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鋼, 李金姝
(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南常德415000)
方夢之先生說:多元文化的交流、經(jīng)濟的全球化,蘊含著對翻譯的極大需求,翻譯工作在今天顯得更加重要而不可或缺;于是,翻譯事業(yè)得到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fā)展。[1](P121)而應用翻譯是人類目前翻譯工作或翻譯任務的主體 (the bulk of translation),是翻譯工作者的主戰(zhàn)場,其范圍極廣,涉及眾多的學科與行業(yè)。因而特別對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改革開放的推進,對對外交流的持續(xù),乃至對華夏文化走向與融入世界的成功等,都產(chǎn)生直接與間接的重要影響。[2](P37-40)遺憾的是,我國合格的翻譯嚴重不足。企業(yè)、翻譯公司、各涉外機構都急需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合格翻譯人才。各高校外語專業(yè)是培養(yǎng)這種人才的主力,而且,根據(jù)以前教學的不足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外語+專業(yè)方向”的模式,但問題還不少。
如上所述,社會急需應用型翻譯人才,而培養(yǎng)此類人才的高校外語專業(yè)的現(xiàn)狀則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高校英語翻譯課的教材比較成熟的是偏向文學的,而現(xiàn)在社會更需要的是應用型翻譯,應用性翻譯教材不是沒有,而是不夠成熟。我們高興地看到外研社、外教社、外文社、北大出版社、武大出版社、上??茖W普及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都有翻譯教材的出版,但是,應用性翻譯教材則比較少。除了外貿(mào)、醫(yī)學、計算機等其他種類的應用性翻譯書就不多了,這可能與我們以前培養(yǎng)的外語人才不懂專業(yè)、專業(yè)人才不精于外語有關。
高校外語專業(yè)翻譯課一般從三年級開設,不管是口譯、筆譯、英譯漢、漢譯英,課程內(nèi)容都傾向于文學,應用性材料偏少,學生憑著在校所學的翻譯課內(nèi)容很難應付應用性翻譯的需要,而且整個翻譯課課時也偏少,不利于較多的翻譯練習與實踐。由于應用性翻譯教材和可用作教材的參考書的缺乏,學生連自學的材料也難以找到,英語專業(yè)應用性翻譯材料偏少,更不用說全校開設應用性翻譯選修課了。
現(xiàn)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教翻譯課的教師一般畢業(yè)于外語院?;蚋咝M庹Z專業(yè),他們當初翻譯課學習的內(nèi)容,一般是文學翻譯,而應用性翻譯方面的內(nèi)容他們在當學生時基本沒涉及,即使他們學過了應用性翻譯,內(nèi)容偏少則是他們的短板。[3](P136-138)一些年的高校擴招,使英語教師的負擔加重,他們就是想自己多學一些應用性翻譯方面的知識也沒時間,況且,應用性翻譯的教學人員,本身應該有大量應用性翻譯方向的實踐,這一點,正是一般翻譯教師所缺乏的。
目前,由于應用性翻譯的教材缺乏,首先是要解決有教材的問題,暫無教材的情況下,只有使用其它替代的教材作為應用性翻譯教材。據(jù)我所知,我國至少已出版了關于機械、化工、醫(yī)學、計算機、外貿(mào)、廣告、商標、法律、新聞等方面翻譯著作、此外,部分翻譯教材中還有一些分類的譯法探討,如人名的譯法、地名的譯法、公證書的譯法等等,這些可以作為應用性翻譯內(nèi)容之一。當然,如果能找到現(xiàn)成的應用翻譯教材那就更好。
此外,高校教師在具備編寫應用性翻譯教材的水平時,可自行編寫出高水平、符合本校本地實際的應用性翻譯教材。邊試用邊修改,并且在修改編寫過程中形成較高水平的論文,這樣,既編好了教材又發(fā)表了論文,科研促教學,科研教學兩不誤。
前面我們已提及,高校翻譯課多偏重文學方面的內(nèi)容,教材方面也不盡如人意,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相距甚遠,因此,改進翻譯課的課程設置是必要的。
翻譯理論是指導翻譯實踐的,Mona Baker指出,理論的學習不一定能保證每個人都成功,其價值在于可以把風險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可以減少主觀的臆斷,增強人的自信心,可以為今后在翻譯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打好基礎,只有在提高理論的基礎上才能提高翻譯的能力和水平。[4]
應用性翻譯范圍極廣,涉及學科與行業(yè)極多,教師一面使用選好了的應用性翻譯教材,一面還要對應用翻譯的特點進行歸納,使學生學習后有較強的適應性。此外還可實行學生自主選課。教師根據(jù)特長開課,學生可根據(jù)將來可能從事的工作 (如航天翻譯)選課;教師則根據(jù)個人所長 (如擅長于計算機翻譯)開課,這樣教師用了自己的特長,學生也會根據(jù)應用翻譯的特點更好地將所學用于實踐,根據(jù)需要必須開的課而無較合適的教師人選時可以在兄弟院校、其他相關單位聘,萬一還不行,就在本校教師中培養(yǎng)。外語院、系要全面規(guī)劃,將應開的課開出來,并爭取在最短時間內(nèi)開出較高水平的應用性翻譯課,為學生將來的職業(yè)打下較好的基礎。
另外,需要開設一些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寫作與修辭等提高漢語水平的課程。近些年來,我國大陸大學生的中文水平比較港、臺學生及新加坡華人大學生的中文水平有一定差距,這與大學階段中文課程開設不夠是有直接聯(lián)系的。中文不行,翻譯水平不可能高,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在學生的翻譯實踐中常常出現(xiàn)英文式的中文從實際上說明了必須強化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中文學習。
除此之外,開設工具書使用課可使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要學會查閱各種英語工具書。實際上,有一部分學生連有哪些類英語詞典都不清楚,如何利用工具就更有一定的距離了?!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另外,各種專業(yè)工具書對應用翻譯學習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要盡力給學生信息,有的專業(yè)工具書已出版很久,書店或?qū)W校圖書館都不一定購買了,而學生的那個專業(yè)又必須,外語院系和翻譯教師要盡力為有關學生找到至關重要的這種工具書,如《漢英英漢中醫(yī)大詞典》《英漢汽車零部件名稱詞典》《英漢家具實用詞匯》《世界英漢雜輯詞典》等。翻譯軟件的使用和介紹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有相當多的工具書還是紙質(zhì)本的較為可靠。
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至關重要。現(xiàn)在高校翻譯課教師,相當一部分是學文學翻譯的,應用性翻譯和文學翻譯是兩碼事,要教好學生,先自己當好學生。有一部分老師已經(jīng)有了教授應用性翻譯的能力,還有一部分可以通過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學習、到有關單位學習提高翻譯水平,如果本校有條件,可在本校其他部門或本單位向有關老師學習,如學習計算機英語,可向外校教計算機英語的老師學習,或到本地計算機研究所學習,或到本校計算機系學習,或向本系計算機英語教師學習。當然,也可以自學,還可經(jīng)常在外參加有關學術會,多與同行交流心得,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提高教師本身知識水平與提高教學水平有關聯(lián),知識水平高教學水平就有了知識保證,但教學水平不一定會高,特別是知識水平本身就不太高的教師,在提高教學水平方面更是多了一個任務。首先要備好課,不僅講該如何譯,還要講為什么要這樣譯,活躍課堂,充分利用課內(nèi)每一分鐘,讓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時間,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尊重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達到最好狀態(tài)。
此外,學校和院系的領導要把為教師服務作第一要務。作為教師的領導,無論是校、院、系級領導都應把自己作為服務員,為教師的提高服好務:組織教師進修提高,鼓勵教師自學,主動提供教師學術交流的機會,讓教師沒有后顧之憂。發(fā)現(xiàn)教師特長,發(fā)揮教師特長,使教師有成就感。領導要為教師教學負責,也要不斷為教師提供科研的支持,使科研支持教學,教學促進科研,讓教師教學科研雙贏。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中國譯界前輩葉水夫、林戊蓀先生認為:改革開放需要一支龐大的非文學翻譯隊伍,為了解決翻譯勞動力供不應求的問題,我們可以考慮設立翻譯培訓中心,興辦民辦翻譯學院,如西安翻譯學院。[5](P35)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基地問題,我們培養(yǎng)應用型翻譯人才除課堂外,還可以利用英語翻譯專業(yè)教師的重要條件和本地專業(yè)翻譯合作組建對外服務的翻譯中心。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在中心工作,這樣也可以接觸大量鮮活的應用性翻譯材料、這是個提高學生實際翻譯能力的大好機會。也可促進應用翻譯教學,是個教與學雙贏的事。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應用型翻譯在社會發(fā)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我國的翻譯人才卻嚴重不足。翻譯教學界逐漸認識到傳統(tǒng)翻譯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形勢對翻譯人才的需要,認識到高科技、信息化給翻譯教學帶來新的挑戰(zhàn)。[6](P110)為此,應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迫不及待,宜從解決教材、改進應用翻譯課程設置、切實提高教師應用性翻譯水平、教學水平和領導的服務水平、并建立好實訓基地等這幾方面入手,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翻譯人才。
[1]王大偉,魏清光.漢英翻譯技巧教學與研究 [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2]何剛強.切實聚集應用,務實培育譯才 [J].上海翻譯,2010,(1):37-40.
[3]尹少平.從學生翻譯能力的欠缺看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重要性 [J].懷化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29(12):136-138.
[4]Mona Baker.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林本椿.應該重視非文學翻譯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 [J].上??萍挤g,2000,(2):35.
[6]尹衍桐,徐廣英.近年來國內(nèi)翻譯教學改革趨勢 [J].石油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2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