果 RSD=0.22%,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重復(fù)性試驗: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研細,取約1 g(約相當(dāng)于原藥材的3 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依法制備溶液,平行試驗5份,進樣量10μL,測定其丹參酮ⅡA的含量。結(jié)果 RSD=0.78%,表明方法重復(fù)性良好。
穩(wěn)定性試驗:取供試品溶液適量,每隔2 h進樣10μL測定峰面積值。結(jié)果的 RSD=0.68%,表明供試品溶液在8 h內(nèi)穩(wěn)定。
加樣回收試驗:精密吸取丹參酮ⅡA含量為0.38mg/g的樣品,依法制備溶液,共6份,每份約1 g,分別置圓底燒瓶中,再精密加入質(zhì)量濃度為16.554μg/mL的丹參酮ⅡA對照品溶液1mL,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得供試液(最后定容至25 mL),搖勻,分別取樣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中,條件同上,測量丹參酮ⅡA的含量。結(jié)果見表1。
表1 丹參酮ⅡA加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n=5)
2.3.4 樣品含量測定
分別取3批樣品,依法制備溶液,分別測定含量。結(jié)果見表2。
表2 樣品含量測定結(jié)果(n=3)
祛脂保肝膠囊中以丹參祛瘀活血通絡(luò)為君藥;草決明潤腸通便,澤瀉、白術(shù)、黨參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玉米須利水消腫、平肝利膽,為臣藥;澤蘭活血化瘀,山楂、郁金行氣散瘀,青黛、明礬、醋柴胡、甘草、滑石清熱解毒,共為佐藥。諸藥合用,祛濕化痰,疏肝利膽,活血化瘀,療效顯著。制成膠囊,從而減少了服用劑量、掩蓋藥物不良氣味、提高了藥物生物利用度,同時利于保存。
采用薄層色譜法對青黛、白術(shù)、丹參進行定性鑒別,以標準品作為對照,具有快速簡便的特點。
在祛脂保肝膠囊的定量質(zhì)量控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祛脂保肝膠囊所含的丹參酮ⅡA進行了含量測定,并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溶解法,提取溶解有效成分[10]。結(jié)果表明,方法比較穩(wěn)定、回收率也較高,并且具有一定專屬性。
本試驗對祛脂保肝膠囊中主要藥物青黛、白術(shù)、丹參采用薄層色譜法進行了定性鑒別,并進行了陰性對照;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丹參中的丹參酮ⅡA進行了含量測定。綜上所述,本試驗所使用的定性和定量測定法方法簡便、有較強專屬性,可以作為祛脂保肝膠囊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從而保證祛脂保肝膠囊臨床上安全有效。
[1]張 帆,蘇淑貞,卓仲芬.丹參治療肝病的相關(guān)性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9,18(13):1 556.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138.
[3]程力惠,李曉蒙.青黛的質(zhì)量鑒別[J].中醫(yī)藥導(dǎo)報,2006,12(12):77,78.
[4]游勇基,黃碧云.青黛中靛玉紅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J].海峽藥學(xué),2007,19(12):38.
[5]葉 燕,程雪梅.白術(shù)藥材的薄層色譜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7):1 702.
[6]豐艷梅,馬小亞,王美納,等.HPLC法測定頸康寧膠囊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J].西北藥學(xué)雜志,2008,23(1):10.
[7]梁奮新,李洪亮,梁亞君,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冠心湯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9,38(3):216.
[8]劉葉峰,邱根全,蔡 云,等.不同劑量丹參酮ⅡA丹參注射液治療肝硬化的臨床觀察[J].第四軍醫(yī)大學(xué)學(xué)報,2009,30(7):658.
[9]蔣學(xué)華,許啟榮,羅 娟.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復(fù)方丹參片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J].華西藥學(xué)雜志,1996,11(2):102.
[10]劉媛文.丹參中丹參酮ⅡA提取純化技術(shù)研究[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8,2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