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瑩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廣東廣州 510632)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中國向100多個國家和區(qū)域組織提供了約2000個援助項目;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保持快速增長,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長率為29.4%;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達2562.9億元人民幣[1]。可以說,新中國60多年的對外援助,在與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和經(jīng)貿(mào)合作,推動南南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從提升國家對外軟實力這一視角來觀察,對外援助在塑造民族形象、提高國家聲望、宣揚社會價值和傳播生活方式等方面還未充分發(fā)揮作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對外援助金額和援助項目的增長與中國在該國家或地區(qū)軟實力的提升并未成絕對的正比關系,個別甚至出現(xiàn)被受援國政府拒絕或民眾排斥等極端事件,如緬甸叫停中國援建的密松水電站大壩。問題出在哪里?印度尼西亞國會議員Eddy Sadeli(李祥勝)一語中的:“中國有些援助沒有獲得當?shù)厝说男摹?。如何使對外援助更有?如何讓援助贏得政府和民眾的心?帶著這些問題,筆者于2012年2月在印尼雅加達和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市、三口洋市,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地調(diào)研和訪談,訪談的對象包括政界、傳媒界、華社界和普通民眾。以下將以印度尼西亞為例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近十多年以來,中印關系一路向好。自2001年起,中國與印尼雙邊貿(mào)易年均增速超過20%,2008年達到315億美元的高峰。與此同時,中國對印尼的援助力度也越來越大,根據(jù)美國國防大學亨利·耶普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2002年中國對印尼的援助已達美國的兩倍[2];在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嘯中,印尼受災最為嚴重,中國政府向受災國家提供了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這是迄今中國對外援助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目前,印尼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場,中國與印尼兩國企業(yè)使用中國政府和金融機構(gòu)提供的貸款,在印尼實施了包括巨港電站、芝拉扎電站、風港電站、泗馬大橋和加蒂格迪大壩在內(nèi)的許多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與之相對應,中國對印尼的援助也集中在發(fā)電站和大橋等基建設施的成套項目①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chǎn)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術(shù)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chǎn)。項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國使用。上。
印尼人如何看待中國的援助?精英層、普通民眾和傳媒界的反應不盡相同。印尼國會議員Albert Yaputra(葉錦標)“非常感謝和歡迎中國對印尼的無私援助?!彼J為,與美國、日本、韓國對印尼有條件的援助相比,中國對印尼的援助是無條件的。印尼國會議員Eddy Sadeli(李祥勝)則認為,中國對印尼的援助是中國政府向印尼政府和民眾展現(xiàn)了一個友好的態(tài)度。而普通民眾對此則知之不多,筆者就“請您講出幾個您所知道的中國援助項目”這一問題隨機訪問了近30名普通民眾,受訪者介于25~70歲之間,有一定的受教育水平(能讀懂印尼文和中文報紙),絕大多數(shù)人回答“不知道”,僅有3人回答“志愿者老師”,2人回答“海嘯援助”,1人回答“發(fā)電廠”,1人回答“大橋”。筆者采訪的普通民眾均為華人,并且均有閱讀中文報紙和觀看中央臺國際頻道的習慣,比較關注與中國相關的新聞,由此筆者可以推斷,印尼華人以外的其他族群對中國援助情況的了解會更少。印尼一份中文報紙的記者道出了個中原因:“中文報報道中國援助項目的篇幅會比較多,放在較重要的版面,有時還會配有彩色圖片;但是印尼文和英文的報紙則報道得比較少,有時也沒有詳細地宣傳援助項目的背景資料,讀者可能只知道有一座橋建成,但不一定知道是中國援助的。目前印尼文報的受眾較中文報多,所以一般群眾獲知中國援助信息的渠道很窄,有的民眾甚至將援建項目誤解成當?shù)卣墓ぷ鳂I(yè)績,當?shù)卣袝r也很喜歡這種美麗的誤會?!?/p>
印尼人認為中國的援助存在哪些問題?印尼國會議員Eddy Sadeli(李祥勝)指出了三個主要問題:第一,目前中國對印尼的援助大部分為工程項目,這些項目例如發(fā)電廠很多都涉及到征地和拆遷,當?shù)乩习傩盏貌坏教嗟暮锰帲瑢Ξ數(shù)乩习傩諄碚f,首先是他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一些他們熟悉的環(huán)境,有些甚至可能會損害他們的眼前利益;第二,沒有積極地宣傳援助工程會給當?shù)厝藥淼暮锰?,也沒有真正給附近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第三,工程隊大多躲在工地里固步自封,不敢主動與當?shù)厝私煌?,與當?shù)卣?、警察界、新聞界和民眾都沒有建立正常的溝通交流渠道。他建議工程隊應更主動地與當?shù)厝舜蚪坏溃鲆恍┧麄兛吹靡?、摸得著的好事,例?幫助附近村莊修繕學校和道路;招聘當?shù)厥I(yè)人員工作,增加就業(yè),傳授工程技術(shù);還可以參加村民的節(jié)慶和婚慶活動等。印尼國會議員Albert Yaputra(葉錦標)則強調(diào),中國在印尼的投資基本上都是基礎設施建設或與資源有關的項目,例如,開礦、采油等,與當?shù)乩习傩諞]有什么聯(lián)系,相反還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如造成污染等。他還建議,中國對印尼的援助不要都集中在大城市,要關注邊遠的落后的地區(qū),例如,西加里曼丹許多人一個月的收入還不足20美元,這些窮人,包括許多華人,他們更加需要援助。與葉議員持相同觀點的還有三口洋市議長蔡翠媚和三口洋市教師聯(lián)合會的黃錦陵主席,蔡翠媚希望援助能淡化官方色彩,加強對農(nóng)村地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shù)、醫(yī)療教育等方面的援助;從事印尼華語教育近20年黃老師則認為,援助應該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現(xiàn)在印尼學習華語的風氣很濃,很多基層一線的中小學缺華語老師,而目前印尼華文教育志愿者老師均集中在孔子學院,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老師支援到中心城市以外的中小學。坤甸郵報集團CEO Untung Sukarti則認為,中國援助的項目多為發(fā)電廠等基建工程,建成后喜歡舉行盛大的儀式,但是當?shù)貦?quán)威媒體對此類新聞都不感興趣,一般不會報道,因為離民生太遠,讀者的關注度不高。
國際關系新自由主義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約瑟夫·奈(Joseph S.Nye)將權(quán)力劃分為“硬實力”(Hard Power)和“軟實力”(Soft Power)①學界對“soft power”的翻譯包括“軟實力”、“軟力量”、“軟權(quán)力”、“軟國力”、“柔性國力”等。本文統(tǒng)一采用“軟實力”的譯法。,所謂“硬實力”,是指以軍事、經(jīng)濟等傳統(tǒng)權(quán)力資源為主的,建立在強制和引誘基礎之上的命令性權(quán)力(command power)[3];而“軟實力”是一個國家運用吸引力而非強制力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并使其他國家按照與它的偏好和利益相一致的方式界定自身的偏好和利益[4],這是一種建立在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基礎之上的同化性權(quán)力(Co -optive power)[5]。
對外援助(Foreign Aid)是提升國家影響力,建設對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漢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認為:“對外援助是一種可能對受援國施加影響的工具,其主要職能是爭取受援國的人心”[6],他把對外援助劃分為六種類型,其中一種是“為提高自身威望的援助”,他認為對外援助可以提高援助國的威望,從而可以提升一國的軟實力。
對外援助國家內(nèi)部因素的外化理論認為,在一個溝通渠道日益暢通的國際社會中,國家的歷史經(jīng)驗和社會文化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表現(xiàn)出來,向外部釋放。對外援助是這種國內(nèi)因素外部化的一個主要渠道。因此,對外援助至少有三個主要目的:(1)追求救援國的既得利益,包括短期的經(jīng)濟和貿(mào)易利益,但更重要的是長期的戰(zhàn)略和安全利益;(2)謀求救援國廣義的國家利益,包括塑造民族形象、提高國家聲望、宣揚社會價值(如民主、法制、人權(quán)和社會團結(jié))以及傳播生活方式等;(3)關注人類共同的利益,包括環(huán)境的保護、緩解貧困和減災救災等,并通過這些活動營造救援國的國家形象[7]。后兩者就是“軟實力”的體現(xiàn),正如約瑟夫·奈所言:“某些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大于它們的軍事和經(jīng)濟實力,是因為這些國家在考慮國家利益時涵蓋了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目標,諸如援助和維和等[8]。”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時代,資金、技術(shù)、產(chǎn)品、觀念和文化等各種要素從世界中心流向全球各個角落,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這些流動有很多載體,對外援助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皩ν庠顒由婕皣嬅裆母鱾€方面,通過在這些領域里與受援國的各階層進行合作,援助國的影響力可以滲透到受援國最邊遠的角落和社會的最深處[9]?!币虼?,借助對外援助,援助國的文化觀念等可以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影響,提升援助國的軟實力。
對外援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硬援助”和“軟援助”的劃分始見于官方,商務部對外援助司司長王世春曾撰文指出:中國的對外援助應堅持“硬援助”與“軟援助”相結(jié)合[10]。筆者也認為,按照對外援助的性質(zhì)和內(nèi)容,可劃分為“硬性援助”和“軟性援助”,武器等軍事援助和基建工程等經(jīng)濟援助屬“硬性援助”范疇,人道主義援助、教育援助、援外醫(yī)療隊、援外志愿者、技術(shù)合作、人力資源開發(fā)合作等屬于“軟性援助”范疇。硬性援助有助于帶動資金、產(chǎn)品和勞務的流動,而軟性援助則更有利于促進援助國內(nèi)部的文化、價值觀和外交政策等各種要素向受援國進行多層次的擴散和滲透。
目前,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較大比例,2011年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而61%的優(yōu)惠貸款援助投入到經(jīng)濟基礎建設項目(如下圖所示)。
官方將成套項目援助納入硬性援助的范疇[10]。由此可見,目前中國對外援助結(jié)構(gòu)中,硬性援助占絕對的優(yōu)勢。相比而言,冷戰(zhàn)后美國的硬性援助則呈逐年下降的態(tài)勢,軍事援助從1990年的33.1%降到了2004年的23.2%,經(jīng)濟援助1990年28.6%降到2004年的26.1%[11]。無可否認,硬性援助在促進資金、產(chǎn)品和勞務的流動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建國初期和冷戰(zhàn)時期,硬性援助在打破外交困境、贏得受援國政治支持、幫助企業(yè)進入海外市場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硬性援助使我們贏得了政府,但未能真正贏得民眾,近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援助工程破壞當?shù)刭Y源、影響環(huán)保、涉及拆遷、工程質(zhì)量差等批評的聲音很多,在印尼甚至出現(xiàn)群眾質(zhì)疑中國援助亞齊的食品和礦泉水過期的極端事件。
當前國際政治經(jīng)濟格局的新發(fā)展,正如俄著名政治學家尼古拉·茲洛賓在《第二個世界新秩序》中所說的:“冷戰(zhàn)后時代世界秩序的特征是無極和激烈競爭。而競爭不是與其他力量中心的競爭,而是要通過一個國家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來實現(xiàn)。爭奪未來世界的一席是軟實力。世界的重大變化,要求世界各國政府重新考慮本國的對外政策,花費更多的資源在世界上樹立本國的形象和威望,通過軟實力的方法樹立正面威望[12]?!蹦壳爸袊媾R的突出問題是要增進世界各國政府和民眾對中國的了解和信任,提升國家形象,營造和平發(fā)展的良好國際環(huán)境。在這種新形勢下,單純的政府層面的硬性援助已經(jīng)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軟性援助更貼近民生,更能深入到受援國的社會生活中,對受援國民眾對援助國的認識和理解能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軟性援助對于塑造中國和平、合作和負責任的國際形象,增強國家對外軟實力等方面具有促進作用。
肯尼迪執(zhí)政時期,美國國內(nèi)對美國對外援助抱怨最多的就是“贏得了政府,但卻失去了人民[13]”,因此肯尼迪希望打破傳統(tǒng)的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援助模式。1961年3月1日,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簽署了建立和平隊的特別法令,宣告了和平隊(Peace Corps)的誕生。按照肯尼迪的構(gòu)想,和平隊的主要使命就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國家提供教師、醫(yī)生、護士、各種技術(shù)人員等“中等人力資源”,通過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社會發(fā)展,向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展現(xiàn)美國文化的精華,改變美國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的不良形象,增強美國對新興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吸引力,并以此向這些國家傳播美國文化及價值觀念[14]。實際上,誕生于冷戰(zhàn)時期的和平隊,其建立的真正初衷是“贏得不結(jié)盟發(fā)展中國家中的人心和頭腦[15]?!?/p>
截至2011年,已有20多萬和平隊志愿者為139個東道國提供了服務。和平隊的項目劃分為六個領域:農(nóng)業(yè)、商業(yè)、教育、環(huán)境、衛(wèi)生和艾滋病,以及青年發(fā)展,它們占志愿者項目的比例分別為:教育35%,環(huán)境14%,衛(wèi)生和艾滋病21%,商業(yè)發(fā)展15%,農(nóng)業(yè)5%,青年項目6%,其他4%[16]。據(jù)2009年美國一個關于和平隊的調(diào)查顯示:84%的東道國受幫助者和86%的全體東道國國民報告說,在與和平隊志愿者工作后,他們關于美國人的觀點發(fā)生了正面的變化[17]。學者劉國柱認為,和平隊志愿者大多數(shù)是工作在東道國的基層社會,接觸的都是受援國的民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和平隊成立以前美國對外援助的模式,即在對外援助中增加了直接面向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因素,將關注焦點部分地轉(zhuǎn)向了第三世界的公眾,轉(zhuǎn)向普通的老百姓,由美國公民直接向第三世界國家公民提供援助和支持,從而避免重蹈以前“贏得了政府,但卻失去了人民”的覆轍。這種“公眾外交”正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4]。”學者周琪也認為,“和平隊的項目同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標是一致的,但和平隊采用的是吸引和示范的方法”,所以“和平隊從建立之日起,就如同美國對外援助一樣,是被當作軟實力資源來使用的[18]?!?/p>
奧巴馬政府更加重視作為軟實力資源的和平隊。和平隊在2010財政年度的預算達4億美元,2011年更增加到4億4615萬美元,比2009年的預算增加大約1/3。同時,奧巴馬重視把和平隊的影響力引向東南亞地區(qū),奧巴馬的母親安敦漢姆曾在印尼教英文,所以當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建議由美國的和平隊來幫助提升東盟國家人民的英文水平時,奧巴馬欣然接受,并于2011年在馬來西亞重新啟動和平隊計劃,首批派遣30名志愿者前往馬來西亞的鄉(xiāng)村教英文。奧巴馬也向國會呼吁大幅增加志愿者人數(shù),使和平隊能夠進入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nèi)的新增加的20個國家。
和平隊作為一種軟性的援助手段,它不是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大量的資金和設備,因此沒有直接作用于第三世界國家GDP的增長,他的影響力難以量化。但正如《響應世界的召喚:和平隊及其最初五十年不為人知曉的故事》(When the World Calls:The Inside Story of the Peace Corps and Its First Fifty Years)一書作者史丹利·梅斯勒(Stanley Meissler)所說:“對于兩個志愿者和一個貧窮的少年結(jié)為朋友,結(jié)果他長大后成為秘魯總統(tǒng),你如何衡量和平隊的影響?當一名醫(yī)療志愿者向阿富汗護士顯示對病人展現(xiàn)慈愛和關注是工作的一部份,你又如何衡量其影響?我從不懷疑和平隊志愿者對當?shù)厝嗣癞a(chǎn)生的巨大影響力。”
隨著中國經(jīng)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國力不斷增強和國際地位逐步提高,中國已經(jīng)擺脫以前那種勒緊腰帶搞援助的困境,對外援助的資金也逐年增長,對外援助的重要性和獨特作用日益凸顯。但目前我國還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國家對外援助的財政投入也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資金,提高對外援助的效果,使對外援助成為提升國家對外軟實力的助推器,調(diào)整軟硬性援助的結(jié)構(gòu)比例,加大軟性援助的投入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所謂“軟性援助”,主要體現(xiàn)在軟性內(nèi)容、軟性方式和軟性機制三個方面。
軟性內(nèi)容主要指軍事援助和經(jīng)濟援助以外的其他援助內(nèi)容,包括農(nóng)業(yè)、公共設施、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清潔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
目前,中國硬性援助和軟性援助的投入力度相距甚遠。(如表1所示)。
表1 截止2009年,中國各類對外援助項目數(shù)據(jù)對比
當前國家決策層已經(jīng)關注到這個問題,開始注意援助內(nèi)容的多樣化,例如無償為柬埔寨農(nóng)村打了1000口民用水井,解決了20多萬人的飲水問題;由袁隆平院士牽頭的中菲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中心,在幫助菲律賓發(fā)展推廣雜交稻技術(shù)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0公頃示范田平均每公頃單產(chǎn)超過10噸,遠遠高于菲律賓水稻的全國平均每公頃單產(chǎn)3.4噸的水平[19]。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fā)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yī)療隊員,經(jīng)中國醫(y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
但是,在軟性援助的運用上仍有不少需改進之處。以對外教育援助為例,自2004年開始在海外設立的“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國家近年來主要推動的內(nèi)容,也在世界各國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據(jù)國家漢辦統(tǒng)計,截至2012年3月,中國已經(jīng)在世界五大洲104個國家建立了835所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派出漢語教師志愿者14000多人次,為2000多所學校200萬名學生教授漢語。但是絕大部分的志愿者老師都集中在主要城市的大學中,真正派到廣大偏遠鄉(xiāng)村的寥寥無幾。正如筆者在印尼調(diào)研所了解到的情況,西加里曼丹是全印尼華人占比例最高的一個省份,全省600萬人口,華人約占了20%。主要集中在山口洋、坤甸一帶。在華人比例占50%的三口洋市,有20所華文學校,卻只有1名志愿者老師。與之相比,美國和平隊的志愿者老師除少數(shù)是在城市教大學外,大多是在農(nóng)村教中小學或職業(yè)學校,有些地區(qū)甚至連所在國的大學畢業(yè)生都不愿去[14]。
硬實力的“軟運用”(soft use)也是一種軟實力的表現(xiàn)。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美國派出了16000名軍事人員,20多艘艦只,100架飛機參與援救;2011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療隊在印尼參加東盟地區(qū)論壇救災演練,開展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任務,為當?shù)厝罕妼嵤┏R姴≡\治、疑難病會診及中醫(yī)技術(shù)展示,提供免費醫(yī)療服務和健康宣教。醫(yī)療隊共接診患者273人次,健康宣教300多人次,發(fā)放疾病防治手冊1500余份,處理疑難病癥5例。
硬性援助的“軟運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援外工程隊與當?shù)孛癖姷拿芘c沖突問題。工程隊可以利用物質(zhì)和技術(shù)上的便利條件,義務幫助附近村民修繕學校和道路等,使援助貼近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增進中國援建人員與當?shù)厝酥g的友好關系。例如援建老撾昆曼公路的工程人員看到當?shù)鼐用裆畋容^貧困,很多年輕人無所事事,項目組負責人便主動找到駐地附近的村長,在村里招聘工人進行培訓,這些村民學到技術(shù),成了建筑工人,通過自己的勞動領到了工資,帶動了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20]。
目前我國對外援助的主要方式是以政府唱主角的雙邊援助,而多邊援助和非政府組織(NGO)等較為軟性的援助方式則很少見。2007年多邊援助僅占中國對外援助總額的3.41%,而NGO在對外援助中參與的程度則更低。政府唱獨角戲的援助方式,在對外援助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容易被扣上“政治化”的帽子,例如一些受援國的反對派與個別西方國家就曾攻擊中國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破壞了良治,炒作中國的援助是一種“新殖民主義”。
在對外援助機制比較完善和成熟的國家,NGO的角色非常重要,參與度也非?;钴S。2008年,國際非政府組織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的無償援助資金高達236.55億美元,比2003年的113.2億美元增長了108.97%。與此同時,各發(fā)達國家政府也越來越多地借助非政府組織渠道來提供官方發(fā)展援助,2008年這一金額達到25.08億美元[21]。NGO參與對外援助可以淡化官方色彩和稀釋政治性,可以進入很多政府援助無法觸及的領域,這種方式更靈活多樣,更能夠深入基層,使援助直接惠及平民百姓,這種援助更容易被受援國民眾接受,更容易在無形中構(gòu)造國家的對外軟實力。
伴隨著新中國60多年建設和發(fā)展史的對外援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做出了不同的積極貢獻,正如有專家所言:“對外援助推動了中國的海外投資,對外援助是中國分享全球戰(zhàn)略資源的重要手段。”冷戰(zhàn)后的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賦予了對外援助新的歷史使命,對外援助特別是軟性援助,觸及到受援國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援助國的影響力無形地滲透到受援國最邊遠的角落和社會最深處,對提升國家對外軟實力、塑造中國良好國際形象有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2011,04.
[2]陳顯泗.論中國在東南亞的軟實力[J].東南亞研究,2006,(6).
[3]Joseph S.Nye.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4]Joseph S.Nye.SoftPower[J].Foreign Policy.Issue 80,F(xiàn)all 1990.
[5]約瑟夫·奈.美國霸權(quán)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6]Hans Morgenthau.A Political Theory of Foreign Aid[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56,No 2(January 1962).
[7]周弘.對外援助與國際關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8]約瑟夫·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
[9]周弘,張浚,張敏.外援與發(fā)展:以中國的受援經(jīng)驗為例[J].歐洲研究,2007,(2).
[10]王世春.提供無私援助促進共同發(fā)展[J].中國經(jīng)貿(mào),2009,(3).
[11]Foreign Aid: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of U.S.Program s and Policy,p.8.
[12]中國需要更出色“推銷自己”[N].參考消息,2010年3月4日,第13版.
[13]劉國柱.美國文化的新邊疆:冷戰(zhàn)時期的和平隊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14]劉國柱.和平隊與美國對第三世界外交的軟實力[J].浙江大學學報,2008,(1).
[15]The Peace Corps in a Turbulent World,Brookings Institution Governace Studies Program,working paper,October 2003,available at:http:∥www.brookings.edu/papers/2003/1015civilsociety_rieffel.aspx.
[16]Peace Corps,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F(xiàn)iscal Year009,availableat:http:/multimedia.peacecorps.gov/multimedia/pdf/policies/annrept2009.pdf,p.2.
[17]Peace Corps,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F(xiàn)iscal Year 2009.
[18]周琪.作為軟實力資源的和平隊重受美國政府重視[J].美國研究,2011,(2).
[19]王傳軍.中國雜交稻在菲實現(xiàn)突破[N].光明日報,2005-05-17.
[20]吳杰偉.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援助研究[J].東南亞研究,2010,(1).
[21]毛小菁.國際援助格局演變趨勢與中國對外援助的定位[J].國際經(jīng)濟合作,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