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遂庭
主持人語:由鄒建軍教授首倡的文學地理學批評,主要從地理空間角度解讀、分析和闡釋文學作品,研究作家以及與文學相關的問題。文學地理學批評方法的提出不僅在西方批評話語中增加了我們自己的聲音,更為我們的文學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選擇。文學地理學批評網(wǎng)絡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后,受到了廣泛關注,眾多學者撰寫論文,現(xiàn)將擬編入論文集的論文以專欄的形式出版,特此說明。本欄目選取的八篇論文所關注的作家涵蓋古今中外,包括詩歌、小說等各種文體。也許這八篇并非文學地理學批評的論文典范,但由于使用了這一新的方法,都無一例外地具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從而在某種意義上超越了前人的研究,這是非??上驳?。(劉慧)
中唐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明胡應麟《詩藪》說:“元和間,樂天聲價最盛。當時挽詩云:‘孺子解吟《長恨賦》(《長恨歌》),胡兒能誦《琵琶篇》’(《琵琶行》)。又一女子能誦白《長恨歌》遂索值百萬。其為一代警艷如此”(55)。從這段文字中,可見在唐代《長恨歌》被人們熱愛和尊崇的盛況。又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白太傅(白居易曾官太子太傅)《長恨歌》,《琵琶行》。元相(元稹曾官至宰相)《連昌宮詞》。皆是直陳時事,而鋪寫詳密,宛如畫出,使今世人讀之,猶可想見當時之時。余以為當為古今長歌第一”(何良俊226)。何氏多從這幾篇詩歌的藝術感染力方面進行議論,說它們鋪陳時事,細密如畫。當時的人讀起來仍如身臨其境,真可謂古今的長詩第一名。當今的學術界和高教界,對這首千古杰作的爭論也從未停止。當今的爭論大多在它的主題思想上,眾說紛紜。有“諷喻說”,有“愛情說”,“有雙重主題說”,有“無主題說”和“泛主題說”等等不一而足。本文不想專對其主題作過多議論,旨在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分析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構成。
《長恨歌》這樣一首千古杰作,它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呢?我認為與作者白居易當時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白居易于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及第,這首詩作于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35歲,在今陜西周至縣任縣尉。這年冬天的一天,詩人白居易與他的朋友陳鴻(唐代小說家)和另一朋友王質夫(隱士)同游了該縣的“仙游寺”。“仙游寺”在該縣城城南17公里的黑水浴口。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這里山青水秀,風景宜人。漢武帝就死于這里的“五柞宮”。另外,楊貴妃被縊死的地方馬嵬坡與周至縣也相距不遠。當時民間唐玄宗和楊貴妃之事流傳的很廣,此地與馬嵬坡這么近,關于玄宗和楊妃之事想必更會枝蔓附益,傳得有鼻子有眼了。時隔半個世紀,首先是這里關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傳說,為白居易寫《長恨歌》埋下了地理基因。其次,朋友王質夫強調(diào)白居易寫這個故事,也有其地理的動因。據(jù)陳鴻《長恨歌傳》說:“元和元年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盩厔(今陜西周至縣),鴻與瑯琊王質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攜游仙游寺,話及此事(指楊貴妃悲劇事),質夫舉酒于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①。王質夫是白居易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就住在“仙游寺”旁邊的薔薇洞里,白居易不止一次地與他游過“仙游寺”。白居易在得志于翰林院學士時,一次于宮中值夜,聽到禁中蟬鳴就情不自禁地懷念起故人,作《翰林院中感秋懷王質夫》,詩中說:“何處感時節(jié),新蟬禁中聞?!ㄓ型蹙邮浚鄳洶自?。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見君”(2606)。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見,有感于發(fā)生在此近的楊貴妃故事,借酒托意,以詩記事,也更在情理之中。再其次,《長恨歌》的開頭“漢皇重色思傾國”(2561)句,更是受此地“五柞宮”漢武帝傳說的李夫人事觸發(fā)的吐露。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李夫人死后,武帝仍念念不忘,所以白居易在構思《長恨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這一個地方的兩個皇帝之事聯(lián)想在一起,所謂“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詞”(邱睿576)。而《長恨歌》的開頭“漢皇重色思傾國”又是“首句標其目”(2561),就是更自然的事了。白居易《長恨歌》創(chuàng)作的地理動因,于此就更顯而易見了?!跋捎嗡隆钡貏蓦U阻,唐末黃巢,明末高迎祥,清末曹沛,都曾在這里屯兵。地理不但成就了政治家、軍事家,也成就了詩人。
《長恨歌》從“漢皇重色思傾國”(2633)開頭?!爸厣笔蔷U結全詩的導火索,是詩眼。宮邸生活往往奢侈華麗,再加上“重色”的皇帝,受寵的妃子,就更香艷多姿了。漢皇統(tǒng)治天下多年,還沒有一個很中意的女人陪伴身邊。而深閨中長成的楊家女兒貌美姿豐,正“天生麗質難自棄”(2633)地待價而賈,這個“難自棄”就為后來楊貴妃的恃寵專橫埋下了伏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2633)從府邸的默默無聞,到宮邸的艷壓群芳,這兩個地理空間,就把楊貴妃從地下提升到了天上?!盎仨恍Π倜纳本?,化典于漢代李延年的《李夫人歌》。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轉引自班固2631)而李夫人的得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漢書·外戚傳》說:“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唱了這首詩。武帝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班固2631)。這里所說的化典,是指《李夫人歌》中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句,被白居易化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句。詩人這樣寫,是將現(xiàn)“仙游寺”附近的唐玄宗和楊貴妃事與同在“仙游寺”附近的“五柞宮”漢武帝與李夫人事聯(lián)想在一起,因地理而得句,可見文學地理基因之觸發(fā)。
詩人的宮邸空間高貴華麗,極盡了唐玄宗的重色專寵和楊貴妃的恃寵而嬌之事。詩中“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2633)句,寫地理空間華清池溫泉的出水芙蓉楊貴妃,著墨不多,只用了“嬌無力”三個字,就寫出了楊貴妃的嬌、媚、柔、逸。這“嬌無力”真是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然而,你如果與下句“始是新承恩澤時”一起讀,一起聯(lián)想,它還會為我們提供出唐玄宗和楊貴妃春宵帳暖的纏綿全景?!皨蔁o力”三個字不僅是他們香軟情態(tài)的一字千鈞,而又是他們荒淫無度的境界全出。而接下來的“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2633)則寫出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耽于享樂以至對朝政的荒廢。后宮這個美女如云的地方,難道就沒有別的美女或玄宗舊好對玄宗眉目傳情和暗送秋波嗎?回答是肯定的。我們來看白居易的另一首詩《上楊白發(fā)人》,其題注云:“天寶五載已后,楊貴妃專寵,后宮人無復進幸矣。六宮有美色者,輒置別所”(2563)。詩中寫一美貌女子剛一進宮,還未見君王一面,就“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2563)??梢娫跅钯F妃的恃寵專橫下,別的美妃誰還敢靠近皇帝呢?詩人“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2633)句,就既是實寫,又是藝術的夸張運用了。這一層寫了華麗的“華清池溫泉”,寫了馨香的“芙蓉帳”,寫了美女如云的后宮,這些唐玄宗和楊貴妃耽于享樂的地理空間,飄溢出浮華奢侈,反映了地理宮邸的生活特色。
從“金屋妝成”到“玉樓宴罷”,從“驪宮高處”到“仙樂飄處”,四個空間的展覽,寫足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沉迷聲色和纏綿悱惻。這里我引用幾句元代白樸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雜劇《梧桐雨·第二折》中的戲以佐證之:“(楊貴妃唱)羯鼓聲繁,羅襪弓彎,玉佩叮咚響珊珊,即漸里舞軃云鬟。施呈你蜂腰細,燕體翻,作兩袖香風拂散。(唐玄宗白)卿倦也,飲一杯酒者,(唐玄宗唱)寡人親捧杯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殘,拼著個醉醺醺直吃到夜靜更闌”(轉引自王季思219)。這幾句唱詞可謂是“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2633)的最好注腳。由于楊貴妃得寵,她的姐妹兄弟也都被昏眊的唐玄宗裂土封侯,門戶光耀。當時民間為之流傳有“生女勿悲酸,生兒勿喜歡”(2632)的歌謠。“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其人心羨慕如此”(2632)。可謂是“姊妹弟兄皆裂土,可憐光彩生門戶”(2633)的翻版。唐玄宗和楊貴妃就這樣在這些華宮香屋中荒淫無度,醉生夢死。而這些多姿多彩的地理空間有“深閨”,“六宮”,“華清池溫泉”,“芙蓉帳”,“金屋”,“玉樓宴”,“驪宮高處”,“仙樂飄處”等。這些帶有香軟文化色彩的地理空間的次第呈獻,渲染了唐玄宗和楊貴妃耽于享樂的腐化生活,為詩歌的描寫接通了“地氣”,提供了舞臺,成了詩歌生命意義的現(xiàn)場。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2633)寫叛臣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像一枚炸彈炸破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縱情聲色的美夢,我們可以在詩中看到他們對安祿山發(fā)動的軍事政變的驚慌和不知所措的狀態(tài)。本來作為皇帝,面對叛臣的造反,應該挑選強將,組織精兵,去平定叛亂。唐玄宗做的怎樣呢?詩中無見交待。但舊、新兩唐書和《唐實錄》,《資治通鑒》有記載:唐玄宗看到潼關失守,兵吏潰逃,“平安火”不至,知道大事不妙,作了臨關斬將的威懾,又作了簡單的軍事布署和官員調(diào)動,就與楊國忠密議出逃。此時的長安城已人心惶惶,路上已有人逃難。從“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2633)可以看出他們逃跑的慌亂和無序?!熬胖爻顷I”來之宋玉《九辯》中“君之門以九重”說?!盁焿m生”指逃跑的人踏起路上的塵土造成的煙霧迷漫,把逃跑的現(xiàn)場和當時人心的慌亂無憑一句寫出,可見作者詩筆的凝練。鄒建軍先生在《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中說:“從總體上來說,文學的地理性批評或文學的地理學研究有三個指向:一是指向中外文學史上文學作品中已經(jīng)存在的地理空間意象,二是指向文學作品中的地理空間意象與審美空間形成的原因,三是指向作家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未來可能建構的東西”(鄒建軍 周亞芬41)。而“九重城闕煙塵生”雖是一個地理空間意象,卻豐富了“逃跑路上”這個審美空間,為“千乘萬騎西南行”這個大隊人馬壯了行色,揚了陣威,與建軍先生所論暗合。接下來詩人寫馬嵬坡兵變,被迫賜死楊貴妃。有人說是殺了紅顏禍水,拍手稱快,有人說是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情不真實。魯迅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女人未必多說謊》一文中說:“譬如吧,關于楊妃,祿山已后的文人就都撒著大謊,玄宗逍遙法外,倒說是許多壞事情都由她,敢說‘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的有幾個。就是妲己,褒姒,也還不是一樣的事?女人得替自己和男人負罪,真是太長遠了”(魯迅182)。魯迅的批評振聾發(fā)聵。楊貴妃之死是“花佃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騷頭”(2633)。讀了這些詩句,我們絲毫沒有感到她的慘死,反而感到她死得很美,死得姿態(tài)豐艷,正如“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110)。在入蜀的路上,散漫的黃塵,蕭索的風聲,入云的棧道,險峻的劍門,都成了唐玄宗思念楊貴妃的傷心念懷之物。據(jù)馮夢龍《情史類略·楊太真》中說:“才絕,而南海進荔枝至。上觀之,長號數(shù)四,使力士祭之……上持荔枝于馬上,謂張野狐曰:‘此去劍門,烏啼花落,山綠水清,無非助朕悲悼妃子之情耳!’上至斜谷口,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玲聲隔山相應。因采其聲為《雨霖玲》曲,以寄恨焉”(馮夢龍360)。
讀了這段歷史軼事,再讀下面的詩句“蜀江水碧蜀山,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玲腸斷聲”(2633),就會感到一個陷入深深的思妃之痛中的立體的唐玄宗。馬嵬坡這個掩香息玉的地方,單就唐代就有許多詩人為楊貴妃的死鳴不平。高駢《馬嵬驛》中有:“玉顏雖掩馬嵬塵,寃氣和煙鎖渭津”(3747)明顯為楊貴妃打抱不平。羅隱《馬嵬坡》詩:“佛屋前頭野草春,貴妃輕骨此為塵。從來絕色知難得,不破中原未是人”(4097)其中“不破中原未是人”句,是說不穩(wěn)江山,造成國家動亂的原因不是某一個人。馬嵬坡這個險要的地理空間,有了楊貴妃的故事才變得可賞、可愛,才從一個自然地理空間變成一個歷史文化的人文空間,才有古今許多的詩人寫它,憑吊它,瞻仰它。“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2633)移情入景,留給我們的將是歷史長河前進中的無盡的期待。
我在這里所說的“絲”是指自然地理空間和人文地理空間中的地理影像。經(jīng)過馬嵬坡兵變而與愛妃訣別的唐玄宗,舊地重回,物是人非,想著昔日與愛妃男歡女愛卿卿我我的快樂日子。特別是這些舊日的池苑,太液池的芙柔花鮮艷奪目,未央宮的的柳枝輕柔媚兆。這又使他想起愛妃的美貌,睹物思人,悲痛欲加,怎能不老淚縱橫呢?這些勾起思妃之痛的憑借之物,仿佛就是愛妃的玉顏重現(xiàn),讓他悲痛交加?!按猴L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2633)惹恨更深。陸機在他的《文賦》中說:“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陸機66)。萬物的榮枯能引起人心的悲喜。特別是像唐玄宗這樣陷入思妃之痛不能自拔的人,對于物的情緒的敏感更不待言了。王夫之《薑齋詩話》評《詩經(jīng)·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闭f“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轉引自張連第21)。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2633)與唐玄宗的想妃情緒最宜,最能勾起他思妃之痛情緒的正反落差,可謂是借“絲”為“思”的地理傳情了。
唐玄宗蜀中歸來后,被宦官李輔國置太極宮中,后又遷居在興慶宮。一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如今卻成了一個近于被軟禁的囚犯。這愈發(fā)觸痛他對愛妃的思念之情。詩中說:“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2633)。以上詩句中這些地理影像的羅列,都是唐玄宗思念愛妃的情景的襯托,唐玄宗這時滿腦子都是愛妃在世時的音容笑貌,而這些地理影像的多姿多彩,更能使唐玄宗憶起愛妃的嬌艷動人,增添他思妃的專注?!拔鲗m南內(nèi)”秋草惹恨,“落葉滿階”怨天尤人。這些地理影像成了詩人傳情之筆的“多詩草”。唐玄宗通曉音律,曾親自教宮人歌舞,如今看到昔日的“梨園弟子”平添了些許的白發(fā),而后宮的“椒房阿監(jiān)”也青眉衰老。其實這是唐玄宗的頹廢情緒在人物面前的心理反映,不見得這些人就比昔日衰老多少。唐玄宗感到了他們的衰老,正是經(jīng)過了這些多事之秋,自己心境顯得失落和衰老。凡是自然地理空間上的萬物之像,只要寫進文學作品中,都可以稱之謂文學作品中的地理影像,其中包括大自然的聲、光、雷、電?!斑t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供?”(2633)唐玄宗思妃長夜難守,而更鼓初敲,恨響得太慢;顧影自憐,抬頭看天,天河上牛郎織女不得相見的情況不就是玄宗自己的寫照嗎?房頂?shù)镍x鴦瓦霜凝寒重,床上的翡翠被也嘆孤伶。悠悠生死,陰陽相隔,一年多來,為什么不曾在夢里相見?詩人在這里布置的地理影像是“初夜更鼓,欲曙天河,鴛鴦瓦冷,翡翠衾寒”(2633)。這些聲、光、冷、寒的影像。就像一根根絲弦,撥動著唐玄宗思妃的心琴,顯得水乳交融。這些地理影像因為滲進唐玄宗的思妃之痛而獨具光彩,唐玄宗的愛妃之思從這些地理影像中透露,也變得具體可感,可見詩人借“絲”為“思”的地理傳情。
文學地理學研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地理影像與文學情趣融合的審美作用。而且也為我們提供了文學作品中不同地理空間的轉換對文學作品的結構,思想,藝術表達所帶來的深化效果,甚至是不同凡響的升華的效果。對于文學作品中地理空間轉換所帶來的巨大的作用,我在這里姑且稱之為“地理洞見”?!堕L恨歌》詩的第四層次,寫已做了太上皇的唐玄宗,沉寖在被迫奪愛的失落中,對愛妃的思念日甚一日。詩中說:“臨邱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太上皇玄宗就“遂教方士殷勤覓。”方士就杰盡法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2633)關于這一事件,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楊太真》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白樂天《長恨歌》敘云:‘上皇追念貴妃不已,有道士楊通幽自蜀來,云有李少君之術。上皇大喜,命致其神。方士竭其術而索之,不能至。又游神馭氣,出天界,入地府求之,竟不見。又旁求四虛之上下,東極絕大海,跨蓬萊,忽見最高山,山上多樓閣。泊至西廂下,有洞戶東向,闔其門,額署曰:‘玉妃太真院’……”(馮夢龍256-257)方士竭其忠誠,勞其身心,終于找到了“玉妃太真院”。這是文學作品中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使太上皇思妃之痛峰回路轉,也使這首詩歌最后達到了高潮。
楊義在《文學地理學的淵源與視境》中說:“探討文學和地理關系,它的本質意義就在這個地方,就在于回到時間在空間中運行和展開的現(xiàn)場,關注人在地理空間中是怎么樣以生存智慧和審美想象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生命的表達,物質的空間是怎么樣轉化為精神的空間”(74)。在唐代雖然沒有文學地理學這一提法,但詩人白居易卻是匠心獨運,以“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天上地下,轉換地理空間于“四虛仙境”。在這里詩人實現(xiàn)了他的審美理想,讓方士找到了太上皇心愛的楊貴妃。對此情境《情史類略·楊太真》中又有撰寫:方士找到了“太真院”,就“抽簮叩門,有碧玉侍女至,詰其所以來。方士因稱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玉云:‘玉妃方寢,請少待”(馮夢龍257)。接著是玉妃出:“冠金鳳冠,披紫綃霞帔,佩紅玉,左右侍女七八人,揖方士問曰:‘皇帝安否?’”(馮夢龍257)就是詩中所寫“雲(yún)髻半偏新睡覺,花容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2633)。接著是玉妃珠淚闌干,梨花帶雨,含情脈脈,表達心跡,說自己一別君王,音容渺茫,恩愛割斷,日短夜長。就在我們?yōu)榇饲榇司硠尤葜畷r,詩人并不就此而止,而是更上一層樓,讓楊貴妃賜舊物寄向往。并誓言強調(diào)“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2634)。這一地理空間的轉換,使詩歌的意蘊得到了升華,使詩中人物的愛恨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使詩歌的藝術結構趨于完美。文學作品中的地理空間的轉換使我們發(fā)現(xiàn)了藝術的“新大陸”。
綜上所述,白居易《長恨歌》的成功和人們對它經(jīng)久不衰的熱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詩人對文學地理學的空間描寫,對文學的地理影像的恰當?shù)脑O計,以及文學的地理空間轉換的地理洞見。因此我說:白居易的《長恨歌》是生于地理,壯于地理,成于地理。
注解【Note】
①文中唐詩的相關引文均出自《全唐詩》,彭定求等編(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年)2633。以下隨文僅標注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班固:《漢書·外戚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馮夢龍:《情史類略·楊太真》。長沙:岳麓書社1983年。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83年版。
胡應麟:《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陸機:“文賦”,《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郭紹虞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66-83。
魯迅:《魯迅文集》雜文卷,孫郁選編。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0年。
邱睿:《戲答友人論詩》。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年。
泰戈爾:《新月集 飛鳥集》,鄭振鐸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王季思:《元雜劇選注·梧桐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楊義:“文學地理學的淵源與視境”,《文學評論》4(2012):73-84。
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安徽大學學報》(社科版)2(2012):35-43.
張連第:《中國古代詩歌詞典·薑齋詩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