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文,林雪濤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媒系,重慶 400067)
以多媒體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支撐的網(wǎng)絡傳播、博客、微博、IPTV 技術、手機傳播、BBS、威客等新媒體傳播形態(tài)層出不窮,“以網(wǎng)絡、手機等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正在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存世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和精神面貌。”[1]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fā)布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上海市民閱讀現(xiàn)狀調查報告(2010-2011)》顯示:新媒體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閱讀方式,數(shù)字閱讀方式強烈沖擊著人們的傳統(tǒng)閱讀方式。在人們獲取信息的幾大主要途徑中,依靠網(wǎng)絡、手機獲得信息的途徑占較大的比重。以手機短信、百科、問答、微博、社交網(wǎng)站等為代表的“微傳播”漸漸興起,微信息、微社區(qū)、微媒體、微觀點發(fā)展大勢所趨,各種信息更簡潔地傳播和更方便地獲取,傳播的內容也更適應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
微傳播的內容具有短小、簡潔、即時、瀏覽方便等特點,信息以裂變的速度充斥生活的每個角落。微傳播實現(xiàn)了傳播方式由一元向多元的升級,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用戶體驗,但海量信息讓人不得不將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極限,人們有限的閱讀被快節(jié)奏和移動化的生活方式細致分割,不可避免地導致信息碎片化?!靶旅襟w在現(xiàn)階段,以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將是碎片化的媒體。”[2]碎片化的信息嚴重占用了我們的時間,更為嚴重的是,它干擾了我們的思維。面對信息的海量膨脹,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深度閱讀減少,瀏覽式的淺閱讀增加?!霸谛畔⒌牡徒洕杀精@得和高精力成本利用的消費模式下,淺閱讀成為必然的趨勢,并逐漸成為大眾閱讀的主流。”[3]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進入了碎片化的淺閱讀時代。
“淺閱讀”使閱讀停留于表層,缺乏深度的思考、感悟、咀嚼和品味,呈現(xiàn)出表層化、碎片化、泛語文化、隨意化、娛樂化、感性化、功利化、時尚化等傾向。對不具備成熟閱讀經驗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青少年來說,他們潛意識里趨向選擇輕松、淺顯的“淺閱讀”,隨著拇指的快速翻動、鼠標的頻繁點擊、頻道的不斷變換把一個個閱讀對象變成了“過眼云煙”,“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孩子們養(yǎng)成了超文本鏈接的瀏覽習慣,很難按照一個邏輯推演過程完整地看一本書?!盵4]
總之,微傳播時代碎片化的信息讓人們很難深入閱讀和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從而使閱讀淺層化、思維碎片化,甚至有人擔心“當微博的碎片化文本、娛樂化信息以‘侵略’的姿態(tài)占據(jù)人們的生活時,大眾會陷入到無意義信息的語境中,甚至被微博客‘娛樂至死’”[5]。
有效的閱讀應該是專注、高效地破解文本和理解意義的結合。由于信息的龐雜和零亂,我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很難深入閱讀和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就不利于閱讀主體思考和作出較為復雜的判斷,容易令青少年患上惰性思維癥從而導致寫作能力的下降。比如,在新媒體比較發(fā)達的美國,閱讀減少在年青人中尤其明顯,不僅如此,他們的閱讀深度也在減弱。2007年發(fā)表的《讀還是不讀》報告發(fā)出警告:美國人閱讀能力的下降不僅僅是有關文學藝術發(fā)展的文化問題,而且已成為嚴重的全國性問題?!鞍茨壳摆厔莅l(fā)展下去,民眾如果繼續(xù)喪失閱讀習慣,美國將遭遇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倒退。”[6]
青少年的閱讀能力決定著國家、民族的發(fā)展與未來。目前,我國青少年的新媒體閱讀呈現(xiàn)出低齡化趨勢,低齡兒童甚至低幼兒童接觸更多的是數(shù)字化新媒體閱讀。據(jù)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17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達到82.7%,比2009年提高了3.7%,未成年人的圖書閱讀率顯著高于成年人的52.3%[7]。數(shù)據(jù)顯示,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已經成為學生的重要閱讀渠道。對此,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認為,就總體而言,青少年新媒體閱讀的總體趨勢是不可避免且不可逆轉的[8]。
既然趨勢不可逆轉,我們對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青少年閱讀就必須加強引導。無論是互聯(lián)網(wǎng),還是手機、Ipad、電子書等移動應用,始終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不會生成內容。因此,如何利用好數(shù)字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終端。為我們的教學內容服務,就成了我們閱讀教學應該思考的重點。我們如果利用好了新媒體,就會讓教學內容釋放無窮的能量,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拓寬新的教學渠道,增強教學傳播效果。
隨著數(shù)字媒體、新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及學校開設了相關的課程,在教學中應用新媒體使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不斷提高,也受到了師生的廣泛歡迎。因此,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應該把新媒體閱讀納入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媒體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新媒體閱讀中的認知、選擇、評價、質疑、鑒別、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學生主動、有效獲得媒體信息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鑒別媒體閱讀對象的能力,并讓他們具備健康的批判思維能力,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QQ作為一種聊天工具,可以實現(xiàn)一對一的文字、語音和視頻的交流,非常直觀形象。QQ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是在個別化指導、經驗交流與合作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可以在非常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從而使學生不至于像在教室中那樣面對教師感到拘束和緊張,也因而敢于提出問題和看法,思維可能更活躍、思路也更清晰?!癚Q群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阻礙,為學習難點、難題的答疑解惑提供了有利條件。 ”[9]
師生可以在QQ中開設閱讀群,實現(xiàn)多人同時進行閱讀交流,可以有效地達到常規(guī)教學措施難以實現(xiàn)的效果?!癚Q空間以其及時性、時代性、便捷性、半娛樂性等符合學生個性的優(yōu)勢,理所當然應被語文教學所利用,并將其打造成又一個課外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盵10]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利用QQ文件傳輸和群共享功能來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傳輸和共享,通過聊天的方式對學生實施個別化輔導,通過群聊功能進行集體討論答疑,建立班級QQ群進行班級管理,甚至可以建立匿名心理咨詢熱線QQ,解決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問題。
在移動終端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推動下,微博呈現(xiàn)出便捷性、全民性、信息發(fā)布迅速及時、內容短小精煉、互動性強等特點。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微博引入教學實踐領域,利用微博及時互動的特點,師生在互動和交流中一起去完成閱讀的學習任務,另外,微博教學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增強團隊協(xié)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人際交往能力。因而,將微博作為閱讀教學的輔助平臺,不僅有利于交流,而且成本低廉、實時性強。
比如在閱讀教學課前的微博互動、課堂的微博討論和課后的微博分享中,學生通過參與回復、討論,可以體驗閱讀者的思想,與他們建立廣泛的社會關系,不但能夠分享到他們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夠分享到他們的經驗、思想和體驗,這些體驗、經驗的獲得將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實現(xiàn)跨越式的提升和發(fā)展。
手機閱讀融合了傳統(tǒng)和數(shù)字出版,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F(xiàn)在幾乎大部分實施全媒體戰(zhàn)略的傳媒集團,都十分重視手機閱讀功能的開發(fā),將多媒體、超文本鏈接、互動特性引入到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方式中,并寄希望由此開發(fā)出具有速度感、層次感、有深度分析力的新型新聞產品。手機閱讀因信息海量、互動、便攜等特征正在引領移動閱讀方向,使其閱讀優(yōu)勢更加凸顯。
在課間,我們可以積極倡導手機閱讀,讓學生通過手機閱讀,有效地利用零碎的時間,享受隨時隨地閱讀的樂趣。目前,不少學校已經開始進行手機輔助教學的嘗試,比如日本盛行的“手機教學”已變成師生喜聞樂見的新型教學手段。在和歌山大學,教授們會將一些知識要點發(fā)給學生,學生們可以通過手機,閱讀到相關課程的知識要點 “壓縮版”,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溫習,一些大學教授表示,手機成為教學“幫手”后,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英國考文垂大學日前開發(fā)出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手機進行教學,學生們非常高興能夠收到最新信息以保持聯(lián)系,他們可以通過音頻文件重新聽課。新技術創(chuàng)造出教學新途徑,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知識面。
青少年網(wǎng)絡閱讀已成趨勢,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新媒體強大的閱讀功能,可開展網(wǎng)絡主題性閱讀,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閱讀網(wǎng)絡文本,網(wǎng)絡閱讀呈現(xiàn)出立體化的特點,給學生形象的感受,從而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閱讀體驗。
總之,正是新媒體閱讀的發(fā)展和普及,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明確而清晰的提示:如何充分運用新傳播方式,適應新媒介的自身規(guī)律,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我們要通過對新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建立青少年的新媒體閱讀平臺,引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大限度地擴張傳播范圍、提高傳播效率和優(yōu)化傳播效果。我們要主動跟進社會新媒體化趨勢,努力研究新媒體的新特點,開展新媒體教學改革工作;要著力提高自身的新媒體教學素養(yǎng),能正確引領學生的網(wǎng)絡生活;著力豐富教學的模式和內容,把新媒體融入課堂學科教學。
[1]鄭健.淺析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倫理困境及其對策[J].今傳媒,2011(4).
[2]袁楚.新媒體的碎片化本質[J].互聯(lián)網(wǎng)天地,2010(08).
[3]鄧香蓮.解析新媒體環(huán)境對閱讀的影響[J].編輯之友,2011(5).
[4]苗煒.網(wǎng)絡信息進入碎片化時代:微博等成紐帶[J].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0(34).
[5]李伶俐.微博熱的冷思考——兼論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響[J].新聞愛好者,2011(5).
[6]管克江.美國人閱讀能力下降 電子書推動“大閱讀”[N].人民日報,2010-08-10.
[7]屈明穎,劉志永.青少年閱讀率顯著高于成人——17周歲以下閱讀調查十大結論[N].中國教育報,2011-06-02.
[8]李雪昆.新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引導青少年閱讀良性發(fā)展[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03-02.
[9]張建禮.QQ群在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0).
[10]章建光.淺談QQ空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