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的產生和發(fā)展是碎片化傳播形成的時代背景,而微博的普及,使媒介環(huán)境的碎片化特征更加明顯。在碎片化時代下,以媒介為渠道的營銷已經有了新的變化,隨之產生的整合媒介營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文對碎片化時代的特性進行了歸納,分析了微博的發(fā)展情況,最后提出應該結合碎片化大環(huán)境來分析微博營銷戰(zhàn)略,正確認識微博營銷的效果,期望能夠對客觀認識微博營銷有所幫助。
【關鍵詞】碎片化時代 微博 整合營銷
隨著科技的進步,媒介類型不斷的增加,分眾、小眾市場不斷涌現(xiàn),新聞傳播領域顯露出碎片化特征。作為營銷的重要渠道,媒介的碎片化使得營銷方式和效果都有了新的變化。從表面來看,在碎片化的媒介環(huán)境下,營銷陷入了困境。然而,跨媒介組合的整合媒介營銷又為這一難題打開了一道新的大門。因此,我們需要對碎片化和整合媒介營銷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去探尋其價值實現(xiàn)的路徑。
另一方面,微博作為具有碎片化特征的媒介,從一誕生就引發(fā)了許多爭議。其中,對微博營銷的討論尤為激烈,因為這關系到企業(yè)廣告投放渠道的改變。目前,夸大微博營銷和貶低微博營銷的情況并存。因此,迫切需要通過對微博營銷的分析,使各方能夠清楚認知,并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碎片化時代的特征
首先,新媒體的產生大大加速了碎片化時代的進程。區(qū)別于電視、報紙、廣播三大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具有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特征。從技術上看,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移動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向受眾提供信息的媒介形態(tài)。其中,網絡成為新媒體的重要代表。從網絡自身來看,其信息瑣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渠道多而廣,內容繁而雜,“碎片化”特征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網絡在發(fā)展中還衍生出了“自媒體”形式。2003年7月,美國新聞協(xié)會媒體中心出版了一份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人聯(lián)合提出的“We Media”報告,對于“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一個普通市民通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的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①由此,博客、微博、網絡社區(qū)、論壇、E-mail等“個人門戶“的網絡媒介形式,都屬于自媒體。自媒體正在和傳統(tǒng)媒體爭奪受眾和市場,且影響力還在不斷擴大。
由此可見,新媒體在更新過程中又不斷繁衍,層層遞加,加劇了碎片化時代的發(fā)展。
其次,整合媒體營銷成為碎片化時代的營銷趨勢。如今,媒體已經進入了深度營銷時代。誰能提供個性化的媒體傳播方案,誰能進行品牌管理、資源整合,并進行跨媒體傳播,誰就能在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然而,如今,受眾不會只使用一種媒介,而是會同時使用多種媒介。受眾會通過自己所能獲得的媒介渠道獲取信息。因此,媒體的資源整合變得越來越重要。
二、微博的現(xiàn)狀分析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qū),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xiàn)即時分享。②
1、國外情況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的推特(Twitter),于2006年3月由blogger.com的創(chuàng)始人伊萬·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
提到twitter,就不得不想起另一個社交網站產品——Facebook。兩者有相近之處也有相異之處。用戶可以在自己的Facebook主頁上上傳照片、視頻,在這個網站上可以看到朋友的動態(tài)消息,與他人互動、并設置個人信息。而Twitter有140個字的文字發(fā)表限制,初期只支持文字和鏈接,后期才增加了發(fā)布照片和視頻的功能,用戶關注者可以看到這些信息。
2、我國的微博格局
根據相關公開數據,截至2010年1月份,微博類產品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注冊用戶。2009年8月份我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的視野。
從使用功能來看,中國微博幾乎擁有facebook的全部功能,可以說是Twitter和Facebook的結合體。中國微博既能夠像Facebook一樣與老朋友互動,也可以像Twitter一樣與更多陌生人交流。比如,新浪微博轉發(fā)的同時還可以加以評論,而Twitter則只是轉發(fā),若要評論還需點擊reply。此外,新浪的私信功能可以直接和朋友一對一交流,信息對他人不可見。但是Twitter目前為止還沒有提供這一功能,評論和回復關注的人均可見。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目前主要有60家微博網站。按微博服務商的性質,中國微博可分為獨立微博網站、門戶網站微博、web2.0微博、電信運營商微博和電視臺微博五類。其中,門戶網站微博所占比重最大。2012年1月,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5億,較上一年底增長了296.0%,網民使用率為48.7%。③
在此情況下,微博一夜躥紅,而且持續(xù)升溫,成為營銷的一塊新市場。
三、微博營銷的戰(zhàn)略評析
1、微博營銷的優(yōu)勢和形式
微博營銷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微博服務為提升廣告投放的針對性提供了可能。微博用戶的在線行為和用戶特征,比如微博用戶之間的“關注”關系、用戶的個人標簽、正在討論的話題等,都會成為廣告主了解用戶的“情報”,幫助廣告主更有效的發(fā)現(xiàn)目標客戶。
微博營銷在國內外企業(yè)當中已經開始受到重視,比如Twitter就開發(fā)了“品牌頻道”,企業(yè)可以在Twitter構建品牌頁面,同時組建多種品牌小組,同一品牌的粉絲能夠聚合在一起。企業(yè)通過平臺可以向用戶發(fā)送各種新品、促銷信息,Twitter的即時性和分享性讓一個消息可以迅速遍布有相同興趣愛好的Group、Team以及用戶之間,他們也可能把信息轉發(fā)給其他好友。
此外,微博廣告的主要形式還有頁面廣告、舉辦企業(yè)微博線上活動以及發(fā)布微博軟文。
2、微博營銷效果的碎片化
不過,對廣告主而言,他們看重的是效果。2012年5月18日,F(xiàn)acebook上市。然而,就在上市前夕,全美第三大廣告刊登企業(yè)——通用汽車宣布撤銷其在Facebook價值100萬美元的廣告活動,但仍會使用Facebook通用汽車公共主頁及Facebook上的其他免費廣告項目與全球消費者進行交流互動。
該消息一出,便引發(fā)了各界對Facebook等社交網絡廣告投放效果的討論。根據Facebook今年2月份發(fā)布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僅有約16%的消費者會留意商家在Facebook上免費發(fā)布的宣傳信息。此外,美國CNBC出爐的一份針對Facebook的調查數據顯示,高達57%接受調查的Facebook用戶表示,他們從來不會點擊Facebook上面的廣告以及其他贊助性商業(yè)內容,約26%的被調查對象坦言很少參與這類活動。④如此,F(xiàn)acebook的廣告營銷效果似乎并沒像眾商家期待的那樣好。一時間,微博的“精準度”和“忠誠度”遭到質疑。
對此問題,究竟是微博類媒體自我過度吹噓還是商家期望過高?其實,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認識微博營銷的效果。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存在于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微博營銷的環(huán)境是碎片化媒介環(huán)境。在碎片化媒介環(huán)境中,沒有哪一種媒介是最強的,只有有效整合媒介進行營銷才是出路。可以說,碎片化的媒介所產生的營銷效果也是碎片化的,各部分碎片整合起來的效果才是最大的。所以,微博營銷作為整合媒介資源的一部分,其效果并不會太過突顯。
目前,對單一媒體廣告效果進行評估已經慢慢模糊了。由于對多種媒介的使用,很難分清各自的效率。因此,一味否定微博營銷效果是不科學的,作為新環(huán)境下產生的新生事物,微博營銷正在探索中不斷前進。
結語
在碎片化時代里,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交叉使用分散了受眾市場,此時,整合媒介營銷變得尤為重要。借助傳統(tǒng)媒體認知度高和可信度強的優(yōu)勢,有利于加深受眾對產品或者品牌的信任,擴大影響;借助門戶網站的互動性和擴散性,可加強雙方的互動,在互動中將品牌主張與消費者進行深度的溝通,有利于維護品牌形象,從而打響一場媒體整合營銷勝利之戰(zhàn)。
目前,對整合媒介營銷效果的評價沒有標準的系統(tǒng),各媒介的使用結果和成績的測量還有待探索,微博營銷等新形式仍然備受爭議。因此,研究一套評估整合媒介營銷效果的機制成為當務之急?!?/p>
參考文獻
①孫玉雙、戴璐,《傳統(tǒng)主流媒體應對自媒體挑戰(zhàn)的策略》,《青年記者》,2011(35)
②倪琳,《微博的傳播特性及影響力研究》,《上海商學院學報》,2011(2)
③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2012年1月
④Associated Press(AP),CNBC. Poll:Half of Americans call Facebo-
ok a fad. http://www.cnbc.com/id/47
423259
(作者: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學碩士)
責編:周蕾