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李娜
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我們做了12例3.2 mm透明角膜切口折疊人工晶體懸吊固定術,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12眼,男7例,女5例,年齡57~76歲。老年性白內(nèi)障術中采取3.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超乳白內(nèi)障吸出術,后囊膜破損無法支撐人工晶狀體者8例,一期白內(nèi)障術后后囊膜缺損未植入人工晶體,二期人工晶狀體植入者4例。
1.2 材料準備 10-0聚丙烯縫線,折疊人工晶狀體及粘彈劑。
1.3 手術方法 點0.4%鹽酸奧布卡因(愛爾凱因)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在3、9點鞏膜懸吊縫線固定區(qū)結膜下麻醉,上方透明角膜緣做3.2 mm切口,吸除殘留皮質(zhì)干切前節(jié)玻璃體,打入粘彈劑。3點和9點角膜緣后1.mm處做兩個三角形板層鞏膜瓣,用1 ml注射器針從3點瓣下刺入,9點瓣下刺入一端有10-0聚丙烯線穿刺針,經(jīng)虹膜后貫穿在瞳孔區(qū)兩針相遇,穿刺針刺入1 ml注射針頭孔內(nèi),注射針頭后退并導引穿刺針從3點處鞏膜瓣下穿出,在角膜切口從瞳孔區(qū)將聚丙烯縫線拉出眼外并剪斷。將縫線剪斷的兩端分別系在人工晶狀體兩袢上,一定要注意人工晶體正反及線是那一端的,并用燒紅彎鉤將線頭端燙成圓球[1]。用折疊晶體夾持鑷將晶體折疊夾持,自3.2 mm切口植入眼內(nèi)。用晶狀體調(diào)位鉤調(diào)整晶狀體狀體位置使晶狀體于眼內(nèi)正確位置。兩端拉緊縫線并固定縫合在鞏膜瓣下,縫合鞏膜瓣及結膜抽吸出粘彈劑[2]。
1.4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guī)全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局部應用典必殊眼膏及眼液,應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活動瞳孔。
12例全部從3.2 mm透明角膜切口順利植入懸吊折疊人工晶狀體。術后第二天,角膜無水腫及輕度術后反應,無出血,遠期觀察二期手術裸眼視力與術前矯正視力一致。一期手術者視力在0.4附近,人工晶體無偏位。
白內(nèi)障手術常見后囊膜破損無法支撐人工晶狀體情況,常需要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狀體或行人工晶狀體睫狀溝縫線懸吊固定。前房型人工晶狀體由PMMA材料制成,不可折疊,需要擴大切口至5.5 mm以上才能植入,而透明角膜切口常不能擴至5.5 mm,無法密閉切口易眼內(nèi)炎或是還需縫合,影響術后視力恢復。常需再做角鞏膜緣切口,而且前房晶體術后并發(fā)癥較多,遠期可能反復虹膜炎癥粘連,如粘連還可發(fā)生青光眼、以及角膜失代償?shù)炔l(fā)癥;睫狀溝縫線懸吊人工晶狀體雖符合晶狀體生理位置,但要用袢上有兩圓形系線孔的專用晶體,仍需要擴大切口才能植入?,F(xiàn)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疊人工晶狀體的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手術已經(jīng)在我國普遍開展,此種手術方式,術中若發(fā)生后囊膜破損無法植入人工晶狀體,若放棄角膜切口,做角鞏膜緣隧道切口縫線懸吊硬晶體雖可行,但增加眼部的創(chuàng)傷,延長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若二期人工晶狀體植入會增加患者的和精神負擔經(jīng)濟損失[3]。我們開展的折疊人工晶狀體懸吊植入術,解決了后囊破裂在透明角膜小切口基礎上一期植入晶體的問題,補救了白內(nèi)障手術中的失誤。而且切口小,術后視力恢復良好。
[1]姚克.復雜病例白內(nèi)障手術學.科學技術出版社:156.
[2]鄒玉平,林振德,馮波,等.后房型人工晶狀體縫線固定術后縫線侵蝕的預防.眼科新進展,2002,22(6):44-45.
[3]朱蘇東.表面麻醉在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狀體植人術中的應用.眼科新進展,2005,25(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