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雪平 江蘇省海門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海門 226100)
白血病被稱為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患者體內的細胞常呈異變,白細胞中的某段基因便產生了錯誤,DNA發(fā)生改變導致錯誤復制、異常增多的現(xiàn)象[1]。而作為白血病其中的一種主要類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克隆性血液疾病,此類患者往往有體內B淋巴細胞異常增生,免疫力異常等臨床表現(xiàn)。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見于歐美國家且高發(fā)于老年人群中,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步伐愈發(fā)前進,我國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fā)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所以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成為了我國甚至時全球都極為關注的課題。此次實驗,我們便著重探討研究中西醫(yī)結合對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3月~2011年10月來本院就診治療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為57.9歲,病程1~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2]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標準,且按Binet分期中A期8例,B期17例,C期6例。31例患者中入院時有25例患者有頭暈乏力現(xiàn)象,3例患者伴有低熱現(xiàn)象,13例患者出現(xiàn)肝腫大,脾腫大16例。
治療方法 此次實驗,我們對根據患者Binet分期對患者進行不同方案的治療,對處于Binet分期A期的8例患者我們采用中醫(yī)為主的治療方式,具體為:①疏肝解郁: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早期在美國國家腫瘤工作組看來無需進行特殊治療,但從中醫(yī)對其病理機制的看法,認為需要對此類患者進行疏肝理氣,扶正驅邪的相關治療,所以我們采用清半夏、生牡蠣、夏枯草、白芥子、浙貝母、山慈菇等藥物,方以逍遙丸及二陳湯來緩解患者的病情;②健脾益氣:患者在Binet分期A期是淋巴結腫大不明顯,且常伴有納差、乏力、腰酸腿乏的不典型表現(xiàn),所以可用四君四物加減方即白花蛇舌草、半支蓮各30g,川芎20g,茯苓18g,麥冬、白術各15g,歸尾、赤芍、玄參 各12g,人參10g,五味子、菟絲子、山萸肉各9g,甘草3g。對于處于Binet分期B與C期兩期23例患者,我們采用中西醫(yī)治療并重的方案對其進行具體治療,具體為:①瘤可寧治療:我們對老年患者采用臨床上常用的瘤可寧進行治療,若患者耐受能力較強也可采用氟達拉濱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及美羅華的治療方案,畢竟有研究表明此方案具有更好的生物學療效[3];②補虛為主:當慢性淋巴細胞患者處于髓枯精竭之時,我國著名的老中醫(yī)鄧道昌[4]認為應該讓患者以鬼鹿二仙膠來滋陰填精、益氣壯陽(鹿茸、龜版、人參、枸杞子、山藥、熟地、木香、丁香、黃精等)并用大黃?蟲丸來緩解患者體內的淤毒(干地黃、大黃、黃苓、甘草、桃仁、芍藥、虻蟲、蠐螬、?蟲等);③益氣散結:處于Binet分期B和C期的患者常常會表現(xiàn)出心悸、乏力、自汗等臨床癥狀,而且有些患者體格檢查時會發(fā)現(xiàn)淋巴結變硬,甚至有的變的固定不可移動,所以要對此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進行當歸補血湯與四君子湯以健脾補血,取太子參20g,白花蛇舌草、急性子、三棱、炙黃芪各15g,山茱萸、白茯苓、山慈菇各12g,軟柴胡、莪術、川芎、制香附、制半夏、蒼術、厚樸、焦白術、當歸各9g,陳皮6g,炙甘草、黃連各3g,吳茱萸2g;④養(yǎng)陰化痰法:夏樂敏認為對于形體消瘦、手足心熱的患者應給以滋陰瀉火、健脾化痰的治療,用四君子湯和六味地黃湯配合平胃散、左金丸和胃,主要藥物采用太子參20g,急性子18g,豬苓、茯苓各15g,夏枯草、白茯、生地黃各12g,焦白術、桃仁、紅花、蒼術、青皮、陳皮各9g,軟柴胡6g,黃連4g,炙甘草3g。
療效標準 此次實驗,我們根據《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中的療效標準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劃分為:①完全緩解:患者發(fā)熱、乏力等臨床癥狀消失,肝脾、淋巴結恢復至正常,外周血淋巴細胞百分比低于60%,白細胞計數(shù)少于10×109/L,骨髓象變?yōu)檎?;②有效:患者癥狀改善,肝脾、淋巴結回縮,淋巴細胞變?yōu)榛颊咧委熐暗?0%以下;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外周血及骨髓象表現(xiàn)無顯著變化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實驗,我們用SPSS17.0對所有數(shù)據進行處理,P<0.05時表示數(shù)據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果 治療有效率情況 所有31例患者中經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完全緩解9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9%;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象指標變化情況見表1。
此次實驗中,31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象中的白細胞計數(shù)由原來的50.1±19.8(109/L)降至9.9±2.7(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有治療前的74.3±18.5%變?yōu)橹委熀蟮?9.8±7.9%;淋巴細胞絕對值也從治療前的36.4±6.9(109/L)變?yōu)橹委熀蟮?.5±1.6(109/L),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外周血象指標變化(109/L)
討 論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高發(fā)于老年(80%的患者在60歲以上)且在歐美國家較為常見的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我國國內目前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fā)病率正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占白血病總數(shù)的1%~4%[5]。在我國瑰寶中醫(yī)的概念中無白血病這一疾病名稱,認為該病屬于“急勞”、“熱勞”、“虛勞”,又因其出血,發(fā)熱癥狀而認為該病亦屬于“血癥”和“癥積”[6]。
此次實驗,我們選取了2009年3月~2011年10月來本院就診治療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31例。根據國際廣泛接受的Binet分期對31例患者進行了A、B、C分期,然后進行針對性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實驗過程中,我們對8例A期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中醫(yī)為主的治療策略,針對患者乏力、納差、腰酸腿乏的不典型臨床癥狀并結合美國國家腫瘤工作組提出的A期患者在無需治療的治療指南對患者進行滋陰降火,疏肝理氣,恢復臟腑經絡的正常功能的治療[7]。主要通過逍遙丸和二陳湯來疏解患者的肝郁,用四君四物的方子來健脾益氣緩解患者納差乏力的臨床癥狀,這種扶正驅邪的中醫(yī)療法十分適合處于A期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療,也符合有關文獻[8]指出的對于早期無化療指針而采用化療療法非但不能延長患者的壽命反而讓患者承受化療痛苦,降低生活質量的論點。而處于Binet分期B期和C期的患者,其臨床表現(xiàn)較處于A期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明顯不同,此類患者往往體重明顯下降,體表淋巴結腫大,極度乏力同時出現(xiàn)發(fā)熱和反復感染的癥狀,對于此類患者我們采用中西醫(yī)治療并重的方案,對于耐受能力相對較差的老年患者,我們主要采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瘤可寧治療方案,而對身體條件相對較好,治療耐受能力相對較好的患者我們采用分子生物學效應更好的FCR方案即氟達拉濱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及美羅華。若患者病情十分危急,出現(xiàn)嚴重性貧血時,我們必須給患者進行輸血,若患者出現(xiàn)長時間高燒不退,關節(jié)持續(xù)性疼痛是要給以鎮(zhèn)痛藥物來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然后再進行更深一步的中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概念中認為白血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為正氣虛弱,邪毒內蘊,氣滯淤血及痰灼凝滯四個方面,所以我們采用補虛為主,益氣散結,養(yǎng)陰化痰的中醫(yī)治療方案希望通過益氣藥物改善患者的免疫力,減輕患者的骨髓抑制情況,從而讓瘤可寧或FCR的化療方案順利進行;而化痰化瘀的藥物在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的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并曾敏抗耐藥[9]。從我們此次的實驗結果來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療效較好,治療有效率達83.9%,而且患者治療后外周血象各指標也改善顯著。此外,有文獻報道[10],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Bcl-2,p53,F(xiàn)as等癌基因有關,所以阿倫單抗化療,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治療方案也考慮用于臨床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過其具體療效及可行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中醫(yī)的疏肝解郁,健脾益氣,補虛為主的治療方式有效的支持了西醫(yī)化療的順利進行,中西治療相互結合,互補優(yōu)勢可以更有效的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于亞平.流式細胞儀免疫分型在B細胞淋巴瘤診斷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9,17(3):579-582.
[2]張之南,沈 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S].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39-147.
[3]Barbara F,Eichhorst,Raymonde B,et al·Fludara-bine plus cyclophos-phamide versus fludarabine alone in firstline therapy of young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 phocytic leukemia[J].Blood,2006,107:885.
[4]馬成杰.鄧道昌教授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經驗[J].四川中醫(yī),2005,23(3):1-2.
[5]Michael Hallek,Natali Pflug.State of the art treat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J].Blood Reviews,2011,25(1):1-9.
[6]Montillo M,Ricci F,Tedeschi A.Role of fludarabine in hematologicalma1ignancies[J].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06,6(9):1141.
[7]Lin,TS.What is the optimal initial treatment for CLL[J].Oncology,2007,21(14):1641-1649.
[8]MontilloM,Hamblin T,HallekM,eta.l Chronic lymphoctic leu-kemia:novel prognostic and their relevance for risk-adaptedtherapeutic strategies[J].Haematologica,2005,90(3):391-399.
[9]Wierda W,O'Brien S,Wen S,et al.Chemoimmunotherapy with fludarabine,cyclophosphamide and rituximab for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J Clin Oncol,2005,23:4070-4078.
[10]Chiorazzi N,Rai KR,F(xiàn)errarini M.Chronic lymphocyticleukemia[J].N Engl J Med,2005,352(8):80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