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彥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建設交通分院,江蘇 蘇州 215000)
英語閱讀是英語語言中最頻繁的一種活動,大量的英語閱讀能促進其它語言技能的提高,要提高口語水平就必須有大量的輸入才能說出地道的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也離不開大量的英語閱讀,英語的閱讀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進入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經(jīng)過中學的英語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語法,記憶了一定數(shù)量的基本詞匯,能閱讀較簡單的英語材料。但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基本功不夠扎實牢固,閱讀速度很慢,閱讀只是簡單的英譯漢的過程,很多學生在校期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但在實際運用中閱讀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利用英語直接獲取專業(yè)知識更是困難重重。教學中發(fā)現(xiàn)影響和制約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基于學生層面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詞匯是閱讀的基石,只有一定的詞匯量才能保證閱讀能夠準確、快速地進行下去。新大綱也明確提出了對高職學生詞匯量的要求:不僅要掌握相對數(shù)量的核心單詞,還要掌握由這些單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并具有按照基本構詞法識別生詞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詞匯量已經(jīng)成為很多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攔路虎,許多學生反映文章看不懂的主要原因是不認識單詞。有些學生看到課文的生單詞較多,就覺得文章很難懂,讀不下去或干脆不讀,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厭學情緒。另外,學生在閱讀中還表現(xiàn)出對一些語言基礎知識的欠缺,,對一些慣用句型和基本的句法結構,如虛擬語氣、定語從句等概念不清,對否定、倒裝、強調等語言現(xiàn)象無法識別,造成閱讀障礙。
由于受詞匯量和語言知識不足的影響,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也受到限制,產(chǎn)生很多誤區(qū),存在著種種不良習慣,主要表現(xiàn)為:視幅小,不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而是以單詞為單位;有聲閱讀,分散注意力;用手、筆等指著讀物逐字閱讀;因忘掉某些細節(jié)或沒讀懂進行回讀;死摳生字,一遇生詞就查閱字典和書后注釋;受漢語干擾,用漢語思考,把文字在大腦中譯成中文去理解;注意力不集中。由于以上種種原因,讀完一篇文章后不能從所讀材料中獲取有意義的信息,直接影響了理解程度和閱讀速度,不僅造成閱讀效率低下,而且還挫傷了閱讀興趣。
詞匯與語言知識固然是進行閱讀的基礎,但在英語閱讀材料中常常涉及一定的非語言因素,如歷史、地理、文化、政治、風土人情等知識,這種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會對學生形成干擾,造成誤解。在教學中時常會碰到學生由于背景知識的不足,影響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或陷入歧途的情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有該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文化涉及人們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習慣及自然環(huán)境等,可以說文化就是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對于高校學生,對他國文化背景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平時閱讀獲得的。目前許多高職學生由于閱瀆量不夠,往往對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經(jīng)濟與科技等方面的知識缺乏了解,嚴重影響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基于教師層面的原因概括而言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師教學方法陳舊。有些教師把應該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英語教學變成了英語語言知識講授課,語法分析課,應付等級考試做題課,有些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宰課堂,無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利于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成長,使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對學好英語沒有信心。還有些老師把英語實踐教學簡單地認為是分組朗讀,聽聽磁帶,角色扮演等等。學生只是聽教師講,跟教師讀,沒有時間去思考,去分析,沒有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畢業(yè)后還是不能開口講英語,不能動手寫英語,更不能與人交流。
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即使能認識每一個單詞,也不一定能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大量的語言試驗說明,英語閱讀的障礙不僅僅存在于詞匯和語法方面,語言所承載的背景知識和文化信息也是閱讀理解的主要障礙之一。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密切聯(lián)系。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xiàn)歧義誤解頻繁,語用失誤迭出的現(xiàn)象。
決定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們普遍認為,詞匯量、文章的背景知識、閱讀技巧的運用、母語閱讀能力等都與英語閱讀理解相關。就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英語閱讀理解的好壞主要是看學生的詞匯,詞匯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學生達不到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就難以運用分析歸納、推斷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本著促進學生詞匯學習由自發(fā)向自覺轉化的原則,從構詞法,一詞多義,一詞多譯等方面來擴大學生英語詞匯量,教會學生根據(jù)上下文和詞根、詞綴等猜測詞義,為閱讀理解掃除障礙。
詞匯、語法知識的掌握是英語閱讀理解的先決條件,詞句理解則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學生的閱讀理解的基提高與否,關鍵要讓學生學會對語篇的分析技巧。這是因為,它能培養(yǎng)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助于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所選用的閱讀材料在題材上盡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傳說、人物、社會、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經(jīng)濟等;在文章的體裁上,應避免單一化,選用敘述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等。與此同時,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文章體裁特點的詳細分析,先結合文章標題和相關背景知識預測文體和主題,接著略讀課文,驗證預測情況,并通過問答、簡述、繪圖、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閱讀,找出各段主題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讀課文,指出文章的轉折詞或過渡語,分析其邏輯順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時把語言知識的學習滲入篇章之中。最后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進入更高層次的理解。使學生熟練地把整體閱讀的方法運用到他們英語閱讀中,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
通過分析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看出,高職英語閱讀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閱讀能力為目標。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加強閱讀策略培訓,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其語言文化意識,逐步發(fā)展學生獨立挖掘文本中的各種關系并解決問題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的閱讀教學理論和方法,以期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Baker, L., & Brown, A.L.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 [A].D.P.Person (ed.).Handbook of Reading Reach [C].New York: Longman,1984.
[2]Carrell,P.L.1989,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nd Second Language Reading[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2/2.
[3]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4]劉旻華,胡曉俊.大學生閱讀理解監(jiān)控能力初探[J].中國學術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