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蘭,陳利民
(蘭州市城關區(qū)婦幼保健所口腔保健科;2.甘肅中醫(yī)學院,蘭州 730000)
乳牙反牙合(安氏Ⅲ類錯牙合)是我國兒童常見的一種錯牙合畸形,它對口腔功能、顏面美觀以及兒童的心理健康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乳牙反牙合等錯牙合畸形的早期預防與矯治日益重視。乳牙反牙合與遺傳、齲齒及呼吸道疾病、口腔不良習慣、不正確的人工喂養(yǎng)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在兒童成長發(fā)育過程中,不當?shù)娜斯の桂B(yǎng)方式和口腔不良習慣,往往會使兒童形成齲病、錯牙合畸形等口腔疾?。?],影響其健康成長。為了解蘭州市3~6歲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預防兒童口腔疾病的發(fā)生,我們于2012年3月至8月對蘭州市3~6歲兒童的乳牙反牙合狀況進行調查,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 蘭州市婦幼保健機構定期體檢的兒童,年齡3~6歲,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 280份,收回有效問卷1 214份,其中男孩664人,女孩550人;城區(qū)707人,郊區(qū)507人;獨生子女902人,非獨生子女312人;3歲組337人,4歲組357人,5歲組329人,6歲組191人。
1.2 調查方法 使用自行設計的問卷,主要包括:①基本情況;②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及幼時不正確人工喂養(yǎng)情況:主要包括吮指(吮唆拇指或食指)、伸舌、下頜前伸、咬唇(主要指咬上唇習慣)、咬物(包括咬玩具、衣物或啃指甲等)及使用安慰奶嘴(幼兒哭鬧時,經(jīng)常使用奶嘴)、不當喂姿(經(jīng)常采用掛喂、睡喂等)等情況;③兒童口腔檢查及相關健康狀況詢問:參照曾祥龍主編的《現(xiàn)代口腔正畸學診斷手冊》將兒童乳牙反牙合按照前牙反牙合、后牙反牙合、個別牙反牙合(1~3顆牙反牙合)、多數(shù)牙反牙合(前牙及部分磨牙反牙合)及全牙列反牙合進行統(tǒng)計[2]。以上第①、②兩部分內容由幼兒家長在口腔科醫(yī)師指導下填寫;第③部分由口腔科副主任醫(yī)師通過臨床口腔檢查并對被調查兒童的相關健康狀況進行詢問后填寫。評分標準:兒童的口腔不良習慣及不正確人工喂養(yǎng)情況,按照嚴重(20次以上/d)、偏重(20~15次/d)、中度(15~10次/d)、輕度(10~5次/d)及無(5~0次/d)5個等級進行選擇,評分時“嚴重”記4分、“較重”記3分、“中度”記2分、“輕度”記1分、“無”記0分,單項得分≥2為陽性[3];乳牙反牙合的診斷參照《現(xiàn)代口腔正畸學診斷手冊》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收集的資料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調查的一般情況 在本次被調查的1 214名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 277人,占22.82%,其中前牙反牙合 101人,占 8.32%;后牙反牙合 14人,占1.15%;個別牙反牙合 140 人,占 11.53%;多數(shù)牙反牙合19 人,占 1.57%;全牙列反牙合 3 人,占 0.25%。從本次調查來看,蘭州市3~6歲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較高,主要表現(xiàn)為個別牙反牙合及前牙反牙合。在口腔不良習慣及不正確人工喂養(yǎng)方面,具有吮指、伸舌、下頜前伸、咬上唇、咬物等口腔不良習慣的兒童322人,占26.52%;具有經(jīng)常使用安慰奶嘴、不當喂姿等不正確人工喂養(yǎng)的兒童250人,占20.59%。
2.2 遺傳因素比較 本次調查中父母中有一人有錯牙合畸形的195人,占16.06%;父母雙方都有錯牙合畸形的31人,占2.55%。調查顯示,在父母雙方均無錯牙合畸形的家庭中,兒童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215人,為該組的21.10%;父母有一人有錯牙合畸形的家庭中,兒童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44人,為該組的22.56%;父母雙方均有錯牙合畸形的家庭中,兒童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18人,為該組的58.06%,說明父母有錯牙合畸形的家庭中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常家庭(χ2=22.502,P<0.001)。
2.3 先天疾病比較 本次調查共檢出先天性唇腭裂6人,占0.49%。在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的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5人,為該組的83.33%;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1人,為該組的16.67%。統(tǒng)計結果顯示,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的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無先天性唇腭裂的兒童(χ2=12.539,P<0.001)。
2.4 后天相關疾病比較 本次調查共檢出乳尖牙磨耗不足402人,占33.11%,在患有乳尖牙磨耗不足的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187人,為該組的46.52%;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215人,為該組的53.48%。統(tǒng)計結果顯示,患有乳尖牙磨耗不足的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χ2=191.696,P<0.001)。本次調查共檢出多顆(3 顆或3顆以上)磨牙早失56人,占4.61%,在患有多顆磨牙早失的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24人,為該組的42.85%;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32人,為該組的57.14%。統(tǒng)計結果顯示,患有多顆磨牙早失的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蛑挥?~2顆磨牙早失的兒童(χ2=13.388,P<0.001)。本次調查共檢出上乳切牙滯留5人,占0.41%。在患有上乳切牙滯留的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4人,為該組的80.00%;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1人,為該組的20.00%。統(tǒng)計結果顯示,患有上乳切牙滯留的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χ2=9.322,P<0.005)。本次調查共檢出慢性扁桃體炎等呼吸道疾病34人,占2.80%,在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12人,為該組的35.29%;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22人,為該組的64.71%;檢出佝僂病等全身性疾病45人,占3.71%,在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的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15人,為該組的33.33%;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30人,為該組的66.67%。統(tǒng)計結果顯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的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高于正常兒童,但是兩者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92,P >0.05)。
2.5 口腔不良習慣及不正確人工喂姿比較 在具有口腔不良習慣的322名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78人,為該組的24.22%;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244人,為該組的75.78%。統(tǒng)計結果顯示,具有口腔不良習慣的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略高于正常兒童的22.3%,但是兩者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92,P >0.05)。在幼時具有不當喂養(yǎng)姿勢的250名兒童中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70人,為該組的28.00%;未檢出乳牙反牙合病例180人,為該組的72.00%。統(tǒng)計結果顯示,具有不當喂養(yǎng)姿勢的兒童乳牙反牙合的發(fā)病率高于正常兒童,兩者相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2,P<0.05)。
兒童的乳牙反牙合(安氏Ⅲ類錯牙合)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遺傳因素[3]。據(jù)有關資料報道[2]將近一半的患者一至三代的血緣親屬中有類似錯牙合存在,本次調查顯示兒童父母均患有反牙合時,則被調查兒童患乳牙反牙合比例大幅增高,也說明了兒童乳牙反牙合具有明顯的家族傾向。
先天性唇腭裂常常導致上頜骨發(fā)育不足,造成前牙反牙合或全牙弓反牙合,所以唇腭裂是兒童反牙合的重要病因之一。這種反牙合的發(fā)生率、出現(xiàn)部位以及嚴重程度一般都與唇腭裂的類型有關,骨缺損越多,反牙合的發(fā)生率越高,畸形也越嚴重。另外,唇腭裂手術治療后形成的瘢痕,也對乳牙反牙合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乳牙與替牙期局部障礙是學齡前兒童形成乳牙反牙合的重要后天原因。由于乳牙期牙合關系不穩(wěn)定,顳下頜關系形態(tài)未發(fā)育完成、可動范圍大,神經(jīng)肌肉反射也易于改變,任何原因造成的早接觸和牙合干擾都易誘發(fā)下頜關閉路徑向前、向前側方改變,形成乳牙反牙合或前牙與一側后牙反牙合。所以,乳尖牙磨耗不足、上頜乳切牙滯留、上頜乳切牙早失等口腔疾病,也都會影響和改變兒童下頜及乳牙的正常發(fā)育,形成乳牙反牙合。學齡前兒童由于口腔不良習慣、不正確的人工喂養(yǎng)姿勢及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等原因,容易導致齲病發(fā)生,而齲病又會導致乳磨牙早失,而當多數(shù)乳磨牙早失的時候,就會迫使兒童在咀嚼的時候使用前牙,造成下頜逐漸向前位移,下頜前突、前牙反牙合。慢性扁桃腺炎、腺樣體增生、腫大,常影響呼吸道暢通,造成舌體前伸并帶動下頜前伸,形成乳牙反牙合;佝僂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因鈣、磷代謝紊亂而使骨生長受到影響,造成頜骨發(fā)育畸形,出現(xiàn)前牙反牙合、開牙合。
另外,吮指、伸舌、下頜前伸、咬唇等口腔不良習慣及不正確的人工喂養(yǎng)姿勢,也會直接影響乳牙的發(fā)育與生長,形成前牙反牙合、下頜前突[4]。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宣傳和普及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人工喂養(yǎng)與口腔保健知識,大力推行科學、正確的喂養(yǎng)方式和健康的口腔習慣,以促進兒童心身的健康發(fā)展。
[1]洪 偉,孫淑敏,張穎麗.兒童錯頜畸形的早期矯治[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3)12:3498.
[2]曾祥龍,主編.現(xiàn)代口腔正畸學診療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6:441-442.
[3]劉 敏.346名兒童口腔疾病調查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24(11):1730.
[4]姜 平.兒童不良喂養(yǎng)方式導致錯頜畸形預防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0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