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春 謝華文[綿陽師范學院美術(shù)與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作 者:魏慶春,綿陽師范學院美術(shù)與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shù)設(shè)計;謝華文,綿陽師范學院美術(shù)與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中國的山水畫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五代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南方山水畫派和北方山水畫派兩類不同的山水畫流派。北方山水畫派以荊浩、關(guān)同為宗師,南方山水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北宋以來的南宗山水畫家都是從董源、巨然的山水畫中變化而出,可見,董源、巨然是南宗山水畫的“百代之師”。
巨然是五代北宋初期的著名山水畫家,生卒年不詳,關(guān)于他的籍貫有兩種說法,《圖畫見聞志》中說他是“鐘陵僧”,《圣朝名畫評》中又說他是江陵人,實際上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帶。劉道醇在《圣朝名畫評》中說他“受業(yè)于本郡開元寺”,說明這一時期在開元寺出家為僧。同一時期,他拜董源為師,學習水墨山水畫,成為董源的親授弟子。公元975年,宋太宗趙匡胤滅掉南唐,南唐后主李煜降宋,被擄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南唐翰林圖畫院的很多畫家,例如:徐崇嗣、董羽等人也隨至汴京,在宋朝的畫院里供職。這一時期,巨然也從南方移居于汴京,在開元寺為僧。他到汴京不久,為蔡員外作《山水》,還為學士院繪制壁畫,受到文人們的高度評價。從此,巨然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了五代時期成就最高的“四大山水畫家”之一。這樣一位山水畫家,其生卒年卻沒有明確的記載。
巨然的山水畫師法董源,其筆墨、皴法以及淡雅、溫潤的藝術(shù)風格和董源的山水畫非常相似,具有明顯的董家風格。巨然山水畫另一個特點就是,喜愛于峰巒嶺竇之外,下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畫中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爽氣宜人,這和董源山水畫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也很相似。但是,巨然的山水畫也有他自己的獨特與創(chuàng)新之處。巨然山水畫受北方自然山水的影響,同時,也受到過北方山水畫的影響,據(jù)說巨然到汴京以后,為了謀求在北方的發(fā)展,他臨摹過北方山水畫家的畫,受到過北方山水畫的一些影響。巨然構(gòu)圖上以高山大嶺、重巒疊嶂、復佛層崖為其特色,這和董源的平遠山水構(gòu)圖的區(qū)別很大。巨然的點法也很有特點,他喜愛用鮮明、疏朗的大墨點點山石,長披麻皴比董源的皴法要粗而密,其筆法更加老辣??偟膩砜矗奕坏纳剿嬋诤狭四媳鄙剿嫷乃囆g(shù)精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董源,他在山水畫技法等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巨然的山水畫存世較多,根據(jù)北宋《宣和畫譜》的著錄來看,就有130多件。現(xiàn)存巨然的山水畫全無名款,因為,北宋以前的繪畫幾乎全不署款。巨然的山水畫師法董源,又受到北方山水畫派的重大影響,因此,他的山水畫兼有董源江南山水畫派與荊、關(guān)北方山水畫派的藝術(shù)精華。他把南方山水畫的筆墨和北方山水畫的構(gòu)圖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作出他自己獨特的山水畫風格。米芾在《畫史》中評論巨然的山水畫“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巨然明潤郁蔥,最有爽氣,礬頭太多”?!秷D畫見聞志》評他的山水畫“筆墨秀潤,善為煙嵐氣象,山川高曠之景”。巨然的山水畫風格對南北二宗的山水畫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巨然山水畫的代表作品有《秋山問道圖》《萬壑松風圖》《山居圖》《層崖叢樹圖》等。
《秋山問道圖》縱156.2厘米,橫77.2厘米,絹本水墨,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畫是巨然最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畫中的山是由層層形狀圓渾的山巒組合而成,從下向上蜿蜒而上,山上礬頭很多。山麓溪畔,曲徑通幽,山中林間有茅屋數(shù)間,主客端坐于堂,有“秋山問道”之意。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顯得非常圓渾,絕無強硬之感。這和荊浩、關(guān)同等北方山水畫家的山有很大的區(qū)別。山石采用長、短披麻皴法,多次皴擦以后,在用淡墨烘染,山石凹處皴筆較多,墨色稍重。凸出皴筆相對層次少,較為虛淡。山石之上以濃墨、焦墨點苔,顯現(xiàn)出江南山水之濕潤郁秀的特點。此畫用筆以柔為主,筆性溫和,不裝巧趣。這是南宗文人山水畫的重要特點。這就是董源、巨然所創(chuàng)立的南宗山水畫“淡墨輕嵐”的江南山水的。巨然的山水畫與董源山水畫相比,構(gòu)圖受到了北方山水畫家和北方自然山水的影響,其筆墨比董源粗放,他的長披麻皴粗而密,筆法更加老辣、率意,他最善以粗重的濃墨點苔,更顯江南山水植被茂盛。巨然身為一個僧人山水畫家,佛教空寂的思想在他的畫中表現(xiàn)出來,他的畫更加具有禪意。這與董源山水畫中熱鬧的場景有很大的區(qū)別。
《萬壑松風圖》是巨然另一幅重要的山水畫代表作品,絹本,墨筆,縱:200.7厘米,橫:70.5厘米。這幅畫表現(xiàn)的是江南的景色,此畫構(gòu)圖和《秋山問道圖》基本上相似,屬于同一種法則。群山從畫的右下角蜿蜒向上,直沖云霄,左邊山巒和右邊的群山形成呼應之勢。中間山脊之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層層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觀者能夠聽到陣陣松濤之聲,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山巒之上礬頭眾多,這是巨然山水畫的一大特點。山間云霧繚繞,遠山較為虛淡,使得畫面更具意境。山瀑下有一水磨磨坊,溪上一木橋橫架其上,溪水從兩山之間緩緩地流出,時人如聞其聲。前景和遠處有兩三處農(nóng)家房舍,右邊群山腳下有一山路曲折轉(zhuǎn)向山中。畫中一隱者和一紅衣女子點綴其間,表現(xiàn)出一種寂靜、荒寒的意境。此畫以江南的層層山巒組成,沒有特別高大雄奇的山峰,山體圓渾,以披麻皴法皴擦而成,山上以濃墨破筆點苔,使畫面顯得更加蒼茫。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比較明確。整個山巒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溫潤的藝術(shù)效果。畫中屋宇,運用了界畫的手法。畫中的樹木樹干勾寫后,樹葉或點、或勾、或枯枝,技法極其豐富,墨色皆是前濃后淡,層次分明。從這幅畫的筆墨分析來看,此畫應當是巨然后期的山水畫作品。
巨然作為一位僧人山水畫家在山水畫上取得了巨大的藝術(shù)成就,他師法董源,后來又受到北方山水畫派和北方自然山水的影響,其畫風具有北方山水畫的渾厚和南方山水畫的溫潤、秀美特點。由于他在山水畫上取得了巨大的藝術(shù)成就,所以,他在山水畫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北宋沈括評論說,“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后世把他二人以“董巨”并稱,他與董源實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巨然、董源、荊浩、關(guān)同又被稱為五代時期“四大山水畫家”。他的地位和影響可想而知。北宋以來的山水畫家大都師法過巨然的山水畫,巨然的山水畫對南北二宗的山水畫家都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巨然在山水畫上的影響是巨大的,評論認為“前之荊、關(guān),后之董、巨,辟六法之門庭,啟后學之茅聵,皆此四人”。五代以后的南北山水畫派皆受到這四家的影響,他們山水畫風格都是從這四家的山水畫變化而出。“元四家”“明四家”都受到過巨然山水畫的巨大影響,明代的董其昌在“南北宗論”里對巨然更是十分推崇,“董巨”成為了山水畫正宗的代名詞。清代的山水畫完全是“董巨”一派的天下,“四王”山水更是強調(diào)不離“董巨遺規(guī)”,“與古人同鼻孔出氣”??梢?,巨然山水畫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巨然的山水畫在師法董源的基礎(chǔ)上,并師法于自然山水,創(chuàng)作出一種獨特的山水畫風格,并受到佛教思想的重大影響,畫中表現(xiàn)出一種寂靜的意境,充滿了禪意,這對后世的文人畫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1] 王遜.中國美術(shù)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9.
[2]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6.
[3] 童中燾.山水[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
[4] 徐復觀.中國藝術(shù)精神[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 劉治貴.中國繪畫源流[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