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燕 寧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石嘴山753400)
甲狀腺亢進癥,簡稱甲亢,是內(nèi)分泌疾病,其病因(西醫(yī))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在病理解剖上,可以導致甲狀腺彌漫性、結節(jié)性腫。“病理生理則以氧化過程加速,代謝率增高為基本病變?!保?](實用內(nèi)科學,P1163)臨床癥狀主要有甲狀腺腫大、快速消瘦、心動過速等癥狀。筆者收集了本院2005年以來的100例典型甲亢案例,進行研究,患者有50例是使用了扶金抑木飲配少量甲巰咪唑進行治療,另50例使用甲巰咪唑進行治療,中西醫(yī)結合組取得了較好效果,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病歷選擇:根據(jù)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中藥新藥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所定標準,選定了樣本案例,并根據(jù)治療過程的實際情況,抽取100例。其中治療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齡在20~64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6.8歲。病程在1月~4年,平均在2.05年。對照組也為50例,男14例,女36例,年齡在21~62歲,平均年齡35.6歲。初發(fā)者19例,復發(fā)10例。病程在3月~5年,平均為2.1年。中西醫(yī)治療患者多未曾服藥或已經(jīng)停西藥超過1個月,對照組均未服用過中藥。兩組病例具有可比性,經(jīng)統(tǒng)計處理無顯著差異。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扶金抑木飲加減配合甲巰咪唑治療,扶金抑木飲:玄參、麥冬各25~45g,蒲公英30~60g,皂刺、香附子、貝母各15g,山藥、茯苓各20~30g,白芍30,當歸20。初發(fā)病者,以扶金抑金丸,加重麥冬、玄參劑量,加雞內(nèi)金、鱉甲;甲巰咪唑:甲巰咪唑10mg,1d3次。病情控制后,繼續(xù)以扶金抑肝飲去蒲公英、皂刺,加黃芪、白術、黨參、生甘草,幾無復發(fā)者。如果腫嚴重,加重前三味藥分量。如果病程較長,病情發(fā)展緩慢或者病情得到了控制,可以加黃芪40g,白術25g,黨參30g,生甘草15g。如果血壓高加石決明30~80g,牛膝15g。痰多且難吐出,加大玄參量,另加大海藻、昆布各18g。白細胞下降或久病乏力者,加黨參25g,黃芪30~50g。頭暈,則加大白芍量,另加首烏20g。服法是:分別加水適量,熬3次,早中晚各服1次,每7d休息1d。同時服用甲巰咪唑,每日服用3次。療程為4周。
對照組則服用甲巰咪唑10mg,1d3次,療程為4周。
統(tǒng)計學方法為: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
療效標準 為提高研究的可比性,本文療效標準統(tǒng)一采用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中藥新藥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所定療效標準。臨床控制:主要癥狀消失,病者體重增加,脈率心跳正常,甲狀腺區(qū)震顫及血管雜音消失,甲狀腺腫及突眼征大幅度減輕或者消失,各項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清總甲狀腺素(TT4)、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游離甲狀腺素(F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等恢復正常。臨床顯效:主要癥狀消失,體重增加,脈率基本正常,甲狀腺區(qū)震顫及血管雜音消失,甲狀腺腫及突眼征減輕,血清T3、T4、FT3、FT4水平基本正常;臨床無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均無明顯改善。
治療結果 治療組50例,臨床控制38例,顯效8例,好轉4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0%;對照組50例,臨床控制9例,顯效16例,好轉12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74.0%;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治療組,統(tǒng)計檢驗存在顯著差異(P<0.05)。兩組癥狀、體征評價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體征評價打分如下表
可以看出用藥后,兩組的病狀和體征都明顯下降(P<0.01),治療完成后,治療組的病狀一體征計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兩組的血清T3、T4、FT3、FT4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的血清T3、T4、FT3、FT4水平比較表
用藥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的T3、T4、FT3、FT4水平均下降了(P<0.01),治療完成后,兩組對照,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但是缺乏統(tǒng)計顯著性(P>0.05)。
另外,在治療前,各組均存在少數(shù)白細胞下降的病例,經(jīng)過治療后,治療組全部恢復到了正常水平,而西醫(yī)對照組有2例沒有恢復正常水平,比例達到了40%。
討 論 按照中醫(yī)分類,甲亢可以劃分為:癭瘤、癭氣、虛勞、風消等范疇。中醫(yī)對此病的認識有比較久的歷史,《黃帝內(nèi)經(jīng)》已經(jīng)有所論述,《五十二方》中也有述及,之后歷代均有論述,統(tǒng)而論之,葉天士的論述比較允當,即為肝郁陰虛、肝陽上亢、痰氣互結而成,而肝郁多是由于情志憂郁而致。[3]中醫(yī)認為肝主調(diào)達,氣郁則肝火無法疏布,則內(nèi)煉津液而成痰。津液成痰,則出現(xiàn)陰虛,陰虛則無以生陽氣,即壯火食氣。表現(xiàn)在西醫(yī),則為白細胞下降。痰氣留于脖頸,則為癭瘤,火游于周身,則為風消,人快速消瘦。從五臟整體分析,肝火上亢,源于腎水不藏、不升,腎水不藏、不升,肝旺侮金,化源日竭。肝火亢盛,必然下克脾胃,必然導致脾胃陰氣大傷,脾胃乃人后天之本,是精血的后天之源。
本人自擬的扶金抑木飲,以玄參從肺入腎,則水自然下藏腎臟,清人張璐在《本草逢源》認為玄參可以清浮游之火,其意即在玄參可以由肺生腎水。以麥冬入肺,清肺火,火清肺自下降,肺下降則自然會通過生克機制管制肝臟。頸部多屬于少陽經(jīng),屬于肝膽管制范圍,因此以白芍、當歸養(yǎng)肝、柔肝、平肝。按照《本草疏證》白芍,白可入肺,味可入肝,因此可以于肺中瀉肝、平肝。然此病雖見肝火旺盛,更深層次還在于肝血不足,因此加當歸佐白芍以養(yǎng)肝血,以防肝火自焚。肝旺必然克制脾土,脾土受制,自然無法輸送五谷精養(yǎng)于全身。因此,治療根本還在于健脾,因此,佐以山藥、茯苓,另山藥還可以入腎填精,腎精足,則足以制火,茯苓則可以導火從小便走。此病陰虛有瘀,內(nèi)金、鱉甲正可滋陰潛陽破瘀。內(nèi)金為雞的胃,據(jù)近人張錫純所說,雞賴此可以消化石頭,因此入藥可以消除各種積塊,與山藥相配,則除舊布新之意甚明。鱉屬于介類,長于潛藏深水,因此入藥可以潛陽。此病久病,多歸之于虛勞,溫補可去大熱,因此非大補后天元氣不可,故而可宗周慎齋《醫(yī)家秘奧》加黃芪、白術、黨參之類,一者可以溫補卻大熱,二者可以生添肌肉。因為,中醫(yī)理論中脾土主肌肉,脾主肌肉自然生長。另貝母、香附子可以破解消痰,以白芍、當歸制其干燥之性。山藥、鱉甲、雞內(nèi)金組方可以破積。蒲公英、皂刺可以消除瘡癰,正為甲亢所需。另現(xiàn)代研究表明,甲亢源于碘代謝紊亂,而方藥中可以根據(jù)情況添加海帶、昆布,此二藥乃是海中植物,富含碘元素。
現(xiàn)代研究也發(fā)現(xiàn):黃芪等藥治療甲亢,可以很好地改變癥狀,還可以降低血清。這一中醫(yī)方劑,配以可以提高近期療效的抗甲亢西藥,則療效更加顯著。有學者認為中西醫(yī)結合“可以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調(diào)節(jié)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糾正體內(nèi)代謝異常,控制甲亢癥群?!保?]也就是說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甲亢存在的病理基礎。實驗研究也證明:中藥中的滋陰藥,可以抑制甲亢。[5]
而西藥甲巰咪唑,是典型的抗甲亢藥,其藥理機制是抑制甲狀腺內(nèi)過氧化酶含量,從而可以阻礙所吸聚到甲狀腺內(nèi)的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聯(lián),從而阻礙甲狀腺素(T4)與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之合成。但是甲亢之發(fā)病機理遠沒有完全搞清楚,雖然可以抑制過氧化酶的含量,但是之所以導致過氧化酶的原因卻無從去杜絕。因此甲巰咪唑固然可以在個別病例中起效很快,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結 論 本研究表明,本人自擬的扶金抑木飲可以平衡五臟,使陰生陽長,能夠消散痰結,不但可以緩解甲亢病人的臨床癥狀,降低血清T3、T4水平,還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甲亢。當然,獲得滿意療效的前提是主治醫(yī)生必須深得中醫(yī)辨證之法,熟悉方藥加減。此組方根據(jù)具體的病程、病人體質(zhì)特征,可以進行加減,從而提高整體免疫力,快速消除各種并發(fā)癥。此方一單控制住甲亢發(fā)展勢頭,加入黃芪、黨參、白術等,大補脾土,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病人免疫能力。因此,建議推廣此方。
[1]上海第一醫(yī)學院《實用內(nèi)科學》編輯委員會.實用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163.
[2]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1:1.
[3](清)葉天士著.徐靈胎評.臨證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63.
[4]張黎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癥(附57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黑龍江醫(yī)學,2004(7):491.
[5]王智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癥38例[J].陜西:陜西中醫(yī),2003,24(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