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教育學院 葉顯發(fā)
??抡J為,在現代社會,技術型的專家無處不在,而真正具有人文情懷的知識份子卻在消失。在我國高中教育階段,裹挾著分數的高考戰(zhàn)車碾壓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土壤,影響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2009 年湖北省啟動的高中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高中人才培養(yǎng)的舊模式。
我是在一種驚奇的狀態(tài)下認識付全新校長的。在現實的教育語境中與高中校長交談時,他們的興奮點多半在高考上,對高中課程改革,一般持觀望態(tài)度。而2010 年的一次高中課程改革項目會議上,一位氣質儒雅的校長的發(fā)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說道,“我以為談教育的目的一定離不開人類的目的或者說終極價值,人類的目的就是使其自身能夠有質量的延續(xù)”。他從教育哲學中的人文精神談到他們學校的人文講座,從課程對學生的影響談到教學方式的變革。經詢問才知道,他就是宜昌市葛洲壩中學校長付全新。我驚訝于他談話的立場與視角,他沒有著重強調外界應如何為高中課程改革創(chuàng)造條件,如改變高考方式或現有學生評價制度等等,而認為,高中課程改革校長應如何做,學校當怎樣做。他一改校長們談高中課程改革政府應先做好什么,社會應先做好什么,然后學校再來做,這是一種“外部條件先決論”,結果是等待與觀望。付全新談高中課程改革,說如何先從我做起,是一種“自身行動改變論”。在我看來,自身行動才是高中課程改革的條件,高中課程改革不可能是外部所有條件都創(chuàng)造好,然后再有高中學校進入改革之中,這樣會陷于一種學校持久觀望多和自身行動少的怪圈。
走進葛洲壩中學,學校大門處可以醒目地看到付全新所題的楹聯:向上向善向美向和澄性靈化暗是皎,求學求真求實求新啟心智育昧為慧。含義是:在本性和靈魂的培養(yǎng)上,以向上向善向美向和的“四向”為目標,實現學生本性和靈魂的澄凈;在學業(yè)培養(yǎng)上,以求學求真求實求新的“四求”為目標,實現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和智慧之門的開啟。付校長道出,她是我對全校學生、教師,尤其是對我個人的要求;同時,她還承載著我的教育訴求及所追尋的教育方向。這一個“她”字,如何了得?表達出付全新對教育的一往情深。
高中課程改革中有利益博弈,較多的看重學生利益、家庭利益、學校利益,而很少關心國家利益。有了分數,學生可以上大學或上好大學;家庭可能因孩子上大學然后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從此改善家庭條件;學??梢砸源藶闃s,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當然,這些無可厚非。但是國家利益呢?國家需要科技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大家都有目共睹“高分低能”的人能擔當此任嗎?高中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人才培養(yǎng)的方式。我認為,談利益要從“三個有利于”到“四個有利于”,即應有利于國家、有利于學生、有利于家庭、有利于學校。付全新眼中多了一個國家利益的維度,他在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建理念先進、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和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營造高素質勞動者和一大批專門人才、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在教學價值取向的今天,我們應經常問一問:一要問,學生在成績提高的同時是否感到愉快?成績固然重要,但在關注成績如何獲得的同時,學習興趣的喪失比低分更可怕!二要問,學生進入高學段后是否有潛力?今天與明天,誰更重要?分數重要,視野與能力難道不重要?沒有分數,今天過不了關,只有分數,明天過不了關;只有分數,個人過得了關,學生能力的喪失,國家過不了大關!
我到葛洲壩中學實地考察多次,目睹和聆聽過付全新的人文講壇。葛洲壩中學開設校長《人文啟思講堂》,旨在開闊學生的世界眼光,修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優(yōu)化。培植人文精神,完善學生的心性和人格,使學生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對社會的責任,學會做人,成為有崇高獻身精神和完善人格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校長《人文啟思講堂》的開設,同樣要釋放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潛能,共同演繹校長的教育理想。學校采用“招標”的形式,由教師自主選題,擔任主講,講授了《中美經濟對話》《專注精神的培養(yǎng)》《合理的情緒表達》《論語選讀》《邏輯初步》《哲學基礎》等內容,為學生提供多種富含人文感性與理性的系統課程,讓學生在青年時代就能學到讓他們終身受益的人文知識,為學生成長中的自我優(yōu)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杜威曾指出:“也許所有教育學上的最大謬誤是這樣一種觀點,即以為一個人學習的只是當時他在學習的那種特定的事物(附帶學習)?!闭菑膶W校教育實踐中,我們看到了學校教育非計劃、非組織的一面,即學校不僅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把教科書上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同時學校中環(huán)境設施,教師品格、價值觀、信念,師生間的交往方式、人際關系,同學間的信息交流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付全新愛學習、善思考。運用他攻讀教育博士期間學到的教育哲學知識歸納出葛洲壩中學的教育觀?!皩W生自我優(yōu)化與提升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進步、是否優(yōu)秀的最重要維度”。這是付全新對學生主體的教育哲學詮釋。為什么要教?這個問題是關于教育目的的問題。付全新的解讀是:教育從來就是引領人及人類實現自我優(yōu)化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就是引領學生實現自我優(yōu)化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活動。學校發(fā)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我超越和完善并獲得人生幸福。優(yōu)化是指每個學生相對于自己過去的基礎有明顯的進步和發(fā)展。教什么?必須通過教育的安排與引導,實現學生自我的全面優(yōu)化,即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在付校長的頭腦中跳動著繆斯女神的身影,他認為在高中教育中,應該是除了高考必考的科目外,體育、藝術、信息、勞技、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校本課程等必須開齊、開足。一個不懂體育的人,很可能缺乏規(guī)則意識和拼博精神,所以,多年來即使是高三年級的體育課也必須上到高考封閉考場的頭一天;一個不懂藝術的人,很可能是一個感情不夠細膩的人,很可能是一個很難進行合理的“情緒表達”的人。怎樣教?教育的根本方法是引領不是規(guī)定,更不是強迫。首先,學校要營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每位成員心中自我優(yōu)化的愿望和動力。在這個問題上,學校構建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是擺在第一位的條件和因素,所以付全新經常與全校學生面對面地交流。進行的《不把成功的責任推給外在的條件》《是什么妨礙你成為最優(yōu)秀的自己》等演講幫助學生優(yōu)化自我。
“實踐智慧是腳,教育理念是鞋”。高中學校課程改革,是否在行動?走進課堂就能辨真假。走進葛洲壩中學的課堂,一股清新的風氣撲面而來。學校大力推行教學改革。倡導實施“讓學生自己給自己上新課”這一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提倡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會思考,并培養(yǎng)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勤于思考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師生民主、平等、開放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挑戰(zhàn)性,把握好教師的教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度,控制好學習要求的難度與思維的坡度。關注學生學習興趣、思考意識的提高、參與意識與注意力保持,使課堂的生命力更加強大。教學過程盡量做到以學生自我優(yōu)化的程度為取向,通過評價來激發(fā)每個學生自我優(yōu)化的沖動、信心和行動。讓每一位學生能聽到自己在優(yōu)化與成長過程中拔節(jié)的聲音,明顯感受到自己相對于昨天的進步與發(fā)展。
“嘗試教學法”開創(chuàng)者、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邱學華盛贊葛洲壩中學的教學改革“走在全國高中前列”。學生感言“我們的課堂很舒服,課堂學習效率得以提高,繁重的學習變得相對輕松和快樂,形成良性循環(huán)?!薄矮@得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收獲了方法,收獲了自信”“我們的課堂更像是一場學術交流報告會”……
以人文情懷為起點的課程改革,葛洲壩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符合我國當前課堂教學改革趨勢與走向,它開啟了高中教育變革的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