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2011年初,蔡先生所在公司因業(yè)務需要購買了一輛小汽車用來接送客戶,然而在使用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車內散發(fā)出非常明顯的刺激性異味,盡管一直開窗通風也沒有明顯效果。司機還向蔡先生反映,長時間使用該車后總覺得身體不適,為此,蔡先生覺得問題頗為嚴重,一定要盡快解決。在此期間,蔡先生曾多次代表公司向廠家反映情況,但是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處理。2011年8月,公司又購置了一輛同品牌同型號的小汽車,而這輛車在使用過程中并未散發(fā)出任何刺鼻或不適的氣味,司機長時間使用后也無不適癥狀。
這讓蔡先生十分不解,如果是新車本身的味道,那所有同品牌同型號的新車都應該有味道。因此,蔡先生認為公司購買的第一輛車一定存在相關質量問題。于是,蔡先生前往4S店交涉,提出對車輛進行檢測,并進行汽車除味處理。但沒有想到除味后仍然能夠聞到刺鼻的氣味,這顯然不能令蔡先生滿意,而廠家對于蔡先生的投訴也遲遲未作回應,于是他只能向12365質量熱線尋求幫助。
處理過程:
12365質量熱線工作人員在接到蔡先生投訴后,迅速與廠家取得聯(lián)系。生產(chǎn)廠家稱,車內散發(fā)的刺鼻氣味系皮革的味道,其維修站工作人員也反映,車輛只有在剛開車門時才存在上述味道,經(jīng)過一段時間通風后空氣質量會有明顯好轉。此外,該車使用頻率不高,且一直存放于車庫中,應當是車內不通風的原因造成的,而非產(chǎn)品質量問題。經(jīng)12365質量熱線調解,廠家同意再為消費者免費做一次車內除味保養(yǎng)。
專家建議:
“汽車異味”主要是車內材料散發(fā)出的有害化學氣體造成,其來源通常有三個方面:一是源于新車本身,如汽車零部件中的有害氣體和氣味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會長時間污染車內空氣;二是源于車內裝飾物,裝飾材料中含有的有害氣體包括苯、甲醛、丙酮和二甲苯等,可不同程度地造成車內空氣污染;三是由于使用空調或車艙密封不好,使污染物進入車內造成,這些污染物通常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揮發(fā)出的汽油等。
在消除異味方面,千萬不要相信香水、香劑、香包或者空氣清新劑能夠除味。這種方法只能掩蓋異味,讓人對異味麻木,反而危害更大,尤其是一些劣質產(chǎn)品還會引起人的過敏,產(chǎn)生頭暈、惡心等癥狀。對于輕微的異味可以通過加強車內通風,使空氣流通來解決。想要有效去除異味,可以去專業(yè)的4S店,工作人員能夠采取光觸媒除味法、使用車內空氣凈化機等方法來除異味,但是成本較高。
案例回放:
盛先生一早打來電話咨詢:“由于產(chǎn)品自身的設計缺陷導致產(chǎn)品存在安全隱患,使得消費者權益受損,該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原來,盛先生近日買了一輛兒童三輪車,送給自己剛滿3歲的小孫子。然而細心的盛先生發(fā)現(xiàn),在小孫子騎車的過程中,只要車龍頭一轉變方向,寶寶的小腳就很容易被夾住。若是家長正巧不在旁邊,就有可能危害到寶寶的人身安全。
盛先生發(fā)現(xiàn)這個安全隱患后,立即聯(lián)系了廠家,并將情況如實告知。幾天后,廠家派工作人員來到盛先生家,查看了該車的使用情況,并現(xiàn)場承諾會盡快解決問題。但是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盛先生卻遲遲沒有等來廠家所謂的處理方案,于是向12365質量熱線尋求幫助。
處理過程:
12365質量熱線在與盛先生溝通中掌握了詳細情況,隨即與廠家取得聯(lián)系,協(xié)調處理辦法。廠家認為,盛先生反映情況屬實,但這不是質量問題,并傳真了產(chǎn)品質檢報告。熱線工作人員列出了國家標準GB 14747-2006《兒童三輪車安全要求》中的相關條款,使得廠家認識到了安全隱患的重要性,最終為盛先生辦理了退車,并支付500元作為人性化補償。
專家建議:
兒童三輪車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的產(chǎn)品,家長在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產(chǎn)品表面的各種涂層應無明顯的剝落現(xiàn)象。
2)產(chǎn)品表面以及兒童手、腳可能觸及到的部分,應無銳利尖端、銳利邊緣以及突出物,否則可能會造成兒童的傷害事故。
3)不同款式的兒童三輪車在選購和使用前都要仔細閱讀其說明書,因為其額定載重、適用年齡范圍、裝配要求、保養(yǎng)方法等都會有所區(qū)別,不要因為自身的選購或使用不當而造成對兒童的傷害。
小孩學騎兒童三輪車時,家長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最好能給孩子穿上鞋,戴上護膝、護肘,讓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家長還要全程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以避免傷害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