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華
[摘要] 楓樺(Betula costata Trautv)是牡丹江林區(qū)的珍貴用材樹種,種子采集十分困難。因此,扦插繁殖是楓樺繁育的一個重要手段。采取扦插繁殖楓樺有利于加快珍稀樹種培育進程,豐富栽培品種,保護遺傳種質(zhì)資源。
[關(guān)鍵詞] 楓華扦插育苗技術(shù)
選用天然優(yōu)良楓樺母樹采條,要求發(fā)育健壯、無病蟲害、枝條充實、葉色正常、枝干挺直,生長年齡一般在20年內(nèi)為好,作為扦插育苗的前提,生長衰老的植株不宜選作采條母本。
一、采穗母樹的選擇
選擇優(yōu)良的采條母樹。作為采條母本的楓樺植株,要求發(fā)育健壯、無病蟲害、枝條充實、葉色正常、枝干挺直。生長年齡一般在20年內(nèi)為好。生長衰老的植株不宜選作采條母本。在同一植株上,插材要選擇中上部、向陽健壯的1~2年生枝條,要求發(fā)育良好、芽苞飽滿、枝條粗壯。?
二、插條的保管和存放
采集時間在冬末最好(3月上旬之前)。采集的插條要綁成捆,放在蔭涼處(最好是苗木窖)貯藏,并用濕沙等覆蓋以嚴(yán)防失水和萌動。
三、扦插床面的處理
圃地要施足底肥,并深翻整平,床面土要碎、細、喧,扦插前一天要給足水分,插前兩天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澆透插壤進行消毒。地宜選擇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播前二個月應(yīng)將育苗地深翻,深度為20厘米~30厘米,同時施入農(nóng)家肥5000公斤/畝,間隔20天翻耙一次,共二次。要求土壤粒度不大于2厘米,作床前將5%氯丹粉撒入地內(nèi)(1畝地施藥4公斤),以防地下害蟲。然后作床,床寬1.10米,床高20厘米,為便于管理床長一般取20米~30之間,要求床面平整,不能有大于0.5厘米直徑的土塊,每平整一次床面要鎮(zhèn)壓一遍。然后再打平再鋪壓,直到平整為止. 作床要求三平、三直、三細,床高15~20cm,步道寬60~70cm,床間成線。播種量每平方米6.9克,每畝2.5千克,覆土厚0.2~0.4cm,覆土材料同小料種子,鎮(zhèn)壓后覆上草簾子,然后澆水或覆塑料膜,方式:條播或撒播。7~8天后開始出苗,就可以把草簾子或塑料膜撤掉。
四、插穗的裁制
于蔭涼避風(fēng)處將插條裁制成長12cm左右、粗2 cm以上的插穗,每個插穗上部要保留2~3個以上的芽,插穗上切口要平,并且上切口離最上面一個芽1cm左右為宜。下切口成單馬耳形(斜口)。
五、插穗的處理
扦插前,先進行選穗,將霉?fàn)€、頂芽缺失的插穗撿出,將選好的插穗平分為兩份。
㈠將選好的插穗在避光處清水中浸泡48小時(每天換一次水)后,再用100ppm多菌靈水溶液浸泡1~2分鐘進行插穗消毒,然后再平分成四等分。
1、采用1000ppm(1/1000)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穗下端10分鐘,然后進行扦插。
2、采用1000ppm吲哚丁酸溶液浸泡插穗下端10分鐘,然后進行扦插。
3、將插穗在1000ppm濃度的 ABT1(或ABT6、ABT8)生根粉溶液中速蘸5~30秒,然后進行扦插。
4、倒插試驗
作30cm高的低床,鋪沙土15~20cm(沙土比為2:1),插前兩天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澆透插壤進行消毒。然后將剩余插穗的1/2倒插在床面上,全穗進入土表下2~3cm。
5、對照
將倒插剩余的1/2插穗做為對照,正常進行扦插。
㈡將選好的插穗在避光處清水中浸泡72小時(每天換一次水)后,再用100ppm多菌靈水溶液浸泡1~2分鐘進行插穗消毒。然后再平分成四等分,重復(fù)上述試驗。
六、扦插
扦插時,先用略細于插穗的木棍或鐵筋在床面扎眼,這樣可保證插穗基部傷口的完好無損。深度以占插穗長度3/4(8~9厘米)為宜。注意使插穗最上部的芽露于土表面1cm左右。扦插密度20×30cm。
七、扦插后的管理工作
扦插后要加強管理,為插穗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根條件。扦插作業(yè)結(jié)束后,立即灌透水,保證插穗與土壤密切結(jié)合。然后及時用塑料膜架棚封閉床面以遮雨和增溫保濕,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10~25℃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80~90%范圍內(nèi)。扦插初期塑料棚通風(fēng)次數(shù)要少,以后逐漸增多。40天左右時適當(dāng)去除拱棚練苗,苗木適應(yīng)后全部去除塑料棚。6月下旬,均勻保留120株/平方米。 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周打一遍多菌靈或0.5%的波爾多液,防止白樺葉斑或早落葉病。從真葉長出到生長盛期,視苗木長勢情況應(yīng)適時追1~2次肥,追氮肥時5~6克/平方米。7月下旬,停止追肥,當(dāng)年苗高控制在50cm左右,地徑4mm。Ⅰ、Ⅱ級苗要達80%以上,要注意在中午灌溉降溫水。
對于倒插部分的插穗,待插后30~40天生根后移植。
適時進行合理的噴灌,保持土壤的濕潤。同時要注意松土除草,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地溫。
摘芽定干:選留生長健壯的一個萌芽保留,除去其余的萌芽。對主干上的側(cè)芽要于未木質(zhì)化前及時摘除,以免影響苗木高生長。修枝、摘芽時要注意勿傷幼皮,并于8月初結(jié)束,以免影響苗木木質(zhì)化。
八、標(biāo)記分區(qū)
為切實保證試驗結(jié)果的科學(xué)性、嚴(yán)密性,必須根據(jù)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行試驗地的標(biāo)記分區(qū)及建檔工作。各種處理方式在苗床上要留出間隔,在每種方式的試驗苗木旁邊立好標(biāo)牌,寫清苗木株數(shù)、處理方式、各項作業(yè)時間等。同時,要畫出試驗區(qū)的平面圖,在圖上作出與現(xiàn)地一致的標(biāo)注,并對各項作業(yè)的時間、方式、方法等做好記錄建檔工作。
九、造林密度及地塊選擇
種適合于年平均氣溫2-4℃, 年>10℃有效積溫2,300-2,500℃,年降水量500-600mm,無霜期120天左右的采伐跡地,荒山荒地,沼澤地等地塊的更新造林,過濕的粘土地塊成活率低,生長不良。造林地最好選擇結(jié)構(gòu)良好、濕潤、酸性土壤,且喜光,幼時稍耐庇蔭,造林密度不宜過大。一般在采伐跡地或荒山荒地,可采用每公頃3,300-4,400株的造林密度,以提早郁閉,改善林地條件,早日提供經(jīng)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