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濟林
(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福建福州350101)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部署,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1]。鄧小平歷來重視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也有許多精辟論述。在新形勢下,重溫“南方談話”的精神,挖掘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豐富內(nèi)涵,對于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回答的最基本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首先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由此才能確保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正確方向。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強調(diào)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泛濫,后果極其嚴重。”[2](P379)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上了波瀾壯闊的歷程,四項基本原則則把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向,離開了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成為迷失方向的一葉孤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也將成為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唯有高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指導地位,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學理論之上,才能凝聚人心,眾志成城,推動包括文化建設在內(nèi)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
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jīng)濟、科技實力,實施文化傾銷、文化霸權,受其影響,一些反動思想、腐朽思想死灰復燃,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構成嚴重威脅。20世紀80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幾次學潮和政治風波便是明證。對此,鄧小平憂心忡忡地說,“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fā)展不夠”[2](P290),“對年輕娃娃、青年學生教育不夠”[2](P327)。因此,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明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西方文化進行分析、鑒別、取舍,做到洋為中用;用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堅定對中國共產(chǎn)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走自己的路;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占領社會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陣地,消除腐朽錯誤思想的侵蝕;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規(guī)范社會價值取向,提升人們的道德素養(yǎng)。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興國之魂指引下,“培養(yǎng)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zhì),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
鄧小平指出:“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jīng)濟能不能快一點發(fā)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2](P380)鄧小平從一個戰(zhàn)略家的高度,把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2](P110)的社會主義新人,提高到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高度來認識,他特別警醒全黨要高度重視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特別是他們不知道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因此要對他們進行教育”[2](P229),萬萬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輕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部署,培養(yǎng)一大批“四有”新人變得更加重要和緊迫。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國際文化軟實力較量中,站穩(wěn)腳跟,脫穎而出并使我們的事業(yè)后繼有人,基礎是教育,教育的關鍵是培養(yǎng)“四有”新人,而在“這四條里面,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2](P110)。因此,各高校要從全局的高度,增強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自覺性,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三進”工作,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具有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不竭資源。
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3](P742-743)毛澤東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獨特語言把這種方法概括為“實事求是”,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強調(diào)指出,掌握馬克思主義必須抓住實事求是這個精髓。他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盵2](P382)為此,一要培養(yǎng)大學生實踐觀點?!榜R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4](P282),大學生要牢固樹立生產(chǎn)勞動的觀念,刻苦學習,勇于鉆研,樂于為社會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理論的源泉,是掌握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條件,大學生要勇于實踐,敢于探索,向?qū)嵺`學習,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真理,在實踐中檢驗真理。二要培養(yǎng)大學生群眾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大學生要牢固樹立尊重群眾、服務群眾的觀念,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勇于維護群眾的利益;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是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原動力,大學生要深入基層,融入群眾,拜群眾為師,虛心討教,甘當群眾的“小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它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5](P22)等四個方面,內(nèi)容豐富,體系嚴整。但這并不意味著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每個內(nèi)容都要講得深奧玄乎、晦澀難懂,每個部分都要講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否則,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專業(y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混為一談,既不切合實際,也難以取得實效,而且這種做法本身就違背了實事求是這個精髓。對此,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長篇的東西是少數(shù)搞專業(yè)的人讀的,群眾怎么讀?要求都讀大本子,那是形式主義的,辦不到?!盵2](P382)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我們應該有的放矢,重點突破。例如: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學習時,要重點講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這些基本問題。鄧小平說:“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fā)展生產(chǎn)力?!盵2](P63)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則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zhì)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是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2](P373)這不僅是最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最重大的現(xiàn)實問題。一個大學生如果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都沒有搞清楚,遑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盵3](P681)鄧小平在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時,強調(diào)指出,“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jù)現(xiàn)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2](P291),“墨守成規(guī)的觀點只能導致落后,甚至失敗”[2](P292)。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開放性的理論體系,自誕生以來,它兼容并蓄,海納百川,不斷汲取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同各國革命、建設、歷史和文化等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之中,始終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 “才能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6](P1718)。在當代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這種結合的生動體現(xiàn),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一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遵循大學生思政教育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科學性和說服力,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認知和信仰程度,并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二要抓好科學發(fā)展觀的學習、貫徹和落實??茖W發(fā)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最新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它深刻闡明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行動指南。學好用好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三進”的必然要求,同時,將對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成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當然,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思想還包括共同理想、愛國主義、榮辱觀教育等多個方面內(nèi)容,例如:教育知識分子“要做出貢獻,還是回國好”,“對我們的國家要愛,要讓我們的國家發(fā)達起來”[2](P378)等,這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受篇幅限制,本文將不再贅述。
1991年鄧小平在總結經(jīng)濟工作的經(jīng)驗時說:“強調(diào)穩(wěn)是對的,但強調(diào)得過分就可能喪失時機?!盵2](P368)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進一步強調(diào):“不冒點風險,辦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么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么認為?!盵2](P372)這兩段重要談話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事情要有善闖敢冒的精神,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長期以來,一些思政工作者在工作中縮手縮腳,不敢不愿直面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思政教育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在教學中,有的唱高調(diào),盡講一些不著邊際、脫離現(xiàn)實的陳詞濫調(diào),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有的四平八穩(wěn),照本宣科,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不敢突破,唯恐槍打出頭鳥;有的對社會熱點問題缺乏深入研究,難以創(chuàng)新突破。有血有肉、富有時代氣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講得死氣沉沉、黯然失色,似乎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講,這是思政教育的敗筆。近年來,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寫了《六個“為什么”——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 《七個“怎么看”——理論熱點面對面·2010》、《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學習讀本》、《從怎么看到怎么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等書,在直面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方面開創(chuàng)了先河,這些書籍針對當前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作了全面準確的回答,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左膀右臂。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確實要有一點“闖”和“冒”的精神,要知難克艱,激流勇進,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大變遷、文化大碰撞的時代中贏得主動,才能走進大學生的心靈,釋疑解惑,凝聚共識,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達到教育的目的。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出成效,“必須使理論本身在形式上與大眾生活相聯(lián)系,做到通俗化”[7],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當前形勢下,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分配不公、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等社會問題尚未徹底解決。由于大學就像半個社會,大學生已經(jīng)一只腳踏進了社會,相關社會問題也會在校園里面得到反映,也在困擾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例如:大學生就業(yè)問題、家庭問題、情感問題、心理問題等已成為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堅持“三貼近”原則,要求思政工作者俯下身子,深入大學生實際,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讓大學生感覺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敬、可親、可信的美好形象。金昕撰文指出,通過“實現(xiàn)資助工作目標由經(jīng)濟援助、能力培養(yǎng)向價值塑造提升”、“完成資助工作由單線到雙線再到單線的模式重構”、“推進資助工作隊伍由事務型向職業(yè)化、專業(yè)化轉(zhuǎn)變”[8]等策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無疑為我們深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9](P10)進程提供了新鮮的思路。2011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diào)查表明:“大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廣大高校學生堅決擁護黨的領導……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愛國熱情持續(xù)高漲,社會責任感顯著增強,道德素質(zhì)和現(xiàn)代文明素質(zhì)明顯提升?!盵10]這些可喜的成績正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深入學生實際,不斷取得實效的真實寫照。
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運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2](P370)、“兩手抓”[2](P379)、“小腳女人”[2](P372)等簡明、鮮活的語言,藝術地表達深刻的道理,達到相應的教育效果,成為廣大思政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個性鮮明,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殊群體,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方式方法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為此,要注意把握幾個基本原則:一要注重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理論性強,思想深邃,內(nèi)容豐富,而且實踐性強,容易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富有感召力。學習鄧小平的語言魅力和行事風格,運用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要求我們注意語言表達的科學性、時代性和大眾化,要讓大學生愿意聽、聽得懂、聽得進、記得牢。在網(wǎng)絡信息時代,還要特別注意網(wǎng)絡語言的運用和借鑒,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親和力。二要注重因材施教?,F(xiàn)代大學不是批量生產(chǎn)零部件的工廠,學生不能都從同一個模子里出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例如:清華大學大膽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美術學院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南陳北李》、《毛澤東》等藝術作品,開始懂得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因為他們追求“救國救民的大真理,是尋‘道’之舉,是‘人間正道’”[11]。由此,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頓時豁然開朗,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三要注重實踐性。實踐出真知。鄧小平強調(diào)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盵2](P38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底是不是真理,是否管用,唯有參加社會實踐才能得出答案。實際上,社會實踐是一個大課堂,內(nèi)容非常廣泛,包括參觀考察、社會調(diào)查、公益活動和勤工儉學等。在那里,大學生可以驗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增強對理論的認同度;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鍛煉各種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能力,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在新形勢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注重教育的針對性,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現(xiàn)實性,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教育的鮮活性,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不斷增強教育的實效性、時效性和感染力,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和踐行能力,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N].人民日報,2011-10-26(1).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 (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7]周良武.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制度分析 [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10(2):111.
[8]金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探析 [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90-91.
[9]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焦新.2011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diào)查表明大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 [N].中國教育報,2011-06-04(1).
[11]王憲明,華表.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清華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因材施教”教學模式探索 [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