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甫
(睢寧縣慶安中學,江蘇 睢寧 221246)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識字和寫字教學。但“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學習漢字的過程就是學習文化的過程,就是汲取民族精神養(yǎng)料,提高文化品位的過程。漢字還具有形體美,那么認識和書寫漢字,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對于識字和寫字的重要性,很多初中語文教師不以為然。我所執(zhí)教的慶安中學是所農村初級中學,新課程改革后,閱讀教學成了改革的主戰(zhàn)場,文本的解讀分析被強化了,而識字寫字這一基礎教學內容卻被淡化。語文教師對生字詞的教學通常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方法,但大多是布置學生抄寫幾遍,對于學生不會的,默寫錯誤的,依然是再抄寫。就是這種識字方式的單一和機械,抹殺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效果也不明顯。對于識字必需使用的工具書字典、詞典,班級中更是寥寥無幾,學生沒有主動使用字典、詞典,沒有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依賴于老師教什么,他們就記什么。對于書寫,老師只提出要求,缺乏指導和練習。我印象最深的是,從7年級到9年級,學生的書寫越來越不規(guī)范,錯別字是越來越多。是因為學生作業(yè)多,心情浮躁嗎?不是,主要還是缺乏識字寫字的指導與訓練。從批閱學生的語文試卷看,特別是學生作文板塊中,錯別字很多,間接反映出語文老師平常識字和寫字教學的弱化和低效。
如何改變初中學段識字和寫字的現(xiàn)狀,切實提高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能力。我從教學實踐出發(fā),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語文課程改革的關鍵,首先就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初中語文教師往往認為初中階段字詞考查較少,無須在字詞教學方面花費較多的精力,對字詞教學重視不夠。在初中這一學段,《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能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背踔须A段除了要鞏固小學階段所學的3000個漢字基礎,還要新增500個漢字。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明確“識字和寫字”的課程標準的設計特點,才能有效指導教學行為。對于初中生而言,實現(xiàn)這些目標是有一定難度的,不能掉以輕心,因此教師要重視初中階段的識字與寫字,把識字與寫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強化訓練。只有提高學生的識字和寫字能力,才能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1.改變較為單一的機械識字,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有效提高識字的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對于生字詞或是重要字詞,課文下面大多都有注音和注釋。國標教材人教版在編排的時候,現(xiàn)代文中的重要字詞,都安排在課文后面的“讀一讀,寫一寫”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教學文字的重點字詞時,我分三步走:首先,指導課前預習,布置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疏通重點字詞、疑難字詞的音形義。引導學生利用文下注釋,進行獨立識字,提示學生把生字或是易讀錯的字音標注在文中相應位置,在朗讀時,經常目睹,識字效果就比較明顯。在自讀課文時遇到文下沒有注釋的疑難字詞,引導學生使用字典、詞典獨立完成識字任務。對易錯字詞,摘抄出來,并能解釋清楚錯誤的原因。其次,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我總要在課堂上安排學生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通過開展“你錯我糾”、“找茬挑刺”、“每日一字”等識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和競爭意識。對于學生易讀錯的、寫錯的疑難字詞,備課的時候要做好預設,巧妙識字??梢越Y合形近字,進行辨析,如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的“啜泣”的“啜”字時,就引導學生和形體相近的其他字詞比較:“點綴”的“綴”,“輟學”的“輟”,“拾掇”的“掇”;再如在教學《敬畏自然》一文中“相形見絀”的“絀”時,我啟發(fā)學生比較“笨拙”的“拙”,“茁壯”的“茁”,“咄咄逼人”的“咄”等字,結合字形辨析詞義,促進理解,加深記憶??梢詫⒆衷~放在語句中教學識記,有些重要字詞對理解文章內容很有幫助,也能強化字詞的識記。如《背影》中描寫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中的“蹣跚”,讓學生自主讀,明確讀音,結合注釋明確意思,教師就可以結合文本內容,提問:父親為什么走路“蹣跚”?走路蹣跚為什么不讓年輕力壯的兒子去?看到父親蹣跚的背影,你的心情如何?你能用“蹣跚”說一小段話嗎?通過這樣引導,學生既識記了這個詞語,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也加深對文本中心的理解。在教學《故鄉(xiāng)》時,有學生提問“伶仃”一詞的意思,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引導學生結合《紫藤蘿瀑布》一文比較探究“伶仃”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前者描寫楊二嫂“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后者描寫十年前紫藤蘿“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通過比較,學生明白《故鄉(xiāng)》一文中的“伶仃”體現(xiàn)了楊二嫂的瘦弱,以及她生活的艱辛;而《紫藤蘿瀑布》中的“伶仃”體現(xiàn)了十年動亂期間紫藤蘿的稀落、孤獨和作者的苦難。這樣識記,詞不離句,學生在運用中識記字詞,而不是為識字而去識字,這種方式更有效。也可以在語篇理解中識記字詞,有些字詞雖是常見字詞,但易錯、易混,這樣的字詞,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解意思達到識字目的,如“體裁衣”,部分學生誤認為“量”字聲調是陽平,利用工具書,清楚“量”字是“估量”的意思,而不是“測量”。這樣學生自然牢記“量”字去聲音調。再如“走投無路”,很容易誤寫為“走投無路”,糾正這個詞語時,我讓學生查詞典,明確“走投無路”是“無路可走,無處投奔”時,學生自然也就豁然開朗,困惑頓解。類似的詞語,諸如“喜出外,迫不待”等等,大多可以這樣去解決,效果極佳。第三,在課后,精心設計必要的訓練進行鞏固,力求多樣,有趣。鞏固識字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組詞、造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比比誰組詞多,誰造句好。如“遜”字,有學生組成詞語,“謙遜”、“遜色”等;“嚼”字,學生組成“咀嚼”、“咬文嚼字”等,另外,造句也能使學生在應用中識字。對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字詞,要求學生組詞、造句,可以加深對詞語的識記、理解和應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興趣小組開展“拆字游戲”、“猜字謎”等活動也是鞏固識字的有效途徑。古人就對拆字情有獨鐘,南朝江淹“鴻是江邊鳥”妙對“蠶為天下蟲”,至今令人嘆服。漢字結構獨特,通過“拆字游戲”、“猜字謎”等活動增強識字訓練的趣味性,使學生了解字形特點,品味漢字的獨特韻味,對識字大有益處。當然,字詞的鞏固離不開抄寫,字詞教學的鞏固訓練雖然要避免機械單一的抄寫,但把握好抄寫的“度”,對難寫易錯的字詞也要布置學生多抄寫幾遍,以便打牢堅實的語文基礎。
2.轉變學生只在語文課本上識字的思想,引導學生拓展課外識字的空間。
生活是個大課堂,生活處處可以學語文。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字詞積累本,引導學生在家里在看電視時識字,如在電視中出現(xiàn)演員誤讀的字音“暫時”中的“暫”誤讀為zhàn,“束縛”中的“束”誤讀sù,讓學生查字典,明確正確讀音??措娨曤娪坝龅胶玫淖衷~及時記下來,不斷積累。在生活中逛街、購物、旅游時,要做識字的有心人。如逛街的時候可以到街道上查找錯別字,留意店鋪名稱、廣告用語等,如藥品廣告“咳不容緩”(刻不容緩),空調廣告“終生無汗”(終生無憾)等,要求學生記錄并改正,比一比,看誰發(fā)現(xiàn)錯誤多,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還要求學生在每周的課外閱讀中,一定做好字詞摘記,用好字典、詞典,不要放過一個攔路虎。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做好詞語的歸類。這些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獨立完成,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了強化識字教學效果,每隔兩周,我都要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進行摘記字詞交流,并展示優(yōu)秀成果,由學生評出“最佳積累獎”。每月,我組織一次字詞默寫訓練,強化基礎。初中階段,雖然對字詞的考察相對較少,但絕不能掉以輕心。
寫字的過程,就是鞏固識字的過程,正確、規(guī)范、流利地書寫,是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進行有效交流的基礎。小學階段,老師重視硬筆書寫訓練,而到了初中階段,老師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指導,學生的書寫姿勢不太端正,使用鋼筆書寫的學生越來越少,字跡潦草,有了速度,卻沒了質量。針對這種普遍現(xiàn)象,我首先強化學生“提筆即是練字”的意識。其次每天抽出20分鐘的時間練字,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姿勢,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等進行循序漸進的指導,推薦學生進行名家書法臨摹。在練習書寫的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感受、欣賞漢字的形體美,讓學生熱愛漢字,追求書寫的美感。最后,貴在始終如一的堅持,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書寫不只是語文老師的事,各學科老師也應認真規(guī)范地板書,對學生的書寫提出明確要求,這樣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這些僅是我的一些實踐和心得。近聞國家修訂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已經把“識字和寫字教學”作為一項教學任務獨立出來,而且處于先行的位置。我心甚喜,這也是對初中識字、寫字教學方向的有效導引。學生的識字能力如何,識字量多少,直接影響學生閱讀、寫字等方面的水平。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只要我們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身體力行,多探究方式方法,就一定能為學生打好堅實的漢字及書寫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