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林 趙煒
(陜西彬長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咸陽 713500)
地基承載力是地基基礎設計的一個重要指標,它關系到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安全、經濟和正常使用,與地基的處理、基礎的選型及設計密切相關。由于地基基礎屬于隱蔽工程,一旦出現事故,處理不易,因而更應慎重。地基承載力的確定方法以載荷試驗最為可靠。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應通過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來確定。目前,復合地基布樁基本上為正三角形布樁,正三角形布樁復合地基承載力載荷試驗資料較多,工程應用比較成熟。但正方形布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資料較少,正方形布樁下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載荷試驗資料更少,工程應用中難以把握,給工程應用造成困擾?;诖?,本文依托某產品倉工程,對正方形布樁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進行了試驗研究。
某產品倉工程,鋼筋混凝土筒倉結構,筏板基礎。工程場地屬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地基濕陷等級為Ⅲ級。地基處理目的是為了提高地基承載力,并消除地基土的部分濕陷量。
地基處理先采用DDC工法灰土擠密樁,然后采用C20素混凝土樁提高地基承載力。灰土擠密樁總樁數為5 866根,地基處理面積約4 153 m2,有效樁長為17 m,成孔直徑400 mm,成樁直徑不小于550 mm,樁中心距900 mm,等邊三角形布置,樁身填料為2∶8灰土。設計要求樁身灰土壓實系數不小于0.97,樁間土平均擠密系數不小于0.93,樁間土最小擠密系數不小于0.88,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20 kPa。素混凝土樁樁孔直徑500 mm,樁長23 m,樁身混凝土強度為C20,樁間距1.8 m,等邊三角形布樁,總樁數854根,地基處理面積約2 395 m2。根據GB 50025-2004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規(guī)定,本工程屬甲類建筑。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中所描述的本工程場地地層結構如下:
試驗要點包括:1)試驗點數量:不應少于3點。2)載荷板: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可使用圓形或方形的承壓板,面積為一根樁承擔的處理面積;多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可用方形或矩形的承壓板,其尺寸按實際樁數所承擔的處理面積確定。3)加荷:加荷等級可分為8級~12級。最大加載壓力不應小于設計要求壓力的2倍;加載一級前后均應各讀記沉降量一次,以后每0.5 h讀記一次;當1 h內沉降量小于0.1 mm時,即可加下一級荷載。4)滿足終止加載條件時即可終止加載。5)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根據載荷試驗結果繪制壓力—沉降曲線,據其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當壓力—沉降曲線上極限荷載能確定,而其值不小于對應比例界限的2倍時,可取比例界限;當其值小于對應比例界限的2倍時,可取極限荷載的一半;當壓力—沉降曲線為平緩的光滑曲線時,可按相對變形確定,相對變形值對應的荷載作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相對變形值根據復合地基類型、地基土質情況及地區(qū)經驗確定;按相對變形值確定的承載力特征值不應大于最大加載壓力的一半;當不少于3個試驗點的極差不超過平均值的30%時,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取其平均值。
共進行了5個載荷點的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靜載試驗p—s曲線圖及成果見圖1。
圖1 載荷試驗p—s曲線
由圖1可知,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的p—s曲線變化規(guī)律均為緩變型。根據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附錄A的有關規(guī)定,取s/d=0.010所對應的荷載且不大于終止荷載的一半作為各試驗點的承載力,則本場地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可取為490 kPa。
依托黃土場地某產品倉工程,對正方形布樁條件下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進行了現場試驗研究,基于三個載荷點的靜載試驗,確定了厚層黃土場地正方形布樁條件下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為類似場地工程應用提供了參考。
[1]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
[2]陳天林.載體樁復合地基在某高層建筑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0,36(3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