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培
(重慶師范大學 涉外商貿學院,重慶 合川 401520)
談起大學英語改革,很多會想到英語分級教學,這也是我國高校進行比較多的大學英語改革之一,尤其是公辦高校.何謂分層教學?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承認學生有差異,教師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無論是綜合水平差的還是綜合水平好的學生,教師都分別采取與他們能力能夠適應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實現(xiàn)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達到教師為其制定的既定目標的最大效果.分層教學應立足于教學實際,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包括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讓教學能夠充分適合每個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們都獲得各自的成功與自信,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心理健康,使其健康發(fā)展.
我國現(xiàn)已有許多公辦高校都已經開始開展了大學英語改革,但最終結果都不太令人滿意,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組織不到位,有的是管理中出現(xiàn)了問題,有的因為學生的意見大而被迫停止嘗試.但民辦高校則不然,它有著自己獨特的分級教學發(fā)展環(huán)境,為分級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首先,從民辦高校的生源來看,民辦高校的生源有從高中畢業(yè)的學生,還有從職業(yè)中專畢業(yè)的學生,學生的總體水平參差不齊,有程度很好的學生,有些學生在高考時能取得100多分的成績,這些學生在高中時的基本功很過硬,語法基礎很好,他們的英語水平和公辦高校的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不相上下,這部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接受和吸收知知識的能力很強,在課堂上表現(xiàn)比較積極,并且能夠用英語和老師進行很好的互動;也有中等層次的學生,這些的英語基本功一般,語法知識能基本應付課本的大概意思,基本上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這部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勉強能接受英語教師傳授的知識,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太積極,和老師進行互動時會比較吃力.最后一種是程度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主要集中在藝術類學生和??茖W生當中,這些學生的特點是基礎差,對語法知識的掌握甚少,有的甚至少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基本聽不懂老師英文講課,更別提跟老師進行交流和互動了.
試想,如果按照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老師將面臨怎樣的困境,一般的老師都是為了照顧大多數(shù)的同學,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的做法就是將知識講得簡單易懂,但是這樣做的話,就丟掉了兩端的學生,特別好的學生覺得老師講得過于簡單,容易對教學產生厭煩情緒,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另一端,比較差的學生又覺得老師講得過難,跟不上老師的速度,逐漸也放棄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傳統(tǒng)教學中,兩端學生逃課比較嚴重的原因.
其次,從民辦高校的管理來看,許多民辦高校的歷史都比較短,相對于許多公辦高校來說,人數(shù)上要少很多,這樣管理和試行起來也比較容易,這也為分級教學提供了比較有利的因素.最后,同時進行分級教學,對提高整個學校的英語四、六級通過率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分級教學也有助于更多的程度較好的學生考上研究生,對于學校來說,既提高了學校的聲譽,也間接地提高了就業(yè)率,同時也給其它的學生以信心.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民辦高校的學生的英語教學進行分級,這樣做不僅對學校有利,對教師教學有幫助,也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在新生入學時,根據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譯綜合測評,然后根據學生的成績將其分為A,B,C三個等級,其比例為20%,60%,20%(當然這個比例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再將各個等級學生進行分班.對A級、B級和C級三個級別的學生進行大學英語教學,要在教材、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體現(xiàn)差異、分層次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這種分級教學能夠較好的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西方歷史上最杰出的教學法學者—昆體良《雄辯術原理》曾經被譽為“整體文化教育領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書”其中反映了昆體良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因材施教.
再來具體說說A,B,C三級教學班相應的教學模式.A班學生一般基礎較好、對英語也較感興趣,而且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能力,在課本上可以選稍微有些難度的,介于專業(yè)與非專業(yè)英語教材之間.對于此類學生,教師主要充當引導者的作用,授課主要采用交際法,結合少量精講,鼓勵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擴大詞匯量,開闊視野,在教學活動上,可以采取辯論,表演等形式.在時間和條件的允許下可以進行一些專項的訓練,加強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略超出《新大綱》的要求.
B班學生人數(shù)最多,分班時要盡可能地控制人數(shù),避免特大班出現(xiàn).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教學活動應該將精講和泛講相結合,但以精講為主.精講不宜過難,而且比重應大于A班.教師要首先對這部分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語音和語法知識的講解,授課語言和內容不能太難.教師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寫作應循序漸進,可先從簡單句練起,再逐步到段落,最后過渡到語篇.B班一般需要先完成基礎階段的學習,再加大訓練通過四、六級水平測試,達到《新大綱》要求.
C班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不少學生還沒有過了語音、語法等基礎知識關.教師在教學時需聯(lián)系他們的實際情況,最好是在上課前把初中、高中的一些內容再學習一次,使教學過程有一個較好的過渡和銜接.C班學生詞匯量小、缺少英語語感和興趣,教師授課應以翻譯和語法講授為主.完成基礎內容學習任務后,可仿照中班學生入學時的情況安排教學,這部分學生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師要對他們有耐心、要善于引導,平時要多鼓勵少批評,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消除焦慮心理,擺脫對英語的恐懼感,培養(yǎng)和誘發(fā)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基本達到《新大綱》要求.
從以上分析可以知道,A班學生屬于基礎相對扎實的群體,基本上掌握了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樣針對A班學生,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深度,保證教學內容廣泛而且有深度和良好的擴展性,具體的教學目標,是在拓寬學生英語知識面,培養(yǎng)其對基礎英語的語言運用能力基礎上,強化其對英語的綜合語言運用技能的訓練.B班學生一般而言綜合水平處于一種中等水平,有一定的英語功底.所以,對B班學生要側重知識面的拓寬,并適度加強對其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全面照顧各類學生.C班的學生英語基礎水平較差,對普通的大學英語一竅不通,也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所以,對C班學生的培養(yǎng)主要著眼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一定要選取適當?shù)膶W習內容,相對較容易,而且涉及的知識面廣,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由于這種分班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教授C班的老師跟學生難免會產生一定的自卑感,覺得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抬不起頭、無臉見人的感覺.此時,就要求學校領導要做好英語老師的心理疏通工作,讓其認真對待分級教學.同時,學校領導和老師也要向學生講清楚學校進行分級教學的初衷以及這樣做給學校和學生個人帶來的好處,改變學生們消極的心理態(tài).同時學校在選擇教材及教授方法上,把英語教材上的課文講授的簡單易懂些,把晦澀難懂的東西講授的簡單易懂一些,讓學生們都能聽懂和接受,并且學生們能夠把學到的知識良好的消化,就會幫助學生們建立起自信心,幫助C級的學生度過心理難關,避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分級教學的最初階段.
分級教學這種模式,最開始試行的時候,許多學生在上課時都保持沉默,特別是在小組活動的時候.因為按照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將學生固定在一定的數(shù)量上,進行小班教學,大家都是一個班的學生,平時上課都比較熟悉,而此時,大家都來自不同的班級和院系,會有一些陌生感.此時,老師在上課時在組織活動的時候,多進行一些小組活動,使大家熟悉起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我們應該講分層教學的理念貫穿教學始終,每一個班也有很多層次.因材施教是我們遵守的基本原則.我們應該根據什么來分層一直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基于現(xiàn)有的研究,我們將其分為教學對象分層、教學內容分層、課堂操練分層、學生成績分層等四大類,每一層都應該有不同的內涵,具體的教學過程也應該不同,這樣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拓展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途徑,不斷創(chuàng)新,加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