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趙翼家世探疑

      2012-08-15 00:48:56趙興勤
      河池學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高郵

      趙興勤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清湛貽堂刊本《甌北先生年譜》(以下簡稱《舊譜》)謂:“(趙翼)始祖體坤公。名孟堙,本宋室后。元末為高郵州錄事,始居常州。”元末高郵城被困事,史書多有載述?!对贰っ撁搨鳌分^:“(至正)十四年,張士誠據高郵,屢招諭之不降。詔脫脫總制諸王諸省軍討之。黜陟予奪一切庶政,悉聽便宜行事;省臺院部諸司,聽選官屬從行,稟受節(jié)制。西域、西番皆發(fā)兵來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十一月,至高郵。辛未至乙酉,連戰(zhàn)皆捷?!睓嗪狻陡晖馐贰匪d,較之為詳,但時間上稍有出入,稱至正十四年(1354)秋八月,“脫脫總天下兵,出征高郵。天下想望其來,兵圍高郵三日。中書右丞相哈麻諷御史大夫,以老師費財彈擊脫脫。帝信其言,詔卸脫脫兵權,淮安安置,令樞密院老張代之。當是時脫脫權重,內握朝柄,外總兵馬,以指揮天下,天下希其有功。兵圍高郵,日事攻擊,矢石雨注,城中幾不支,日議降附,又恐罪在不赦;圍者亦指日收功,忽有詔旨來卸軍,軍中聞之皆大哭”。權衡生當元末動亂之際,曾流落山東、河南等處,見聞頗廣,所言亦當有據。然上述二書,皆未述及高郵城官吏事,更無一語敘及孟堙其人。甌北于詩中,每每自述乃北宋清獻公趙抃之后,或當有據。

      《舊譜》中“始祖體坤公。名孟堙,本宋室后”的說法,沿自明宣德間所修《西蓋趙氏宗譜》。然細讀甌北詩,卻疑竇叢生。

      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舒國公惟忠名下九世孫,有孟堵、孟塽、孟塨、孟堙、孟埤、孟埱諸名。又據《宋史·宗室傳》,惟忠乃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兄弟五人,行四。若此“孟堙”與甌北始祖之“孟堙”為同一人,那么,陽湖趙氏當為趙宋王朝嫡派子孫。據史書所載,德昭乃賀皇后所出?!端问贰ず箦鷤魃稀ぬ嫘⒒葙R皇后》謂:“晉開運(944)初,宣祖為太祖聘焉。周顯德三年(956),太祖為定國軍節(jié)度使,封會稽郡夫人。生秦國、晉國二公主,魏王德昭。五年(958)寢疾薨。”可知,秦國、晉國二公主年長于德昭。德昭之生年,至遲在顯德五年之前。至太平興國四年(979),德昭為太宗猜忌,因進言而遭責斥,退而自刎。時年當在二十來歲。依此而論,德昭生子不會遲于太平興國四年。古人常以三十年為一世,由德昭至孟堙,不過十一世,前后約三百來年。由太平興國四年下推,則為宋王朝滅亡之后未久,距元王朝滅亡(1368)尚有八九十年。由此推論,甌北之始祖孟堙“元末為高郵州錄事”時,當是百余歲之高齡,實在無此可能。又據《元史·地理二》:高郵府與真、滁、通、泰、崇明五府,俱歸揚州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改立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移治汴梁路,復立淮東道宣慰司,割出高郵府為散府,直隸宣慰司”。高郵本為縣,至元十四年(1277)升為高郵路總管府,“領錄事司及高郵、興化二縣”??芍?,元時,高郵為府,府始設錄事司,州則無。府之職級,在州之上,故《舊譜》所載有誤。

      又,《西蓋趙氏宗譜》所收趙琬所作《西蓋趙氏族譜序》,謂:

      趙氏之先,出于帝嚳高陽氏,自柏翳事舜,賜姓嬴,傳十三世至造父,周穆王封于趙城,因城為氏。春秋時,趙衰與子盾世為晉卿,盾子朔,朔子文,文子之孫簡子,簡子之子襄子,立伯魯之孫完,是為獻子,獻子之子籍,始以周威烈王命為諸侯,傳十世至侯嘉而國,並于秦子孫散居燕趙間,歷漢、晉、隋、唐,代有聞人。去古浸遠,譜牒無傳,欲溯流尋源,以明宗派于千載之上,斯固難矣。惟武進趙氏,本宋藝祖之裔,藝祖之子魏王德昭有子四人,其三曰惟忠,封舒國公,生齊州防御使從藹。從藹生武當侯世宣,世宣生東平侯令櫛,令櫛生訓武郎子平,子平生鄧州防御使伯達,伯達生左龍驤將軍師珕,師珕生左都護將軍希,希生與佩,為徽州司法。與佩生孟堙,為高郵錄事。自江浙遷常之武進,故為武進人。錄事公生永興主簿由彰,由彰生宜質、宜賢,于世次為曾祖。今圖所列子孫,皆二祖之所出也。自永興公以來,遭元之亂,趙氏遂不顯,然世為毗陵世族。迨入皇朝,西充公以賢良舉,留守公以武弁進,德州府君以太學生釋褐,至琬忝以明經領鄉(xiāng)貢,《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惟我趙氏,歷世久而祖宗之澤不泯,子孫至今獲承余澤。雖以琬之庸劣,無似叨被官使,而才疏學淺,遂將泯滅無聞,又安可毋使后人知夫本源,所自思以亢其宗乎?重念西充公,元末避地于吳,失其世譜,而祖宗賡系淵源不復可見。我先子清隱府君存日,嘗以為憾,因手錄記聞,欲作為譜,未克成編,賚志以沒。用敢竊取遺錄,從加考訂,斷自魏王而下,系序承傳,而昭穆不紊。錄事公而下,墳墓尚完而祭祀不廢者,圖其世次傳于族人,庶幾尊尊親親,無至于忽忘。若推隱拾遺,補續(xù)全譜,以永其傳,尚有望于來者。

      所敘與《宋史》略有出入,所稱“與佩,為徽州司法”,《宋史》無此之載述,且“與佩”作“與璓”。且于趙與璓所出孟堵、孟塽、孟塨、孟堙、孟埤、孟埱諸人后,均未標注出其后人。又據《宋史·宗室傳》,惟忠乃德昭第四子。慶歷間,以惟忠子從藹,襲封穎國公,至齊州防御使。從信卒,以惟忠之孫從恪子世規(guī)襲封榮國公,官至右龍武大將軍,沂州防御使以卒。惟忠有子八,從藹,乃惟忠次子。而“燕王德昭傳”所附,並無伯、師、希、孟四世之事跡載述。還有,萬歷乙卯(四十三年,1615)翰林院編修吳宗達《第二屆西蓋趙氏重修族譜序》,又謂“徽州司法與佩生三子,長孟堙、次孟埤、次孟叔”,亦與史載不符。孟堙乃其父第四子。吳序又稱:“而孟堙以平章張驢、御史郝天挺所薦為高郵州錄事,至正間升徽州司法?!睋份d,御史中丞郝天挺,皇慶二年(1313)卒。(《元史》卷一七四《郝天挺傳》)其舉薦趙孟堙出任高郵錄事,當在此之前。直至元末,仍任此職。元末惠宗至正年號,由公元1341—1368年,長達二十八年之久。若依吳序所言,趙孟堙出任錄事一職,起碼在四五十年之久。倘若其被舉薦時,年齡在三十歲上下,那么,他離任時,年齡差不多是七八十歲光景。以如此高齡,再出任徽州司法,似不大可能。還有,據清康熙庚子(五十九年,1720)莊令輿所寫《第三屆西蓋趙氏重修族譜序》,趙孟堙有二子,“長由彰,次由俊”。趙翼為第三子取名廷俊,又似與古禮不合。由此可知,舊譜所敘,不僅與《宋史》記載有出入,也與事理不合,其間疑點較多。

      另外,令人不解的是,甌北既是出自宋宗室,為何在詩作中從未提及此事?《甌北集》卷三《德州南有地名夾馬營,查初白詩謂即宋祖所生地,而以不能克復燕云致鄉(xiāng)社拋落邊鄙,曾不如漢高之統,有〈燕代詩〉,中有微詞焉。按宋紀,太祖生洛陽夾馬營,張淏〈云谷雜記〉及〈孫公談圃〉亦云,而釋文瑩〈玉壺清話〉並載夾馬營在西京,太祖兒時埋一石馬于巷內,登極后還鄉(xiāng)掘得之,登臺發(fā)矢,矢落處即營為永昌陵,而以石馬預志其地,是夾馬營在洛陽,此地特名偶同,未可牽合。又楊誠齋〈揮麈錄〉謂南京應天寺本后唐夾馬營,大中祥符二年以太祖所生地建寺錫名云云,其說稍歧,然宋南京乃今歸德府,亦非德州地也,詩以正之》,以詩糾正查初白將德州夾馬營認作洛陽宋太祖生地夾馬營之誤,稱:“才人往往好逞才,得題不暇考典故?!比L達四十句,僅是追述史實,並未表現出太強烈的激情,口吻亦不似在追念先祖?!敦ザ穭炗洝范嗵幷摷八问芳八未弁?,亦無一處流露出自身與宋室有瓜葛的跡象。然而,趙翼在為其先曾祖趙州所撰《禹九公家傳》中,卻稱:“先世本宋室后,元泰定中,高郵州錄事體坤公諱孟堙,始徙居武進之西蓋里,遂為武進人?!碧┒?1324—1328),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年號,下距元王朝滅亡還有四十來年,元王朝建國不足百年,《舊譜》稱元末不妥,且甌北所述,與《舊譜》所載亦不符。其岳丈程景伊受趙翼之囑托,撰寫的《西蓋趙氏宗譜序》亦沿其說,謂:“吾邑西蓋趙氏本宋藝祖后。元時有錄事君孟堙,實始卜居。自后仕宦鵲起,以文章、政事、行誼著者代不乏人,遂為吾邑望族。”家譜中所載,與甌北平日與友人所述迥然有別。這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困難。

      其實,族譜所敘,未必盡可信。與甌北生活于同時的袁枚,就曾明確指出:“家譜非信書”,“后人鑿空為譜,欲一以窮之,難矣哉!”(《隨園隨筆》卷一七)古人曾謂:“昔者世系之學,蓋嘗盛矣。姓有苑,官有譜,氏族有志,朝廷以是定流品,士大夫以是通昏姻。然行之一時,其弊有不勝言者,何也?好惡害之也。是故進新門則退舊望,右膏粱則左寒畯。進而右者以為榮,榮則夸,夸則必侈;退而左者以為辱,辱則怒,怒則必怨。以侈臨怨,則生乎其時者悉力以逞憾,出乎其后者貪名以自欺。此正倫所以鑿杜固,義府所以陷不辜,而無知如崇韜者,所以流涕于尚父之墓而不恥也?!?《文獻通考·經籍三十四》)錢大昕為清代著名學者,在當時享有很高聲譽。人稱:“先生不專治一經,而無經不通;不專攻一藝,而無藝不精。凡訓詁、音韻、天文、輿地、典章、制度、職官、氏族以及古人官爵、里居、事實,莫不錯綜貫串?!?《清儒學案》卷八三《潛研學案上·錢先生大昕》)然而,博覽群書、出入經史、涉獵甚廣的錢大昕,也認為“家譜不可信”。他在《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一二)專列一條,論述譜牒“妄相假托”、魚目混珠之弊,謂:“顏師古云:‘私譜之文出于閭巷,家自為說,事非經典,茍引先賢,妄相假托,無所取信,寧足據乎?’《漢書·眭孟傳》注。其注《蕭望之傳》云:‘近代譜諜妄相托附,乃云望之蕭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學者共祖述焉。但酇侯漢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孫嗣緒具詳表、傳。長倩巨儒達學,名節(jié)並隆,博覽古今,能言其祖。市朝未變,年載非遙,長老所傳,耳目相接,若其實承何后,史傳寧得弗詳?《漢書》既不敘論,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斷可識矣?!w《南齊書》本紀敘述先世,以望之為何六世孫,譏其附會不可信耳。師古精于史學,于私譜雜志不敢輕信,識見非后人所及。《唐書·宰相世系表》雖詳贍可喜,然紀近事則有征,溯遠胄則多舛,由于信譜牒而無實事求是之識也?!迸c馬端臨所言恰可相互印證,亦與甌北《古詩二十首》(之十五)所述觀點相合。

      在古代,譜系之攀附,或以訛傳訛,或利益牽綰,或為勢力之擴張張皇其事,或借望族以掩飾內在之怯弱,或尋找庇護之懷抱,以致淆亂姓氏、錯亂行輩者並不乏見。人稱:“自五胡亂華,百宗蕩析,夷夏之裔與夫冠冕輿臺之子孫混為一區(qū),不可遽知?!?《文獻通考·經籍三十四》)足見當時姓氏之參錯混亂。

      著名史學家彭城劉知幾,于《史通·內篇》“採選”中謂:“夫郡國之記,譜牒之書,務欲矜其州里,夸其氏族。讀之者安可不練其得失、明其真?zhèn)握吆?”則明言史書的編纂在采用郡志、譜牒時,應慎之又慎,“練其得失”,“明其真?zhèn)巍薄?/p>

      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姓源韻譜”條中也發(fā)論道:“姓氏之書,大抵多謬誤。如唐《貞觀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誕妄最多。國朝所修《姓源韻譜》,尤為可笑。姑以洪氏一項考之,云:‘五代時有洪昌、洪杲,皆為參知政事。’予按二人乃五代南漢僭王劉龑之子,及晟嗣位,用為知政事,其兄弟本連‘弘’字,以本朝國諱,故《五代史》追改之,元非姓洪氏也。此與洪慶善序丹陽弘氏云:‘有弘憲者,元和四年嘗跋《輞川圖》,不知弘憲乃李吉甫之字耳。其誤正同。’”足見“姓氏之書”,未可深信,其間之謬誤,不可不辨。

      上引《文獻通考》所謂“正倫所以鑿杜固”,所用乃唐代杜正倫事?!缎绿茣贰氨緜鳌陛d,“初,正倫已通貴,李義府官尚微,及同執(zhí)政,不能下。中書侍郎李友益,義府族也,晚附正倫,同摭義府釁缺。義府使人告正倫、友益交通罔上,有異計。高宗惡之,出正倫為橫州刺史,流友益峰州?!齻惻c城南諸杜昭穆素遠,求同譜,不許,銜之。諸杜所居號杜固,世傳其地有壯氣,故世衣冠。正倫既執(zhí)政,建言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鑿,川流如血,閱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振。”借以說明聯宗往往與政治攀附、利益驅遣相關,榮則附之,辱則棄之,即所謂“右膏粱則左寒畯”、“貪名以自欺”。

      李義府本瀛洲饒陽(今河北深縣)人,既貴“乃言系出趙郡(按:今河北趙縣),與諸李敘昭穆,嗜進者往往尊為父兄。行給事中李崇德引與同譜。既謫普州,亟削去。義府銜之,及復當國,傅致其罪使自殺于獄”(《新唐書·奸臣傳》)。史稱義府“貌柔恭,與人言,嬉怡微笑,而陰賊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傷之,時號義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號曰‘人貓’”(《新唐書·奸臣傳》)。此即所謂“義府所以陷不辜”。他們之所以敘昭穆、引同譜,都是政治上的需要,未必就是歷史的真實。據載,唐貞觀中,高士廉、韋挺、岑文本、令狐德棻,曾共修《氏族志》,以其較為客觀、公正,為天下所推許。各州均藏有副本,作為撰寫同類書的參照范式。然許敬宗因其中未載武后本望,李義府亦恥先世未被敘及,遂上奏請求刪正。令孔志約、楊仁卿、史玄道、呂才諸人重新修訂。結果,“以仕唐官至五品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軍功進者悉入書。限更號《姓氏錄》,縉紳共嗤靳之,號曰‘勛格’”(《新唐書·奸臣傳》)。如此一來,接近事實真相的《氏族志》遭到禁毀,悉“燒絕之”,后出妄改之書卻流行天下。其實,夸尚門第,攀附望族,其來已久?!白晕禾椭卸ㄍ?,七姓子孫迭為婚姻,后雖益衰,猶相夸尚”(《新唐書·奸臣傳》)。譜系傳承,為政治勢力、權力話語所左右,史實真相的被涂抹、遮蔽,則成了司空見慣之事。

      五代時郭崇韜,本代州雁門人,卻自認乃唐名將郭子儀之后,並“旌別流品,援引薄徒,委之心腹;佐命勛舊,一切鄙棄。舊僚有干進者,崇韜謂之曰:‘公雖代邸之舊,然家無門閥,深知公才技不敢驟進者,慮名流嗤余故也?!罢魇裰?,于興平拜尚父子儀之墓”(《舊五代史·郭崇韜傳》)。郭汾陽本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在郭崇韜口中,卻變成“代北人,徙家華陰”(《舊五代史·郭崇韜傳》),完全是借古人以自高身價。甌北對此等行為深惡痛絕,嘗稱:“元勛郭崇韜,自詭汾陽后。西征拜其墓,涕泣奠卮酒。方讬華胄榮,旁觀早掩口。樞使狄漢臣,起家弓箭手。或贈梁公像,卻之弗敢有。吾豈名卿孫,面涅猶未朽。兩人皆不學,人品于焉剖。謙退彌覺高,攀附益增丑。此處關才識,識陋事必茍?!?《古詩二十首》之十五)這里,將“自詭汾陽后”的郭崇韜與宋代名將狄青對舉。狄青(字漢臣)以“善騎射”累立戰(zhàn)功,“在樞密四年,每出,士卒輒指目以相矜夸”(《宋書·狄青傳》),深為將士愛戴。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古書曾載,“后青位樞密,或告以當祖狄梁公。青謝曰:‘青出田家,少為兵,安敢祖狄公哉?’或勸去鬢間刺字,曰:‘青雖貴,不敢忘本也?!?李贄《藏書·武臣傳》)拒絕因身貴而冒認祖宗,也不諱言己身世之卑微。所謂“去鬢間刺字”一事,《宋史》“本傳”有記載,謂“青奮行伍十余年而貴,是時面涅猶存。帝嘗敕青傅藥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愿留以勸軍中,不敢奉詔。’”“涅”,染黑之意。《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刑墨?!笨装矅秱鳌?“臣不正君,服墨刑,鑿其額,涅以墨?!逼鋵?,此處之“面涅”,當是軍中為防止兵士逃亡所刻的一種記號?!端问贰け弧?“開寶七年,泰寧軍節(jié)度使李從善部下及江南水軍凡千三十九人,並黥面隸籍,以歸化、歸圣為額?!薄镑簟?,即以刀刻額或它處,並涂以墨。甌北詩“面涅”云云,即用此事。在甌北看來,狄青起自田家,少小卑賤,后雖身貴,亦不攀附名人,不愿“自詭”唐代名臣狄仁傑之后。狄氏與郭崇韜都識字不多,但人品卻有天壤之別。狄漢臣坦言出身,光明磊落,“謙退彌覺高”,而郭崇韜則借古人作自我粉飾,“攀附益增丑”。趙甌北之人生立場及價值追求,于此分明可見。

      甌北借狄青之事表白,不愿攀附名人以抬高自己,認為那樣拉大旗作虎皮粉飾自身,只能徒增其丑,而不能增任何光彩,說明他的價值追求與狄青相類。所以,在他的史學著作及詩歌作品中,從未論及與宋代帝王的關系。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他為何在《西蓋趙氏宗譜》里自稱宋宗室之后呢?實際上,此事並不難理解。前譜修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是甌北“先祖駢五公暨通族諸老人悉心酌定,無可復議”(《西蓋趙氏宗譜凡例后識》)。而乾隆丁酉(1777)甌北主持的新修族譜,是他“與族兄聞六、九齡諸公共商”(《西蓋趙氏宗譜凡例后識》)而成。在傳統社會中,后世子孫對先人手澤、遺訓只有遵從之分,而不能輕逾雷池半步,何況是象征家世威嚴的族譜呢?從這一角度來看,甌北于族譜中自稱源出宋室,既是沿襲舊說,又是迫不得已的從眾之舉。面對友人、同輩,卻以清獻子孫自居,此恰反映出一個史學家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趙翼深知,其家譜早已失傳。宣德五年(1430)趙琬《西蓋趙氏族譜序》曰:“重念西充公,元末避地于吳,失其世譜,而祖宗賡系淵源不復可見。我先子清隱府君存日,嘗以為憾,因手錄記聞,欲作為譜,未克成編,賚志以沒?!焙擦质讨v學士陳循《西蓋趙氏族譜序》亦稱:“清隱嘗以其家譜牒亡于兵亂,大懼,無以紀前垂后,欲錄所記為武進譜,未果而卒。”同樣,魯府紀善梁之本所作該譜序亦謂:“趙氏舊譜,亡于兵燹,叔琰先君子學政號清隱者欲續(xù)為譜,未就而卒,叔琰君始成之。”世襲衍圣公孔彥縉所為跋,所述與之相類,曰:“金鄉(xiāng)縣學教諭趙君叔琰,家藏舊譜散于兵燹。其父學政嘗續(xù)緝,未就而卒。叔琰乃繼述以成其志?!痹偃昝?,其族譜早已散失。且宣德間所修與萬歷間重修之序,在追述西蓋趙氏之先人事跡時,內容亦有出入。難怪趙翼在認定遠祖方面一直持慎重態(tài)度。

      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認定,在家族圈子內,趙翼充當的是一個孝子順孫的角色,他不可能因對史實的審察而違背祖先遺愿去觸怒宗親。而在公眾視野中,甌北所扮演的乃是“凡是須自察”的史學家身份,他不愿因家族親人的期待與設定,而犧牲對史實的還原。兩種身份的交互出現,是不同層面的道德話語需求使然。如此看問題,才不致為文字的表象所迷惑。

      如果趙翼並非宋宗室,那么其家世究竟如何呢?與甌北同時人戴璐,在其《藤陰雜記》(卷七)內,曾載及趙吉士在京師所居寄園一事,謂:“寄園為高陽李文勤公別墅,其西墅又名李園,……其后歸趙恒夫給諫吉士,改名寄園。沈心齋閣學詩云:大隱金門侶,名園休沐宜。輞川摩詰畫,杜曲牧之詩。簾亞文禽入,花蔭碧蘚滋。家傳清獻鶴,夜靜獨知詩?!眲t說明趙吉士是視清獻為祖宗的。而甌北何嘗不是如此,亦時常自稱為清獻之后。我們知道,趙吉士乃徽州休寧(今屬安徽)人,而沈心齋所贈詩,卻稱其為清獻公之后,則明確道出其家世淵源。且吉士所居寄園,后為詩家王昶所居,並名其書齋曰蒲褐山房,每退值歸,誦讀其中。甌北賦《題述菴蒲褐山房冊子》詩道:“獨慚寄園本是吾家地,輸與高人占清閟。何當僦屋重結鄰,彌勒同龕參妙義”,並于句下注曰:“地本家天羽給諫寄園故址也。己卯、庚辰間余曾與君比鄰而居?!碧煊?,乃趙吉士字。己卯、庚辰,乃乾隆二十四、二十五年,即甌北京師求官時。甌北為詩,時與趙姓文人唱酬,或追敘趙姓名人之往事,但極少溯及家世淵源。如《送房師趙檢齋先生由工部郎出守衛(wèi)輝》,僅是出于一般的師生應酬?!洞罅A相傳為趙韓王授徒處》,不過是追溯宋臣趙普之往事,在稱道其“半部魯論佐天下”的輝煌經歷時,也不忘道出他本來面目:“十年前一村夫子”,筆墨間流溢出調侃的意味。在同姓交往中,雖稱趙文哲為“吾家元叔”(《璞函落第后入直軍機詩以調之》),謂趙懷玉為“族孫”(《閱映川族孫云溪樂府題贈二首》),但均未提及家世淵源。而趙吉士生在明崇禎元年(1628),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早于甌北近一個世紀。詩注中既稱“家天羽”,則說明甌北與前輩趙吉士自認同宗,即同為宋清獻公之后,的確值得注意。

      那么,謚號為清獻者究竟何許人也?《宋史·趙抃傳》曰:“趙抃,字閱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進士及第,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為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倖,聲稱凜然,京師目為鐵面御史?!睊\為官清廉,多所建樹,施惠于民,宰相韓琦稱其為“真世人標表?!薄端问贰贰氨緜鳌庇州d,“薨,年七十七。贈太子少師,謚曰清獻。抃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平生不治貲業(yè),不畜聲伎,嫁兄弟之女十數、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煢貧,蓋不可勝數。日所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則不敢為也。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在虔與成都,尤為世所稱道。神宗每詔二郡守,必以抃為言。要之,以惠利為本?!绷頁~夢得《石林詩話》上:“趙清獻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畜雷氏琴一張,鶴與白龜各一,所向與之俱。始除帥成都,蜀風素侈,公單車就道,以琴、龜、鶴自隨,蜀人安其政,治聲藉甚。元豐間,……時公將老矣。過泗州渡淮,前已放鶴,至是復以龜投淮中。既入見,先帝問:‘卿前以匹馬入蜀,所攜獨琴、鶴,廉者固如是乎?’公頓首謝。故其詩有云‘馬尋舊路如歸去,龜放長淮不再來’者,自記其實也。”可知“清獻鶴”云云,顯然是在用趙抃為官琴鶴相隨之典故。

      此外,甌北《題蔣南莊州牧松陰調鶴圖》謂:“長松落落午風晴,對舞胎仙一兩聲。此是吾家清獻物,為君寫出長官清”,《奉命出守鎮(zhèn)安歲杪出都便道歸省途次紀恩感遇之作》之十二謂:“路過淮南近故林,輕舟取次渡江潯。順風恰稱還鄉(xiāng)愿,落日猶懸望闕心。劇郡劍牛覘吏績,傳家琴鶴本官箴。詞臣此擢非常格,忍逐時趨宦海沉?!比襞c趙抃無任何瓜葛,決不至于徑稱“吾家清獻”、“傳家琴鶴”。蔣士銓寄贈甌北之詩中,謂:“誰知清獻孫,琴鶴盡捐委。”(《次韻答心余見寄》附詩)所述與甌北自述相合,亦可佐證。假如說甌北不過是有意以“琴鶴”之典相標榜,那么,他完全沒必要自認作“清獻孫”,且也很難得到朋儕的認可。

      而且,“琴鶴”之典,非趙抃始創(chuàng)。唐人鄭谷《贈富平李宰》詩曰:“夫君清且貧,琴鶴最相親。簡肅諸曹事,安閑一境人。陵山云里拜,渠路雨中巡。易得連宵醉,千缸石凍春?!标扆斆伞都膮侨凇吩娧?“一夜秋聲入井桐,數枝危綠怕西風。霏霏晚砌煙華上,淅淅疏簾雨氣通。君整輪蹄名未了,我依琴鶴病相攻。到頭江畔從漁事,織作中流萬尺篊?!蓖硖圃娚R己更是多處運用,如《寄鏡湖方干處士》:“賀監(jiān)舊山川,空來近百年。聞君與琴鶴,終日在漁船。島露深秋石,湖澄半夜天。云門幾回去,題徧好林泉”,《送孫逸人歸廬山》:“獨自擔琴鶴,還歸瀑布東。逍遙非俗趣,楊柳謾春風。草繞村程綠,花盤石磴紅。他時許相覓,五老亂云中”,《送白處士游峨嵋》:“閒身誰道是羈游,西指峨嵋碧頂頭。琴鶴幾程隨客棹,風霜何處宿龍湫。尋僧石磴臨天井,斸藥秋崖倒瀑流。莫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回休?!彼瘟趾途浮都难W士》詩謂:“飛征偶未下天衢,古郡寬閑且寄居。曾許布衣通一刺,每留蔬食看群書。高齋巳想閑丹灶,清夢誰同話直廬。江外敢知無別計,只攜琴鶴聽新除?!币陨显姸嘁浴扒羸Q”形容清閑散淡的生活情趣。蘇軾《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二首》(之一)稱:“清獻先生無一錢,故應琴鶴是家傳。誰知默鼓無弦曲,時向珠宮舞幻仙”,此詩中景仁,當為清獻公之后。甌北運用琴鶴之典,既可看出他對廉吏十分推崇,也說明他的家世確與趙抃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既然趙翼乃自認宋人趙抃之后,那么,這個趙抃與宋宗室有無瓜葛呢?前引《宋史·趙抃傳》記其事甚富,但並未提及其為宋宗室。另外,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對于趙抃家世、生平,曾這樣記載:“抃,字閱道,其先京兆奉天人。唐德宗世,植為嶺南節(jié)度使,植生隱為中書侍郎,隱生光逢、光裔,並掌內外制,皆為唐聞人。五代之亂,徙家于越,公則植之十世從孫也。曾祖諱曇,深州司戶參軍,祖諱湘,廬州廬江尉,始家于衢,遂為西安人??贾M亞才,廣州南海主簿。公既貴,贈曾祖太子太保,妣陳氏安國太夫人;祖司徒妣袁氏崇國太夫人,俞氏光國太夫人;考開府儀同三司,封榮國公,妣徐氏魏國太夫人,徐氏越國太夫人。公少孤且貧,刻意力學,中景佑元年進士乙科,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睌⑵浼沂罍Y源甚詳,但與宋太祖趙匡胤故里涿郡似無任何瓜葛,趙抃非宋宗室可知。

      另外,趙翼自號甌北,當時人有過多種揣測。其友人吳省欽于《甌北詩鈔序》中謂:“或曰:交阯,周駱越,秦時曰西甌;或曰:今珠厓、儋耳,古謂之甌人。君以領郡兩粵間,勞心撫字,不忍忘其地?;蛟?古卜相故事,書姓名覆之金甌而探之。君早直機庭,嫻內制,既入翰林,天子稔其名姓,俾守鎮(zhèn)安,贊定邊將軍永昌幕府,調廣州,擢貴西道,故雖以疾苦而不敢忘其用。或曰:唯唯,否否,君智計如鴟夷,談吐如滑稽,其以名集猶之缶鳴甔甀洞,而甌北則猶之硯北也?!逼鋵崳N種推測,未必得當。吳氏此序寫于乾隆乙巳(1785),時甌北五十九歲,完全可以向他當面求證,何必如此饒舌?而且,甌北對此並未作相應的回應,其中意味耐人咀嚼。依筆者之見,此處之甌,當是甌江之意。趙抃之祖湘,已“家于衢”。衢,乃浙江衢州。甌江,即永嘉江?!俺鎏幹莞埲h西南,經城東,又經云和縣北,有遂昌、松陽二縣之大溪來會。至處州府西南,有虎踏溪自宣平縣來會,又東有縉云縣溪來會,又東南有臘溪自青田縣來會,經青田縣西北,有彪溪自景寧縣來會,折東南入溫州府永嘉縣境。至府城南,有楠溪自仙居縣來會,又東有永寧河來會。經樂清縣西南,又東,入于?!?《清朝通志》卷二七)。衢州恰在甌江之北。趙翼以此自號,示不忘祖宗之意。他之所以不明白道出,亦在于不違祖宗意愿而已。這則從另一層面證明,他或為宋趙抃之后,而非宋宗室之裔。

      [1]趙翼.趙翼全集(第六冊)[C].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2]馬端臨.文獻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3]洪邁.容齋隨筆[M].長沙:岳麓書社,1994.

      [4]新唐書[C]//二十五史(第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

      [5]舊五代史[C]//二十五史(第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

      [6]宋書[C]//二十五史(第八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

      [7]李贄.藏書[C]//李贄文集(第三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8]戴璐.藤陰雜記[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9]何文煥編.歷代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0]趙翼.甌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1]蘇軾.蘇東坡全集[C].北京:中國書店,1986.

      [12]清朝通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13]西蓋趙氏宗譜[Z].2003年九修本.

      [14]佚名編.甌北先生年譜[M].清光緒三年重刻本.

      猜你喜歡
      高郵
      縷縷清風漾湖心
      縷縷清風漾湖心
      詩詞中的數之美
      “人間草木”故鄉(xiāng)情
      ——汪曾祺與高郵
      江蘇高郵凹陷油氣資源評價
      礦產勘查(2020年2期)2020-12-28 00:24:08
      建立應急管理六大體系的高郵實踐
      好歌好酒好高郵
      民族音樂(2019年6期)2020-01-15 06:50:18
      高郵凹陷深凹帶戴南組古生物特征及環(huán)境意義
      看千帆競渡,數高郵風流
      ——高郵博物館精華演繹
      大眾考古(2016年5期)2017-01-16 09:32:16
      高郵不止有咸蛋
      太湖(2016年3期)2016-11-26 05:18:36
      富蕴县| 镇赉县| 松溪县| 富平县| 宝坻区| 芒康县| 永春县| 华阴市| 社旗县| 安庆市| 温泉县| 平武县| 广饶县| 平山县| 西峡县| 紫云| 延安市| 盐池县| 金湖县| 东至县| 云阳县| 龙山县| 普宁市| 视频| 樟树市| 原阳县| 腾冲县| 视频| 中宁县| 德钦县| 思南县| 三台县| 大悟县| 巴林左旗| 甘肃省| 赤壁市| 中阳县| 亚东县| 涞源县| 南丰县|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