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新穎,李 睿,陳衛(wèi)剛,田書信,劉 芳,韓巖智,阮開學,鄭 義,尚國臣,鄭 勇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幽門螺桿菌(Hp)除與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和胃癌相關外,還與口腔、血液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乃至神經系統(tǒng)疾病、肝膽疾病的發(fā)生相關,也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及營養(yǎng),加重缺鐵性貧血等[1,2]。Hp感染有明顯的地域差異,由于石河子為高寒地區(qū),當?shù)貧夂?、環(huán)境衛(wèi)生、醫(yī)療衛(wèi)生以及居民生活、飲食習慣與內地有所區(qū)別。2012年2~6月,我們對在我院就診并行胃鏡檢查和Hp染色組織病理學診斷的胃疾病患者進行調查分析,探討石河子地區(qū)不同年份及年齡、性別、民族、胃疾病患者中Hp感染情況,為臨床預防、治療提供依據(jù)。
選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Hp染色組織病理學診斷的胃疾病患者25 699例,其中男12 652例、女 13 047例,男女比為 1∶1.03;年齡12~89歲、平均46.63歲。所有患者均為因胃疾病接受胃鏡檢查,均知情同意。疑似胃癌者,于癌組織處取活檢5~7塊,余患者于胃竇處取活檢1~3塊;其組織切片由病理科經驗豐富的醫(yī)生進行病理檢查及Hp感染診斷,發(fā)現(xiàn)Hp為陽性(+),未發(fā)現(xiàn)為陰性(-)。根據(jù)年份及患者年齡(分為7個年齡段即12~20歲、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1~70歲、71~89歲)、性別、民族(漢族、哈薩克族)、胃疾病進行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1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p感染狀況 2007~2011年石河子地區(qū)25 699例胃鏡檢查患者 Hp總感染率為36.54%(9 390/25 699),以2007 年最低,為35.81%(1 103/3 080),2009 年最高,為 36.96%(1 454/3 934);各年份Hp感染率比較,P均>0.01。見表1。
表1 2007~2011年石河子地區(qū)胃鏡檢查者Hp感染率分析
2.2 不同民族、性別的胃鏡檢查患者Hp感染率漢族、哈薩克族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別為36.21%(9 102/25 134)、50.91%(288/565),P < 0.01。男、女患者Hp感染率分別38.10%(4 820/12 652)、33.08%(4 316/13 047),P <0.01。
2.3 不同年齡的胃鏡檢查者Hp感染率 12~20歲者Hp感染率為23.69%(266/1 123),21~30歲者為30.62%(1 137/3 713),31 ~40 歲者為35.36%(2 375/6 716),41~50歲者為 37.59%(2 061/5 483),51~60 歲者為 44.46%(1 802/4 053),61 ~70歲者為 39.24%(1 459/3 718),71~89歲者為32.51%(290/893),P <0.01?!?0 歲者,隨患者年齡增長,Hp感染率逐漸升高,51~60歲時Hp感染率達高峰,之后呈下降趨勢(P均<0.01)。
2.4 不同胃疾病患者Hp感染率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復合潰瘍、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別為25.43%(3 863/15 189)、49.08%(3 316/6 757)、50.62%(329/650)、64.74%(1 680/2 595)、78.81%(137/174)、19.46%(65/334)。以復合潰瘍患者Hp感染率最高,胃癌患者最低(P均<0.01)。胃潰瘍和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相近(P>0.01),其他疾病患者兩兩比較,P均<0.01。
Hp是微需氧菌對環(huán)境氧的要求為5% ~8%,在大氣或絕對厭氧環(huán)境下不能生長。影響Hp流行模式的因素包括感染、自愈和再感染的發(fā)生率及其速度等。Hp非常頑固,一旦受感染,在成人如不采取正規(guī)治療,將終生受累,即自愈率接近零。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年齡、社會經濟狀況、教育程度、衛(wèi)生條件、居住環(huán)境、職業(yè)等因素與Hp感染率明顯相關[3,4]。已有證據(jù)表明 Hp通過口—口、胃—口、糞—口傳播,其他傳播途徑尚有待證實[5]。在Hp的診斷方法中,病理組織切片染色敏感性為93% ~99%,特異性為95% ~99%,一般用于胃鏡檢查的患者。其優(yōu)勢[6,7]包括在胃鏡取材的同時可以明確胃部的大體病變,明確病變性質、炎癥程度;缺點是創(chuàng)傷大,操作復雜。本研究采用了此檢測方法。
Hp感染了全球半數(shù)以上人口,中國是Hp感染率較高的國家之一,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Hp學組及全國Hp科研協(xié)作組2001~2004年所進行的涉及全國20個省市的Hp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人Hp感染率為42% ~90%,現(xiàn)癥感染率為42% ~64%(平均55%),不同地區(qū)之間差異明顯[8]。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疆石河子地區(qū)25 699例胃鏡檢查患者Hp總感染率為36.54%。石河子位處北疆中段,氣候干燥,冬季長而嚴寒,夏季日光充足;石河子為國家級園林宜居城市,并獲得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獎,衛(wèi)生條件、居住環(huán)境良好,此種氣候、環(huán)境因素使Hp生存的機會更小,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Hp的傳播途徑,導致了Hp感染率低于全國平均感染率。Hp主要與上消化道疾病有關,而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的感染率卻低于全國平均感染率,最可能的原因為新疆石河子地區(qū)的Hp感染率較低;也可能與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較自然人群更多地服用了具有抑制Hp作用的藥物有關;同時可能與越來越多的Hp感染患者接受根治治療有關[5,9]。本研究結果與文獻[10,11]報道的結果(Hp感染率為38.64%)相近,其可能的原因為兩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狀況、生活習慣相近。2004年,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胃鏡檢查患者Hp的平均檢出率為37.38%[4],本研究結果也與之相近。其可能原因為兩研究的年代相近,同為胃鏡檢查患者,且采用了相同的檢測方法。本研究結果低于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拉薩)因消化道癥狀接受胃鏡檢查者的檢查結果(其 Hp 陽性率為 70.25%)[12],可能原因為地域差異、檢測方法不同及受檢者在1個月前是否停用抗生索、鉍劑、質子泵抑制劑等Hp敏感藥物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哈薩克族Hp感染率高于漢族,可能與哈薩克族多為農牧民,居住山區(qū)、生活條件較差、衛(wèi)生習慣不良等有關;與薛越等[13]所報道的新疆寒冷地區(qū)哈薩克族農牧民Hp感染率為24.6%(57/232)不符,可能與地域差異或檢測方法不同有關。在本研究中Hp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社會交往多,外出就餐及大量飲酒、吸煙等有關。與Bures等[14]的報道相符。但亦有男女Hp 感染率相近的報道[15]。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60歲的患者,隨年齡增長Hp感染率有升高的趨勢,51~60歲時Hp感染率達高峰,可能與Hp獲得感染機會增多有關,同時也與本研究中51~60歲的患者出生在建國前后,當時經濟及生活條件差,兒童期感染率高,將高感染率帶至現(xiàn)在有關;>60歲者又呈下降趨勢,可能與接受Hp根治的患者增多,因合并癥應用抗生素者增加,同時越來越多的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有關[16];社會交往的減少及精神壓力的降低,均可能是高齡人群Hp感染率降低的原因。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復合潰瘍患者 Hp感染率為 64.74%、50.62%、78.81%,低于文獻[17]所報道的結果,可能與本研究中總的Hp感染率較低有關。復合潰瘍患者Hp感染率最高,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也較高,驗證了Hp與此類疾病關系密切。胃癌患者Hp感染率較低,與本研究僅行癌灶活檢,沒有行癌旁及癌灶外胃黏膜活檢,從而造成的假陰性較多有關。
本研究中各年份之間患者Hp感染率差異相近,其原因與年代跨度小,不足以顯示出差異有關。
本研究的優(yōu)點是樣本量大,全部采用組織病理學的方法進行檢測。不足之處是沒有進行自然人群的Hp檢測,沒有與其他的檢測方法進行對比。今后應進行當?shù)刈匀蝗巳篐p調查,進一步研究影響Hp感染的因素,以期能夠找到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案。
[1]Polk DB,Peek RM Jr.Helicobacter pylori:gastric cancer and beyond[J].Nat Rev Cancer,2010,10(6):403-414.
[2]Suzuki H,Marshall BJ,Hibi T.Helicobacter pylori and extragastric disease[J].Int J Hemat,2006,84(4):291-300.
[3]Bures J,Kopácová M,Skodová Fendrichová M,et al.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Vnitrni Lekarstvi,2011,57(12):993-999.
[4]Megraud F.Transmis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fecal-oral versus oral-oral route[J].Aliment Pharmcol Ther,1995,9(Suppl):85-91.
[5]Bruce MG,Maarooe HI.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Helicobacter,2008,13(Suppl):1-6.
[6] Grove PI,Koutsouridis G,Gumins AG.Comparison of culture,histopathology and urease test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moxycillin,carithromycin,metronidazole and tetracycline[J].Pathology,1998,30(2):183-187.
[7]Tokunaga Y,Shirahase H,Yamatoto E,et al.Semiquntitative evallvation for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relation to histological changes[J].Am J Gastroenterol,1998,93(1):26-29.
[8]中國幽門螺桿菌科研協(xié)作組.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雜志,2010,15(5):265-270.
[9] Malaty HM.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7,21(2):205-214.
[10]艾斯凱爾·阿斯木,麥麥提圖爾蓀·麥麥提,買地尼也提,等.新疆維、漢、哈族有消化道癥狀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分布特征與高危因素及相關疾病分析[J].新疆醫(yī)學,2012,24(1):4-9.
[11]劉自才.新彊高寒地區(qū)漢、哈族正常人與豬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血清抗體的調查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1996,12(1):57-58.
[12]彭華,李素芝,陳友偉.拉薩地區(qū)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調查[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1):788-789.
[13]薛越,劉長林.新疆寒冷地區(qū)哈薩克族農牧民幽門螺桿菌感染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8):826-827.
[14]Bure?J,Kopá?ová M,Koupil I.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the Czech Republic[J].Helicobacter,2006,11(1):56-65.
[15]Shi R,Xu S,Zhang H,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ese populations[J].Helicobacter,2008,13(2):157-165.
[16]Gokturk HS,Demir M,Unler GK,et al.Does long-term aspirin use have any effec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Am J Med Sci,2011,324(1):15-19.
[17]周麗雅,崔榮麗,林三仁.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7):43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