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紀梅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蘇維埃制度是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領導俄國人民建立的全新的政治制度。在制度創(chuàng)立和建設過程中,列寧賦予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層的意蘊,使得這一制度具有多重涵義。厘清列寧對蘇維埃制度內涵的認識和界定,我們才能正確理解蘇維埃制度的精神實質,準確把握蘇維埃制度的歷史意義,從而為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指引方向。
蘇維埃制度首先是一種代議制度。列寧雖然崇尚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但從來沒有籠統(tǒng)地否定過代議制度,而是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問題、從不同角度給予代議制度以公正的評價。他充分肯定代議制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的進步意義,并認為代議機構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民主的必要組織形式,指出:“擺脫議會制的出路,當然不在于取消代表機構和選舉制,而在于把代表機構由清談館變成‘工作’機構?!盵1](P151-152)即代表機構中的議員必須親自工作,親自執(zhí)行自己通過的法律,親自檢查實際執(zhí)行的結果,親自對選民直接負責。所以,在由“清談館”變?yōu)檎嬲墓ぷ鳈C構后,代表制度仍然存在,只是代表們所享有的特權地位不再存在。蘇維埃制度就是列寧所設想的這種理想代議制的現(xiàn)實模式。在蘇俄,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蘇維埃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被選舉出來的蘇維埃代表既是立法者,又是法律的執(zhí)行者和檢查者,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蘇維埃制度實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原則。地方蘇維埃代表由工農兵群眾直接選舉,上級蘇維埃由下級蘇維埃推舉的代表構成,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選民和選舉單位有權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罷免或者撤換自己選出的代表??梢?,蘇維埃制度實行的并不是完全由人民自己管理國家的直接民主。它結合了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做法,而且間接選舉在一定程度上占據(jù)了主導地位,由此我們可以斷定俄國的蘇維埃制度屬于典型的代議民主制度。只不過蘇維埃制度與西方議會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是超越了資產階級議會制的代表制度。
作為代議制的一種形式,蘇維埃制度與西方國家議會的角色和功能具有相同之處,都是民意機關和立法機關。但蘇維埃制度創(chuàng)造了代議民主制度的特殊形式。首先,蘇維埃制度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原則。在西方國家,議會是政黨活動的核心場所,政黨則是議會開展活動的核心動力。但在蘇維埃俄國,政黨與蘇維埃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各級蘇維埃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必須接受俄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蘇維埃制度必須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黨對蘇維埃的工作和活動進行全局性的政治指導,而不是瑣碎的、經(jīng)常性的干預。這就意味著黨和蘇維埃是政治領導關系,而不是組織上的上下級服從關系。因此,共產黨領導蘇維埃,但不能包辦代替蘇維埃的工作,不能對蘇維埃發(fā)號施令。凡是國家重大事務的決定,只有經(jīng)過蘇維埃按照法定程序審議通過形成決議或法律后,才具有普遍約束力。同時,各級黨組織在遵守憲法和法律方面必須接受蘇維埃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的監(jiān)督。也就是說,黨對蘇維埃實行政治領導,蘇維埃對黨進行憲法和法律監(jiān)督,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黨政關系的新型模式??上У氖?,列寧的這一理想構思后來發(fā)生了異變,黨的權力變得無所不包,而蘇維埃卻逐漸失去了對黨的監(jiān)督。其次,蘇維埃制度實行“一院制”。西方國家議會一般分設兩院,兩院都具有立法和監(jiān)督行政的權力。與此不同,蘇維埃制度實行以獨立的代表大會行使立法職權的制度,制度內部采用代表大會和委員會的兩元組織結構,委員會是代表大會休會期間的全權代表。這一制度的優(yōu)點在于代表機構單一,責任明確,立法和決議程序的通過較為簡便,更能代表無產階級意愿,體現(xiàn)無產階級民主,減少立法機構本身的糾紛與沖突。再次,蘇維埃制度體現(xiàn)了民主與集中相統(tǒng)一的精神。西方國家議會是按照三權分立的指導原則建立起來的,而蘇維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建立起來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人民代表蘇維埃統(tǒng)一行使國家的一切權力。其他一切國家機關受人民代表蘇維埃的監(jiān)督并向其報告工作。蘇維埃代表大會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在討論和表決各項決議時充分發(fā)揚民主,集思廣益,實行絕對多數(shù)原則,即由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shù)贊成才能通過。
與西方的議會不同,蘇維埃不是簡單的立法部門,而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生成者和規(guī)定者。列寧對蘇維埃這一意義的認識是以對西方議會制度的結構性弊病的分析和批判為前提的。在列寧看來,資產階級議會制的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xiàn)在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立以及議會脫離群眾。一方面,在議會制下,民主制被“局限于民主選舉,局限于有權把代表人民和鎮(zhèn)壓人民的人送進議會?!盵2](P286)選舉結束后,人民的民主權利也就隨之結束。另一方面,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離使得議會變成了“清談館”。列寧指出:“任何一個議會制的國家,從美國到瑞士,從法國到英國和挪威等等,那里真正的‘國家’工作是在幕后做的,是由各部、官廳和司令部進行的。議會專門為了愚弄‘老百姓’而從事空談。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甚至在俄羅斯共和國這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里,在還沒有來得及建立真正的議會以前,議會制的所有這些弊病就已經(jīng)顯露出來了?!盵1](P151)本是民意代表機構的議會,隨著資產階級政權的鞏固逐漸失去了革命性,淪為官僚主義的犧牲品。蘇維埃制度深入發(fā)展了資產階級民主進步性的一面,即居民參加對公職人員的選舉,使勞動群眾得以廣泛、經(jīng)常、普遍、簡便地行使選舉權。同時摒棄了資產階級民主制消極的一面,即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的議會制,把兩種權力合而為一,使國家機構接近勞動群眾,由此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國家治理體系。
蘇維埃制度這一新型國家治理體系包含三點最基本的規(guī)范:第一,蘇維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在整個國家政權系統(tǒng)中占據(jù)首要的和全權的地位;第二,全國和地方蘇維埃由公民通過直接或間接選舉方式選出的各級蘇維埃代表組成;第三,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相統(tǒng)一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雖然蘇維埃制度在列寧之后的不同歷史時期都有所變化,但上述規(guī)范性的內容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白h行合一”的權力建構原則反映在具體的蘇維埃政治體制上,主要體現(xiàn)在蘇維埃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之中,即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是蘇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一切政府權力的唯一來源和歸宿;由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派生出來的各種政府機構都位于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之下,受其領導和監(jiān)督,不得與之平行或抗衡,更不得超越其上。在列寧時期,這一體系具體表現(xiàn)為,在蘇維埃制度下,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它選出并向它負責的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是全國的最高立法、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機關;最高行政機關人民委員會由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和全俄中央執(zhí)委會批準成立或任免,由其監(jiān)督,對其負責。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和全俄中央執(zhí)委會的職權是處理一切具有全國性的問題,其中包括批準、修改和補充憲法;批準和約;確定與變更國界;同外國發(fā)生交往、宣戰(zhàn)與媾和;批準成立和罷免人民委員會;批準國民經(jīng)濟計劃和國家預算;制定全國性的法律,等等。在這些職權中,前兩項專由蘇維埃代表大會行使;第三、四項只有在無法召開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的情況下,才由全俄中央執(zhí)委會行使;而其余各項職權,全俄中央執(zhí)委會均有權行使。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不超過200人,參加各人民委員部和地方國家機關的工作,或執(zhí)行全俄中央執(zhí)委會的各項特別委托。人民委員會總攬全國的一切行政事務。這樣的國家治理體系,在制度原理上完全超越了西方式的三權分立,體現(xiàn)了立法權與行政權相統(tǒng)一的原則。
蘇維埃制度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種嶄新的政權組織形式,還為當時的俄國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社會組織和社會控制手段。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所發(fā)展,但現(xiàn)代化程度還非常低,仍然保留著大量的封建殘余。整個社會處于新舊制度劇烈碰撞的動蕩和變革時期。傳統(tǒng)的沙皇專制制度和移植于西方的議會制度都無法有效控制社會,“在政府的愿望和其控制全體人民的能力之間一直存在著一條鴻溝?!盵3](P142)革命中自發(fā)產生的蘇維埃囊括了一切勞動者,從最基層的廠蘇維埃、礦蘇維埃乃至車間蘇維埃到區(qū)或市的工人代表蘇維埃,蘇維埃組織遍布俄國,成為組織群眾的一種有效形式。布爾什維克執(zhí)掌政權后,進一步完善了蘇維埃組織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從中央到最小村落的權力機構網(wǎng)絡。蘇維埃承擔起了社會動員、社會控制和社會管理的職能。在中央層面,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它組織政府、管理著國家;在共和國和各省市,蘇維埃代表大會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為地方各級最高權力機關,同時,各執(zhí)行委員會又是地方的行政機關,接受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的雙重領導;在縣、鄉(xiāng)等基層,最高權力機關是縣鄉(xiāng)蘇維埃代表大會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行政機關是執(zhí)行委員會,村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它們的全體選民會議?;鶎犹K維埃既是國家政權的神經(jīng)末梢,同時又是把基層的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的一種有效的自治組織。這樣,蘇維埃既控制著其轄區(qū)內的社會資源的管理和有效調配,同時又作為一個子系統(tǒng)融入到國家的整體中去。
通過蘇維埃,每一個村鎮(zhèn)、每一個城區(qū)的人民都進行著自我管理的偉大試驗。在政治上,蘇維埃依靠它的層層組織把廣大勞動群眾組織起來并卷入政治領域。為了使選舉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列寧明確提出用蘇維埃的生產單位代表制代替地域代表制,即在蘇維埃制度下,選舉單位和國家的基層組織不按地域劃分,而是按經(jīng)濟和生產單位(工廠等)劃分的。這種選舉辦法可以使蘇維埃同各個行業(yè)和生產單位、經(jīng)濟單位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此外,蘇維埃的多級選舉制也保證了廣大群眾與代表之間和政權機關的緊密聯(lián)系,因為勞動者與基層蘇維埃之間、基層蘇維埃與上級蘇維埃之間及各上下級蘇維埃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賴關系。在經(jīng)濟上,蘇維埃是蘇俄經(jīng)濟生活的主導者。在以計劃經(jīng)濟為主要特征的蘇俄經(jīng)濟體制中,蘇維埃機關一直在經(jīng)濟生活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各機關的工作效率和本身所具有的權威是規(guī)范經(jīng)濟行為、政策行為和正常的經(jīng)濟秩序、政治秩序、社會秩序的重要保證。列寧曾指出,通過蘇維??梢栽谌穹秶鷥葘崿F(xiàn)最精確的、最認真的計算和監(jiān)督,即對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實行工人監(jiān)督,“沒有蘇維埃,這個任務至少在俄國是解決不了的?!盵1](P298)在思想文化上,國家通過蘇維埃機關對思想文化領域進行統(tǒng)一調整和管理。如對于出版事業(yè),蘇維埃規(guī)定所有出版事業(yè)被置于國立出版社的統(tǒng)一管理之下。國立出版社隸屬教育人民委員部,由編輯局領導。編輯局制定并批準所有出版計劃及預算,下設各編輯部門、出版(技術)部門和普及部門。對于創(chuàng)作活動,列寧主張國家政權在保證創(chuàng)作活動自由的同時對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十月革命后,他在同克拉拉·蔡特金的談話中這樣論述蘇維埃政權與創(chuàng)作活動的關系:“革命已使蘇維埃國家成為藝術家的保護人和贊助人。每一個藝術家和每一個希望成為藝術家的人,都能夠有權利按照他的理想來自由創(chuàng)作,不論那理想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你就碰到激動、嘗試和混亂了。但自然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決不可以把手插在衣袋里,聽任混亂隨意滋長起來。我們還必須有意識地努力去引導這一發(fā)展,去形成和決定它的結果?!盵4](P10)總之,蘇維埃制度是一種卓有成效的社會管理系統(tǒng),它“為先鋒隊即被壓迫工農階級中最有覺悟、最有毅力、最先進的部分提供了組織形式,所以它是被壓迫階級的先鋒隊能夠用來發(fā)動、教育、訓練和領導這些階級全體廣大群眾的機構,而這些群眾向來都是完全處在政治生活之外,處在歷史之外的?!盵1](P296)
蘇維埃制度是在本質上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國家制度的全新的國家類型。資產階級曾宣稱他們的國家是最民主的國家,列寧對此進行了深刻剖析,認為只要存在著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所謂的資產階級民主就只是少數(shù)人的民主。他說:“凡是存在著土地和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資本占統(tǒng)治地位的國家,不管怎樣民主,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資本家用來控制工人階級和貧苦農民的機器。至于普選權、立憲會議和議會,那不過是形式,不過是一種空頭支票,絲毫也不能改變事情的實質?!盵5](P37)列寧還考察了資產階級民主的結構,認為無論是在與選舉權相關的居住年限、婦女被排斥等微小細節(jié)上,或者是在代表機構的辦事手續(xù)上,還是在行使集會權的實際障礙上,到處都存在對民主制度的重重限制、排斥和阻礙。這些阻礙和限制看似微小,但加在一起就把窮人排斥和推出政治生活之外,使他們不能積極參加民主生活。通過分析,列寧指出了議會民主的實質:“極少數(shù)人享受民主,富人享受民主,——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1](P189)在對資產階級民主本質進行剖析的基礎上,列寧對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制度作了設想。他認為廣大人民群眾“不僅僅需要民主形式的代表機構,而且需要建立由群眾自己從下面來全面管理國家的制度,讓群眾有效地參加各方面的生活,讓群眾在管理國家中起積極的作用。”[2](P287)蘇維埃制度按其意義和所創(chuàng)造的國家政權類型來說,正是這樣一種民主制度。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其根本的意義就在于揭露了資產階級民主制的欺騙和虛偽,廢除了土地和工廠的私有制,把全部國家政權集中在了勞動群眾手里,第一次建立了窮人的而不是富人的民主制度。在列寧看來,這是一種更高類型的民主國家。早在十月革命之前,人們普遍地還沒有把握蘇維埃的實質時,列寧就指出:“工兵農等等代表蘇維埃目前還沒有為人們所理解,這不僅表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還不明白蘇維埃的階級意義及其在俄國革命中的作用,而且表現(xiàn)在他們還不明白蘇維埃是一種新的國家形式,確切些說,是一種新的國家類型?!盵1]P47)這一新的國家類型與舊的國家類型之間的區(qū)別在于蘇維埃制度打碎并鏟除了軍隊、警察、官吏等國家壓迫機器,用民兵代替警察,官員由人民直接選舉,隨時可以撤換,只領取相當于工人的工資;發(fā)揮群眾自主的政治生活,讓他們自下而上地直接參加全部國家生活的民主建設。蘇維埃制度建立后,列寧高度贊揚了蘇俄人民在參加管理國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成就,指出:“在吸收工人和貧苦農民參加國家管理方面,蘇維埃共和國過去幾個月所做的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連十分之一也沒有做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共和國在幾百年內沒有做到而且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決定了蘇維埃的意義,由于這一點,蘇維埃就成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口號?!盵1](P771)
[1]列寧選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寧全集(第 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美]沃爾特·G·莫斯.俄國史(1855—1996)[M].張冰譯.??冢汉D铣霭嫔?,2008.
[4][德]克拉拉·蔡特金.列寧印象記[M].馬清槐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79.
[5]列寧選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