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清(重慶市豐都縣中醫(yī)院內(nèi)二科 408200)
難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是心臟病的終末階段,亦稱終末期心力衰竭,其臨床病死率較高。本院2010~2011年對20例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呋塞米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入住本科的40例心功能分級(NYHA)為Ⅲ~Ⅳ級RHF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55~87歲,其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8例、高血壓心臟病3例、肺源性心臟病4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對照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54~89歲,其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9例、高血壓心臟病6例、肺源性心臟病3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擴張型心肌病1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治療前的心功能分級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臥床休息,低鹽飲食,吸氧,應用強心、利尿、擴血管等藥物治療,積極控制感染、控制血壓、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對癥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將多巴胺[體質(zhì)量(kg)×3]mg和呋塞米60~80mg加入5%葡萄糖水溶液至50mL,以2~4μg·kg-1·min-1的速度靜脈泵入,至尿量達3 000mL停止,1次/天,連續(xù)應用5~7d。
1.3 療效判定分為 (1)顯效(心功能Ⅱ級,癥狀、體征明顯緩解);(2)有效(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減輕);(3)無效(心功能無改善,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治療組顯效11例,有效8例,死亡1例,顯效率55%,總有效率95%;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9例,無效3例,死亡2例,顯效率30%,總有效率75%,兩組比較,顯效率與總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兩組心力衰竭療效比較(%)
RHF是心臟病的終末階段,臨床表現(xiàn)為嚴重左、右心力衰竭及心率增快、高度水腫、各漿膜腔內(nèi)積液、尿量少、四肢厥冷、發(fā)紺、脈壓小,甚至心源性休克。對各種治療反應差。應極早明確診斷,尋找加重心力衰竭的誘因,給予正規(guī)的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治療。呋塞米通過減少鈉或氯的重吸收而減輕心力衰竭時的水鈉潴留,臨床上治療心力衰竭常用呋塞米間斷靜脈推注,但對RHF療效欠佳,可能與呋塞米靜脈推注后絕大部分在2h后排泄,血液濃度維持間斷有關,更多研究證明呋塞米持續(xù)靜脈微量泵入,可保證血液濃度穩(wěn)定,效果明顯優(yōu)于同等劑量一次性或分次間斷靜脈推注,且劑量在低于700mg/d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反應[1-2]。小劑量多巴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加強心肌收縮,增加心排血量,同時擴張腎血管,調(diào)整腎血流量,加強呋塞米利尿效果,從而減輕水鈉潴留,減輕心臟負荷,大劑量時的收縮外周血管,升高血壓,對搶救心源性休克亦有重要意義[3-4]。多巴胺和利尿劑合用可以明顯地增強呋塞米利尿效果,增強心肌收縮力,有效地調(diào)節(jié)心臟交感神經(jīng)活性,改善左心室重構,達到治療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有效治療和控制心衰,提高治療率,降低病死率。
研究證實,RHF患者在使用強心苷、利尿劑療效不滿意時,聯(lián)合應用的呋塞米及多巴胺微量靜脈持續(xù)泵入可獲得較好的療效,總有效率達95%,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1]胡大一,黃峻著.實用臨床心血管病學[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09.
[2]劉平.硝普鈉多巴胺聯(lián)合治療頑固性心衰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4):540.
[3]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2,17(4):248.
[4]葉任高.內(nèi)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6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